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精選10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精選10篇)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1

紀錄片《海洋》,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最新力作。這部影片,無論是體裁,還是主題,以及導演,都讓我心嚮往之。

上週六,終於擺佈好了時間,在北京UME國際影城(安貞店)安安靜靜地看完了這部本年最火的紀錄片。影片開篇語從一個小男孩的問話開始:“這是大海嗎?什麼是大海?”,隨後以美得讓人心顫的畫面,提出了一個人類要共同思考的命題——應該如何對待海洋。

影片開頭的男孩,是《海洋》製片人兼導演雅克·貝漢的兒子。雅克·貝漢此前的作品,我只看過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海洋》延續了《遷徙的鳥》開創出來的詩意、唯美、形式感強烈的美學傾向,且賦予了更爲強烈的現實意義。在觀看過程中,儘管我不時以挑剔的眼光注視着每個鏡頭,但很遺憾,我失敗了,因爲這部電影實在非常完美,不僅僅是純粹從視覺上的美感來評價它,還包括影片所承載的深刻內涵,與畫面相得益彰的電影音樂,以及姜文的解說。

《海洋》不是一部科教片,看過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些從未見過的海洋生物的名字,但一定會讀懂影片表達的思想和理念——善待海洋,毀滅海洋就是毀滅人類自身。影片在一個宏大的視野裏,讓人們去感受海洋的壯美、海洋的深邃、海洋令人堪憂的現狀,以此喚醒人類的海洋意識,讓人們懂得如何去對待海洋,如何去保護這片佔整個地球表面積71%的藍色家園。儘管《海洋》不像《海豚灣》那樣充滿了血腥的殺戮,讓人觸目驚心,但依然會讓人會覺醒,讓人憂思,讓人對影片和導演頓生敬意。

《海洋》被稱作“史上最燒錢紀錄片”。此片耗時5年、耗資5000萬歐元,動用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世界54個拍攝點進行蹲點拍攝,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攝。目前已經在全球近二十個國家公映,票房連創佳績,在美國首日票房超過了《阿凡達》。在中國卻開始遇冷,儘管滿頭銀髮、年屆70的導演雅克·貝漢不辭勞苦,親到中國上海等地參加宣傳活動,但最終影片慢慢熱起來、火起來,靠着不是導演的名氣,而是影片自身的魅力和絕佳的口碑。

畢竟,不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雅克·貝漢,但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海洋,知道我們國家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有30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知道百年前西方列強自海上入侵中華的屈辱和苦難;知道位於東海海域的釣魚島和南海海域的南沙羣島大部分島礁如今仍被強佔;知道今日海洋環保形勢嚴峻,刻不容緩;知道海洋權益爭奪激烈,等等。在每個國人的心裏,也許都有一個跟海洋有關的夢。要實現我們的海洋夢,還需要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或許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限,很多人沒有機會去看大海、親身體驗海洋,但可以看一看這部紀錄片。在我們爲了能夠生存下去,爲了過得好一點、再好一點、更好一點而疲於奔命的當下,像《海洋》這樣非功利而真誠的紀錄片多看一些,將受益匪淺。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2

昨天我在爸爸媽媽的建議下看了紀錄片-----《海洋》,這是一部呼籲人們保護環境,拯救地球的影片。影片以一個小朋友所看到的場景爲主線,向大家展示以前海洋裏各種各樣美麗的生物的生活狀況,場面恢宏、扣人心絃,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然而當屏幕上出現大量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時,我不由地爲我們人類感到惋惜-----是我們人類的睿智,讓海洋失去了往日的絢麗,讓動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當影片接近尾聲時,我看到了從人造衛星上拍下的地球樣子的對比圖,彷彿看到了被我們糟蹋得慘不忍睹的“地球母親”正在掙扎着。圖上有明顯的工廠污水排放的痕跡,在我看來都已經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了!

是人類濫捕濫殺,導致一些海里食物鏈斷裂的情況發生,讓一些動物缺少食物;是人類“瘋狂”涉獵,讓動物種類愈來愈貧乏,讓它們不得安寧;是人類製造的環境污染,讓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讓它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

影片快結束時,我看到的許多已經滅絕以及瀕臨滅絕的動物們,它們似乎在向我傾訴人類所做過的破壞它們生存環境的錯事,看到這裏,我不禁潸然淚下……

想起最近“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我真覺得痛心,這畢竟是難以挽回的過錯呀!

