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知識點

隨着期末將至,高一的學生即將結束必修一的生物學習,你還記得細胞的知識點是在哪裏接觸的嗎?關於細胞的內容你瞭解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知識點

  生物必修一細胞知識

1.病毒:

(1)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沒有細胞結構,只有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病毒在自然界分佈廣泛,可感染細菌、真菌、植物、動物和人,常引起宿主發病。但在許多情況下,病毒也可與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顯的疾病。

(2)病毒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如:RNA病毒有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煙花草葉病毒,HIV病毒,流感病毒等。DNA病毒有T2噬菌體。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單細胞生物,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複雜的生命活動。

3.除病毒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以細胞代謝爲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爲基礎的生長髮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爲基礎的遺傳與變異等,都是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的。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1)分類依據:

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爲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爲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如大多數的動植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如細菌和藍藻等。

(2)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細胞器只有核糖體 。如:藍藻、細菌(如乳酸菌)等。

(3)真核生物: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等。

(4)區別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有成形的細胞核(有無核膜)

(5)原核生物的代表類羣:

①細菌:直徑0.5—5.0μm,大多數種類是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異養生物,

②藍藻(也稱藍細菌):細胞內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生物;它們的直徑約爲10μm,在淡水水域污染、富營養化出現的`水華中有多種藍藻;

(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比較:

①共性:具有相似的細胞膜與細胞質,有核DNA

②差異:原核細胞細胞壁的成分是蛋白質和多糖,不是纖維素;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細胞質中只有核糖體,沒有其它典型的細胞器。

病毒、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病毒

大小

較小(1μ1m~10μm 較小(1μm -10μm)

較大(10μm~100μm)

最小

本質區別

無以核膜爲界的細胞核

有以核膜爲界的細胞核

無細胞結構

細胞核

無核膜、核仁,遺傳物質分佈的區域稱擬核;無染色體

有成形的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細胞器

有分散的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有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複雜的細胞器

細胞壁

細胞壁不含纖維素,主要成分是糖類和蛋白質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遺傳物質


DNA或RNA

細胞分裂

一般是二分裂

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

病毒複製

轉錄與翻譯

出現在同一時間與地點,同時進行

轉錄在覈內,翻譯在細胞質內。轉錄在前,翻譯在後

在寄主細胞內進行

舉例

放線菌、藍藻、細菌、衣原體、支原體

真菌、動物、植物等

DNA病毒:T2噬菌體;

RNA病毒:HIV、菸草花葉病毒等

細胞學說

①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並命名了細胞;

②18世紀30年代,德國的兩位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建立了細胞學說;

③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提出了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觀點,作爲對細胞學說的修改和補充。

(2)主要內容

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②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3)意義

①提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一性。

②揭示了生物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係。

細胞結構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①不同的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或擬核),這體現了細胞結構的統一性;

②不同的細胞形態、大小千差萬別,這說明細胞具有多樣性。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生命系統的最基本結構層次爲細胞,最高層次爲生物圈,各生命系統既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

  必修一生物基礎知識點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O、H、N;

無機物無機鹽

組成細胞蛋白質

的化合物脂質

有機物糖類

核酸

二、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7%-10%);佔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佔細胞乾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

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五、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六、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高一生物實驗知識點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一、實驗原理

鮮肝提取液中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經計算,質量分數爲3.5%的FeCl3溶液和質量分數爲20%的肝臟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數,大約是每滴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酶分子數的25萬倍。

二、實驗注意事項

1.不讓H2O2接觸皮膚,H2O2有一定的腐蝕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於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會影響實驗準確性

3.肝臟研磨液必須是新鮮的,因爲過氧化氫酶是蛋白質,放置過久,可受細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臟組織中酶分子數減少,活性降低

4.肝臟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壞肝細胞結構,使細胞內的酶釋放出來,增加酶與底物的接觸面積。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原理與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是有機物,不溶於水,易溶於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離的原理: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分離方法:紙層析法。用毛細吸管在濾紙條的下端沿鉛筆線劃一條濾液細線,待濾液幹後再劃一兩次,然後將濾紙條插入層析液中(濾液細線不能接觸層析液)。分離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出現四條色素帶:橙黃色(最窄,胡蘿蔔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最寬,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胡蘿蔔素與葉黃素之間距離最大,葉綠素a與葉綠素b之間距離最小。

二、實驗注意事項

1.加SiO2爲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時葉綠素受到破壞。因爲葉綠素含鎂,可被細胞液中的有機酸產生的氫代替,形成去鎂葉綠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壞釋放的有機酸,防止葉綠體被破壞。

3.加無水乙醇是因爲葉綠體色素易溶於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

三、實驗討論:

1.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爲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

答: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如觸及層析液,濾紙上的葉綠體色素就會溶解在層析液中,實驗就會失敗。

2.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