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應科目時與人書

 【作品介紹】

作品賞析:應科目時與人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作於貞元九年(公元793)。韓愈進士出身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別人的信。目的是希望別人能幫他做些宣傳,擴大自己的聲譽。文章通過生動貼切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處境、心理狀態、要求和對方的身份作用具體而細微地表達出來。全文氣勢充沛,富於變化;分寸掌握得好。

原文

應科目時與人書①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濱②,大江之濆③,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③。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之曠途絕險爲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爲(犬賓)賓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衆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俛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⑤,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註釋】

①應科目:即慶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應,參加考試的意思。

②天池:《莊子·逍遙遊》“南冥者,天池也。”天池是寓言中的海。

③濆(fen):水邊。匯:類。儔(chou):伴侶。

④(“犬賓”,爲一字,讀bin):小水獺。十八九:指多次。

⑤庸詎:相當於“豈”,表示反問。

【譯文】

某月某日,韓愈再拜(書信用語,表示自謙):天池的邊上,大江的水邊,傳說: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魚類水獸等動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風喚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尋常所見的那種形狀,不用廣闊險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沒有水的時候,不能自己造出水來。它們十次有八九次被賓獺(一般的水獸)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憐它們的窘境而把它們運輸轉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這種怪物,報負和一般東西不同,它會說:“就算爛死在沙泥裏,我也高興。如果俯首帖耳,搖尾乞憐,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幫它的人遇到他們,熟視無睹,就像沒看見一般。他的死活,我們也無從知道了。如今又有一個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試着擡頭鳴叫一聲(因爲能力的人已經對他們習慣視而不見了)。能不能知到有能力的人不可憐它的窘境,而忘記了舉手之勞,把它轉移到水裏邊?別人可憐它,是它的命。別人不可憐它,也是它的命。知到生死有命還鳴號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韓愈)現在確實有點類似於它,所以不顧自己的淺陋,而寫下這些話,希望閣下您垂憐並理解我!

【解析】

嘗讀書,見一篇《應科目時與人書》,並不瞭解其背景,猜想韓愈那時候應該很年輕吧,年少則氣盛臉皮薄,好聽的說法叫骨頭硬有氣節,本來是去求人家麼,他偏偏耍了一把牛。

在唐朝,讀書人蔘加科舉之前,拜謁當時有名望的人(主要是大官),以求引薦,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有人在考試前,寫過“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樣的句子,來試探那一屆的主考官。不過人家的態度可是比韓愈謙虛謹慎的多了,我要是考官一定喜歡這種清楚明白自身地位的人,當然這傢伙後來在學問上的成就可是比韓愈差的太多,文品和人品,在大多數人身上還是差相彷彿的。

這篇文章也同樣是給當時的.大人物的,很牛,口氣很強硬,極其自以爲是。當然這種牛脾氣不分古今中外都有舉不盡的好例子。文中借“怪物”之口,說道: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這種話自古以來有過無數種表現形式,並不新鮮。關鍵在於——第二段的幾句話。

“今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我爲之深深嘆息,她終於也免不了“鳴號”,畢竟也是俗人。當然,從理論上說,人無完人,人力有時而窮,向別人要求幫助,絕對正當,毫無可恥。只是心裏面還是很奇怪,忍不住的感到悲哀。也許我的聯想不太準確,我想起了“讓狗爬出的洞敞開着,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或許我褻瀆了,然而我的確感覺到了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理智說服不了情感,情感戰勝不了理智。而且我認爲韓愈也有這種感覺,他的“鳴號”也僅僅是“聊試”而已。而且我認爲,即使如此韓愈已經感覺到了羞愧,所以他立刻接下來補充,“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將一切歸之於命運,向“有力者”挑明,就算你幫了我,我也不會感激你,因爲老天早就安排好了,——我竊以爲這是死要面子,不夠厚道。天主教義好像有一條“常懷感恩之心”,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在這方面似乎是略顯欠缺了。

有名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不知是來自徐志摩還是張愛玲,總之流傳極廣。這味道似乎有點聽天由命隨波逐流,和韓愈的那句話感覺有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