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與反思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與反思15篇

教學設計與反思1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粉刷匠》。

2、聆聽《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3、創編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感受體驗歌曲鮮明的音樂形象,並即興表演,體驗隨意做動作的感受。

2、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粉刷匠》,並進行表演,再次感受勞動的快樂。

3、通過輕鬆愉快的音樂形象,表現出小粉刷匠忘我的勞動精神,和看到勞動成果時的喜悅心情,讓學生懂得勞動就要不怕髒,不怕累的道理,培養從小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材分析:

《粉刷匠》是一首風趣、活潑的波蘭兒童歌曲。2/4拍,F大調,一段體結構。輕鬆風趣的旋律與幽默詼諧的歌詞相結合,一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小粉刷匠在觀賞自己的勞動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勞動技術的同時,表現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顧勞動,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頑皮神態;一方面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創編表演。

教學方式:

體驗、聽唱、探究、聆聽。

教學教具:

VCD,鋼琴,打擊樂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常規訓練。

1、呼吸、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XXXX┃ XXX ┃ XXXX ┃ X— ┃

二、新課學習:

(一)、欣賞歌曲《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 1、初聽,啓發、引導學生邊聽邊辨別歌曲中所唱的內容,想到什麼?

2、說一說:手能做什麼?

3、復聽,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即興表演。

(二),歌曲《粉刷匠》。

1、談話導入。

2、聽賞歌曲,感受節拍、情緒、內容。(看VCD)

3、說一說:歌曲唱出了哪些內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些什麼?表現了什麼精神?

4、復聽歌曲範唱,再次感受勞動的快樂。

5,手位模唱曲譜。

6、按節奏朗讀歌詞。

7、跟琴學唱歌詞。

8、跟音樂有表情地唱歌。

9、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10、綜合表演。

三、小結。

板書設計:

粉 刷 匠

2

1= C 中速,活潑地

4

5 3 5 3 5 3 1 2 4 3 2 5 —

5 3 5 3 5 3 1 2 4 3 2 1 —

2 2 4 4 3 1 5 2 4 3 2 5 —

5 3 5 3 5 3 1 2 4 3 2 1 —

注意:歌曲旋律中每小節的強弱節拍處理。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對歌曲《粉刷匠》的學習演唱,不僅讓學生學會如何演唱歌曲及瞭解歌曲中的知識,還大大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對音樂的創想能力。

教學設計與反思2

一、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可能從你出生那一天開始,你周圍的人就開始談論你像誰?誰來告訴大家,你像誰呢?

……

師:看來咱們有很多地方是和父母相像的,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情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四課“我像誰”。

二、人類的遺傳現象1.火眼金睛辨父母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小遊戲,考考你的觀察力。你能根據相貌特徵從屏幕下方給屏幕上方的1~4號人物找到各自的親人嗎?

(學生興致盎然地做起了遊戲,併爲上方的人物找到了各自的親人)

師:學科學就需要你們這樣一雙善於觀察生活的眼睛!設計意圖:遊戲能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觀察對學科學來說是很重要的,同時,教師要善於鼓勵和表揚學生。

2.學生討論分析遺傳現象(1)提出問題

師:看來父母和子女在長相上,如眼睛、鼻子、嘴巴、臉型等方面總有一些相似點。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平時咱們不太注意的細節,有可能和父母也是相似的。誰還知道一些這樣的細節?

2)小組合作師:請拿出你的全家福照片或父母的照片,藉助鏡子,仔細觀察,看看你跟父母都有哪些方面相似,把你找的相似點記錄下來。先自己獨立觀察,然後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師:剛纔我們交流了自己和父母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些都是通過觀察就可以看到的外部形態特徵。(板書:形態特徵)除了這些之外,性格、脾氣、能力、血型等內在的生理特性方面有沒有相似的地方?(板書:生理特性)孩子和父母在形態特徵或生理特性相似的現象,你知道叫什麼嗎?(板書:遺傳)

設計意圖: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經歷分析、比較、合作、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這一環節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三、動植物間的遺傳現象

1.動植物間的遺傳現象

師:遺傳現象是人類特有的嗎?動植物有沒有遺傳現象?(教師適時地出示長頸鹿、大熊貓、獅虎獸等動物的圖片和西瓜、竹子等植物的圖片)

師:無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都有遺傳現象,因此我們說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

2.我會推理

師(出示小貓圖):請看這幅圖片,貓媽媽和它的孩子在快樂地玩耍,觀察每隻小貓的顏色和花紋,你能從遺傳的角度猜測一下,小貓的爸爸可能是什麼樣的嗎?

3.總結概念

師:看來同學們對遺傳現象的知識掌握得不錯,大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生物的遺傳現象嗎?

四、生物的變異現象

1.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

師:生物將自身的形態特徵或生理特性全部傳給後代了嗎?你和父母的差異是什麼?你和你的兄弟姐妹的差異是什麼?剛纔的小貓圖中,小貓的差異是什麼?

師:所以生物本身和後代不是一模一樣的,而是有差異的。

2.總結概念

師: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上的差異叫變異。

設計意圖:變異這一科學概念不是教師直接塞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的,而是讓學生懂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科學是來源於生活的,是對生活現象的理性認識。

五、聯繫生活,交流利弊

1.提出問題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那麼遺傳和變異對我們都有哪些影響?有利還是有弊?請同學們討論。

2.自主交流

師:請同學們用實例說明遺傳和變異對我們既有利也有弊。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交流討論遺傳和變異對生活的影響,讓學生了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使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六、拓展活動

師:關於遺傳和變異,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學生回答)

師:看來大家的問題還真不少,同學們課下可以選擇一項你感興趣的知識作爲課外研究內容,記得要和同學們分享你的收穫啊!

