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夢留住讀後感(精選6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把夢留住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把夢留住讀後感(精選6篇)

把夢留住讀後感 篇1

最近看了一本《把夢留住》的勵志書籍,這是一位名叫葉楠的在校大學生去西部支教後所寫的紀實。反映了葉楠同學在艱苦的環境中開展西部支教實踐的心路歷程,那就是在服務中鍛鍊提高,用愛心澆灌求知的土地,用責任培育待放的花朵,用行動表達奉獻的意願,用青春實踐生命的意義,真切地表達了那種初爲人師的興奮、師生之情的純真、面對學生取得進步時的自豪以及關愛西部、珍惜擁有、立志報國的感人情懷。

看完之後,我深深的被書中一個情節打動着,支教的老師們剛到學校,沒有水喝,打水井還需要當地人教,否則打出來的水全部是渾濁的污水,老鄉打出的水還被我們所嫌棄,開始還期望着能買到礦泉水,後來才知道老鄉們連礦泉水都不知道是什麼。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超市,貌似有壓箱底的礦泉水,看着那模糊不清的“娃哈哈”,我們對於這個小鎮,這個即將工作的地方多了幾絲擔憂…看到這樣的描述,我的眼睛漸漸模糊了。這樣惡劣的環境,是什麼能讓支援西部的同志們有堅定的決心留下來?那就是當地人、孩子們對未來的夢想與希望。

一個小女孩爲了能夠按時到校,兩個小時的路程僅僅用了四十分鐘就跑到了。跑着上學,我彷彿看到了一個瘦下的身影,每天清晨天還沒亮或是放學黃昏後的山路中奔跑着,追逐着自己的夢想。我想起了自己上學時候的情景,在家吃完早飯,帶着媽媽煮的綠豆湯,騎着自行車,慢慢悠悠的去上學。想到這裏,心中充滿了慚愧,跟那些山區裏的孩子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實在是太幸福了。

把夢留住,留住的不僅是夢想,更多的是希望。西部山區的孩子們有着走出大山的夢想,他們希望着能爲自己的家鄉做出更多的貢獻。書中的支教老師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把夢留住,勇敢向自己的夢想追去,總會有一天,能結出累累的果實。”這句話也會讓我時刻提醒自己,能在這美好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我更應該好好珍惜,更加努力的爲企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把夢留住讀後感 篇2

沒想到,還隱藏着這樣一些地方,這裏的'孩子一樣坐在教室和其他孩子一樣愛在課堂上調皮,和其他孩子上着一樣的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課,但是他們穿着最劣質的衣服,吃着最劣質的食物。

他們的課外活動不是彈珠,不是卡片,更加不是賽車;他們沒有英語角,沒有演講比賽,也沒有豐富的社團活動,這些也許他們聞所未聞。

他們來回學校沒有父母陪伴,更別說車接車送,他們無需擔憂車水馬龍,因爲他們走的是田間地頭,甚至是黃土高坡,他們只期盼能在天黑之前早點回到遙遠的家。

家裏等待他們的不是動畫片,不是滑板車,更加不是零食和做好了的晚飯;相反,等待他們的將是擔水、挖土豆、刨野菜以及爲做晚飯。

當他們面對升學而做出打工賺錢,只爲買牛羊、生娃時,當他們鄙棄英語不像語文能寫字,不像數學能算數時,你或許會鄙視他們鼠目寸光,把他們當成一羣無知且輕狂的少年。

他們不是沒有理想,只是他們的夢想侷限於那僅有的語文和歷史課本,侷限於那千里無莊稼的黃土坡,侷限於那破爛的門庭,侷限於那嗷嗷待哺的弟妹。

他們以堅韌不屈鑄造脊樑,他們用吃苦耐勞化作血肉,迎接的去試泥沙裏的摸爬滾打。假如給他們一雙援助的翅膀,他夢將能想鷹一樣翱翔蒼藍的天空。

把夢留住讀後感 篇3

唯一感到可笑的是,那個曾經也有過夢想和激情的小孩如今卻裝作理想與冷靜寫下他看完這本書後的感想。現實可以鍛鍊人,也可以消磨人,即便是雄心壯志的“這個星期我要”也可以在一場大雨或者一場大戰以後灰飛煙滅。產生激情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保持這份火種,所以在許多人看來不屑一顧的李敖卻是讓我如此入迷,即便我並不瞭解他的著作也可以感受到他的膽,其實我們只是一塊豆腐。看完《把夢留住》我再一次感到了自己的無知,有時候所謂的成長只不過是井口變大了而已,你還是井下面的那隻青蛙。

