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樹教學設計與反思

  【學習目標】

那樹教學設計與反思

1、認識樹的偉大形象。

2、理解作者的感情傾向。

3、探究自然和人類發展的關係。

  【學習方法】

朗讀、品讀。

  【教學步驟】

  一、認識那樹的形象

1、生自由讀課文思考:根據圖示,用自己的話來講述那樹的故事。

師點評要點:時間的發展順序;樹的特點、精神;人類的發展;人類對樹的逼迫、人類砍伐那樹;樹的最終命運。

圖:一生說,師簡潔點。

2、那樹在作者的筆下具有怎樣的品質和精神?

用句式我在第 節,發現那樹具有 的品質(精神)說話,並試朗讀出這種品質(精神)。

生活動(師巡視選2名學生髮言)。

⑴ 找節次,選重點語句,概括那樹的品質(精神),

⑵ 讀重點語句,試讀出樹的品質和精神。

師生活動:

⑴ 生說精神並展示朗讀。師指導朗讀。

⑵ 師預設:第8節當幼苗長出地面,仰望上帝

⑶ 師問:樹的品質或精神?生估計答奉獻、執着、堅強、精神。

師指導:那樹是在一種怎樣的狀況下生存的?結合6~7節說說。

生回答:6節:被一重又一重死魚般的灰白色包圍之下。7節:在車輪揚起的喇叭聲裏,有用處。

⑷ 師:這句體現的更是一種什麼(堅忍、忍辱負重、隱忍負重)的精神?

⑸ 如何讀,應重讀那些詞語:冒死掩覆以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用的貢獻,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4、生齊讀。

5、仰望上帝,那樹想向上帝說什麼?結合上文。

6、生:一種承諾。

朗讀指導:

⑴ 最重要的是有感情;

⑵ 還可以用上朗讀的一些技巧:如突出重點的字詞,可以重讀,可以輕讀,可以慢讀。

7、總結:文中作者描寫時有幾處運用了排比句,請你運用排比的句,說一段話來評價那樹,可以運用樹上的詞語。

  二、理解作者的情感

人類砍伐了那樹,作者的感受是什麼?

師:俗話說,一個字,一片情,一個詞,一片心。我們可以從作者運用的一些帶有感情色彩、感情傾向的詞語來體會作者的情感。

生活動,師巡視。

1、圈出表現作者運用的帶有感情色彩、感情傾向的'詞語;

2、估計圈的不全,師讓一生讀,(師提示:可以是動詞、形容詞、副詞、名詞)餘生聽讀中再圈。(集中在砍樹和挖根上。)

師生活動:

⑴ 生讀相應的語段,讀出感情。

⑵ 生評價並說作者的具體感受:人類的殘忍;對人類的殘忍的批判;樹命運的悲慘;對樹的命運的同情和不平。(從不同的角度。)

⑶ 生再朗讀,師指導。

師:清朝的一位大學問家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還可以從作者描寫的環境中體會作者的感受。

生活動:

⑴ 確定環境的起始句。

⑵ 解釋不理解的詞語:星臨萬戶、天象莊男生讀9節環境嚴、仙草冰。

⑶ 讀:師解說男生讀9節環境 師解說 女生讀11節環境。

3、生說作者的感受:對人類無聲的控訴;樹命運的悲慘;對樹的命運的同情。

4、再讀:師解說女生讀9節環境 師解說 男生讀11節環境。

  三、總結

你最想給題目加一個怎樣的標點符號。生:。好,這節課就讓我們在省略號中結束吧,謝謝!

【板書】

奉獻 忍辱負重

堅強 愛心、善良 無私奉獻

呻吟、嘆息

悶死

  【附解說詞】

1、那樹在歷史的長河中,對人類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但是人類卻爲了自身的利益砍伐了那樹,作者是這樣給我們描述砍伐時的環境的:

2、根在,希望就在,但是人類在兩個星期後,又把那樹的根也挖走了,作者又是這樣給我們描述挖根時的環境的:

⑴ 駕駛者之死是咎由自取,螞蟻繞行離開是知恩圖報,可惜啊,駕駛者沒能看到那樹的死亡,幸運啊,螞蟻也沒能看到那樹的離去,但是,我們彷彿看到了人類砍伐那樹時的環境:

⑵ 斬草卻還要除根,樹無罪,人類怎麼連樹根也不放過呢,我們的眼前又顯現出人類砍伐那樹時的環境:

解說結束語:那樹走了,走了,走了,但是,卻又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永遠、永遠、永遠。

  【教案設計思路】

1、關於教材:

《那樹》(臺灣 王鼎鈞)是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三單元以生命爲主題的一篇散文,單元提示說,融合了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受和深沉思索。閱讀這些散文,可以開闊視野,培養審美趣味和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2、關於學生:

我是按照九年級的學生來選的課文(我正教九年級),後通知是八年級的學生,這篇文章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由於語文的教材是文選型的,容易調整。

3、關於教學內容:

因爲學生的問題,我降低了學習的坡度,只定在認識樹的形象和理解作者的情感方面,不進行延伸。也就是這兩個學習目標。

4、關於教學方法

教法也就是學法,根據學生的水平,根據學習內容,根據單元的要求(欣賞散文要反覆朗讀,認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蘊),運用朗讀、品讀法,這裏,朗讀、品讀的方法要簡單易行些,老師的指導要主動些。

  【餘映潮評說】

  1、先說優點:

⑴ 教師能夠對學情有所分析,能根據教學對象的變化(九年級的課放在八年級教學)斟酌自己的教學設計,重點突出認識樹的形象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兩個方面的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教學過程比較容易把握。

⑵ 採用的朗讀、品讀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的開展與進行。

⑶ 注意到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講述那樹的故事,概說那樹的精神),並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將學生的思緒引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

⑷ 注意到再對作者的情感傾向進行感受並進一步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品味課文的語言。

⑸ 沒有進行所謂的遷移拓展。

⑹ 還運用了一些細節性的手法,如圖示,如解說詞,雖然從教案中欠沒有看到圖示,也不知道解說詞用在什麼地方,但可以看出教師還是用了心的。

  2、再說弱點。

嚴格地說,這份教案只是一份教學設計的草稿,如:

⑴ 本教案的設計者將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放在本教學設計的最後,這雖然也是一種處理方式,但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在作補充說明。

⑵ 解說詞也不放在教學方案之中,只是作爲一種附件附在後面。不知道教師如何用、用的效果如何。

⑶ 教案中的語病隨處可見,如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生說,師簡潔點、朗讀出這種品質(精神)、生說精神並展示朗讀、那樹想向上帝說什麼?結合上文、確定環境的起始句、男生讀9節環境、男生讀9節環境書寫也不規範,好多句子後面沒有標點或者標點不當。這樣的教案設計所表現出來的好像不是認真細緻的設計態度,這勢必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語言,勢必影響到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⑷ 沒有課時安排,好像只上了一節課。但這是一篇教讀課文,不是一個課時能夠解決問題的。

⑸ 比較大的問題在於重點不重,細節不細,老師怎樣指導朗讀,怎樣將教學內容切入到重點片段之中,怎樣點撥,怎樣評說,特別是怎樣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語言並感受文中的情感等等,做得不是很到位。

  3、教案思路修改建議:

⑴ 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反覆感受課文內容。

⑵ 用主問題引領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握文意與理解大樹形象。

⑶ 用主問題引領的方式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語言並感受文中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