設計意圖: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並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因此,教師把科學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課後繼續研究,能讓科學探究活動成爲學生的內在需要。

教學設計與反思3

1.課題 風娃娃(第一課時)

2.課型 精讀

3.輔助工具 課件

4.教學

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傷、表、示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哪些事情風娃娃做得對,哪些事情風娃娃做得不對。

5.教學

內容

教材簡析: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他以爲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結果把風箏吹跑了,把人們曬的衣服吹跑了,還折斷了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他還不知道爲什麼呢。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知道風娃娃做了幾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6.學情

分析

學生年齡特點、已有知識經驗、差異分析: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動曲折的情節,像和煦的春風,吹進孩子們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與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貼近,使他們藉此來明辨美醜,懂得什麼事該做,應該怎樣做。

7.教學

方法 引導法、點撥法。

8.教與學

教師的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激趣: 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孩子們,猜猜看,它是誰? 2.揭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來自風家族的一位小成員──風娃娃(師板書:風娃娃)風娃娃長着一張胖乎乎的小臉蛋,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真可愛!(師邊敘述邊張貼風娃娃的圖片) 3.讀題:想和風娃娃交朋友嗎?那就和風娃娃打個招呼吧! 4.(過渡):這幾天,風娃娃碰到了一件煩心事,這不,他寫信向我們求助來了,想和老師一起看看這封信嗎? (課件出示風娃娃的求助信及配音) 師質疑:咦,風娃娃都碰到什麼煩心事呀? 師:是呀,看到風娃娃這樣傷心,你一定想幫幫它。可是,風娃娃到底是做了哪些事,求助信上可沒告訴我們,怎麼辦?那就趕緊請出手中的小博士吧!(師晃動書本)讓我們一同到書中看個明白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示:第一遍讀課文,你會給自己和小夥伴提個、什麼要求? 師:相信有了大家的溫馨提示,我們一定會把書讀好,那就開始吧! 2、、檢查初讀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學生念讀 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生字: 生念讀、出示拼音卡、領讀、組詞、領讀、齊讀 齊讀、開火車讀、交流識記方法、男女賽讀 (2)摘智慧果 過渡:第一次讀課文就知道那麼多,小朋友們真會讀書。瞧,風媽媽讓風娃娃送來了許多智慧果請我們嚐嚐。 (課件:帶本課生字的智慧果開心地跳入) (3)出示練習題 (4)劃分自然段(投影展示) (5)指名分段讀課文,交流風娃娃都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什麼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田野吹動大風車 河邊推動帆船 廣場吹跑風箏、衣服,吹斷小樹 3、交流 (1)你喜歡風娃娃做的哪些事?爲什麼?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展示動畫,學生跟動畫再讀課文。 4、聽了你們的話,風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瞧,他又寫了一封信向我們表示感謝來了。 (課件出示風娃娃的感謝信) 三、寫字教學 1.出示句子:小朋友們熱情地幫助了風娃娃,風娃娃不再傷 心了,它高興地向我們表示感謝。 2.瞧,風娃娃多能幹呀!它用傷、表、示寫了一句話。咱們也來跟風娃娃比一比,學會寫這三個生字寶寶。 3.指導書寫傷、表 示。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教風娃娃,他很愛幫助別人,可有時還會犯點小錯。我們還認識了好多生字寶寶,還學會了讀課文,我們做的真棒,今天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生答(風) 學生打招呼 1、把字音讀準2、句子讀通順、流利3、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拿筆圈出來,並藉助拼音多讀兩遍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學生認讀 生練習 劃分自然段 分段讀課文並思考問題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跟動畫再讀課文。 讀信 學生練寫

9.反饋

當堂反饋作業: 一、給下面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轉動(zhunzhuǎn) 縴夫(qiān qin ) 號子( ho ho) 風箏(zhēnɡ zhenɡ) 二、連一連 j x rng y fēng zheng hn shuǐ shāng xīn biǎo sh 容易 汗水 繼續 表示 風箏 傷心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自己做的有幾個方面不太好:1、時間把握不好。上課時總害怕時間不夠用,所以節奏很快,給人很趕的感覺。2、講課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太單調。總是幾句簡單的話,不夠豐富、吸引人。3、課堂中識字教學這裏做的不太紮實,尤其是交流識字方法時匆匆而過。好的方面是:1、整個教學設計還算流暢,尤其整個課堂用信的方式穿插,很有連貫性,設計很巧妙。2、我在課前準備挺充分的,不管是當堂檢測的內容還是課件的製作都很好,能起到預設的作用。

10.板書設計

16、風娃娃 田野 吹動大風車 河邊 推動帆船 廣場 吹跑風箏、衣服,吹斷小樹

教學設計與反思4

教學目標:

1、能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味。

2、能有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言: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讓我們在欣賞柳樹的婀娜同時深深感受到春天的嫵媚,這節課讓我們再一起走進朱熹的《春日》,看看朱熹又爲我們帶來了一幅怎樣的春天畫卷。

新授: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哪位同學願意來朗讀這首古詩,其他同學請注意聽他的讀音是否準確。

孩子們現在想不想和老師配合讀這首古詩,你們先來讀每句的前4個字,老師來讀後3個字,不過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你們要聽好老師是怎麼讀的。 下面我們交換,你們來讀後3個字,我來讀前4個字,你們可要學着老師剛纔的讀法來讀。

瞧,孩子們你們已經找到點讀詩的感覺了,就像這樣再來試着讀一讀。 現在誰願意來給大家展示一下。生讀。

讀得真不錯,真是有板有眼。通過剛纔的朗讀,你體會到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的心情了嗎?請同學們默讀古詩,結合書上插圖與書下注釋來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心情。可以把你的所得與同桌或前後座的同學交流。

你覺得詩人在寫詩時應該是怎樣的心情呢?