葉楠在書的最後說了一句很有感覺的話“痛苦和幸福原來是一張白紙的兩面,就看你選擇哪一邊怎麼書寫了。”很多時候,一切關於煎熬和悲傷的故事到後來都會成爲甘甜的回憶。

但是,西部的孩子有機會去品味這份甜美嗎?

把夢留住讀後感 篇4

這是廈大志願者葉楠寧夏西海固一年支教紀實。優秀的作品能讓讀者的情緒跟着作者走,時喜時悲。很平常的場景,在作者筆下卻寫出了不同的韻味,可見文學功底之深厚~有些困難,有些貧窮是你無法想象的,謝謝國家還有勇氣讓我們看到這些落後的東西,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作者是一個幽默樂觀的人,很多幽默的語調,似曾相識,卻漸漸遠離,看來還得珍惜~很多時候也許平凡的做法纔是理智的合適的,但是瘋狂的行動才能留下美好的記憶,而不是碌碌無爲的一生~相對於溫飽需求,精神需求更需解決,支教工作更多是支援精神糧食,給他們帶來太陽,感受到溫暖,心存希望,把夢留住~是否要有個更好的道別呢?我無從議論,因爲自己面對離別,也常是靜靜的等待到來,並不比作者做得好。

許多的同學們在讀完《把夢留住》一書之後,開始認真考慮投入西部支教和西部建設的洪流之中,或者投身於社區志願者的愛心之旅,我也考慮了,雖然不是開始也不夠認真,但也比之前的想法進步了不少,有時候一點善舉,卻改變別人的一生……讀了這本書感悟還是不少的,謝謝作者,推薦看。

把夢留住讀後感 篇5

開着電腦,坐在桌前,咀嚼着葉楠的《把夢留住》。這是中國第一部西部志願者支教紀實,雖冠以這樣的榮稱,卻文辭樸實易懂。字裏行間偶爾跳躍着筆者與同學間的調侃和歡樂,間或流淌着筆者對偏遠地區那些孩子的憐惜和擔憂。雖然很早就聽說過西部支教的一些光榮事蹟,但我卻不曾如此清晰真實的從一位作者口中感受當時當地的一人、一行、一言。震撼是有的,然更多的卻還是那從胸腔中不時洶涌而出的酸澀、心疼和感動。

其中,我記得筆者有一堂課是讓孩子們上講臺自我談談理想。這是稀疏平常的事,想必很多人都經歷過,並也豪言壯志過。那些“我將來要成爲企業家”、“我要當科學家”甚至“我要成爲國家總理”都曾經在我們的童年回憶中,並不陌生。但是,這些孩子,筆者眼前的這羣孩子,特別是當倆個女生還說理想成爲一名環衛工人或者學校勤雜工時,不單筆者的心顫抖了,我的心也在那一刻不安了。這些在許多人眼裏再平凡不過,甚至被某些人斥爲“沒出息”的職業,在這些孩子的清澈的眸子裏,卻正正的閃耀着嚮往的光芒。

我知道,我一直是一個不怎麼敏感的女生。不會因爲一篇傷懷的散文而抑鬱,不會因爲一首憂傷的歌曲而落淚,也不會因爲電視劇中男女主角幾年後的第一次重逢而紅潤了眼眸。但是,此刻,我知道,我真的心疼了。他們的話語就像是那根哽在喉嚨的魚刺,隱隱作痛。正如筆者所說,他們就像大山溝裏面不爲人知的小草,每次在西海固的黃原上看到地上那些頑強的小草,便覺得他們帶着生命的希望在抗爭,掙扎着從貧瘠的黃土中擠出一點點不起眼的綠色,沒有人會笑話他們不知道外面世界的五光十色,在他們展示自己微薄稀疏的莖葉的時候,有誰知道,在地底下他們已經努力鑽紮了多深的根。

