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地理二輪複習方法

在大學聯考備考過程中,我們每一個科目的複習都要做好計劃。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大學聯考地理二輪複習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聯考地理二輪複習方法

第二輪複習,時間大約1個多月左右,該輪複習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知識的重組與專題的突破;二是鞏固第一輪複習成果,加強對知識薄弱環節的突破。其目的是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使知識得到昇華,能力得到提高,二輪複習應遵循“鞏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則。做到目標精準、內容精要、過程精實、選題精當。

一、大學聯考地理二輪複習策略

1.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教材之間的關係

與一輪複習以教材爲主要依據的方式不同,二輪複習時要密切聯繫課程標準、考試大綱,這對於新課標大學聯考特別重要,因爲新課標大學聯考是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來命題的,而不同地區選擇的教材又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說某版本教材中牽涉到的案例肯定不會作爲考試的依據。因此在二輪複習的全過程中,要依考試大綱說明和課程標準爲據,弄清地理學科主幹知識之間的聯繫,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相互聯繫、脈絡清晰的知識體系。切記:二輪複習不可過分地依賴教材。

2.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繫

二輪複習以理解重點,突破難點爲主,故需要加強知識點之間的縱橫聯繫。複習時要打破教材的框架體系,將相互存在聯繫的知識放到一起進行聯繫歸類。如:地球運動是地理學科的重點和難點,其中牽涉一些表示季節的信息,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及移動方向、某個地方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或晝夜的長短;二輪複習時,要將這些知識與地中海氣候、季風氣候、草原氣候等季節變化較爲明顯的氣候特徵聯繫起來;此外,海陸上的氣壓中心勢力變化,水文環境中河水位、地下水位的季節變化,北印度洋洋流的運動方向等也有着明顯的季節性;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工農業生產等,也有一定的季節性。複習中,只有將這些表示季節信息的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通過知曉某一現象的發生,立即能找出同時可能還會有哪些現象發生,這樣纔算得上真正地搞懂了這一問題,解題時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3.正確處理好區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選修地理之間的關係

新課程標準削弱了對記憶性知識的要求程度,更加註重對考生能力的考查,而區域地理則側重於對區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基礎信息的概述,比較注重記憶;雖然全國卷仍把區域地理列作考試大綱的一部分,但切不可將大量的精力用於複習區域地理,更不能“背”地圖,把每條經線、緯線經過哪兒都背下來,把各地的地形、氣候、物產等基礎信息背下來。複習時要把區域地理作爲學習必修的基礎,認識到區域只是爲分析高中地理原理提供背景材料,如分析生態環境問題時,較常見的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複習時只要抓住主要的經緯線就行了。應注重這些生態問題產生的原因、帶來的危害以及解決的措施,切不可將主要精力放在案例中所舉的西北地區、黃土高原這些區域上。

選修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識的拓展,每一模塊是對某一專題的深入研究,開設的目的一方面是爲了滿足同學們興趣的差異,另一方面也是爲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但選修部分在大學聯考中的分量並不太大,並且試題涉及的往往都是該模塊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如《旅遊地理》側重於旅遊資源及其評價、《環境保護》側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危害和措施;《自然災害與防治》側重於主要自然災害的成因、分佈、特點及防治等;因此,在複習選修地理時,切不可像必修教材那樣系統、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主幹、重點以及與必修部分聯繫緊密的部分則可。

4.正確處理好知識和能力的關係

相對於一輪複習以掌握知識爲主而言,二輪複習則強調能力的提高,這也是當前新課標大學聯考對考生提出的要求。知識是能力的載體,知識是可以通過聽課、背誦來記住的,而能力則是要通過訓練來提高的;因此,在一輪複習掌握基礎知識之後,二輪複習時,可以精選一些大市級的模擬試題,模擬考試環境,經常對自己的審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訓練;同時,要強化地理學科區域性、綜合性的特點,着重培養自己運用圖表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

二、大學聯考地理二輪複習方法

1、立足學科基礎,進行知識重組、突出重點。

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律是大學聯考永恆的主題。因此二輪複習中在以基礎知識爲本,在此基礎上,狠抓重點知識的複習。教學中對重點知識要進行系統整理,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繫,又要尋找知識間的縱向聯繫,以幹帶支,在自然、人文、區域地理之間構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識網絡。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觀點,熟悉世界地理區域,探討中國發展問題,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二輪複習中,不應再遵循課本知識體系的順序,而要將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組,形成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有用”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相應的專題類型,打破知識和技能固有結構的壁壘,但專題設計要精小,千萬不要搞大了,內容多了學生嚼不爛。這樣,在此基礎上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2、重視區域地理,強化地圖、突出地理圖表

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是在一定區域進行的,因此以區域爲基本地理單元進行研究是地理學的基本方法和特點之一。世界的大洲、分區、地形區、流域、氣侯區、自然帶、工業區、農業區、主要國家;中國的自然區、經濟區、國土整治和開發的重點區域等都是主要的區域。要弄清各區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點,掌握區域空間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繫,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徵等。並結合熱點地區重點了解部分區域。