你是從哪感覺到的?說說你的理由。

“萬紫千紅”。

看着這百花盛開的美麗景象,聞着這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詩人怎能不心情愉快呢?

“東風面”,暖暖的春風輕輕的吹拂在我們的臉上,這是讓詩人高興的“東風面”,但這也僅僅是詩人感覺到的“東風面”,其實在春天裏,能讓詩人、讓我們喜歡、高興的“東風面”不僅僅只有春風,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你們剛剛說過的那盛開的百花這也是“東風面”,這是我們看到的“東風面”,那醉人的花香是我們聞到的“東風面”。你還能說說還有哪些“東風面”。

(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冰雪融化,小河水嘩嘩的流淌;小鳥嘰嘰喳喳的叫。) 你們不僅看到了“東風面”,還聽到、聞到、感覺到了“東風面”,你們所說的所有的這些一定也是詩人“識得的東風面”。春天裏“東風面”多嗎?

所以詩人感慨到:這真是“等閒識得東風面”啊!

除了這兩句中的“東風面”、“萬紫千紅”讓你體會出詩人心情很高興外,其餘兩句中還有什麼詞,也能讓你感受到詩人的興奮心情呢?

(“尋芳”,因爲詩人去踏青,一定很高興。)

你知道他是在怎樣的一天,去哪踏青春遊嗎?

這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好日子,你能來形容一下嗎?

(陽光明媚;風和日麗;萬里無雲……)

好天氣給人帶來好心情,在這樣一個好天氣裏去山青水秀的地方遊玩,那心情自然是好上加好了。

還有哪讓你感受到詩人的心情了。

(“無邊光景”,看到那麼多的風光景物,詩人很高興。)

剛纔同學們列舉了那麼多看到的、聽到的或是聞到、感覺到的春天的美妙之處,你能美美的把它們在說一遍嗎?

正如你們所說,百花盛開、草木吐綠,讓冬天那原本灰暗的大地在不經意間換上了豔麗的春裝,這讓詩人感覺到“一時新”,燕子、大雁爲原本寂寞的天空帶來歡快的歌聲,讓詩人感覺到“一時新”,這所有煥然一新的景象讓人眼前一亮,心中豁然開朗。

你們喜歡這首詩嗎?那就讓我們跟隨朱熹一起站在泗水河邊,一起欣賞春天的美景好嗎?

同學們請閉上眼睛,邊聽老師讀詩邊去感受那清新亮麗的景色。

睜開雙眼,你看到了嗎?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通過你們的表情、你們的聲音,讓我感覺到你的眼前一定有一幅很美很美的春景圖,同學們拿起你的筆,把你看到、聽到、聞到、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你們寫得太美了,不僅讓我領略到春的妖嬈,也讓我感覺到了春的希望。其實朱熹的這首春日不僅是向我們展示春天的美麗,更主要的是想激勵我們好好學習。朱熹在寫這首詩時其實並沒有去泗水河邊,他之所以要把尋芳的地點假設爲泗水河畔,是因爲泗水所在的山東省是孔子的故鄉,而孔子被世人視爲是知識、

文化的化身,他到泗水河邊去尋芳,其實是尋找知識的真理,是希望我們能主動學習,將來用自己的知識去建設、去創造美麗的世界。這是朱熹的希望,同時也是老師對大家的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看到煥然一新的“無邊光景”,讓我們欣賞到“萬紫千紅”的美麗景象。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動情的朗讀這首詩,來結束我們本節課的學習。

教學設計與反思5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句知識和表示古代官職任免調動的詞語;

2.篩選並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張衡各方面成就;

3.學習張衡從容淡靜、勤勉謙虛等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掌握古代官職任免調動的詞語,學習張衡優秀品質,初步嘗試人物傳記寫法。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自主、合作、探究法、提問點撥法

學情分析:高一學生對一些文言常識積累不足,人物傳記接觸不多,必修四第三單元開始涉及,學生閱讀鑑賞人物傳記的能力在教學中應得到提高。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掌握重點字詞

1.請同學齊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和斷句。

2.檢查重點字詞的解釋、特殊句式的判斷。課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一)

1.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你聽說過張衡嗎?那你所瞭解的,是關於張衡的什麼?

2.這篇文章,除了向我們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還介紹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作者敘述的重點是在哪方面?

3.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梳理文章脈絡。

(二)張衡分別取得了哪些具體的成就呢?結合課文思考,概括回答。

四、問題探究

張衡成爲衆多領域中的佼佼者,你認爲是什麼促使他成功的?小組合作探討,結合課文思考回答。

五、拓展訓練:

1.化用或借用文中的字詞寫一副對聯贈給千年奇才張衡。

2.選取自己喜愛的人物寫一篇傳記。注意要符合傳記寫作特點,選取典型事例,詳略得當,寫出人物特點,不少於300字。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佈置

八、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文言文教學,容易陷入枯燥中。文言知識的又是把握是克服文言文學習困難的基石,基礎一定要夯實。在通過寫對聯,寫傳記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加深對文章理解外,最終的落腳點還應該回歸到基礎知識上,督促學生落實基礎是關鍵。

2.學生寫的對聯和人物傳記環節提前佈置後在課堂上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修改,體現課堂效果。學生寫的對聯可以提前打在ppt上,給同學直觀的感受,看清讀懂。

李曉評課:

徐偉娟老師選的課是史傳類文言文《張衡傳》,文言文一直以來是高中教學的難點,如何平衡字詞基礎知識和文章賞析也令許多語文老師不好掌握。這節課上,徐老師分配得比較合適均衡。總體來說,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結構緊湊,重點突出。這節課兼顧了文言特殊字詞句現象和文章賞析,方式恰當。本節是第二課時,字詞處理採用教師出示,學生回答的檢測方式,簡潔有效。文章分析只抓張衡的才能和人品兩方面,抓典型事例——候風地動儀來帶動對張衡非凡才能的突破;人品方面帶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非常合適。