唉!什麼時候,人類才肯罷休啊!我們必須要行動起來,不能讓海洋再受傷害,不能讓地球再受傷害,不能讓動物們再受傷害。這也是爲了我們人類!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3

上星期五,我們全校師生去朝陽劇場觀看紀錄片《海洋》。現在已經過去了好多天,我的心情還是既興奮又難過。

紀錄片一開始,有幾個小孩子跑向海洋,其中一個小孩說,什麼是海?什麼是洋?看着大浪翻滾的海水,我心裏也產生了同樣的疑問。

神奇的海底世界出現了,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它們色彩繽紛,奇形怪狀。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鯊魚,它可是海洋霸王,有長長的身體,尖尖的牙齒,樣子很嚇人,還能吃掉好多小動物,真害怕!可是它又是海洋的清潔工,維護着海洋的生態平衡。

最可愛的是小海豹,圓滾滾的身體,攤開四肢,趴在海灘上,兩隻大眼圓圓的,就像個可愛的狗狗。

鯨魚真大呀,重好幾十噸,掀起的海浪,比一輛公交車還大。可是它很可恨,還吃小海豹。小海豹是我非常喜歡的,看到小海豹被吃掉了,我不禁流出了眼淚。

海龜媽媽真是個“大本事”,她在海灘上下好多好多的蛋。沒幾天,小海龜就孵出了。可是等它們鑽出沙子爬向大海時,卻被海鷗吃掉了,只有一隻小海龜倖存下來。

海鷗也是一個捕食的能手。它飛在空中,要是發現了海中的魚,它就會把翅膀一縮,伸直脖子,像個錐子扎向水中捕魚,很少失手。海鷗還有潛泳的本事。

這些都讓我很興奮,覺得很新奇。

可是不久,我看到了一個畫面,一個人捕捉到一條鯊魚,把它的'魚鰭和尾巴切下來,鯊魚流了好多好多鮮紅的血。切完後,鯊魚還沒有死,他們把它扔到海里,讓它慢慢地死去。這個人太殘忍了!等我長大了,要立一個執法隊,專門抓那些捕殺海洋動物的人。

本來非常蔚藍潔淨的大海被人類污染了,海洋中有好些垃圾,那叫一個髒啊!海洋生物本來在一個非常蔚藍的大海中生活,現在有些地方卻被污染了。看看那海底,有牛奶盒,瓶子,薯片袋,甚至購物車。大鯨魚沒法生活了,它生了人類的氣,跑到了南極去生活。可是沒多久,新的航線就開通了,商船會到達這裏,它們該想什麼辦法自我保護呢?北極也非常非常的寒冷,只要你把一個手指伸出去,就會凍成冰棍,可是北極熊爲什麼能在非常寒冷的地方生活?因爲它的皮毛非常非常的厚。它們非常可愛。幸運的是,沒有人來捕捉它們。那裏的食物非常多,它要吃好多東西來補充能量,變得越來越強壯。可是地球變暖以後,北極熊就面臨着滅絕。

看到這些,我很難過。就像那個小男孩和他的父親,來到紀念館看了好多動物標本。它們雖然做得很逼真,但它們沒有生命。所以,我們人類要趕快行動起來,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4

這個週末,我通過CCTV觀看了《走向海洋》這部紀錄片,掌握了很多知識,受到了很多啓發,並且頗有所感。

《走向海洋》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了世界各國與海洋的故事,包括海洋權益的維護、海洋主權的宣誓、海洋領土的爭奪等。《走向海洋》第一集講到了俄羅斯潛艇曾經下潛到北冰洋4261米的深處插上了一面國旗宣誓主權,並且這一行爲引來了衆多國家的紛爭。

的確啊,《走向海洋》真是一部非常啓示人的紀錄片。觀察現今,咱們國家的南海問題成爲了熱議焦點,南海的油氣資源遭到了周邊國家的開採盜齲可是這麼多年來始終沒有拿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還是在於我們國家過去對於海洋權益的保護不夠重視埃隨着我們對於海洋權益越來越重視,我們構建”海洋強國“的夢想也不會遙遠。

