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分析

隨着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舊有的基礎教育面對着信息技術時代的衝擊,已顯得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了,爲此,我國當今的教育改革,無論從其深度還是從其廣度。都可以說是改革以來最大的一次。爲了適應時代的要求,爲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是必然的。新課程改革的原則是要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以提高學生素質爲宗旨,貫徹教學大綱,着重於對基礎知識內涵的理解和掌握。許多學生特別是男生對與社會有關的 知識其實是很感興趣的,只是他們不喜歡教條式的、枯燥乏味的歷史課。那麼對於老師來講,就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自己的授課方式。對於學生而言,上面提到了學生的歷史學習態度的問題,不重視和畏難情緒深深地打消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學習效率不高也就見怪不怪了。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高中歷史教學重要性

長期以來,歷史學科一直被認爲是副科,家長學生都不重視,導致學習時間保證不了,特別是一些學生認爲歷史課就是死記硬背,沒有什麼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記就一定能學好,所以課餘時間學生基本上不學歷史,把時間用在學習主科上。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在大學聯考中,歷史分數佔1 0 0分,歷史學科的成績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大學聯考總分。從大學聯考中歷史出題的角度來看,學生需要有分析問題、分析材料的能力。做題方法的積累、答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學生只是在快考試時進行突擊性背誦,那是很難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的。很多同學在歷史考試後抱怨背書沒有什麼用,直接靠背誦就能拿分的題少之又少。這類問題的出現,原因無非就是學生們做題太少,不注意歷史學習是總結思考,從而不會學以致用,不會分析問題,找不到答題的入口。另一方面,歷史學習中確實需要記憶一些知識,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點等紛繁複雜瑣碎的知識點,記憶起來容易混淆,導致很多學生有畏難情緒。爲了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不少學生便對考試知識點死記硬背 ,成爲背誦教材和應對考試的機器,歷史課在他們眼裏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記憶課。而在背過之後,考試依舊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打消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以致學生對歷史課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率不高。

二、處理好新課程新教材下教學的策略

2.1營造富有生活情趣的學習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之間如果情感冷漠、缺乏溝通,不僅使師生情誼黯然失色, 也會使教學活動失去寶貴的動力源泉。在教學中應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 把微笑灑向每位學生,使每位學生健康發展。教學中要讓學生敢於發表獨特的見解,進行激烈的爭論,必須讓學生有無拘無束的自然情感的流露。教師要從權威的寶座下來,走近學生,平等地與他們對話、溝通。要藉助現代教育技術, 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於學生來說, 感覺距離比較遙遠。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再現歷史情景,打破時空界限,縮短歷史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全面釋放自己,激起興趣,引發探究慾望。

2.2適當改進教學形式

好的歷史教學內容還必須通過好 的教學形式來展示,纔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一堂歷史課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抓住歷史與現實的聯繫,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的經驗解決當今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在對比中學生髮現了歷史與現實的聯繫,就很容易理解接受,學習起來也輕鬆,老師教得更輕鬆, 一堂好的歷史課在輕鬆的氛圍中形成了。

2.3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良好的人格魅力與教學機智,使師生關係和諧。魅力來自於實力, 歷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魅力,首先要有淵博的知識。在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學生可以獲得知識的方式多種多樣, 教師不能只憑原有的知識,要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知識。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 吸取各種知識,開拓視野。其次要錘鍊自己的語言。語言的正確、明晰、自信、沉着可以征服學生,語言的風趣、生動、形象親切又可以令人賞心悅目, 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激勵, 而肢體語言運用合時、 恰當也可以感染學生。再就是重積累, 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 同時形成刻苦鑽研精神, 以此吸引學生, 產生親和力,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三、注重教學引導,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程要求歷史教學應該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決不是大量史實的記憶,歷史教學不僅只是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掌握認識歷史知識過程的方法和技能。教師是一種專門職業,歷史教師不僅需要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瞭解史學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學科科研能力即綜合地、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如果我們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理念,那麼教給學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我們這些老教師。知識老化,更要不斷提高和學習,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識傳給學生,也才能使學生樂於接受。

教學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我們歷史教師要憑藉有限的四十分鐘、 有限的歷史內容教會學生無限的歷史思想方法和歷史以外的知識。 這是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中學歷史教學奮鬥的目標。中國歷史學具有遠比儒家學說豐富得多的內涵,它能教會人們以更理智的態度處理相互之間的關係,隨着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今天不被看重的歷史學科,其價值將會日益得以顯示,其獨特的學科魅力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來關注它、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