二、預習充分,展示到位。拓展環節讓學生借文中的詞語用對聯來概括張衡的成就,或是對某個自己崇拜的人寫一篇短的傳記,學生的表現令人吃驚。有個學生唸了兩副對聯,工整精美,別的學生給了她真誠的掌聲。有個學生唸了一篇短傳記,也獲得了大家的掌聲,足見徐老師課前的工作紮實充分。

當然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幻燈片上出示的知識點順序還應注意,不是課本上的順序;幻燈片的製作方面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文章分析時的問題設置可以更集中和有針對性;學生展示環節課前工作可以再充分一些,比如把篩選出的對聯打在幻燈上或者讓學生課前板書在黑板上,因爲課堂發言對聯這種形式容易聽不清楚。

總之,徐偉娟老師準備認真,展示到位,是一節實用的值得借鑑的課。

教學設計與反思6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八年級地理新教材中,第二章的我國的自然環境部分是個難點,靠事實也是重點,而其中的有關我國的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期會考試使學生丟分嚴重。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爲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我覺得對我們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經過認真反思我在今後的教學設計中做了精心修改,試着編寫了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爲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爲什麼會因爲“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爲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徵。

(5)你認爲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並瞭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爲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教學設計與反思7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辨聲音引入風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聽聽畫上的聲音,都是什麼聲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師:對了,是風先生來到我們的教室了。(板書:風)

師:風不僅能聽,還可以寫,古代就有詩人寫下了許多有關風的詩句,誰能背給大家聽聽。(生背,師評價。)

2、揭題

師:其實風還可以畫出來。風看不見,摸不着,他藏在哪兒呢?怎麼畫出來呢?就有三個心靈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風,還能把風畫出來!想知道他們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5課《畫風》(板書:畫)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一起把課題讀一遍(生齊讀課題)

出示課件:讀課文之前,請同學們看一下自讀要求,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再把文中這7個認讀的生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能做到嗎?

2、學習七個認讀的生字

師:文中的小朋友看你們讀得這麼認真,也想和你們交朋友,他們來了!(出示課件3)

⑴與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問聲好。

⑵師:誰能借助拼音讀出哪個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並齊讀)誰還能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注意:“趙、陳”是翹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課件4

師:沒有了拼音,還會讀嗎?(全班齊讀)

⑷出示課件5

師: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哪裏見過?還有什麼好方法記住他們嗎?

“陳”:耳東陳(是識字的好方法)

“濤”:海濤、波濤(哦!“濤”跟水有關係)

師評:原來這些字你們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這個呢?(拿出“顯”的卡片,讓學生接讀)

⑸識字鞏固環節

師:誰能從課文中找到含有“顯”字的句子讀一讀,誰來?(指名讀)

老師這兒有許多精美的卡片,還想要嗎?(想)想,就看你們的本領了!

“趙、宋”:要求學生能說出識字的方法

“藝、丹”:要求學生能組詞

3、寫字教學

⑴分析字的結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師評價:你觀察得真仔細!

⑵出示範字。

⑶範寫“藝”。

⑷師巡視輔導,相機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三、初讀課文

師:生字會認了,課文一定讀得更好了。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找出宋濤、陳丹、趙小藝是怎樣畫風的?還找出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讀完評價)

(一)理解趙小藝畫風的句子

過渡:請一位同學說說趙小藝是怎樣畫風的?

1、指名回答(出示課件),再指名讀

2、理解趙小藝爲什麼這樣畫風?(生反饋)

師: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這時候,她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全班再交流)

師評價:趙小藝真是個善於思考、勤於動腦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個說“我能!”

師:其實,趙小藝很聰明,他看出風藏在旗子裏。

3、課件出示: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裏。

4、先讓學生自由填空,而後老師指正,並指導學生讀出自信的語氣。

(二)理解陳丹和宋濤畫風的句子

1、出示課件動畫

師:風先生來了,三個小朋友的發生了什麼變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2、指導朗讀陳丹畫風的句子

①出示課件: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裏。

師:噢!老師聽出來了,小樹彎彎的!

②再指導朗讀

3、指導朗讀宋濤畫風的句子

①師:宋濤也把風畫出來了,快和同桌一起讀一讀吧!(出示課件)

②讀好“斜斜的雨絲”

③小組分角色朗讀、全班分角色朗讀(出示課件)

(三)師小結: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看到風了。這節課,我們不僅認識了七個認讀的生字,還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要想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風,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四、作業(出示課件)

五、板書設計:

旗子飄

15畫風小樹彎敢想敢做

雨絲斜善於動腦

風車轉

反思: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的風可以通過耳朵聽到,可以通過文字寫出,以此來引導學生領會,風還可以通過筆畫出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俗話說:“空穴來風”。風來無影,去無蹤,沒有形狀。我在備課的過程中,就抓住了風力使物體發生變化這一特徵,利用找到三位小朋友畫風的句子,通過朗讀、想象、討論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不足之處:

1、語文教學強調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而我在識字教學中就犯了這一錯誤。

2、朗讀的目標含糊,應該每次要有明確的指定。

3、教學語言不夠精煉,過於緊張,漏下的板書應在適當時機補上。

教學設計與反思8

【教學目標】

1.認識、學會本文的生字新詞,辨識“爭吵”“爭論”“爭執”的不同意義;讀懂“我”和克萊蒂爭吵的起因、爭吵後各自的表現。

2.感情朗讀課文中的有關段落。

3.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後“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後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爲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瞭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後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瞭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裏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裏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ou”,不要讀成“du”的音。