資料、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載體,近年的地理大學聯考試卷,幾乎每一道試題都涉及讀圖、讀表、讀資料等,可以說無圖不成地理題。但是在複習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重“文”輕“圖”,對文字知識機械記憶的多,對地理圖表記憶、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學生的複習過程就是背書、記答案的過程。其實,理解地圖比文字更形象。因此抓住地圖就抓住了核心。二輪複習中要以圖爲綱,除設置地圖專題外,在其它專題的複習中,均要向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配套的各種區域圖、原理圖、數據圖等多種類型的地圖,並在練習中儘量多設計有圖的試題,使學生習慣看圖、識圖、學會解圖,乃至繪圖,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不斷提高從地圖中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說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3、做到精選、精講、精練,提高效率。

教師在明確學情和考情的前提下,備課時做到目標要精準,內容要精要,過程要精實,選題要精當,全方位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這是二輪複習的關鍵。具體做法就是在課前的準備必須充分,儘可能使課堂的有用信息量增大。課堂複習過程要有針對性,除重點、難點外,還要注意結合典型案例的'分析,注重知識的聯繫和遷移,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如區域空間判斷法、區域特徵分析法、氣候類型分析法、日照圖的分析模式、等值線圖分析模式、統計圖表分析模式等。使知識性、趣味性和直觀性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能力。

二輪複習中,課堂上還要堅持講練結合的原則。講的過程中要結合練,同樣對練習的選擇教師要進行精選不能成套的使用一份題,學會取捨,必要時“剪刀加漿糊、複製加粘貼”是一種不錯的方法。着重指導培養學生的審題和解題能力,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能力。並做到趁熱打鐵,及時講評。

4.引導學生梳理符合自己思維的知識體系、多回歸教材

教材上的重要知識是考查的熱點,無論對哪一內容的複習,無論哪位老師出題,都無法脫離開教材。因此,熟悉教材是必須的,特別是到最後階段,幾乎每天都應該拿出教材閱讀,細細地讀,細細地品味。大家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建立有利於自己學習的知識網絡,使自己對知識有一個較好的整體把握。要求學生從5月下旬開始迴歸教材、消化整理、查漏補缺、梳理知識、整理筆記、背課文、記公式、記定義;翻閱做過的試卷,引導學生高度重視做錯的試題和易混的知識點,這樣從中可以回顧情景,調整視角,瞭解如何審題,如何解答。特別對做錯的習題要多加審視,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結合《考試說明》,多回顧想一想哪些是自己已經熟悉的,哪些是自己還不熟悉的區域和知識,哪一地方曾經考過什麼題、老師上課怎樣講過、強調過什麼,這樣就可以把自己學過的東西都儘可能的想起來。然後把自己感覺不太熟悉的東西看看,增加一點印象。 25日後引導學生看課本目錄、記標題性話語

三、專題複習中心理素質的培養

除注意複習方法外,二輪複習還應注意心理素質的培養。大多數同學經過前期數月的緊張複習,身心俱已疲憊,學習熱情有所下降。這時許多同學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企盼大學聯考儘快到來,及早結束這種“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隨着大學聯考的不斷臨近,由於懼怕大學聯考失利,又希望大學聯考不要到來,每天都處於焦燥不安的狀態中,心神不定。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學聯考綜合症”,其實“大學聯考綜合症”並不代表同學們的生理極限和學習效率的絕對頂點,這好比是長跑運動中出現的“極點”現象一樣,只要咬牙堅持住,渡過短暫的困難期,一切都會好轉,會越跑越輕鬆。針對這一現象讓學可嘗試採用以下策略:

①堅定信念、相信自己。戰勝別人的是英雄,只有戰勝自己的纔是聖人,要想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必須要有一顆堅強的“心”。

②在複習過程中要分析、反省自己的複習狀態,並從中體會到自己的提高。對其中的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可以 和老師或同學們多交流,以尋求解決的辦法。

③恰當安排各門功課的複習時間,集中複習和分散複習相結合,這樣不容易產生疲勞感。

④合理把握高度和難度,有些同學對做過的題不想再做,簡單的題不想再練,在二輪中一味地去追新題、難題、怪題,結果在“新、難、怪”的路上越走越遠,也越走越困惑,其實做題鞏固的是知識,練的是方法,培養的是能力,只要能達到目的即可,不必大量去追,尤其是一些難度過大的題,在近年大學聯考難度不斷降低的情況下,更是沒有必要。

四、專題複習中應試技巧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二輪複習中還應適當注意應試技巧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解題通常有三步曲:捕捉信息→處理信息→整理答案。但大學聯考試題往往是“非一般的、非常規的”,需要考生具備發散思維與多端思維能力,所以訓練時,不但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還要注意用實際去聯繫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模式。整理答案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很多學生對於開放性試題,雖然理解了,思路也正確,但沒有回答正確或回答不全,針對這一情況,在平時訓練語言表達時要注意以下兩點:①條理性。答案要分段,分要點,分一二三,條理要清楚,脈絡要分明,決不能長篇大論,象一篇論文。②層次性。把有把握的、精彩的答案放在前面,如果沒把握,怕漏答,可以適當多答幾條,但要把把握性不大的放在後面,對一些不太很清楚的地理名詞,可採用模糊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