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大綱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大綱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

踏上工作崗位兩年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學生時代,我是一個勤奮而努力的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我依然是雄心壯志,想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想着做一個優秀的老師。但是由於缺少豐富的工作管理經驗,常常會有棘手的突發事件讓我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好的老師?一向在尋覓答案。

假期裏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必須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這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到達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那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到達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爲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

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溫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衆不同的羣體,教師務必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下“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帶給幫忙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禮貌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持續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

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這點我深有體會。

工作以來我都是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到達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上課遲到,不講衛生,上課講話,路隊不好……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這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此刻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這天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這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2

最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爲《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反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爲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爲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爲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爲犯錯是爲了下次不犯錯。

李鎮西老師說,其實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剛開始看時,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看後明白了,其實有很多時候,我是犯過類似的毛病的,事實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這樣的毛病。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與學生髮生衝突或矛盾!比如說學生不交作業了,學生上課總是違反課堂紀律了,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學生不配合你的工作等等,反正是隨處可見,有時,我們批評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時,可能會批評的嚴重一點,這個時候,老師的尊嚴顯示出來了,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老師控制不好,會在學生面前把自己的尊嚴喪失掉。有時,學生犯錯了,會在班裏打發脾氣,狠狠地在班裏批評,這個時候,氣氛應該說很嚴肅的,很緊張的,但是靜下心來卻發現,其實我的一頓亂髮脾氣卻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有些學生告訴我,老師你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有的同學還在偷偷的樂呢!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我們自己也不想犯錯啊,只是有時不小心出了錯。就是因爲我沒有容許學生犯錯,結果卻失去了在學生心目中的信賴和威嚴,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有時我們犯錯了,心裏覺得是對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評我們,我們就有了反叛!換句話說,老師的尊嚴就在你的大發脾氣中喪失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我的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爲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

你做一項工作,只是因爲爲了謀生,對它並不喜歡,這項工作只能是你的職業。如果你做一項工作,只是因爲喜歡,並不在乎它能否給你帶來利益,這項工作只能是你的事業。要做最好的老師,那不要把你從事的工作僅僅視爲教書,僅僅當作職業,請把你的社會理想傾注在教育上,熱愛教育事業,你纔可能成爲最好的老師。

在金橋學校工作了幾年時間,讓我可以自信的說:"這點,我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對教育事業熱忱,讓我有了成爲好老師的基礎。

愛學生。我一直以爲我很愛學生,從《做最好的老師》中,我開始思考,我是"愛學生"還是"喜歡學生"。我的性格里有着喜歡孩子的天性,我可以無愧地說,但是"喜歡學生"和"愛學生"是不一樣的,"喜歡學生"更多的純粹是一種天然感情傾向,和品德沒有多大關係;而"愛學生"雖然也屬於一種感情,但更蘊含有一種教育者的責任,與師德直接相關。

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爲"可愛"的孩子,而應該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和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予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必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但不是真正的愛。

在金橋學校第一年當班主任的時候,我是很喜歡學生,但更多的只是"喜歡",我並不知道怎麼樣"愛學生",不知道怎麼樣爲他們的成長和未來一生負責,我對於學生,更多的是感情,而沒有"教育",直到暑假時候,突然明白了"教育"的意義,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教育。現在我更明白,我要從"喜歡學生"向"愛學生"發展!我要爲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多少人都會以個人的好惡喜歡某些自己認爲"可愛"的孩子,要真正從"喜歡學生"轉向"愛學生"就要學會去"喜歡"自已"本不會喜歡"的學生,能夠把欣賞和期待投向這些學生,這纔是"師愛",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能缺點"的可愛孩子。能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可愛之處,喜歡學生,這是師愛的基礎。所以,"童心"是師愛的源泉。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含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未來服務!