“終於捱到了放學”的“挨”應讀“a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ai)着我”、“挨(ai)家挨(a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u))”應讀輕聲。“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禦”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併方法,劃分段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概括自然段段意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併爲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爲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髒了,爲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後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後,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於好,“我”受到了教育。

3.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髒了。爲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髒了。“我”很後悔這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後,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回到家,父親又教育了我。

四、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爲什麼?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爲克萊蒂不是故意弄髒“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爲了報復故意弄髒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爲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裏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爲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麼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麼了不起!”於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爲“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五、指導書寫

1.請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這些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麼,怎樣寫才美觀。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範寫比較難寫的生字,如“縮、緣、既”等字。

3.練習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學生的書寫作業,進行評議。

【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閱讀分析第二~四段,瞭解“我”和克萊蒂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體會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我”和克萊蒂爭吵後有什麼表現,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指名認讀生字。

2.挑選自己喜歡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爭吵”“爭論”與“爭執”有什麼不同?

⑴爭吵:因意見不合大聲爭辯,互不相讓。⑵爭論:各執己見,互相辯論。⑶爭執:爭論中各執己見,不肯相讓。)

4.過渡引入:我們在初讀課文時,知道了他們爲什麼而爭吵,下面讓我們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他們是怎麼解決的,結果怎麼樣。

二、細讀課文,研讀重點句

(一)研讀第二段

1、研讀爭吵的句子。

(1)默讀有關自然段,邊讀邊找一找安利柯他們“大聲爭辯”的句子。

(2)學生討論,屏幕板書映示:

(3)這裏③④都是“我在外面等你”你認爲兩句意思一樣嗎?

(說法不一樣,意思不一樣:克萊諦說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釋,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說的“在外面等你”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以爲對方要報復,要打他。)

(4)聯繫課文想一想,每句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5)學生試讀,評價。

(6)教師指導朗讀。

(①句表示生氣,應讀出憤慨的語氣。②句表示餘怒未息,也應讀出強硬的語氣。③句表示強調,語氣應加重。④句表示“我”不甘示弱,語氣也應稍重。)

(6)師示範朗讀,學生練讀。

2、研讀爭吵後各自心理活動和言行舉止句子

(1)爭吵後“我”有怎樣的心情?“覺得很不安”,“不安”什麼?“很後悔”,“後悔”什麼?

(“不安”,是怕克萊蒂放學後找我算賬,再報復一下,因爲他總提出在外邊等我。“後悔”的是,過去種種事實證明,克萊蒂是個好人,他的確不是故意弄髒我的筆記本,而是因爲我嫉妒他得了獎報復了他,才吵架的。)

(2)“克萊蒂是個好人”,從過去的種種事實證明他好的表現有哪些?

3、“我”既然想到了克萊蒂是個“好人”,又很可愛,也“知錯認錯”,心裏也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麼也說不出來,爲什麼?

(沒有勇氣,覺得太丟臉)

4、從安利柯爭吵後的這些心理活動和言行舉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是從哪些句子讀懂的?

5、自由讀,再指名讀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後悔的心情表現出來,特別是表示後悔和自責的話要讀出應有的'語氣來。

(二)細讀第三段

1.先自由讀或默讀第三段,寫“我”和克萊蒂重歸於好。邊讀邊想,再議論:“終於捱到了放學”,“終於”是什麼意思?“挨”是什麼意思?換成“等”可以不可以?

(“終於”是經過等待之後出現的情況。“挨”是困難地度過某一段時間。說明“我”心裏有事,總想着吵架的事,還擔心克萊蒂找自己算賬,上課的時間難以度過,經過等待之後才下了課放了學。說明“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課後怎樣應付克萊蒂。)

2.“我獨自在街上走着”,從“獨自”這個詞推測,平時放學回家一定不是“獨自”,是怎樣走的呢?(可能跟克萊蒂同行。)

3.今天跟克萊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責任在“我”。可是克萊蒂是怎樣表現的呢?當“我”聽見克萊蒂從後面跟上來的時候,先是“手裏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舉起尺子”。舉起尺子是爲了什麼?

(防禦克萊蒂打來。因爲父親說過,自己錯了,別人打你時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萊蒂是怎樣做的呢?再讀以下4個自然段(10~14)。

議一議,克萊蒂見到了“我”,表現了一種什麼風格?

(克萊蒂表現了一種寬容、友好的風格。也說明他的確是個“好人”。)

(三)研讀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誨”。

讀課文最後一段,說說讓你最受啓發的是哪一句話,並說明理由。

★“既然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人原諒,更不應該向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

(1)“第一個伸過手去”是什麼意思?“奪過”“折成”又表示了什麼?

(2)議一議,再回答。

(一個人不但要能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且還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求得別人的諒解。否則就是錯上加錯。“第一個伸過手去”意味着有勇氣主動地向對方認錯,請求對方原諒。

(父親把“我”手裏的尺子“奪過去”“折成”兩段,向牆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別錯誤,永遠友好待人。父親的教育應該說是及時的、深刻的。)

(四)小結讀後感受:

1、討論: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麼?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作業練習】

1.抄寫課文中爸爸的話。

2.說說自己曾經與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自己認爲有趣的可以寫下來。

【板書設計】

15爭吵

弄髒本子

“我”爭吵克萊諦

後悔悲哀

知錯重歸於好寬容

教學設計與反思9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君、綺”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意,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播放背景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反覆低吟李白的《靜夜思》。

2、此晌此刻,假如你已經離開了家,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好久都沒有回去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呢?

