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六年級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_篇一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六年級

《盧溝橋烽火》反映的是中國現代史上一起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課文敘寫了“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強盜行經,歌讚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點明瞭偉大的抗日戰爭從此拉開了序幕。

一、課前預習,瞭解歷史愛國情

爲了能準確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作動機和時代背景十分必要,這有助於他們學習課文,也有利於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情感,爲學習本課及整個單元的課文奠定感情基調。

教《盧溝橋烽火》的時候,我就注重了讓學生深入地去了解時代背景。在課前,我就讓學生收集有關盧溝橋的資料以及日本在盧溝橋事變前在中國製造的其他罪行。學生們收集的.資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爲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瀋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侵佔了我國東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蠶食了華北,妄圖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製造了盧溝橋事變。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的愛國之情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點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行爲的憎恨。讓學生收集這些背景材料,不僅能夠使他們更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增加了對祖國曆史的瞭解,激發了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自己動手收集資料,體會學習語文的快樂。所以,我決定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掘語文中豐富的知識,在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在成功的同時有更多的發現,激發更多的興趣,創造更多的奇蹟。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猶如一座有價值的知識寶庫。教師如何開啓寶庫,帶領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詩意流淌的語言,經歷峯迴路轉的環節,完成啓迪學生心智的教學任務呢?這就需要教師自身擁有豐富的知識寶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能源。我個人對於歷史知識就十分缺乏,所以在教學這課之前,我也查閱了很多相關的歷史資料,瞭解了更多有關祖國曆史的知識,使我對於祖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瞭解,也更加熱愛自己偉大的祖國。所以,我決定要和學生們一起行動起來,在課前收集有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能量,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爭取在新課程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盧溝橋烽火》這一課學習完了,但是留給我們的思考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研究,爭取更大的更多的進步!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_篇二

《盧溝橋烽火》是蘇教版第十二冊課文, 我在教學《盧溝橋烽火》一課時,爲了激發同學們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爲的崇敬,教學時,我採用了“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首先讓學生帶着課後作業4(按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的要求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圈畫出關鍵詞語,感受敵我雙方的表現,激發強烈的愛憎情感。在此基礎上編寫複述提綱,同桌練習試述。針對試述存在的問題,再次自讀課文,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過程和關鍵所在,並着力體會關鍵詞語的意義、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教師、同學質疑問難。最後,在學生進行了充分閱讀準備之後,教師提名練習複述並根據具體情況,相機提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閱讀與理解相輔相成,學生讀得充分,有所感悟,並熟記精要,才能敘述順當。在學生複述的時候,教師要相機指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把讀書感悟和複述事件經過練習到位,那麼,學生對課文的知識要點就很容易的掌握了。

學生掌握了新知識以後,讓其充分發揮,自我表現,不要求複述答案的統一。這實際上就是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表現力、創造力,同時還包含着審美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