同時《走向海洋》也讓我思考到,構建海洋強國關鍵還是在於海洋能力的建設,就像俄羅斯那樣能夠擁有先進的潛艇達到幾千米深度水域宣誓主權。而我們同樣應該積極發展國防與軍事實力,以維護我們日益迫切的海洋權益維護問題。

總的來說,《走向海洋》真是值得我們一看,並且從中受到啓發,開展我們的積極建設工作。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5

《走向海洋》,顧名思義,這是一本與海洋的一切相關的書。這本書總共分了三個方面介紹了人類和海洋的親密關係。第一個部分講述了人類從崇拜到探索、由瞭解到爭奪,開啓了人類文化的起源。海洋是一個大寶庫,裏面有着豐富的生物資源,富饒的石油天然氣,金銀珠寶。當然,海洋還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庫,如果海水提純,可以緩解整個世界的缺水狀態。第二部分詳細的敘述了海洋與中華民族的絲絲聯繫。我國有着悠久的海洋歷史,殷人東渡,徐福出海,絲綢之路,禁海鎖國,寫下了一個個中國歷史閃亮點。戰爭,甲午戰爭,侵華戰爭,都是我國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戰。海洋又和名人相輔相成,鄭和、鄭成功、魏源、毛澤東都是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國的海上防線也不容小視,一隊隊潛艇、小型水上艦艇,保衛着我們的祖國。第三部分展望了海洋的未來。海洋的未來是“碧藍”的、是走向世界的、是讓中國和全球接軌的,它還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最後空間。

我們一直都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起源,是藍色的寶藏,也是人類最終的歸宿。”看了這本書後才知道原來這證明了水是人類進化論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僅孕育了我們,還是文化的搖籃。人類利用開發海洋中的淡水資源、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和空間資源爲我們人類做出了非常多的服務。這麼悠久的歷史文化,這麼多的美好想法、願望、規劃,都是建立在一個美麗、健康的海洋的基礎上,回頭看我們現在的海洋,日本的核電站爆炸,海輪的油泄漏,“紅潮”的侵襲,海豚的……都給我們美麗的海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從古到今,我們失去了不知道多少的植物、動物,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警告。

我們應該警惕起來,保護剩下的可憐生物,讓物種不再消失;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節約資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顆糧……只有我們的海洋變的更加美麗健康,才能讓更多的人們在這廣闊的海洋上展現他們的抱負,讓海洋爲我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只有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母親”不再千瘡百孔,地球母親才願意奉獻她的一切。讓我們全社會的人都團結起來,合理開發海洋資源,爭做環境的守護者。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6

今天上午,媽媽帶我去華臣影院看記錄片《海洋》。

影片一開始是驚濤拍浪的海面。那水面好像座頭鯨身子下面的那一道道紋。

後來,風平浪靜,海面上什麼動物也沒有,拍浪的聲音也沒有,海面好像絲稠,摸起來一定滑滑的。

突然,一羣海鳥從天空飛過。它們發現海里有一在羣小魚。於是,它們如同劍一般一個個射向大海,去尋找食物。

海鳥們飽餐一頓後,輪到海豚表演了。它們騰空而起,又墜入海里,有的甚至還在空中翻轉幾圈後才墜入海里。

這時,一隻座頭鯨遊了過來。它用巨大的翅膀拍起陣陣非常響又非常大的水花,好像在跳舞。更讓我驚奇的是,有一條鯨居然在空中翻轉一圈後才墜入海中。這真是個奇蹟啊!它居然能把自己那麼笨重的身體拋向空中,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小丑魚這個可愛的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們在海洋裏無憂無慮,自由穿梭。一會兒躲在珊瑚裏,一會兒躲在石頭堆裏。如果我是小丑魚的話,那該多好!

壞脾氣的蝴蝶魚愛撅嘴。不知道它在和誰生氣,也不知道它因爲什麼生氣。

寄居蟹總愛搬着“房子”走,難道它們是海里的蝸牛?可它走得也不慢呀?看來它不是海蝸牛,這只是它的本性。

多美的大海啊!