3、那你想不想見一見從前的朋友呢?見到了他,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4、同學們見到了以前的朋友有說不完的話,詩人也有話想說,他把自己要說的話寫成了一首詩,你們想知道他說了些什麼嗎?那讓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5、教師板書課題:雜詩

6、指名讀課題,讀準“雜”

二、自主讀詩,讀準字音

師:你們想知道王維說了些什麼,那咱們必須把生字認會了,把字音讀準了。你們自己能行嗎?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請你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2、同座互讀。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重點指導“綺”。

4、剛纔同學們真樟,這麼快就把生字的字音讀準了,那我請你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你的字音能讀準嗎?

5、教師指名讀,相機指導:

“應知故鄉事”中的“應”讀一聲,後鼻音。

“來日綺窗前”中的“綺”讀三聲。

6、學生自由練讀,將每個字音都讀準,教師巡視檢查,

三、指導朗讀,熟讀成誦

1、剛纔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那老師想請你把你認爲讀得最好的一句詩讀給我們聽一聽。

2、指名讀詩,師生互動。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教學預設一:如果指名讀時,學生沒有讀出滿懷期待之情。

教學策略:①大家覺得他讀得好嗎?

②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願意很快地告訴他故鄉的事情嗎?

③怎樣讀纔會讓別人快一點告訴你家鄉的事情呢?

④大家想一想,再讀一讀。

⑤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教學預設二:如果指名讀時,學生已經讀得很好了。

教學策略:①從他的朗讀中,你們能夠感受到什麼?

②學生自由發言。

③你能讀一讀這句詩,讓別人也能感受到你非常想知道故鄉的事嗎?

④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2)“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教學預設一:如果指名讀時,學生沒有讀出急切之情

教學策略:①大家覺得他讀得好嗎?

②詩人已經好久都沒有回家了,他想知道一些事情,他會怎麼問呢?

③誰再來試一試。

④指名讀、同伴邀請讀、齊讀。

教學預設二:如果指名讀時,學生已經讀得很好了。

教學策略:①從他的朗讀中,你們能夠感受到什麼?

②學生自由發言。

③你能讀一讀這句詩,讓別人也能感受到你那種急切的心情嗎?

④指名讀、同伴邀請讀、齊讀。

3、剛纔同學們讀得可真好,那你們讀懂了王維說了些什嗎?

4、指名簡單地說一說。(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

5、出示cAI課件,播放動畫,教師講述詩意。

6、王維說了些什麼,咱們知道了,那我想請你來當王維,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

7、指名讀。

8、有誰能把這首濤有感情地背誦下來?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四、課外拓展,昇華情感

1、同學們今天學得真不錯,通過你們的朗讀,將王維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王維離開家很久了,肯定不會只有這些話要對他的朋友說,他爲什麼單單隻問窗前的梅花開了沒有呢?

2、學生自由發言。(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提示。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關於梅花的古詩和文章,可引導學生背一背,說一說。)

3、同學們說得真好,在大雪紛飛、百花凋零的寒冬,只有梅花傲霜鬥雪,爭相怒放。一句“寒梅著花未?”不光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也讓我們體會到了詩人會像梅花一樣堅強不屈、戰勝困難的決心。下面讓我們再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這首詩。

教學設計與反思10

通過一段時間來緊張而又忙碌的國培學習,我深深地感覺到作爲一位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緊跟教學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才能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爲此,我對自己幾年來的生物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

一、目前我的教學現狀:

(一)學情分析:

【總體情況】: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學習基礎較差,比較聽話。動手創新能力不足,兩極分化嚴重。具體表現: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學習興趣不足。

2、實驗探究中,學生玩心很高,科學探究精神不夠。

3、合作學習中,學生合作交流能力較差,個別學生根本不參與。

4、學生上覆習課不會總結知識。

(二)教師現狀:

【不足】:所教班級較多,任務重,無充分精力備課。教學存在問題:

1、由於課時緊,教學中對於學生放手不夠,教學中說的太多。

2、對於學生探究實驗指導不夠充分,導致實驗效果不夠好。

3、由於學生太多,對於學生關注度不夠,無法全面瞭解每個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4、由於複習方法不當,學生對於複習課興趣不高,複習效果不理想。

5、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堂評價不夠,缺少及時評價和鼓勵性評價。

二、教學改目標:

1、加強個人教學基本功,提升個人的教學素質。

2、加強實驗探究教學的研究,提高實驗探究的有效性。

3、加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加強複習方法的指導,提高複習效率。

三、教學改進措施:根據本人的不足應加強三個方面:

(一)個人基本功方面。

1、加強理論學習。多研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迅速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取他人之長,去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能與時俱進。

2、規範教態語言,加強板書能力。課堂上儘量避免一些無意識的動作和口語。板書要認真規範,不能隨心所欲。用一名優秀的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

3、多反思,及時總結。在教學後要及時總結反思教學中的問題及可取之處,並及時記錄下來。

教學設計與反思11

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浮力》這章一直以來都是國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會考的必考內容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爲需要從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入手。如果學生從實驗探究中認識到浮力的大小隻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等無關,就不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點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樣也就可以突破難點理解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而本節所教授知識浮力的概念又貫穿全章,“稱重法”測浮力又是本章各節的探究基礎,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稱重法”測浮力爲本節重點。而本節的探究浮力影響因素比較多,開放性較強,因此爲本節的難點。

教學對象分析

浮力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根據生活中的現象得到的一些結論是片面的。針對學生的一些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尋找真理。當然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物理規律的能力總體來說比較差。因此,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實驗探究活動,運用反饋信息及時調控教學過程。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本節課從觀看錄像引出學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現象入手,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重現浮力的存在。然後在老師指導下的進行了一系列學生實驗進行有關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決定因素的實驗,爲隨後學習科學探究浮力大小等於什麼做必要的知識鋪墊。

2.進行科學探究:每4人一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爲主輔以發揮學生富有創意性的實驗設想進行實驗。本環節完成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確定測量的物理量、具體進行實驗操作,得出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評估、交流等七個環節。其中教師需要在設計實驗中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學生一起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統一的探究步驟。

3.採用形象具體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水到渠成的理論講解保持學生的興趣,進行適當的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鞏固作用。

4.最後師生共同做一個簡短的小結。

5.教學方法採用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具學具

乒乓球、大量筒、彈簧測力計、細線、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燒杯、水、酒精、濃鹽水。

教學媒體設計

1. 利用網上資源錄像,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2. 利用課件展示教學板書結論小結等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1、觀看錄像: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着重物飛上高空。想一想,爲什麼?

