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應用題綜合訓練

1. 自動扶梯以均勻的速度向上行駛,一男孩與一女孩同時從自動扶梯向上走,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2倍,已知男孩走了27級到達扶梯的頂部,而女孩走了18級到達頂部.問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有多少級?

關於數學應用題綜合訓練

首先要明確: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的級數=人走的級數+扶梯自動上升的級數。女孩走 18級的時間,男孩應該走 18×2=36級 男孩走了27級,相當於女孩所用的時間的27÷36=1/4

所以男孩到達頂部時,扶梯上升的級數是女孩到達頂部時扶梯上升級數的3/4,扶梯自動上升級數相差27-18=9級 所以,女孩走的時間內扶梯上升了9÷(1-3/4)=36級.所以,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是36+18=54級

2. 兩堆蘋果一樣重,第一堆賣出2/3,第二堆賣出50千克,如果第一堆剩下的.蘋果比第二堆剩下的蘋果少,那麼兩堆剩下的蘋果至少有多少千克?

第一堆剩下的蘋果比第二堆少,那麼賣掉的就比第二堆多,並且是3-1=2的倍數,所以第一堆至少賣掉50+2=52千克,剩下52/2=26千克;第二堆賣掉50千克,剩下52+26-50=28千克。兩堆剩下的蘋果至少有:26+28=54千克。

3. 甲、乙兩車同時從A地出發,不停的往返行駛於A、B兩地之間.已知甲車的速度比乙車快,並且兩車出發後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雜途中C地,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幾倍?

設相遇點與A地的距離爲a,與B地的距離爲b,那麼:第一次相遇時,甲車比乙車多行的路程爲2b,第二次相遇時,甲車比乙車多行的路程爲2a.因爲從出發到第二次相遇所行總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所行總路程的2倍,所以2a是2b的2倍,即a是b的2倍。因此,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a+2b)/a=(a+a)/a=2倍。如果乙車繼續行駛回到A地時,那麼甲車也剛好回到A地,這時,甲車行了2個往返,乙車行了1個往返,所以,甲車速度是乙車的2÷1=2倍。

4.一隻小船從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時,回來時順水,比去時的速度每小時多行8千米,因此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6千米.求甲、乙兩地的距離.

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走6千米,說明逆水走1小時還差6/2=3千米沒到乙地。

順水走1小時比逆水多走8千米,說明逆水走3千米與順水走8-3=5千米時間相同,這段時間裏的路程差是5-3=2千米,等於1小時路程差的1/4,所以順水速度是每小時5*4=20千米(或者說逆水速度是3*4=12千米)甲、乙兩地距離是12*1+3=15千米

1小時是行駛全程的一半時間,因爲去時逆水,小船到達不了B地.我們在B之前設置一個C點,是小船逆水行駛1小時到達處.如下圖 A *********************C****B*********D 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駛的行程,恰好是C至B距離的2倍,它等於6千米,就知C至B是3千米. 爲了示意小船順水速度比逆水速度每小時多行駛8千米,在圖中再設置D點,D至C是8千米.也就是D至A順水行駛時間是1小時 D至B是5千米順水行駛,與C至B逆水行駛3千米時間一樣多.因此 順水速度∶逆水速度=5∶3. 由於兩者速度差是8千米.立即可得出逆水速度=8/[(5-3)/3]=12千米/小時 A至B距離是 12+3=15(千米).

5. 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出發,並在A,B兩地間不斷往返行駛.已知甲車的速度是15千米/小時,甲、乙兩車第三次相遇地點與第四次相遇地點相差100千米.求A、B兩地的距離.

甲車和乙車的速度比是15:35=3:7。這裏的相遇存在迎面相遇和追上相遇兩種。(如果兩車相差的路程是AB的距離的倍數,就是追上相遇。)

第一次相遇(迎面),把全程看作10份,甲車行了3份,乙車行了7份

第二次相遇(追上),10÷(7-3)=2.5,甲車行了2.5×3=7.5份,乙車行了17.5份。

第三次相遇(迎面),甲車行了3×3=9份,乙車行了7×3=21份

第四次相遇(迎面),甲車行了3×5=15份,乙車行了7×5=35份

兩次相遇點,相距9-(15-10)=4份,所以每份是100÷4=25千米

所以AB兩地相距25×10=250千米

6.某人沿着向上移動的自動扶梯從頂部朝底下用了7分30秒,而他沿着自動扶梯從底朝上走到頂部只用了1分30秒.如果此人不走,那麼乘着扶梯從底到頂要多少時間?如果停電,那麼此人沿扶梯從底走到頂要多少時間?

把扶梯長度看作單位“1”。當人從頂部朝底下時,人的速度-扶梯速度=1÷7.5=2/15當人從底朝上走到頂部時,人的速度+扶梯速度=1÷1.5=2/3所以,人的速度是(2/15+2/3)÷2=2/5,扶梯的速度是2/5-2/15=4/15所以,如果人不走,需要1÷4/15=3又3/4,即3分45秒 如果停電,人就需要1÷2/5=2.5分鐘,即2分30秒

7.甲、乙兩個圓柱體容器,底面積比爲5:3,甲容器水深20釐米,乙容器水深10釐米.再往兩個容器中注入同樣多的水,使得兩個容器中的水深相等.這時水深多少釐米?

利用比例和差倍問題的思想來解答:

由於甲乙兩個容器的底面積之比是5:3,注入同樣多的水,那麼高度之比就該是3:5, 所以,要使注入後高度相等,那麼就要相差20-10=10釐米深。 那麼乙容器就要注入10÷(5-3)×5=25釐米 所以這時的水深25+10=35釐米。

8.A、B兩地相距207千米,甲、乙兩車8:00同時從A地出發到B地,速度分別爲60千米/小時,54千米/小時,丙車8:30從B地出發到A地,速度爲48千米/小時.丙車與甲、乙兩車距離相等時是幾點幾分?

丙車與甲、乙兩車距離相等時必在它們正中間,而這點正是甲、乙兩車平均走過的路程。

可以考慮用平均速度來算。 (60+54)÷2=57 甲、乙兩車平均速度57千米/小時

(207-57×0.5)÷(57+48)=1.7 8:30後1.7小時(102分鐘)是10:12

丙車與甲乙兩車距離相等,說明丙車行到了兩車的中點上。我們假設丁,也和甲乙兩人同時從A地出發到B地,以(60+54)÷2=57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丁車就一直在甲乙兩車的中點上。丙車和丁車相遇時,丙車就與甲乙兩車距離相等了。丁車先行了57×30/60=28.5千米,

又經過了(207-28.5)÷(57+48)=1.7小時和丙車相遇,即丙車於10:12,與甲乙兩車距離相等。

9.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30釐米,如果它的寬增加1/5,長減少1/8,就得到一個相同周長的新長方形.求原長方形的面積.

由題意,寬的1/5等於長的1/8 即寬、長比爲8:5 寬:130÷2÷(8+5)×8=40 長:130÷2-40=25 25×40=1000

10.有一長方形,它的長與寬的比是5:2,對角線長29釐米,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我是畫圖來解答的 算出黃色部分和中間空心部分的面積比然後從29的平方里面來分配

面積比5×2×2:3×3=20:9 黃色部分的面積是29×29÷(20+9)×20=580平方釐米

長方形的面積相當於2個三角形, 所以,580÷4×2=290平方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