在工作短短的兩三年裏,讓我領悟到,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未來服務!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4

小時候我以爲你很美麗,

領着一羣小鳥飛來飛去。

小時候我以爲你很神氣,

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間教室,

放飛的是希望,

守巢的總是你。

每當聽到這首歌時,總爲自己身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承擔着傳授學生知識的重任,更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

回想自己從教的十三個春秋,我經常自問:我對得起這份職業嗎?對得起這些孩子們嗎?聽過很多教育專家的講課,也拜讀過一些教育專著,李鎮西老師教育我們要做最好的老師。咋一聽,似乎有點矛盾了,當我再深入的讀下去的時候才明白“最好”是相對的,因爲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讀到這裏,(讀書筆記 )我想起了這兩年來,我參加了多次鎮上和教研片上的比賽活動,每次我都全力以赴,也自信的以爲結果會很理想,可是偏偏別人的成績總在我之上,我埋怨過,迷茫過, 爲什麼成功總是與我擦肩而過?別人的課堂教學也存在一些缺點,爲什麼我的缺點就那麼讓人不能接受呢?一次又一次的結果還是如此,我必須學會反思:別人不是隻糾着你的缺點不放,而是你要讓你的優點成爲一種強大的磁場吸引他人,當然也要儘量避免一些錯誤的發生。“沒有別人的成績好就是自己還不夠優秀,應從自身多找原因,少埋怨他人”!我時刻這樣告戒自己。通過我自身的努力,在本學期的兩次比賽活動中,雖然沒有奪得冠軍,但我和最優秀選手的成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甚至只差毫釐。我真實的看到了自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就是我的成功。雖然和那些名師比我也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可以自信的對自己說,和昨天的我比,我在進步,我在超越,今後我要做得更好!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多麼難啊!記得我把這個班從學前班帶入一年級時,來了個叫吳雨珊的留級生,她並不是個因調皮搗蛋或者愚笨而讓我頭疼的學生,每次上課發言都很積極,可是她從不做作業,每次考試都考零分或者個位數,最讓我頭疼的是還經常偷東西。班級成班率很高,班內鎖事本來就很多,每次還要處理她的事,她還不改,剛開始確實有點心浮氣躁,後來她的媽媽來學校看望她幾次,每次母女倆見面都是眼淚汪汪的,問明情況之後,我才知道,她是個離異家庭的孩子,歸父親撫養,而爺爺奶奶對她又非常苛刻,非打即罵,也不給她零花錢。雨珊看見別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錢買各種各樣的零食吃,也特別想吃,她又不敢向家裏要錢,於是就學會了偷。聽到了她的不幸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想:不管她的學習成績如何,至少我不能讓這個如花一般年紀的女孩將來走上歧路,我要挽救她。於是,我每天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多找她談心,給予她慈母般的關懷,我還建議她的媽媽存了一些錢在我這兒,讓她有需要的時候計劃的來取,一年多來,再也沒聽過有人說她偷別人東西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從前走路喜歡低着頭的她,現在活像一隻快樂的小鳥。愛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正如李老師所說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爲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爲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我要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5

作爲一名教師,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爲我人生當中一直會遇到很好的老師,他們一直鼓勵着我,引領着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我想倘若我沒有遇見這些老師,我就一定不可能成爲今天的我。或許之於他們來說,這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爲最富聲名的名師名家,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讓我對我所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多了幾許浪漫的情懷,擁有了發自內心的熱愛。

曾經有一個長者告訴我:“如果一個教師他對於自己的職業只是擁有簡單的熱愛,那麼他永遠成爲不了真正優秀的教師。他應該懂得做教師的藝術,並且把教育當作一種藝術。”當我讀完《如何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的時候,我突然對於長者的話豁然開朗。是的,任何一個出色的教師,他都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己,成爲最好的,最生動的老師。

在我的記憶裏,我特別喜歡我七年級時候的英語老師,雖然她只是和我們相處了短短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要被她教過的學生就一定會對她永遠難忘。她很漂亮,朝氣蓬勃,應該屬於時尚的女子。她的英語課特別的活潑、輕鬆。在那個還依然比較保守的年代,她就經常讓我們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情境表演,帶我們一起學唱各種各樣的鄉村英文歌曲,教我們學邁克爾。傑克遜的太空舞步,甚至還瞞着學校悄悄地帶我們出去進行野炊這樣的戶外活動,將我們的英語課堂搬到了公園、野外。直到今天都讓我回味不已。我記得在她教我的時候對我說將來以後可以考北外。雖然,今天我沒有走進北外的大門,但是我卻一直非常喜歡英語學習,並且延續至今。

一個優秀的老師他一定是孩子學生年代最崇拜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感染到他的學生,甚至可以影響這個學生一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他是我的哲學老師,可以說是才華橫溢。直到今天,我已經見識過很多很多優秀的人,但是我依然以爲他是我所見過最出色的才俊。

