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由月亮話題導入

月在古詩裏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麼是謙謙君子,要麼是窈窕淑女,要麼象徵着團圓,要麼暗示着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而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學者們常借月亮來抒寫自己的情懷……

2、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傑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取材於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調,或表現一片心境。本篇課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單純寫景,實則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尋味。

3、有關背景

元豐二年,蘇軾由於和當時主張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後,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閒差,於是他在郡城舊營地的東面開荒種地,遊樂于山水之間,詠唱江山,感懷英雄,抒發鬱悶心情。

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㈠初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初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1、讀準下列句子的節奏

⑴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⑵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⑶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聽錄音確定朗讀的節奏,請一位同學範讀,大家評價。

㈡再讀課文

要求:參考註釋理解課文,能整體翻譯課文。

三、學中求問問中求學

㈠學中求問

要求:參考註釋理解課文,掌握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小組交流,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詞。

㈡問中求學

要求:解決各組提出的問題

弄清重點詞意

四、讀思結合不殆不罔

三讀文章,探究思想

1、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思想,提出問題。

2、問題整理歸納

⑴作者爲什麼會夜遊?又爲什麼到承天寺去?所見夜景如何?引發怎樣的感嘆?(用原文回答)概括層意。

⑵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裏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並以其中一句爲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⑶夜遊過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⑷細細品味文中描寫“庭院月色”的語句,簡要說明景物特點,體會這一句的妙處。

⑸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閒人”的含義?

⑹本文寫作時,蘇軾已被貶黃州。當時,他備受監視,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後一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師生交流,問題解答。

⑴第一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夜遊的原因。

第二段:描繪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段:惋惜無人賞月。

⑵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②懷民亦未寢。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

③相與步於中庭。理由:關係親密

④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運相同

⑶“欣然”欣喜之情

“念無與爲樂者”有點遺憾

“遂”、“尋”不假思索中有點激動

“懷民亦未寢”心有靈犀的喜悅

“相與步於中庭”從容閒適

⑷月色空靈皎潔。(空明澄澈等)

“積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藻荇交橫”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寫竹柏之影參差錯雜。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⑸漫步的悠閒,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

⑹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達觀。

五、學以致用小試身手

“一切景語皆情語”,仔細閱讀下面這首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六、學而省之評價收穫

1、小結

文章通過對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極其生動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2、這篇文章給你的寫作有何啓示?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生活是寫作源泉。要寫好作文一定要深入生活,寫真生活,抒真情感。

七、學而習之不亦樂乎

佈置作業

1、積累吟詠月亮的詩句。

2、請同學們也來寫一段景色描寫,不要直接出現寫自己的心情的詞語,但要能夠讓讀者通過閱讀你的描寫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鬱悶的,等等,要體現“一切景語皆情語”。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