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

《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1

現在的學生多爲獨生子女,他們個性鮮明,獨立意識強,而在自制力、韌性和果斷性等方面則比較欠缺,家長、老師們普遍認爲對現在的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作爲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對學生的影響發揮着無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在學生的成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作爲班級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組織者,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關鍵因素,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但是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班主任在工作實踐中勇於探索、勤于思考、善於總結、敢於創新,只有深喑管理之道,找準工作的着力點,才能不斷提高班級管理水平,進而凝聚集體智慧,發揮羣體力量,把班級管理工作做深、做實、做好。筆者以爲,班級管理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突出一個“愛”字。愛事業、愛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人們把教師職業稱爲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把教師稱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在人們心目中是品德高尚、公正無私、知識淵博、爲人師表的光輝形象。因此作爲教師理應把愛字貫穿於教育工作的始終,讓愛的光輝播灑到每名學生身上,讓他們體會到愛的力量。陶行知先生說過: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對教師高尚人格的真實寫照。作爲班主任,他(她)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首先他(她)要熱愛本職工作,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要甘於清貧,堅守寂寞,對教育事業有一種執著的追求,把從事教育作爲一項自己畢生爲之奮鬥的事業而不是謀求生存的職業來對待;其次他(她)要熱愛學校和學生。只有擁有一顆愛心,纔會有愛的付出,纔會收穫愛的果實。一個好的班主任只有對自己任教的學校充滿感情,愛護每名學生,才能在學生心底培植真善美的種子,讓愛的甘甜滋潤每名學生的心田,爲學生終身受益打下堅實的基礎。好老師的一言一行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一生,成爲學生學習的楷模。

立足一個“公”字。公平、公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古人說過“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吏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平、公正、公開,是現代社會一項重要行爲準則。“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公生明,廉生威”,當今社會急劇變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只有勤瞭解、勤發現、勤協調,才能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防治矛盾激化,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在做各種決策時,要事先與學生座談,全面、認真、細緻瞭解情況,平等交流;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在班級工作中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不要讓學生感覺到厚此薄彼,對於他們來說,每個人在班級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老師心目中分量是一樣的,不存在誰好誰壞問題;在班幹部任用、優秀學生評選等問題上,班主任更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民主、公開、平等、擇優,樹立起班主任的權威,切不可搞“暗箱操作”、“一言堂”、任人爲親,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爲班級管理的主人,切實行使起主人翁的權利。應該說,在班主任的眼中,不應該有男生女生、優生差生的區別,他們只是一塊塊未飾雕琢的璞玉,等待我們去開發。

堅持一個“嚴”字。嚴格、嚴肅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俗話說:“嚴師出高徒”,讓每名學生享有愛並不等於說放任自流,聽之任之,這種溺愛只能把學生引入認識和行動的誤區。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肅紀律對於班級管理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現在許多班主任工作線條太粗、尺度不均,主要原因在於班級管理制度的缺失或者有令不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主任首先要嚴而有“法”,制定出一套科學、廣泛、合理、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這是推動班級管理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的前提;其次要嚴格執法,制度制定後,如果不嚴格執行,或中途夭折,或流於形式,自然不會收到實際效果;第三要執“法”有度,班主任要正確處理好嚴與愛的關係、管理與引導的關係、教育與疏導的關係,使學生既能理解老師的愛,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又能自覺接受老師的嚴,從而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班級集體意識和行動中來,進而發揮團隊精神,增強班級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2

教育,潤物無聲,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追求。對於班主任來說,回顧那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教育實踐,既是一個沉澱的過程,也是一個昇華的過程。

輕輕地合上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我不僅陷入了沉思——什麼纔是真正的師愛?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而讀完《做最好的班主任》,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學生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不知不覺做班主任已8年了,自認爲是一個合格的班主任,但讀了這本書,真的感覺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他所講的每一部分都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有時還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今日,我用自己粗淺的文筆談談自己在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點滴感受。李老師在書中說,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語同學生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埋怨和學生不能很好的溝通,總是想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打成一片,可總是以無奈的嘆息而終,只好安慰自己我和他們年齡相差太大,但這種困惑一直放在心頭。

但是讀了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爲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

