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勤奮課文讀後感600字

說勤奮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想要達到自己理想的境界就必須要勤奮。讀了說勤奮後,你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說勤奮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說勤奮課文讀後感600字

  說勤奮讀後感篇一

今天,我讀了《說勤奮》這篇文章。司馬光在別人玩的時候讀書,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長大以後,他更加勤奮,用了19年時間,編成了史學鉅著《資治通鑑》。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成績很差,但他不氣餒。在別人睡覺的時候,他回顧當天的學習內容,注意改進學習方法。經過努力,他的學習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後來他到比利時留學,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文章通過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

看完之後,我掩卷沉思,浮想聯翩。童第周雖然以前成績不好,但是經過他的努力,完成了高難度的手術。這讓我想起了徐悲鴻。他不跟外國人爭論,而是用事實征服了他們。在他的畫展出之前,他每週都到畫館臨摹畫,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他的油畫展出了之後,轟動了整個畫界。

我覺得我現在雖然學習好,但是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勤奮、刻苦努力,總想多玩一會兒。

我決定以後更加勤奮、刻苦努力,做一個更好、更完美的學生。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都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記"勤奮"二字.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說勤奮讀後感篇二

上了《說勤奮》這一課,讓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要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正如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爺爺所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所以我們更應該勤奮、勤奮、再勤奮,而不能象有些人那樣,自己特別想成才,可又不勤奮,而且不刻苦,象這樣的人,是永遠不可能成才的!應該象古代著名的軍事學家孫武學習,他從小就很勤奮,而且很聰明,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孫武后來當上了吳國的大將軍,還寫成了歷史上極爲有名的《孫子兵法》這本書呢。

這就是我的感想。

勤奮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有的,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不管是哪個地方,我們都要勤奮,勤奮能讓我們有所作爲,能讓我們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了第十五課,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加奮發努力地學習,這樣才能把學習弄好。我的成績在班上不怎麼好,最近默寫也不怎麼好,我應該更加勤奮一些,跟課文裏的童第周學習,早上早點到學校裏讀書,晚上不僅要寫完作業還要回顧一下當天學習的內容,下課時我們也要讀書複習,讓學習更好,更棒。

在我們班上有許多成績好的同學,但他們一點也不驕傲,他們學了課文繼續努力,準備做得更好,有時我們有一個人得了高分,老師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能驕傲埃所以我們考了高分聽老師的話不驕傲要謙虛,這樣成績就能提高了。

我們要想長大後成才,天生聰明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要勤奮還記得愛因斯坦說的一句名言嗎:天才,就是一分靈感加九十九分血汗。”

我們學過這些課文了,一定要更加抓緊時間讀書寫作,每個人都可以成才的,只有勤奮,就能成爲有作爲的人。要相信自己。

我學過這個課文我一定會更加勤奮的。

  說勤奮讀後感篇三

今天,我讀了《說勤奮》這篇課文後,我的感受很深,還懂得了一個道理:美好的理想,是必須靠堅強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實現的。

我讀《說勤奮》這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兩位著名人物做對比。一位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一位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

司馬光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和弟弟只讀一會兒書,就出去玩兒,他卻在屋子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長大以後,他更加勤奮。他還作圓木做了一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了19年時間,編成了史學鉅著《資治通鑑》。童第周以前並不像司馬光那樣聰明,17歲才進中學。不過經過他幾年的努力,同樣北能了很大的成就,他在比利時完成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基礎比別人差,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會成功的。正如華羅庚所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有所成就。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記:“勤奮”二字。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