可是人類現在開始捕殺魚類了。藍藍的大海變成了血腥的大海。他們撒下大網,將魚兒們活活纏死,就算是兇猛的大鯊魚也沒能逃出這個“大魔掌”。更殘忍的是,人類把鯊魚的鰭和尾巴切下來晾曬着,做爲自己的餐桌上的美食,又把鯊魚放回大海里。被放生的鯊魚像根光禿禿的大棍子,它不能遊動,所以,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不要捕捉海洋生物,更不能把它們殺掉。因爲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只有保護好海洋生物,才能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7

紀錄片的開頭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從未見過大海的小男孩發出疑問,什麼是海洋?人們解釋不清什麼是海,什麼是洋,只能用人類肉眼所能見到的有限畫面來展現。

食物鏈是大海的法則。沒有人類的干涉,大海維持着它的和諧秩序。我們對海洋的磅礴氣勢和海洋生物的多樣性而震驚和感動。紀錄片總體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展示了海洋生物的千姿萬態,二是表達人類涉足海洋對美麗大海帶來的破壞污染,最後呼籲人類保護海洋,與海洋生物和諧共生。

讓我震撼的還有海洋中的捕食景象,亮點在於海洋生物的成羣結隊,陣容龐大顯得壯觀無比。畫面中呈現出來不僅僅是我們熟知的海豚、鯨魚、鯊魚、海豹等海洋明星生物,還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動物。有趣的是海洋上的食草動物,長着像大象一樣的鼻子,在海底匍匐前進,揚起陣陣“塵土”,這就是它們正在進食的景象。要說海洋中最美的景象是什麼,我覺得大海中的珊瑚礁羣極美。

相對於前半部分來給我的震撼,而影片的後半部分卻是讓人痛心和反思。人類對海洋的破壞不止是濫捕海洋動物,污水混在河中,最終流入大海,幾乎所有的近海都難逃污染,在衛星地圖上看上去不是藍色,而是深褐色的。當我看到鯊魚的魚鰭和尾巴被割掉後在無力的掙扎的時候很心痛。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8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不再用所謂批判的眼光看歷史類的片子,包括很多人視爲“應景”的紀錄片。尤其是近一年多的經歷,讓我意識到與其忙着批判、不如抓緊學習,因爲任何片子中都有值得我學習的東西。最初時,之所以想看《走向海洋》,就是因爲我知道不管它拍得好壞與否,片中肯定會有我需要的一些東西。只是沒想到,這次我真的又逮着了。

這部片子,從某種角度來看,無疑是一部通史,不過應該是專門史意義上的通史,即一部中華民族與海洋的關係史。

全片共八集。第一集名曰“海陸鉤沉”,講述的先秦秦漢時期。看完第一集,我的第一感覺是,我這個學歷史的,當年的書算是白唸了,很多事當年竟然都沒學明白,汗顏。片中提到的商代與海洋的緊密聯繫是我直到現在才意識到的。是啊,一個擅長航海與經商的民族怎麼可能沒有海洋意識?對於秦始皇登琅琊而東望,片中亦給出了新的假設。單單第一集,我已清楚地知道這是一部不僅會讓我學到些東西,而且會學到很多東西的紀錄片。

接下來的第二集“海上明月”、第三集“潮起潮落”、讓我看得如癡如醉。我無法想象,南宋時中國海上貿易的所得竟佔到國家收入的20%、元代時羅馬壁畫上的基督聖袍竟完全採用了蒙古人的習慣、鄭和下西洋時中國的海上軍事力量竟勝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總和……第四集“倉皇海防”,主要講述了清末的事,該集以丁汝昌的自殺殉國結束。如果說整個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聲長長的嘆息,看到此處,我已經無力嘆息了。正如片中所言,歷史沒有假如,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第五集“雲帆初揚”,講述了從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事。讓我難以置信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國家收入只有22個億的情況下,竟拿出3個多億來建海軍。第六集“長風大浪”,講述了中蘇交惡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直至核潛艇研製成功等事件。樁樁件件,讓人倍感振奮。第七集“走向大海”,講述了爲研製洲際導彈而開展的海洋科考、我國海上石油最初的勘探開發、南極的開發等事。上個世紀末以及本世紀初人民海軍在世界各地的訪問,讓人由衷地自豪。第八集“經略海洋”,講述了近十年發生的一些事。看到此處,我才明白了報上不斷出現的“蛟龍號”下海的意義。

