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餘秋雨行者無疆讀後感

《行者無疆》記錄了作者餘秋雨在旅程中的全部感受,是一部考察西方文明的隨筆集。書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行者無疆讀後感,僅供參考。

閱讀餘秋雨行者無疆讀後感

  行者無疆讀後感篇一

“讓心靈去旅行”這句話一直被我深深牢記,一次遠行,不僅是身體在自然與人文景觀中穿行,更是心靈得到洗滌和震撼。餘秋雨先生的這本《行者無疆》不僅是一本引人入勝的遊記,而是一本滌盪靈魂的聖經。這絕不是一次簡單的歐洲之行,也不是一次簡單的電視節目,這是一次新時代的東方文明沿着古老的絲綢之旅,去追憶古老西方文明的旅行,是一次重新探索發現新時代西方文化,風土人情的的旅行。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餘秋雨老師的書,喜歡餘秋雨書中簡單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那種身後的思想底蘊和對於很多文學問題的思考。在高中就讀過這本老師的《行者無疆》,當時被那種堅毅所折服,一路勞累,橫穿危險的中東,幾次生病都不放棄,一路堅持做完這次文人對歷史對文化的朝聖之旅。而到大學在讀這本書,更多的體會就是書中流露出對於璀璨的中東和古希臘文明的欣賞,又有對於現今飽受戰火摧殘後留下破敗歷史遺蹟的遺憾和無奈,是四大文明經歷歷史變遷後的一種共鳴。

歷時6個月,餘秋雨走過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爲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行者無疆》此書分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4卷,每一卷分別用這些詞作了精彩的概括:“廢墟,大海,海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蔽;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蒼涼,寂寞,執著,歷史常常在這裏凝鍊。”歐洲的文明雖然至今深沉於中部,燦爛於西部,卻以既不深沉也不燦爛的南部和北部爲命脈。

無論餘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並不止步於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發展,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我們很榮幸通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滄桑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過自己的興盛時代,又經歷過自己的文化的衰敗,最後在新的時代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默默給路過的人述說她記錄下來的歷史,希望人們能停下他們匆忙的腳步來思考下,思考下文化留給我的啓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思考的過程總是相輔相成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人生,在行走的過程中感悟人生,《行者無疆》給我們打開了歐洲的文化之旅的窗口,讓我更是嚮往自己能親身去體驗一下這次,欣賞歐洲的一路風景,體會歐洲的獨有文化風情。

  行者無疆讀後感篇二

漫步在威尼斯城邊的亞得里亞海攤上,行走在布拉格卡夫卡故居前的小港中,凝望着滑鐵盧山上威武的雄獅,佇立在布倫海姆莊園的丘吉爾銅像前。追隨歷史的車轍,觸摸歲月的痕跡,見證時間的歷程。其實,我只翻開了一本餘秋雨的《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講述的其實是“兩個半島間的故事”。從歐洲最南端的亞平寧半島直到冰天雪地的納維亞半島,中間走過了龐貝古城在熔岩的吞噬下的`沖天火焰,穿過西斯廷教堂中米開朗琪羅的壁畫下的廳堂,遠眺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夕陽下的輪廓,一直走到里斯本羅卡角“大地在此結束,滄海由此開始”碑門前。南歐歷史的長河之中流淌着地中海的水,閒散的生活造就了一切輝煌的文化,但卻未能抵擋住維蘇威的烈焰,未能挽救戰火中西斯廷的輝煌,未能保住摩爾人在比利牛斯山以南的江山社稷,直到人們受夠了天災與戰火,從羅卡角遠航去尋找東方的世界。

《行者無疆》就好像是一個母親,將她的旅途向你娓娓道來,讓你如親身體驗在歐洲的旅途一般,好像你就身在其中,品味着羅馬的偉大建築,欣賞着意大利的藝術雕塑,觸摸着歐洲式的浪漫......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行者無疆》這本書的:“行者獨步於遙遠的狂野,素昧平生的位置,遭遇處處的難題,只因爲一個執着的信念,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爲後來人度步出一望無垠的疆土。”的確,能夠放下自己原來的一切,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前面是什麼,會遭遇什麼,一切都是未知,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境界。反觀現在,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暫時離開自己的地位、生活,拋開金錢、美色的干擾,以一個人的身份去探索對於自己未知的東西,在探索中尋找快樂,在探索中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昇華,這的確是一種很超脫的精神。

