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頭陀師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原文

贈頭陀師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贈頭陀師

唐代:劉商

少壯從戎馬上飛,雪山童子未緇衣。

秋山年長頭陀處,說我軍前射虎歸。

譯文:

少壯從戎馬上飛,雪山童子未緇衣。

少壯從軍馬上飛,身未出家心依歸。

秋山年長頭陀處,說我軍前射虎歸。

年老頭陀秋山住,猶憶當年射虎威。

註釋:

少壯從戎馬上飛,雪山童子未緇(zī)衣。

雪山童子:亦稱雪山大士,原本是釋迦牟尼在過去世修菩薩道時在雪山苦行時的稱謂。該詩用以比喻頭陀師未出家時。緇衣:僧人所穿之衣,紫而淺黑,非正黑。

秋山年長頭陀處,說我軍前射虎歸。

頭陀:梵語Dhata之音譯,又作杜荼、杜多,意譯有抖擻、抖揀、浣洗等,意爲去除衣服、飲食、住處三種貪着之行法。俗則稱僧人之行腳乞食者爲頭陀。此詩取前一意。

賞析

頭陀師,爲去貪愛而修苦行者。頭陀十二苦行中,第七爲阿蘭若處,意爲遠離處,要求住於遠離人家之處,第八爲冢間坐,也即要住於墳墓之處。由於戒行的規定,加上自身的剋制,頭陀師總是給人遠離人羣、清心寡慾、清靜孤寂的'形象。這一位頭陀卻有另一種風姿:少壯從戎,軍中飛馬,射虎而歸,足顯雄姿英發;老年出家,深居秋山,卻風姿不減,豪氣不褪,遇有來者,便向人談起他當年之雄豪。他的精神不僅不與頭陀相悖,而是更顯示了禪的精髓。佛教以爲,要達到涅榘的境界,真正地得到解脫,必須有六種行法,其中之一便是精進。禪門叫勇猛精進,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就是說要具有一種常人不具備的勇氣,釋迦牟尼的雪山苦行,捨身飼虎,都是這種勇氣的表現。只有具有這種精進的勇氣,才能破除貪愛、排脫煩惱、悟得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