2、演示:把石塊、木塊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塊下沉木塊上浮那麼石塊受到浮力嗎?

教學設計說明:在教師引導下,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大量浮力現象並提出與浮力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投影)板書:第五節 浮力

二、實驗探究過程

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並分組交流、討論:1.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2.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下沉物體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於什麼?4.浮力大小與什麼有關?等。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板書。下面我們先探究:什麼是浮力,有無方向,方向向哪?

(投影)探究一: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

學生體驗:利用桌面上的學具,將乒乓球放入水中並逐漸壓入水底,然後放手。一是體會:手的感覺;二是觀察:乒乓球最終的情況。嘗試得出結論。

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投影)(板書:一、什麼是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投影)二、浮力大小的測量

演示:在彈簧測計的下面懸掛一個石塊,把石塊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測力計的讀數。這說明什麼問題?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設計實驗:

(1)明確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計劃,明確以下問題:

(2)明確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彈簧測力計、燒杯 等。

(3)明確如何測定浮力的大小。

(4)確定整個實驗是否設置對照組及設置方法,是否需要重複及次數。

(5)選擇實驗記錄表格。

參考表格:

項目

次數

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G 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石塊所受浮力F0 小桶重G1 水桶和水總重G2 比較F與G0的關係

1

2

3

(投影)結論: 浮力的大小 F浮=(G-F)

教學設計說明: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確實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尋求測量物體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簡便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投影)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學生體驗: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啓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猜想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並引導學生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按下列要求設計實驗報告: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步驟。

(投影)(實驗報告的格式)

學生分組探究:

(1)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利用測力計、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各小組根據要探究的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完畢,投影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步驟,進一步修正完善。根據修正的步驟探究課題,設計記錄實驗數據表格並交流,然後進行探究實驗。

教學設計說明: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通過體驗並不斷的思考,提出可能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並進行因素歸類,分成各個獨立的可能因素讓各小組認領課題。通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並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

學生彙報實驗過程與結論: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即: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最終推出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板書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學設計說明: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本節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經歷知識建構過程,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讓學生分別來探究其中的一個因素與浮力的關係。由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還要經歷一個思索、推導的過程。教師做好引導,這樣才符合認知過程。

(投影)完成課本上的例題。

三、小結

總結本節所學知識,並說明自己的收穫和可能存在的在疑問:物體的浮沉與什麼有關?

教學設計說明:對整節課進行小結和評價,設置下節課應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課下繼續探討和研究。

四、板書設計:

第五節 浮力

一、什麼是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二、浮力大小的測量

F浮=(G-F)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學流程: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貫穿整節課,從而對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活動總結和教師的引導演示將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浮力的定義、以及影響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響因素的猜想上有學生很多分歧,但採用合併歸類的方法保證了大部分學生的猜想都有所體現,所以得意保證大部分同學都積極的參與進入。合作性的操作進行順利得當,並且對數據能有效快速進行分析的論證,得出了浮力的兩個影響因素,對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都有了親身良好的體驗,自我感覺是一堂較成功的新授課,達到教學目標,學生掌握本節知識良好。

教學設計與反思12

上週我給學生們上了節作文課。因爲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羣九年級年級的特別害怕寫作文的孩子們,所以在上課前,我就在想怎麼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們對“寫作”的畏懼感呢?我打算認真地傾聽一下同學們的心聲。因此在這節課的準備過程中,我向同學們提了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寫作文難嗎?具體難在哪裏?”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學生們也許也許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誠,也許是少了課堂的約束,表現的特別積極。有的說:“沒有內容可寫”。有的說:“不知道怎麼把要寫的內容表達出來”。有的說:“寫出來的內容像白開水,越寫越沒信心了”。聽了學生的發言,我心裏有底了。學生們在寫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生活中不是沒有寫作的材料,而是同學們很少留心觀察生活中值得記錄的小細節,缺少了善於發現的眼睛。

二、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忽略了對寫作技法的歸納和演練。

三、缺乏必要的文辭積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準了病根,那就得趁熱打鐵,對症下藥。

在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標題:“三句話寫好作文”。學生們這下可炸了鍋。有的人表示懷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話。在學生的“千呼萬喚”中我板書了這三句話並作出了簡明的解釋:

一、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及格)

二、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並有文采。(優秀)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並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佈答案後,學生似乎對我的說法將信將疑。於是,我拿出了事先準備的兩篇會考考場作文(《懷念蔥油餅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長大了》),請學生們當一回“小老師”評判一下文章寫得怎麼樣。接下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有的同學說:兩篇文章的作者都從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學說:《那一刻我長大了》這篇文章,作者觀察很細緻,用詞也特別準確,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寫因爲天氣熱,補鞋子的老爺爺額上滲出了汗珠。用“滲”而不是“流”。待學生評判完畢,當我告知學生這兩篇作文就是今年會考的高分作文時,學生終於信服了寫在黑板上的三句話。最後,我給學生們提出了有關寫作的兩點希望:

一、多觀察,多練筆。

二、從身邊的小事寫起,記小事,書真情。

課後,我認真地反思了這節課的教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給了學生一些寫作上的啓發。但課堂有限學習無限,要想讓學生們真正地愛上寫作,寫好作文,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會學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教學設計與反思13