一個師範生能夠在師範學習當中被這樣的老師所眷顧並不能簡單地用幸運這樣的字眼來概括。那個時候他經常會推薦各種各樣的哲學書給我們閱讀,然後我們會像朋友一般輕鬆地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他常常說如果將來你想成爲真正優秀的教師,你就一定要懂得一點哲學。我今天之所以如此地喜愛上古典音樂也是他對我的深遠影響。

他的課堂的教學永遠是那麼的生動和打動人心,讓人覺得那就是詩,那就是畫。我還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開過一堂非常感人公開課,他坐在下面淚流滿面。他告訴我一位好的教師的課堂不單要打動自己,更要打動你的學生,那纔是精彩的課。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鼓勵會給予學生極大的力量。在我剛剛成爲教師的時候,我就曾經被這樣的力量所鼓舞,並且迅速長大。他是我的第一任校長,但是對於我來說卻是一輩子感動的恩師。因爲沒有他我一定不會對我的工作如此的自信並且熱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很自卑,總是上不好課,甚至有一段時間我都以爲自己並不適合這個職業。但是,他總是在我很低落的時候鼓勵我,告訴我沒有人比我更適合這個職業。

當我內心徘徊的時候,他就會告訴我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爲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當我出去比賽的時候,他也總是對我說無論比賽成績如何,我都是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就是這樣的鼓勵,讓我有了對做好這份職業的信心和勇氣。雖然,我早已離開了當初的學校,我們的校長也已經成爲了另一個學校的校長,但是每當自己遇到困惑或者挫折的時候,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拿起電話問一問我的校長,我的兄長,我的朋友,然後我總能夠獲得堅持的力量。

最好的老師,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他們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們卻一定是生動的人,他們會用他們的激情、責任、魅力、追求……影響着我們,甚至一生,然後他們就成了我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我想這就是我心中對最好的教師的理想!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

近日,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師必須具備童心、愛心、責任心,具有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情懷,需要自己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每天上好一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等要求。

名師的成長經歷,讓我看到了差距在哪裏;名師的經驗體會,開啓了我智慧之門;名師的獨到見解,引發起我的認識與反思。

啓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往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想當年,自己剛剛踏上工作崗位,那時的我熱情滿懷,立志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上課激情飛揚,下課跟着他們一起做遊戲。休息天,我會帶他們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園拍照、划船。在他們生日時,我也不忘送上一張小書籤,那時,每個孩子收到禮物是那麼開心。當我聲音嘶啞的時候,孩子們偷偷地將“金嗓子”放在講臺上。多麼純真的孩子們,我用童心換來了孩子的童心,換來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那一刻,我是那麼的幸福。而現在,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已好久沒寫祝福語給學生,也沒再帶學生去我家玩,也沒……而學生也早已不稀罕這種小卡片了,他們對於我,的則是一份敬重!

啓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僅僅是對自己所直接教的學生的愛,還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級的、甚至外校的學生的愛”。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7

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我認爲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裏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老師》。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衆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老師?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爲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爲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爲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鎮西博士認爲: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着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老師。

讀完《做最好的老師》,感到其實做好老師並不難。作爲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爲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老師,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爲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爲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8

本學期,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觀點折服,被他那親切、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的語言所打動,讓我印象深刻。

一、寬大的胸襟,平和的心態,做開明的教師

同樣作爲一個老師,但是做老師的心態卻不一樣。 我們每天都在教育學生,而我們每天也都在抱怨:爲什麼你們就不明白老師的心呢?爲什麼成天只知道吃、玩,什麼時候才能把勁兒用在學習上?讀了李鎮西老師"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明白了: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平時我總二歲,正是愛玩的年紀,如果都把他們變成我們心目中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那孩子們就成了我們製造的模具中的產品是拿一個成人的標準來看待我的學生。冷靜下來想想,他們纔多大,也不過十一。

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李老師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向學生學習",他真誠地尊重學生,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

作爲教師,在學生的面前,我們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這樣纔會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受你的愛。

二、把問題當成科研課題,做研究型教師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和了,教育也從容了。李鎮西老師認爲:對於一線老師來說,最好的科研課題來自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你應該高興,因爲新的科研課題在向你招手了--也許你走向教育專家之路的起點就在這兒呢!這樣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

