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燈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國小六年級燈光教學設計

1.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作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瞭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爲後繼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2.理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先烈對美好生活所作的貢獻。

(二)瞭解作者由具體事物產生的聯想。

(三)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二)理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1.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詞。自行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二)導入 新課。

北京的夜晚燈火輝煌,那美麗的裝飾燈令人眼花繚亂,那高高直立在街道兩旁的路燈,爲城市的夜晚增添了無限的光明。

同學們,面對這燈火輝煌的夜晚,我們感到光明無處不在。但是,在那遙遠的戰爭年代,人們是多麼渴望這燈光啊!

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燈光的。

(三)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看一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請你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出來。

(作者回憶在戰爭年代有關燈光的一件事。)

2.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課文,可以在書上做些標記。

自學思考題:

(1)試給課文分爲三段。

引導學生:哪些自然段寫的是作者回憶的往事?

(2)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的是什麼?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在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

這個多好啊!是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我背後的人說的。說話的人是在欣賞這美麗的景色時發出的由衷的讚歎。也正是由於這一聲讚歎,引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

這個多好啊!是郝副營長說的。他是著名的戰鬥英雄,在那晚準備攻破守敵的圍牆的戰鬥前,藉助火柴的微弱的亮光,看着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

他看到一個孩子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發出了多好啊的感慨。他沒有見到過電燈,但卻知道電燈一按電鈕就亮。他知道孩子們有了電燈就不用在黑暗中學習;他知道,這電燈會給人們便利。他多麼希望能見到電燈啊。

第三次: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這個多好啊是郝副營長說的。在當時的戰爭時期,條件極其艱苦,很多人從沒有見過電燈,郝副營長也沒有見到過,但是他沒有想到勝利後,自己如何地去用電燈,而是想到了讀書的孩子們。

從郝副營長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前輩們的崇高品質。他們的條件艱苦,他們不知索取,只求奉獻。他們可以奉獻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熱情,他們更可以爲了祖國的解放,爲了人民的幸福奉獻自己的生命。

(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從課文中,我們看一看寫了郝副營長哪些方面的崇高品質?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

第一方面:他是一位年輕的著名的戰鬥英雄。

他只有22歲,說明他很年輕。22歲,正是我們蓬勃發展的時候;22歲,正是我們盡情享受人間快樂的時候;22歲,正是我們還沒有離開父母懷抱,盡情體驗家庭溫暖的時候。而郝副營長卻身經百戰,成了著名的戰鬥英雄。

說他是戰鬥英雄,的確。他在戰鬥前倚着交通溝的`胸牆看書,說明他面對即將開始的戰鬥,是多麼的平靜。在戰鬥打響後,部隊受敵人的阻擊,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聯繫的時候,是郝副營長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劃燃了火柴,點着了那本書,爲後續部隊指路。

是他,爲了部隊,爲了戰鬥的勝利,暴露了自己,中彈犧牲。難道這一切不能說明他是一位英雄的營長嗎?

第二方面:他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憧憬着美好的未來,他爲了祖國的下一代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時時刻刻希望下一代過上幸福的生活,雖然他不清楚這幸福的生活究竟什麼樣,但他知道孩子們能在燈下讀書便是幸福,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實現這美好的憧憬。我們不難看出,郝副營長的思想境界是多麼高尚啊!

(4)作者爲什麼把回憶往事安排在特定的環境天安門廣場呢?

我們首先看文章的開頭部分。

①請同學讀第1、2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你是怎樣讀懂的?

引導學生這樣體會:

a.夜晚,我們在天安門廣場上看到萬盞燈照耀。感到光明、溫暖。

作者看到廣場上華燈齊放,把廣場裝點得如此雄偉壯麗,心中自然會有一種自豪感、幸福感,對祖國充滿了無限的熱愛。此情此景,容易勾起對往事的回憶。

b.清明節前的晚上,漫步在廣場上。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掃墓日,以掃墓寄託對親人,對先烈的無限哀思,在這種特定的時間裏,作者漫步在廣場上,也容易回憶往事。

c.背後的人一句多好啊,使我陷入深深的回憶。

多好啊!這三個字,一直縈繞在作者的腦海中,以至提到這三個字就很敏感。

根據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把回憶安排在天安門廣場這一特定的環境中,使讀者有一種莊嚴感。

②請學生讀第1、2自然段,要有感情地朗讀。

(5)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互相照應。在結尾,作者交代是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想到了這位親愛的戰友。

這裏從回憶中回到現實。再次出現華燈,使讀者感到燈光這條線索一直沒有斷,而且我在天安門廣場璀璨的燈光下回憶往事,包含着我不忘過去,決心把先烈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的意思。

分析到這裏,段落就十分清楚了,開頭、結尾,中間回憶部分,全文三段就這麼劃分。

3.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理解全文。

4.教師總結全文。

同學們,你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感想和體會嗎?

5.完成課後作業

指導學生縮寫。

(1)什麼是縮寫?

縮寫,就是把長文縮成意思相同的短文。

(2)我們怎樣縮寫呢?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你所要縮寫的文章的意思是什麼?對這篇文章有充分的理解。然後,根據文章的內容,把主要的意思提煉出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抓住文章的主幹。

最後,我們根據提煉出來的主幹,稍作添加,縮寫成一篇與原文意思一樣的一篇短文。

(3)明確縮寫的內容:縮寫回憶的那件往事。

①我們默讀這部分,看一看這部分是分幾層敘述的?

第一層:介紹戰鬥開始前,我在交通溝找到了郝副營長他談起電燈的情況。

這一層主要交待了時間,即1947年初秋的一天,地點是蘇豫皖平原沙土集的一個交通溝。

第二層:戰鬥打響後,郝副營長爲了部隊點燃了書,爲部隊照亮,自己中彈犧牲。

第三層:戰鬥結束後,圍殲戰獲得了徹底的勝利。我們埋葬了郝副營長。

②我們看一看這三層哪一層是主要的,哪層是次要的?爲什麼這樣說?

(第一層是主要的,第二、三層是次要的。因爲第一層主要是圍繞燈光來寫的,主要是通過這一層來表現郝副營長的高貴品質的。

那麼,我們就把第一層作爲重點來敘述,其它兩個層次可以一帶而過。另外,第二層要比第三層多敘述一點。)

③同桌互相敘述。

④指名縮寫,要求同學仔細聽:

a.看一看他敘述的重點是不是很突出。

b.聽一聽他的語言是否很通順。

c.聽一聽他敘述時是不是很有條理,層次很清楚。

d.比一比誰敘述得好。

縮寫示例:

1947年的初秋,我在豫皖蘇平原的沙土集村的一個交通溝裏,找到了郝副營長這位著名的戰鬥英雄。

他,二十二歲,今晚他要帶領突擊隊員攻破守敵的圍牆,爲全軍打開殲敵的道路。

在戰鬥打響前,他划着了一根火柴,藉着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舊書上的插圖。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望着圖畫,多麼希望將來勝利了,能用上電燈,能讓孩子們在燈下學習。

戰鬥打響了,在部隊急於尋找突破口的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點燃了那本書,爲後續部隊指了路,火光卻暴露了自己。

戰鬥勝利了,我們埋葬了他。他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