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盧溝橋烽火》教案

教材分析

國小語文《盧溝橋烽火》教案

《盧溝橋烽火》反映的是中國現代史上一起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強盜行徑,歌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的頑強精神,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不應以分析來代替。尤其是這篇屬於情感護強烈的文本,更應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教師要儘可能讓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和情感活動中。

讓課堂書聲琅琅

《語文標準》特別強調加強朗讀。那種只聽教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生琅琅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教師在讓學生感悟到盧溝橋的重要戰略地位後,讓他們通過讀來表現盧溝橋的重要性,這樣的讀悟交融,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的原因。後面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次的朗讀,在學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礎上,教師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有意要學生突出表現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的.詞語,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內容,體驗內容,從中受到情感的撞擊,獲得思想的啓迪。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按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學習本課9個生字,理解詞語,並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所包含的情感。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通過品味文中的語言體會日軍的勃勃野心、蠻橫無理、可恥下場及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日本侵略軍的英勇。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爲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課文的二—五自然段,通過作者對敵我雙方表現的描寫,體會日寇的瘋狂與可恥下場,感受我國軍民的團結、機智與英勇。

教學難點:事件本身對中國抗戰的意義學生在認知上可能是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揭題質疑:

看了課題,有什麼疑問?

學生提問,比如“烽火”是什麼?歷史背景如何?盧溝橋在哪裏?……

2.解決問題:

學生將蒐集到的有關歷史材料進行交流。

相機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熱點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爲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製造了盧溝橋事變。

二、初讀指導

1. 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 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詞語。相機理解部分詞語。

(2)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去掉拼音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 指導分段:

(1)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併在一起。

(2)指名分段,並說說理由。

第一段(1):寫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2-5):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6-8):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9):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國抗戰的序幕。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三、盧溝橋烽火

1、生字 生詞

2、第一段(1):寫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2-5):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6-8):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9):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國抗戰的序幕。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習字冊上習字。抄寫詞語

(2)解釋加點字

同仇敵愾 萬籟俱寂 衆寡懸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教學反思

瞭解事變意義,講述英雄故事。試圖通過許多的故事,激起孩子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並讓我們的孩子爲之鼓掌,並真正從內心深處受到觸動,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爲。

1. 自由朗讀最後一段。

2. 在八年抗戰中,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組內說說課餘自己從課外書中讀到或從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組推薦代表講述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