三、多讀書,讀好書,做讀書思考的老師。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信息與知識的更新也是理所當然。如果不常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很吃力。與其抱怨教育的要求過高,不如靜下心來用心"充電".擺脫這種困境的最好途徑就是讀書和思考。記得有人說過,不讀書的教師走不到教學的前沿,"厚積"才能"薄發",這是一個永久不變的真理。不做"經師"做"人師",光讀書還不夠,還要善於思考。李老師建議我們用寫作來進行清晰、完整、有條理的思考,這實在是一條促成教師互動交流、共同成長的專業發展之路。願我們都能拿起筆來,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記錄下來,或發到網絡和報刊上,這既不湮沒自己的勞動,也是在幫助別人,更是在收穫做好老師的樂趣。

李老師的這些教育理論將成爲我的指路明燈,把教書育人當做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立志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9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

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爲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是《做最好的老師》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

那麼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從成爲老師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尋標準,但一直都沒找到一個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讀到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句話時,頓時豁然開朗。“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李鎮西老師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實在太遠了。身爲初級中學的老師,特別是身爲初級中學的班主任,由於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我經常會充當問題學生的“滅火器”,搞得自己很累、很煩,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

但面對同樣的問題李老師卻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爲什麼不天天開心呢?

所以不如就學李老師這樣想: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潔的教室、節日時溫馨的短信、課外活動矯健的身姿、藝術節上精彩的演出;儘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學點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益處就好,而不是僅僅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儘量和他們成爲朋友,多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獨裁”,讓學生陽奉陰違、避而遠之。這樣每天生活在一個令人有所希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在這本書的全部文章中《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這個章節給我的觸動最大。當時看到這句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第二感覺是認同。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活,當我擺出“師道尊嚴”嚴厲地去批評學生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受到他們的心悅誠服。

反而,只是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一個充滿溫情的動作,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助,卻使他們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師在書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

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已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

反思後我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總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從今以後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一口氣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畢,感觸頗豐。因爲李校長的很多觀點我都很贊同,讀他的書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樸實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內心在交流,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是的,從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

翻開序言,裏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話,忍不住摘抄下來留作自勉:“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爲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爲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有個同學上課總是不太專心,後來有一次稍微表現得較好時,我立即表揚了他,還請他當小老師,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從此他大變樣了。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擡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做最好的老師》就是李鎮西老師“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實記錄,是他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的全程實錄。全書洋洋40餘萬字,分爲10章:愛是永遠的理念;提高教師的素養;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誤區;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以學生爲主體;鍛造卓越人格——“優生的培養;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學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學。每一章、每一篇都是作者“自己和自己比”的實踐反思和不懈追求。比如第二章“提高教師的素養”,從“做有思想的教師”、“閱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到“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從“學習陶行知偉大的師愛精神”、“追隨蘇霍姆林斯基”,到“青年班主任怎樣提高科研修養”;從“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應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到“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無不讓我們感受到李鎮西老師每天“自己和自己比”的成長軌跡:踏踏實實上好每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樸實的話,蘊涵着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爲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1

教學之餘,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拂我的心田,讓人心旌神搖,爲之動容。心靈純淨空明,收穫匪淺。

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從教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智慧的精華,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敬業和務實的態度。他從自己身邊的教學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讀着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爲之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教師纔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纔是最好的教師?做最好的老師,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希冀和渴求,從李老師身上,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有人情的老師

素質教育面對的是一羣天真浪漫的孩童,涉事未深,懵懂初開,因而教師首先要對教育、對學生要有真情實感,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執着而深沉的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爲他們的親密夥伴。這種愛,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誠的感情。一位優秀的教育者應瞭解學生的需求,力圖讓教育知識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教育更符合人性,更具有人情。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感動,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自己的人生追求,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滿了他對學生濃濃的愛意和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的情感。心中有愛的教師必定會與衆不同、必定會在他所不懈追求的事業上取得累累碩果。

二、做一個不斷學習的教師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也是隨手拈來。李老師之所以能夠這樣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李老師一直在不停地閱讀,從教20餘年,這已成爲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閱讀欲”就是李老師的成功之道。

此外,有效的閱讀總是伴隨着思考,而思考總是讓人的思維迸發出火花,於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從李老師的筆下誕生了。李老師告訴我們,寫作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

三、做一個熱愛研究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李老師在書中談到,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四、做一個不斷進取的老師

李鎮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20餘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西老師。

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更好”,也許我們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成爲最好的自己。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爲;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做最好的老師》的確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首選教材,讀後感受頗深,但還有很多尚未完全消化之處,我將繼續學習下去,爭取不斷向“最好”靠近。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2