我所理解的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要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儘可能讓自己有學生般的情感,有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努力去做時,我發現我是有收穫的,印象最深的是“三八節”時,當我走進教室時,迎來的是孩子們的“老師女神節快樂”的祝福,可當我說完謝謝時,女孩子們卻說:老師,你不祝我們女神節快樂嗎?面對這樣的質問,我開心的笑了,孩子們已經對我放下了心中的芥蒂,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中去。

二、愛心

李老師說“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可見教育離不開情感。

之前的我經常抱怨:爲了能給他們講好一節課,我可以半夜還掛在網上查看教學設計,爲了孩子們能清楚自己的成績狀況,我可以把他們所有的試卷帶回家去加班批改,然後按他們的分數排好名次,並且找到落後的學生爲他們補課。我付出那麼多,可我的學生並不領我的情,我深思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是我只是片面的'理解了愛心的涵義。

李老師的書中說,愛心應該是是日常生活所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爲。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纔是真。而我之前的抱怨是因爲我並不懂得“愛心”的內涵,我把愛心建立在成績的高低的基礎上來,“愛心”化作了分數,不會去考慮學生是是否承受的了這種愛之重。其實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就算成功了。

三、責任心

常認爲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一直到寢室熄燈的陪着學生,學生成績好,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爲習慣。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要用自己的童心、愛心,責任心來做好我的工作,我要懷着這樣的教育目標,併爲之不懈地奮鬥,相信我會成爲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3

工作的第一年,我有幸當上了二年級二班的班主任,面對活潑可愛的孩子,我興奮不已;可是,面對他們嘈亂的課堂紀律,無秩序的日常表現,我無從管起,更不知如何應對生活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在我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時,老教師向我推薦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在這裏,我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得到了班級管理的靈丹妙藥。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李鎮西老師的這樣幾句話:

1.神祕的命運之神把一批有一批的學生送到我的生活中,讓我永遠都和童心爲伴,與青春同行,因此,我要對我所有的學生說-----你們是我永遠的青春禮物!

2.用童心報答童心,這就是我獻身教育的原動力。

3.享受職業,贏得尊重,學生愛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無憂,超越自己。

4.班主任一定要胸襟開闊,不要斤斤計較,同行之間要互相欣賞互相敬佩,只有生活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中,我們纔會幸福。

5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

每次讀起這些句子,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他與他學生之間感人肺腑的故事,他班級日記裏樸實的話語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鄰家大哥哥在講述。“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也許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說,李鎮西只有一個,沒有人能成爲李鎮西,但只要我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爲一個綠油油的葉子,在屬於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讀後感《《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們教的是國小,他的方法我們未必拿來就能用。所以,讀他學他,用他的話說就是要評判與超越。對於我而言,我要學的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說: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4

做最幸福的班主任,是一種坦然清淨的心態,也是一種熱忱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抱負的謀求;是淺近的細節,也是燦爛的人生!

——題記

很早以前就開始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書,常常爲他的一些獨具匠心的教育案例及一些絕妙的教育藝術所打動,並因此喜歡並敬佩着李老師,也曾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或多或少模仿、學習李老師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行爲,小試牛刀竟也獲得過一些小小的驚喜,甚至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例如通過書信、qq等方式跟學生進行交流,解決一些溝通問題;又如: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特別禮物”,促進學生的養成;創意編寫“班務記載本”,留下成長的足跡……今日讀完《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對做好一名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有了更深層次地瞭解,更對李老師工作着、幸福着的班主任生活有了某種嚮往。無論是育人理念,還是育人藝術,讀李老師的書,讓我感覺做班主任是最幸福的,這種幸福是坦然清靜中的滿懷熱忱,這種幸福是一種簡單樸實中的執着追求!這種幸福是來自骨子裏對工作的熱愛及享受!這種幸福感深深地,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勵着我,以至幸福着我……

大愛無聲情之至。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條線”,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爲班主任工作是最辛苦的。李鎮西老師這班主任卻做得風生水起,以至他爲了做班主任放棄局裏的輕鬆工作,放棄坐校長的交椅,大家不理解,我也不理解!“我只是喜歡做班主任!”李老師一語破天機:“只有做班主任才能真正走到學生中去。”原來“愛學生”纔是他“班主任情結”的真正緣由啊!然而,愛學生未必就會是成爲一個幸福的班主任。會正確的去愛學生纔是至關重要的。

愛學生,不單單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這樣的愛是一種無聲的大愛,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泛愛”。這樣用心去愛學生,怎麼不會“情之所至,生之所達”呢?大愛無聲,讓我們能充分享受到融入學生的快樂;大愛無聲,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從事教育勞動的幸福!

