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趣味》教學設計

  活動設計背景

《報紙的趣味》教學設計

在一次早上晨間活動時,我給幼兒們發放育兒週刊報,引導他們看報紙,晨間活動結束後,我讓孩子們把報紙疊好收起來,可是調皮的宏宏直接就把報紙揉成一團,他還挺高興的樣子,通過宏宏的這一行爲,引發了我讓幼兒收集生活中的廢舊報紙,讓幼兒們來探索報紙的趣味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知廢舊報紙回收利用價值所在。

2、樹立幼兒的環保道德情感意識,培養幼兒“變廢爲寶”思想觀念。

3、提升幼兒動作技能中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提升幼兒操作技能,培養幼兒動手動腦,怎樣“變廢爲寶”

2、教學難點:廢舊報紙的工藝製品創作

  活動準備

廢舊報紙、水彩筆、示範作品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運用動畫片《巴拉拉小魔仙》中的小蘭姐姐在幼兒園中該孩子帶來的魔法框吸引幼兒注意力,以小蘭的身份與幼兒對話,引出魔框中的神祕紙張。

二、基本環節:

1、當拋磚引玉後,讓幼兒談論廢舊報紙可以怎樣玩?

當幼兒在已有經驗中談到廢舊報紙可以“折”的時候,我將運用開放式提問,不斷的挖掘幼兒思維創想能力。廢舊報紙還可以怎樣玩?挖掘出幼兒已有學習經驗中的“撕”紙,在挖掘出“揉”“寧”,以致更深一步發散幼兒思維將之前的行爲動作組合演變出更多作品。

例如:(1)折了之後撕出的窗花圖案、面具、眼鏡等;

(2)先用水彩筆在報紙上畫出圖案,再沿線的邊緣更爲容易的將其撕下。

(3)用我們所寧的報紙繩子編制不同的作品,體驗藝術的快樂。

2、觀察示範作品,讓幼兒討論作品是採用的什麼方法制作而成。

3、引導幼兒的異同思維,讓幼兒創想自己的作品。採用激勵方法促進他們動手動腦能力。作品獨特新穎,具有創想力纔可獲得魔法棒成爲小魔仙。

4、幼兒實際操作,先強調操作規則過程,然後讓幼兒從準備好的魔框中選取材料,自己開始創作自己作品,作品。創作完之後與班級同伴一起分享並敘述自己創作的思路。

三、結束環節:

1、創作完後的幼兒,將獲得魔法棒成爲小魔仙。讓幼兒學會“變廢爲寶”。

2、讓幼兒回味總結此課中體驗到得樂趣與所學到的知識。

四、延伸環節:

1、借用小魔仙的魔力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出示環境被廢舊報紙污染的圖片,延伸出我們應怎樣減少環境污染的知識。

2、我們運用撕貼的方式,利用廢舊報紙製作時裝秀的衣服。

3、我們可以開動腦筋學會利用更多廢舊品來製作不同的東西,以此來保護我們的大自然,愛我們大自然。

教學反思

1、備課過程前,我曾擔心我的.活動內容會不會太花哨,會不會太混亂,可當我對我們班級幼兒發展水平做出全面分析後,單獨的動作技能“折、撕、揉、寧”對他們而言其實並不難,關鍵在於我要如何引導孩子們的思維能把這些單獨的動作結合運用,讓我們的作品呈現出多種花樣。

2、在幼兒已有發展水平的經驗之上,我爲他們的提供更學習方法,讓他們的認知更加寬廣。當然,課堂之中孩子們給我不少驚喜,所以爲此我也感覺很欣慰。

3、但活動過程中任然存在有些問題,例如:當幼兒們運用折後撕窗花的方法撕出的面具、眼鏡,有的幼兒直接折的蛇。我確無法與每個幼兒得到交流去了解他們的創作思維,由於課程時間緊湊對幼兒們的創作發展不太公平。不過我反思了兩種措施:第一適當減少課程內容。第二選擇課後與幼兒繼續討論交流。

4、關於本課中幼兒的自由空間應該在擴大些,因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見解,當然幼兒們對此課的參與積極性還是非常高的。

5、此課結束後,聽課老師也給予我寶貴的意見,就是關於幼兒思維這點,可以給予幼兒更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暢所欲言。

6、如果我將本課再重上一次,那麼我會把整個環節都交給幼兒完成,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導他們,自然我會給每個幼兒足夠的空間讓自己得到應有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