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感受頗深,這本書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其中有的觀點已深入人心,比如:“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教育呼喚民主、科學、個性”。每一個教育者都想成爲一個最好的教師,那麼如何成爲一個成功而且優秀的教師呢?這就需要從教學實踐中一點一滴地去積累、領悟。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教育者,必須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上儘可能挖掘並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分組,展開小組競爭,增強班級活力”。我們都知道,小組是班級學生羣體的基本單位。小組建設得好,整個班集體自然會呈現出良好的班風,從而更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之前我對於小組分組也很是頭疼,分組之後並沒有顯示出來想要的效果。讀了這本書,我把原因總結爲四點:第一不夠重視小組,總以爲小組這種傳統形式在新時期教育工作中難以發揮出更多的教育效益。第二是分組不科學,以前班上的小組多是以成績好壞來搭配或以方位座次來組合,而且班級內各種小組太多(衛生小組、學習小組、興趣小組等),這在客觀上也阻礙了小組積極作用的發揮。第三是小組之間缺乏積極地競爭,每個小組很少把自己放在全班的位置中進行建設,久而久之,小組缺乏生氣,便成了一種形式而已,最多不過是一個清潔單位或作業收交單位,失去了分組最初的意義。第四是雖然往往每期都在搞先進小組評比,但是由於缺乏評比的客觀標準,大多都是憑印象評比,使小組失去了內在的動力,同時也是造成學生不主動參與課堂的主要原因。

爲了有效發揮小組建設在班級教育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引導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在分組時要實施的做法有:

1、分組合理。

2、競賽全面。

3、規則統一。

4、嚴格監督。

5、客觀評比。

在這樣的小組中,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內在的凝聚力,爲了使自己的小組在競賽中取勝,會真正強化每個學生的“小組意識”。他們會自己制定一定的取勝措施,讓每一個學生都爲自己的小組爭光而努力,從而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上。

同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學進去,講出來”對於優生來說,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可以用智慧的大腦去研究、創新。但是每個班級都有所謂的“後進生”,這些學生不善於動腦筋,不善於回答問題,我們如何讓這些“後進生”迅速的轉變,適應新的教育理念,從而也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呢?

首先我們要讓“後進生”享受成功。“後進生”一般和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教育方法不當、家長行爲不正、多次嘗試的失敗等都有可能將一個好學生推向無盡的深淵。所以在對待後進生一定要注意感情的傾斜,教師對他們要付出最真誠的愛,給予他們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做人的尊嚴。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只有當學生自己有強烈的上進願望和信心時,他的進步纔會出現並得以持久,在課堂上纔會出現他們積極地身影。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引導集體輿論,比起教師單槍匹馬的操心,學生集體的健康輿論更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特別是在小組合作中,更顯示出集體輿論的重要,如果規定某一個問題由“後進生”來回答,小組的其他成員肯定會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時會積極地幫助他來完成這個任務。即使這個“後進生”不想回答,也會意識到要爲小組爭光,樹立起不能給小組拖後腿的責任意識,那麼他也會真正的去思考這個問題,從而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總之,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讓我明白了要積極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將因材施教貫徹始終,從而讓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3

最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是李老師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就像“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在我們教學中,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

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啓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

在剛剛參加工作時,我承擔了我們大河灣學校國小四到六年級九個班的音樂課。那時的我熱情滿懷,躊躇滿志,對學生也充滿了愛心與耐心,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而學生也確實沒有辜負我對他們的那份熱情,課堂學習和交流非常積極,轉眼間五過去了,學生對音樂課的熱情依舊和從前一樣,但是由於我的管理經驗不足和管理方法不當,在課堂紀律管理上一直不是很好,一些學生比較頑皮,常在課堂上搗亂,我把能想到的管理方法都用上了,罵、哄做思想工作,這些辦法不能說一點作用都不起,但效果的確不怎麼樣。我在看了李老師這本《做最好的老師》後,對這方面找到了一些靈感。李老師提供的方法是: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學生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

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裏的嘔心瀝血。我開始思索:假如沒有愛與責任,僅憑滿腔的熱情,我最終將收穫什麼?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最後,我還是要把李老師的一段話獻給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4