教生有道智慧行。

教育的成功要有成功的教育。班級管理之所以成功,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既能遵循規律又能講究技巧,在於我們的教育不僅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也就是說,作爲班主任我們不僅要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更要有教育工作者的膽略、勇氣和智慧。輕描淡寫的一句鼓勵,看似簡單的一個愛撫,富有深情的一眼;看似不着邊際的問寒問暖;講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反其道而行之的榜樣力量;不露痕跡的一個暗示;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是我向學生傳情達意的手段,而關注孩子們每一個成長的細節:孩子們有什麼樣的習慣,他們中流行什麼遊戲,學生之間玩耍時常用什麼樣的語言,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用心去發現,即時去抓住,適時去引導的教育契機。因此,“班主任必須具備‘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素質和能力”,在永無止境的漫長的學習、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提升教學智慧。

尋夢之途遍地花。

“他們說面向太陽就會是希望他們說勇敢成長就是種鋒芒我相信夢想就是最好的信仰指引我們向前不會彷徨擁有夢想的人一定勢不可擋。”《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班主任工作尋夢之路。作爲一名班主任,我愛孩子,我愛教育,我愛班主任工作,讓每一個孩子成爲“最美的花”將是我班主任工作的畢生追求與夢想,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領會李鎮西的思想精髓,把班主任工作做新、做細、做實。要像李老師那樣敢於實踐,樂於總結,把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裏,做個最幸福的班主任!

《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5

李鎮西老師是學生信賴、家長信任的班主任。李鎮西老師以他的民主、愛心和尊重,讓他的所有學生度過了最幸福的學習時光。《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是李鎮西老師26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

以前時常抱怨班主任工作辛苦,責任太重,甚至產生過嚴重的職業倦怠,捧讀《做最好的班主任》,好似與李鎮西老師進行心靈的對話,字裏行間讓我找到了做班主任的興趣和幸福感。更讓我在教育教學中擁有了平和的心態,懂得這樣教學才能從容,教育學生才能處事不驚。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李鎮西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纔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是呀!懂得對學生的愛,就會感受爲師的幸福,如果有人問現在的我教育理想是什麼?每天能讓孩子快樂一點,收穫多一點,能找到一種“幸福感”就是我的職業追求。解讀李鎮西這位教育名家,讓我重新審視我的課堂,重新審視我的孩子,原來我是那樣幸福!

每天走進教室聽到學生的琅琅書聲,看到乾淨的地面,再看到昨日的作業已全部堆放在案頭,那就是幸福!課堂上聽到一句精彩的發言,哪怕一個疑問,一點與衆不同的想法,在我看來就是幸福。作業本上端正的字跡,一篇文質兼美的習作,一句發自肺腑的感慨,都會讓我感到幸福。爲了幾篇學生的出色日記,我會像發癡一樣樂得淌淚,嘴巴像開了閘似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述着自己的快樂。

課間看到孩子們之間一個助人爲樂的小小舉動,一句相互關心的小小問候,我也會露出幸福的微笑。當我和學生一起走進軍隊,孩子們在和他人的交談中受到感染,得到啓發,當他們發出“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真多”時,我爲教育如此深刻,如此生動,而感到幸福!當我把自己閱讀的書目有選擇地和學生交流時,當我把自己讀完課文後的想法與學生坦白時,師生之間擦出的一點點智慧的火花,涌起的一點點心情的波瀾,讓我覺得用心的教育就可以走進學生的心中。在既思考學生時,也讓學生思考自己。我想,學生在這種思考下就會多一份厚重的質感,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份沉靜的內涵,少一些淺嘗輒止。我的學生享受思考的快樂,我是幸福的!

擁有良好的心態,讓我在與學生接觸的每一天都有笑容,讓我每天都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爲我相信只要問心無愧,學生就會對得起我曾經的付出。今年,我繼續擔任起了二年級的班主任,面對七、八歲的孩子,不僅要教孩子讀書寫字,還要承擔一個保育員的角色,工作雖然更加繁重了,但平和的心態,同樣讓我累並快樂着。儘管自己成長得還很慢,儘管學生收穫的還很少,儘管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儘管學生的表現還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我牢記他的話語“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我仍然不斷地追求我的小小“幸福”!