這是一部不斷觸動人內心的紀錄片,片中有太多讓人感慨的情節。康熙爲鄭成功提的輓聯“……敢向東南爭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讓人唏噓。1937年8月“淞滬會戰”,中國海軍和日本在江陰進行的血戰,其慘烈讓我不忍。而1974年,蔣介石默許中國海軍通過臺灣海峽以解救南越對西沙造成的危機,則是整部片子中讓人最感溫暖的情節。

老實說,看這樣一個紀錄片,尤其是看最後的幾集,總有種這些年算是白活了的感覺。作爲一個在青島生活了十多年,身邊不乏轉業海軍、海監家屬以及類似海洋研究所這類機構的家屬的人,我的海洋意識竟如此淡薄,很多知識對於我,都幾乎是空白的。雖然,我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只是個體現象,但越來越多的事實(尤其是通過與身邊的人溝通後),讓我不得不難過地發現,好像發生在我身上的是一種普遍現象。

昨天同老媽通話。老媽對釣島和航母等事的關心,讓我忍不住將從《走向海洋》中剛剛學到的東西“賣弄”了一番。電話那頭不斷傳來的驚訝聲,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媽這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種樸素的愛國情懷。放下電話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高興起來。因爲我知道,老媽的“無知”不是她的“錯”,而是我們宣傳教育的失策。《走向海洋》片中,有一個情節給我很深的印象,即日本人從國小時就接受着這樣的國情教育:“我們沒有土地、沒有資源。只有陽光、空氣和海洋。”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還有約300萬平方公里的主張管轄海域。

這樣說來,與其忙着責備祖先的保守和計較他人的冷眼,還不如抓緊爲全民族補上海洋戰略意識這一課。海運興,則國運興。一個沒有海洋戰略意識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如今,當我們驚喜地發現融海陸爲一體中國不再只是雄雞,而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當我們發現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是奔騰不息的火苗、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盤和手柄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民族不僅已經“走向海洋”,而且將因對海洋的越來越深刻地認識而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9

海洋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今天我就解開了這個謎團。6月19日,我們小記者團來到省圖書館一起來觀看《海洋》這部紀錄片。

影片一開始,場面令人震撼:在幾千萬年前,在碧波盪漾、一望無垠的海洋中,成千上萬的海豚像小潛艇一樣在海面上朝着同一個方向忽上忽下地飛馳,它們把大羣的沙丁魚聚集起來,當魚羣被趕到海面的瞬間,一直在空中等待機會的海鳥像萬箭齊發似的扎進海里,嚇得魚羣四處逃竄,正當海鳥們在海面上盡情的邊美食着邊遊弋着,最後出現了龐然大物——鯨魚,嚇得鳥兒振翅逃向空中。……它們就這樣維持着海洋世界的平衡。通過影片我還認識到以前從沒見過的各種海洋生物:章魚、世界上最大的鰩魚、竹莢魚羣、像狗一樣叫喚的和海水嬉戲的海狗、會唱歌的座頭鯨、吃海草的海龜等,它們好可愛!它們在廣闊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着。這個時代還是屬於它們的,它們無拘無束的繁衍着。它們的世界好讓人羨慕!幾千萬年過去了,到了航海時代,人類開始探索海洋,發現了海洋資源的豐富。人們開始無節制地消耗資源,亂捕亂殺海洋生物。例如一艘漁船在鯨魚多的地方撒下網,他們正好撈上來一條鯨魚寶寶,然後趕緊用刀剁下它的腦袋,這下可激怒了10只鯨魚,開始猛烈撞擊漁船,漁夫們一看,趕忙把小鯨魚扔進海里。可是鯨魚們一看小鯨魚死了,更加怒不可遏,把尾巴甩起來擊在海里,捲起波濤洶涌的浪花。最後把漁船擊沉了。鯨魚們圍着小鯨魚哀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我想:“它真可憐呀!”我要大聲呼籲:讓我們熱愛海洋生物!拯救它們吧!