  行者無疆讀後感篇三

寂靜中的吶喊

——《行者無疆》讀後感

每個人兒時或許都曾夢想有朝一日能環遊世界,理由或許不同,但我想不會有一個人會和餘秋雨先生相同,爲了文明。

從《文化苦旅》到《千年一嘆》,再到《行者無疆》,不僅是四處旅行,更是探索在人類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文明,從中華文明到其他亞洲文明,再到歐洲文明。不僅是探索這些文明,更是從中領悟到文明在不同地域所處的境地,從尚未敗落的中華文明到敗落成恐怖的中東,中亞,南亞文明,再到優秀成熟卻自閉的歐洲文明。不僅是感嘆,抒發自我感受,我更多感受到的是餘秋雨先生對於文明的責任感,他希望能改變這些並不完美的文明,但他知道這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做到的,所以他把自己的呼籲,自己的吶喊寫在書中,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響應,一起參與到又一場以文明爲中心的革命中去。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是空間帶來的責任。也許有些人對他的吶喊不屑一顧,甚至還譏諷相對,但我已在心中支持他。

在《行者無疆》裏,沒有浮華豔麗的詞藻,有的是一個沒有塵硝的透明的世界,一個平靜的充滿智慧的世界。他沒有過多的激情和憤怒,只是將最真切的感情深埋在內心,用文字,用他所特有的方式來表達。那是一種消融哲理的純淨的語言,讀着意味深遠,常常需要用很長時間,很用心,很平靜地去體會。第一次讀《行者無疆》是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了一杯香茗,躺在藤椅上一個人靜靜地讀着,隨着他的文字,思緒彷彿也飄向了那個古老悠遠的大陸……

那是在龐貝的廢墟中,在威尼斯悠長的河道中,在巴塞羅那流浪的音樂聲中,我走進了靜謐深邃的南歐。但丁在這般幽暗與狹窄中走出,他空曠的腳步踩踏在昨夜與今晨的交界線上,讓人們在朦朧中記起卻難以觸及。科學的巨人伽利略跪在地上做着懺悔,用一紙自辱的懺悔來懲罰背叛以及失察的自己。哥倫布擡頭放眼,注視遠方,這位偉大的流浪者目光全然穿越地中海,銳利而又渺茫,不在乎腳下,只在乎前方,這就是真正的流浪。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餘秋雨先生如是說。

那是在奧地利自然而無雕飾的農村風光中,在自閉而雄偉的薩爾茨堡中,在卡夫卡與昆德拉熱愛的布拉格廣場中,平靜而多情的中歐向我敞開了懷抱。科隆

大教堂的頂尖逃離着硝煙與爐火,讓哥特式的俊秀與靈氣代代相傳,讓靈魂的自我觸動冷峻嚴肅地面對戰爭與和平,自毀與自愛。美麗而富饒的瑞士靜靜地坐在阿爾卑斯山下,閉上雙眼,任憑無盡的戰火從她身邊掠過。中立,讓她避免了無數生靈塗炭,也造就了她的富庶。餘秋雨先生細膩的筆觸將中歐描繪的如詩如畫,似乎是對她尤其的珍愛,他說,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藏。

那是在柔情萬種的塞納河畔,在中世紀美麗安靜的小城街道上,在熱情狂野的阿姆斯特丹,我徜徉在精緻又張揚的西歐。蒙娜麗莎躲在玻璃窗中神祕地微笑,薩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咖啡館裏完成他的名著,諾曼底呼嘯着迎接登陸這兒的士兵,似乎閉上眼便能感受到那兵戈鐵馬的歲月。歷史在這裏轉折,餘秋雨先生這樣總結。

還有那陌生而充滿吸引力的北歐,蒼涼冷漠的丹麥小鎮,如夢境般縹緲的哥德堡,僻靜遙遠甚至有時會被遺忘的冰島。

……

幾頁書本便是一段歷史,每一次翻動都是歷史涌動的音符。在這探尋無疆之界的旅程中,我們隨着餘秋雨先生一起走進了歐洲古老的歷史,見證了人類曾經擁有過的文明。從時間的流沙被裝進沙漏的那一刻起,世界便開始了她的滄桑變化。有過輝煌,卻又有過衰敗;有過崇高,卻又有過卑鄙;有過勇敢,卻又有過猶豫;有過拘謹,卻又有過叛逆。龐貝廢墟的低吟,羅馬競技場的瘋狂,埃菲爾鐵塔下的放浪,光明,黑暗,沉悶,爆發,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隨着多瑙河水平靜地流向歷史的深處。

有一句話說得好:時間是篩子,留下的是精華。歷史是尺度,度量的是人心。人生之於歷史,不過是滄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蒼白,如此無助。然而有意義的人生決不僅限於此,馬丁·路德勇敢地從事宗教改革,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易卜生打開女權之門,還有但丁,米開朗琪羅,黑格爾,愛因斯坦……他們都經受住了時間的篩選,歷史的度量,他們是歷史長河中的輝煌與驕傲。

這,也許正是餘秋雨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