李鎮西告訴我,“享受職業,愛戴學生”,當我把自己對教育的愛灑給學生,對學生的愛灑給自己,我就是幸福的人!我不必是那默默燃燒的蠟燭,也不必是那餐風露宿的艄公,更不必是那偉大的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只是在做我喜歡的事!

自己每天給自己一個明媚的笑容,接着,把這些傳遞給學生,然後,懷着美好的希望繼續着一個又一個幸福的明天!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像李鎮西一樣說: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我是一個幸福的班主任。

《做最好班主任》讀後感6

這個假期,我利用空暇讀了李鎮西的《做個最好的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我真的被李老師那種對教育的滿腔熱誠,對班主任的那份執着,以及對學生深深的愛,尤其是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的精神,所感動。

在文中,李老師提到解放班主任,就要“更新教育觀念,要求班主任用教育科學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的作爲一個老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去學習與教學相關的知識,不斷汲取新的教學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纔會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教學技能。在讀的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隨手拈來。而這兩位教育家對李老師的教育影響非常大,這正是李老師不斷學習,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李老師之所以成爲如此有名的教學大師,正是學習造就了他!

在《班主任應該有怎樣的素養》中,李老師提到作爲老師要成爲一個專家:第一,課要上得很棒;第二,還要有某些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或一技之長。”的確是,如果一節課下來,學生覺得特別快過,然後在下課時,跑上講臺滔滔不絕地與你分享、或交流他還未說完的或者他提出他們的問題時,或者對你說:“我很想在下一節繼續上你的課時,那種喜悅之感不言而喻,這樣的一節課是吸引學生的,此時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也拉近,當學生喜歡上你的課時,他們會從內心信服老師,自然他們便會聽你的指揮,就會愛戴你!學生對你的愛,這就是教育的幸福!

所以,我們必須要經常學習專業知識,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的魅力來吸引學生,,不斷想辦法讓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讓課堂師生間的關係更和諧,當師生間形成朋友的關係時,當學生內心深處信服自己時,學生就不會故意惹事讓你去處理,這時作爲一名班主任,不會因爲學生惹麻煩常要自己去處理而頭疼煩心,幸福感就是這樣來的!

在安排座位上,經常把我難倒,而李老師一套成熟的做法,和安排座位的原則“尊重學生,有利學習,小組固定,每週輪換。”給了自己一些參考。其中“小組固定”就是前後四人或六人就是一個整體,小組內部可以互相調整,給了我不少的啓迪,我們的生本小組也可以採用這種調位方法,這樣不大的調動可以免去不少的麻煩,有利於小組的交流與小組間的學習競爭。其次“每週輪換”的方法,讓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每星期全班都以小組爲單位變化一次座位,讓每個學生在一個學期之內幾乎把教室的每個方位坐遍。他的“每週輪換”對於老是做坐後面的學生家長來說,他們一定很贊成!而且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坐教室裏任何一個位置,對每個學生來都顯公平,而這樣常調位,讓一些熟絡了的學生少了說閒話的機會。

《走進心靈的藝術》,使我深受啓發,文中講到一個女孩第一次遠離父母,很不適應,心中的苦悶不能排解,她很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可是老師的一番不解人意的話:你是不是太嬌氣點兒?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戰勝各種困難。……”卻讓這個女孩很失望,從那以後再也不找老師談心了!”李老師同樣遇上這樣的一個女孩,他耐心傾聽,循循善誘,效果截然不同。李老師的做法讓我知道了,跟學生談心,我們要以真誠的眼光給孩子心靈的安全感,才能敞開大家的心扉,朋友式一樣跟學生談話非常重要,在談話中多給學生切實可行的建議,避免訓斥。對學生要尊重、理解,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心靈的隔膜會造成語言的隔膜;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訴說,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在耐心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獲得孩子的信任,進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只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我們才能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李老師的這本書,還讓我學到了如何科學民主管理班級,如何去轉化後進生,如何形成和諧的團隊教育,讀了這本書收穫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