除了這倆個小女孩,還有一個孩子讓我印象頗爲深刻。

他叫,張衛財。

當一個身材高大,衣着略顯邋遢的學生慢步湊上來朝筆者點頭哈腰着笑說要拜師的時候,敦實憨厚淳樸便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雖然他們調皮搗蛋成績差,但是那顆虛心求教的心是珍貴的。至此,我以爲張衛財同學將迎來“光明的”讀書之路,或許內心某一角落還是有些隱隱不安。是了,在快結束閱讀的時候,我的不安的確瞬間膨脹成爲一種悲傷,靜靜地流淌、漫延。“葉老師,我在銀川,做工。”“嗯,老師,現在好想念我們學校。”“不是的……我在街頭的……。葉老師,謝謝你去年教我的……,我想學校的,想你們的……,我做完這陣,我想回教室讀書……,葉老師,我以後再給你電話吧……”這斷斷續續的三句話,是漂流在外的張衛財同學哽咽地向筆者道出的。我還記得他在國慶大合唱上和餘德旺一起大聲吶喊着“尊敬的老師同學們,我們或許做不到最好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做最努力的!”而現在這孩子,卻不知道飄零到了那個角落。伴隨着電話那頭“嘟嘟嘟”的鳴叫聲,我清晰的感受到一個孩子在黑暗中漸行漸遠……

最後,我想說的是感謝廈大支教隊。通過廈門大學支教隊的努力,給西海固的孩子們湊集了一些資金,一人200元的資助。然而,在南方大多數人的眼裏,200元做不了什麼事,或許只是一餐飯,一件衣服。但是,這不是能用物質去衡量的,這樣的資助更是一種對西部孩子夢想的守護。

還有,我想對西部的孩子和所有放棄夢想的人說:人生和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和平等,觀念和貧富的巨大差距讓希望渺茫,但只要有希望就不能放棄,只要有夢想就不能輕易丟棄。也許夢想會在現實的打磨下暫時蟄伏,但是隻要你種下夢想,即使還沒有實現,不要斷絕,把夢留住。堅信,社會還是會爲努力準備的人一份機會的。

把夢留住讀後感 篇6

幾個月前,我的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做《把夢留住》。這本書是一個叫葉楠的廈門大學研究生到西部支教時寫下的真實記錄。向讀者展示了在西部支教時的快樂與辛酸,志願者的奉獻精神,以及西部孩子們對上學的渴望。

作者和他的一位隊友被分配在了位於鄉下的西安中學。那裏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缺少水和食物。自然條件更是惡劣,時不時就會黃沙滿天,讓人出不了門。但是,作者並沒有變得消極,而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一切。用詼諧的手法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最讓我吃驚的,是那兒的教學設施極度地缺少,體育器材也是寥寥無幾。作者買的一個足球,幾根跳繩,便是他們最好的器材。課外讀物更是少得可憐。

而且,學校的住宿條件也極差。不僅住的是上世紀50年代蓋的危房,而且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平房被塞下了三十多位學生,牀單還都是用化肥編織袋鋪成的。而出生在南方的我,根本就不能想象他們在這種環境下是怎麼生活的。我從小就沒怎麼吃過苦,還不好好學習,真是太令我羞愧了。

西海固的冬天更是難熬。氣溫動不動就降到了零下十幾攝氏度。卻因爲學校經費不足而燒不起煤炭。作者身穿厚厚的棉衣尚感寒冷,而孩子們卻依然如夏天一般穿着單衣單褲。這一切是多麼地殘酷啊!

可就是這樣一個學習環境,那兒的許多家庭也承受不起。許多孩子只是國中畢業便外出打工了,甚至有的連國小都沒讀完便輟學了。能讀到高中或是大學的只是鳳毛麟角。在那個荒涼的土地上,讀書便是孩子們一種奢華的享受。在支教隊的努力下,有不少捐款送到了一些孩子手中,每個人只有兩百元。在我們看來,這只是一頓飯,一件衣服的錢。可對他們而言,這不亞於一根救命稻草,是可以讓他們在學海中多遨遊一會兒的小舟,使他們離自己的夢想夢想更近了一步。

讓我們多多關注西部,多關注那些孩子們,把他們的夢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