所謂“發現”,我個人的理解是,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引導學生學會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時刻以陽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正確看待自己所遭遇到的挫折與失敗,學會自我剖析、自我批評和自我教育,從而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斷實現更高的學習目標,體現人生的自我生命價值。而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應該是學校教育的最高境界,因此,無論是班主任老師,還是科任老師,我們都要關注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教育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看待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即:對於表現優異的學生來說,要讓其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以避免其產生高高在上的孤傲情緒,並儘可能使自己做到更好;而對於那些總是默默無聞,甚至有些自卑的學生來說,我們要常常放大其優點,讓其瞭解自己的優勢,儘可能爲其創造體驗成就感的機會,從而驅逐其內心自己總是不如他人的感覺,幫其建立學習的自信心,養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勇於展示的良好習慣。

其次,引導學生樂於並善於控制自己、戰勝自己。很多人在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時,往往會成爲情緒的奴隸。因此,我們要時刻提醒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學會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正如李老師所言,要讓學生懂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首先是要面對自己的心靈,自己就是自己行爲的審判官。對自己的約束力,不僅僅是來自班級紀律,更主要的是自己的意志、義務和良心。如果做錯了一件事情,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對不起自己。

這一點,魏書生老師做的非常好,他常常告誡學生,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好的自己,另一個則是比較消極甚至有些壞的自己,每當我們遇到選擇的時候,就是兩個自己相互較量的過程。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代表正義和積極的自己,逐漸讓其不斷強大,時刻立於不敗之地,這樣我們就能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教育過程中,要努力讓學生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尤其是遇到一些同學之間的矛盾或摩擦時,要先低頭審視自己,儘可能找到自己更多的錯誤,學會自我批評,這樣很多時候同學之間的矛盾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當遭遇磨難和挫折的挑戰時,則要學會客觀分析、善待自己,不斷給自己信心和鼓勵,避免產生消極情緒和隨意放棄的心理。

第三,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衆所周知,班幹部往往最能培養和鍛鍊一個學生的管理能力,但是班幹部畢竟是少數,而教育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因此,我們要儘可能爲每個學生提供參與管理的機會,要讓每個學生都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幹,這樣纔會避免“無事生非”的現象。

所謂道德課堂的德,就是要相信學生、信任學生,因此既然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要相信學生,敢於適時放手。教師如果包攬一切班務,不僅會讓自己忙得焦頭爛額、毫無喘息之機,更會讓自己的學生失去鍛鍊的機會,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責任感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更無從談起。所以,有時候我們教師要學會放手,學會“偷懶”,學會及時隱退。

第四,打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個班風純正、集體輿論健康的班級,對班內的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強大的約束力。發揮集體的力量,就是要充分利用集體中代表正義和積極向上的學生羣體,去影響和感化另一部分較爲消極的學生,這些個別特殊的學生內心出於對班集體的熱愛,或許會自覺做到嚴於律己,從而逐漸認識自我、戰勝自我,最終實現自我轉變,同樣成爲優秀班集體中的一員。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身爲一個教師,我們要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發現者,成爲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激勵者、喝彩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去發現自身的優勢和潛力,促使其學會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塑造自我,更要不斷爲其搭建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5

最近,讀了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才能處事不驚。看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早戀、作弊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和魅力。

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最好”。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反思,琢磨,甚至把這一天的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回想一下,堅持不懈,我便能不斷地接近‘最好的教師’了吧。”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沒用的。但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啓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多反思自己,我想我每天都會有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點,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不管會不會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李鎮西老師說,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意思不大明白,看後明白了。其實,有時候,我是犯過類似的毛病的,事實上,有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或性子急的教師容易犯這樣的毛病。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與學生髮生衝突或矛盾。記得有一次我在課上提問,提問的王某時,他沒答上來,我一下字就火了,說了一些很嚴厲的話,聲音很大,這學生很要面子,以後上我的課,他就睡覺。現在提起來我都後悔。後來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我們自己也不想答不上來啊,只是有時不小心出了錯。我們常常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爲,對他們做出的一些“小事”不以爲然,甚至是不屑一顧。比一比李老師,我覺得自己的差距還是太大,老師的尊嚴就在你的大發脾氣中喪失了。

李老師又提到: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你,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都說人沒做父母之前看學生是一種心態,當了之後又是一種心態,可能當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對待學生便有了更深刻的感情。不管聽話的、不聽話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聰明的或是不聰明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有無數優點的。我們常說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原來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

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