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係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師講故事。講完後問: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們說的對嗎?那大象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你能幫助他們想個辦法嗎?

學生交流。

教師揭示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用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徵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係,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1、教師:小朋友剛纔你們都說的非常好,每個小組都發給你們一個獎品,趕快打開看看吧。(學生的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

仔細觀察你們桌上的獎品,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組的同學說說。

2、學生觀察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請各小組選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組的同學看到的各是獎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後,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後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頁上的恐龍圖:這是小亮、小紅、小明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獎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並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三、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1、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動。

2、出示不同的物體,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從前、後、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哪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爲哪位同學表現,好在哪裏?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目標解析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後,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後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併爲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四、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爲什麼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纔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

問題是探究的出發點,本課伊始,創設兒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誘發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不僅帶着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爲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

(二)觀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後、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彙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麼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爲什麼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爲什麼和剛纔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纔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設計意圖】

以學生熟悉的熊貓玩偶爲直觀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學生的思維在情境活動中激發,在想象活動中激活,在推理活動中建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爲下一環節的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