教材分析:

本單元讓學生了解寫字的意義,認識筆畫、筆順、田字格,學習拿筆的姿勢,爲學生學習寫字做準備。

教材安排認字;我、們、本、寫、字、筆、皮、用、心,認識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

讀一首兒童詩《寫字很有用》,這首詩很淺顯,讓學生讀後知道學習寫字很有用。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聽讀詩歌,瞭解寫字的用處,激發寫字的興趣。

2、 學習詞語,感知“用心”的意思。

3、 認識生字條,識字9個,複習拼音,懂得利用拼音識字和正音。

教學重點:

識字9個,學習詞語,感知“用心”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利用拼音識字和正音的方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文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文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你們想聽嗎?(播放課件)

二、指導看圖

1、出示插圖:有幾幅圖?(3 幅) 指導看清楚表示順序的“點”。圖上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是蜜蜂和螞蟻)

2、螞蟻和蜜蜂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三、聽讀詩歌

1、師示範讀課文(生端起課本,坐端正,認真聽,聽準字音)

2、“大事情”指的什麼事情?學寫字有什麼用呢?

生:可以給朋友寫信,可以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幫助我記很多生字……

3、師帶領生讀全詩。

寫字這麼有用,孩子們想不想學寫字呢?

四、學習生詞。

1、出示:鉛筆、橡皮、田格本、我們、寫字、很用心 (師範讀)

2、誰願意和老師一起讀?師利用拼音正音,複習拼音。

3、指名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詞語。

五、理解詞語

教學設計與反思14

教材分析

1.《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

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

2.引導學生通過充分閱讀體會貓的特點,感受貓的可愛,學習作者在語言和文章表達上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

感情的特別方式。

學情分析

貓是較常見的家養小動物,學生對貓比較熟悉,絕大多數學生見過,有的學生還養過貓。在教學中激趣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在讀中整體感知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通過理解和朗讀重點詞句,瞭解作者是抓住貓的什麼特點來描寫的。

2、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討論探究,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蘊涵的感情。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一、導入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爲 設計意圖 1.導語: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語樸實,語句優美,常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篇他寫的文章。

2.揭示題目:貓(讀題)

學生齊讀題目瞭解作者,熟悉課題

1.自由輕聲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條理

思考:①作者是從哪兩方面來寫貓的?

②給課文分段。

2.指名讀,交流。

① 課文從“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兩個方面寫貓的。(板書)

② 分段:第一段:1—3節,第二段:第4節

(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節朗讀,劃出表述這一段內容的句子。(第一句)

師:這句話是這一段中的總起句。

基本信息

教學設計與反思15

《夾竹桃》是教科版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文是一篇被譽爲“具有史詩性質”的散文。作者在爭奇鬥豔的萬花叢中,選擇了既非名貴、又不嬌豔的夾竹桃作爲吟詠對象,按總—分—總的順序,形象細緻地描述了夾竹桃常開不敗的特點和它特有的欣賞價值,以清新淡雅、樸實自然的風格將人帶入美的境界。通過對夾竹桃的描寫,表達了對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的品格的讚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爲了堅決貫徹本校“四步三式”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更爲了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同時也想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分爲“讀、品、悟、練”四個大步驟。讓學生以“讀”爲基礎,從而對文章進行“品、悟”品讀文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情感基調和文中景物的品質特點,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品讀進而領悟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方法等;再通過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對所能借鑑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練習,來促使學生掌握這種寫作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來實現“以讀促寫”。

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基礎目標確定爲:

認讀識記文中重點生字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的朗讀課文;

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 抓住關鍵句子分析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

中,我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並梳理、積累文中的重點生字詞,包括文中需要認識和會寫的生字及文中的好詞,在這一目標的實現上還是比較理想的,學生能夠自行梳理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即使一名同學梳理的不完善,經過全班同學的互相補充,也能很好地使學生明確本課要積累的重點字詞都有哪些,從整體效果上看,教學反饋還是比較理想的。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的朗讀課文”,我讓學生在充分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同學傾聽完全文後再對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字詞讀音錯誤現象進行糾正,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學習權利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傾聽能力。能夠很好地糾正學生基礎字詞上的錯誤現象,使其積累鞏固。經過課堂上的實踐,這樣的做法還是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的。

“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和“抓住關鍵句子分析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難點來突破,因此我給學生20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15分鐘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思考,用5分鐘對課文中夾竹桃的品質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解說,學生在彙報的過程中能夠暴露出對於課文理解上的疏漏,這時在進行相應的引導和點撥,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一方面的內容,從課堂上的反映情況來看,學生能夠很好地品悟出夾竹桃“默默無聞”“常開不敗”“能引起許多幻想”的品質特點,所以在“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

者對夾竹桃的情感”這一目標的實現上並不困難。

而對於“抓住關鍵句子分析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目標,是全文教學內容的重點更是難點,因此,我將這一部分內容放在第二課時,用整個課時來完成。整節課以品讀課文的第二、三、四、五和六自然段中作者運用的寫作方法和分析全文的結構特點爲主,在課堂上貫徹“組織化”教學的理念,劃分學習任務,一個學習小組一個任務,學生在自主學習、同桌對學之後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發現,最後由小組長作爲全組的彙報員,代表全組進行彙報。這一環節的實施上,由於學生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很好地適應小組學習的方式,所以效果不夠理想。但學生在課文寫作方法的分析和品讀上,經過自學、合作學之後,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發掘,能夠很好地找到文中的關鍵句子,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

對於寫法練習,由於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所以沒有當堂進行,而是改成了課後作業,讓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呈現。

總結整個教學過程,審慎思考後,我覺得,我所選擇的這幾個大步驟還是比較合理的,能夠比較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這門課,從而,循序漸進地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