地球有兩個極:一是南極,二是北極。這兩個地方沒有遭受破壞,動物們依舊快樂的生活着。然而片中我們看到,由於環境污染,引起地球變暖,導致北極圈的冰面縮小,有一艘商船已經進入北極圈了,動物們開始遭殃了。直到衛星發射太空的時候,人們才驚奇地發現,咱們的地球是多麼的骯髒,許多海洋物種消失了,人類已經打破了海洋生物的平衡!人類開始醒悟:地球是人類和海洋生物的共同家園,保護環境,不亂捕濫殺,生命才能得以繁衍生息!

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共同拯救海洋世界吧!

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 篇10

自馬漢提出“海權論”以來,世界各國的海洋意識日趨強烈。海洋,這個國際紀錄片創作的永動主題,曾經催生出《海豚灣》,《藍色星球》和雅克。貝漢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經典紀錄片,它們是西方人對海洋幾百年來的重視的結晶。而我們,作爲一個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最發達的海洋經濟線的泱泱大國,有關海洋的紀錄片卻屈指可數,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大國的悲哀。追本溯源,這不是紀錄片本身的問題,這是整個民族海洋意識薄弱的一個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說的,我們“把海洋當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僅僅是以以一種娛樂的態度觀看,他首先應該是一部喚醒民族海洋意識的教育片,尤其是對在海南島學習的莘莘學子來說,沒有現代的海洋意識,不僅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憐的。以下是我在觀看走向海洋以後的一些感想。

不同於其他海洋紀錄片,走向海洋並不是以海洋奇觀作爲紀錄片的主旋律,而是從歷史的角度,通過歷史進程的講述,國家之間的對比,各類專家的評論,從歷史、地理、文化、心理、經濟、生存多個角度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一副色彩繽紛,波瀾壯闊的海洋畫卷。

從走向海洋得知,中華民族有着悠久輝煌的海洋歷史,這個歷史出人意料的久遠。有根據的推測,中華民族的海洋歷史很有可能在中華文明的源頭即殷商時代就與中華民族血肉相連,在以後的幾千年當中,海洋的氣息一直飄蕩在中華民族的身邊,若即若離,變幻不定。

從始皇東巡,兵馬俑目視東方,徐福東渡,到南宋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空前,從元帝國強盛的海上事業,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光榮和自豪。然而從朱元璋的一紙禁令,到寶船遺骸的黴爛腐朽,從清末的倉皇海防,到北洋艦隊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壽慶聲中走向敗亡……一樁樁,一件件卻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辛酸與屈辱。但正如電視片所說:“歷史沒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選擇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今天,中華民族面對海洋向我們展開的懷抱,轉變觀念,走向深藍海洋既是中華民族的必然選擇,更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走向現代文明的歷史契機。

西塞羅說“誰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雖有所極端,但這句話所體現的對於海洋的重視態度,卻不論過多少歲月都不會過時,尤其是在當下的中國。

黃巖島的爭議剛剛降溫不久,島的爭端就甚囂塵上,中國海外航道剛剛暢通,中國漁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殺,而漁民,漁船被扣等外國惡劣行徑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國家迅猛崛起的同時,國家正面臨着嚴峻的海洋形勢,戰艦遠航,擁有航母,蛟龍下水……一個個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績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掩飾不了的是在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之外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動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許多國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學尚未意識到海洋對於未來中國的意義之重要。

“從1840年已降,一個半世紀,中華民族經歷了奮起直追的痛苦,也收穫了走向復興的喜悅。挫折是成長的代價,失敗是前進的動力。在歷史的汪洋中沒有哪一種文明能夠保持一帆風順。我們不應該再去責備祖先的保守,因爲封閉的大陸曾經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同樣我們也大可不去計較他人的冷眼,因爲幽暗的大海曾經是全人類的夢魘。睡獅正在夢醒——因爲我們正在凝視着海上升起的太陽!”作爲一名海大的學子,我們所做的不應該是靜等雄獅的夢醒,而是在雄獅夢醒的過程中臨海憑風,遠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際,毅然投入到祖國發展海洋的大戰略之中。我相信未來的中國的疆域不再是一隻雄雞,而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是奔騰不息的火焰,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盤和手柄,是中華文明重新煥發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來的朝陽必將從中國海的海平面上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