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篇

【篇一:《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篇

最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進我的心裏,讓人感動,盪滌心靈。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與衆不同。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讀着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爲之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教師纔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纔是最好的教師?李老師這樣告訴我們:“最好”是相對的。因爲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雖然“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李鎮西老師的所謂“最好的教師”,是自己和自己比較而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做最好的教師”是我一生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終點。

  一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做心中有愛的教師

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執着而深沉的愛,是教師對學生真摯而無私的博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爲他們的親密夥伴。這種愛,不是表面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爲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誠的感情。一位優秀的教育者應瞭解學生的需求,力圖讓教育知識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教育更符合人性。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感動,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自己的人生追求,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滿了他對學生濃濃的愛意和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的情感。心中有愛的教師必定會與衆不同、必定會在他所不懈追求的事業上取得累累碩果。

  二堅持閱讀和寫作,做學習型教師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也是隨手拈來。李老師之所以能夠這樣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李老師一直在不停地閱讀,從教20餘年,這已成爲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閱讀欲”就是李老師的“生存欲”。

此外,有效的閱讀總是伴隨着思考,而思考總是讓人的思維迸發出火花,於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從李老師的筆下誕生了。在此,李老師告訴我們,寫作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

  三把問題當成課題,做研究型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李老師在書中談到,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四堅持不懈,做永不止步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20餘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西老師。

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更好”,也許我們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成爲最好的自己。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爲;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做最好的老師》的確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首選教材,讀後感受頗深,但還有很多尚未完全消化之處,我將繼續學習下去,爭取不斷向“最好”靠近。

【篇二:《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給我最大的啓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師

作爲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李老師書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師的素養”。最欣賞裏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師》、《閱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

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教師”,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纔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是應該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爲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爲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爲藉口,放棄爲自己充電。現如今,如火如荼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正在展開,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爲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勤于思考,勤於鑽研,並且養成習慣,從中品嚐思考閱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纔會收穫多少果實!

  其次還有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李鎮西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從教生涯中這麼做的。“誰都渴望成爲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制約,真正成爲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只是少數。那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來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舞臺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讓臺下的觀衆爲自己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許多年後,我們不會都成爲名家,但是許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的!

【篇三:《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踏上工作崗位兩年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學生時代,我是一個勤奮而努力的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我依然是雄心壯志,想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想着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可是由於缺少豐富的工作管理經驗,常常會有棘手的突發事件讓我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好的老師?一直在尋覓答案。

假期裏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爲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德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溫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衆不同的羣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這點我深有體會。

工作以來我都是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上課遲到,不講衛生,上課講話,路隊不好……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篇四:《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當老師真好!一個暑假能有很多時間讓自己反思過去,展望未來,並能靜下心來看很多的書籍。真高興,我又讀了一本好書,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自己!”這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說的話;“做最好的老師!”這是他對自己說的話。

“做最好的自己!”,李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己,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做最好的老師!”: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高興,學生也快樂。做這樣的老師,多麼有意思!

“做最好的老師!”,不用跟那些著名的教育家去比,因爲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是自己永遠也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而是應該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能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這樣的境界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做到的。反思自己,真是很慚愧,因爲每天繁瑣的工作,總是讓自己靜不下心來,好像就沒有心思去想自己做得怎樣,而是忙着把工作做完就行了,以“忙”和“累”爲藉口,從來就沒有去反思過自己,去把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相比。回想自己剛當老師時,心中立下的目標就是當“最好的老師”。可很多時候,能想到的事,並不一定就能做到。既然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就要努力改正,每天反思自己,是否有新的領悟,是否有新的收穫。

“做最好的老師!”是每一位老師應該追求的境界!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像李鎮西老師那樣,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是學生。

【篇五:《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啓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啓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啓示三:教師每天的必修課“五個一工程”

我最欣賞的是李老師無論多忙,每天都要進行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在我們看來,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師卻不覺得需要什麼“毅力”,他把這樣艱鉅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已經變成了習慣,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臉的習慣。這一切的一切,李老師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績,並樂在其中,實在讓人佩服!

同爲教師的我們都清楚,這“五個一”做一天兩天還可以,但要長年堅持卻實在是不易。這其中的前兩個一即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倒還容易,因爲作爲教師每天都會上課,批改作業並與學生接觸,只要存心上好課就可以把每節課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礎上有長進,只要認真解決學生的問題就必須瞭解學生,找學生談話,教育幫助學生。而後三個一即讀一萬字的書,思考一個教育問題和寫一篇教育日記要每天堅持的話,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別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記(他一般都是幾千字),要堅持則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鎮西老師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我感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勤奮”,會擠時間。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像海綿裏的水,只要肯去擠,總是有的。”其實,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願不願意去擠的問題。有時,我們太浮躁,不能安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有時,我們太拖拉,總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時,我們也雄心勃勃,但總難堅持。

  啓示四:做有思想的老師

作爲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李老師書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師的素養”。最欣賞裏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師》、《閱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

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教師”,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纔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是應該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爲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爲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爲藉口,放棄爲自己充電。現如今,如火如荼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正在展開,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爲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勤于思考,勤於鑽研,並且養成習慣,從中品嚐思考閱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纔會收穫多少果實!

  啓示五: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李鎮西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從教生涯中這麼做的。“誰都渴望成爲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制約,真正成爲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只是少數。那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來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舞臺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讓臺下的觀衆爲自己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許多年後,我們不會都成爲名家,但是許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的!

【篇六:《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做最好的老師》錄像,學校要求每位老師在網上看,作爲自修團隊學習內容。

我有幸借到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最喜歡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當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這段話給我的感覺,就像一盞指路的燈塔,在我茫然沒有方向的時候,忽然大放光芒,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對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爲,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嗎?“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說,只要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爲一個綠油油的葉子,在屬於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愛學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章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這個觀點我久久不能忘懷,而且非常喜愛。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老師對愛的那份執著,對愛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爲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就想哪個章節給我的觸動最大。我馬上想到的就是《給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這一小節。當時看到這句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第二感覺是認同。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活,當我板着臉,故作嚴肅,裝出一副“師道尊嚴”的樣子時,當我在全體同學面前批評一個同學,殺一儆百時;當我遠遠地看着他們,而不是溶入孩子們中去時,我並沒有獲得他們的多少尊重、愛戴。反之,只是一個充滿笑意的眼神,一個充滿溫情的動作,一句溫馨的話語,卻使他們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師在書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已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這就是李老師所說的“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這也是我要向李老師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想李老師那樣,在每一個失誤中做深刻的反思,而不是忽略一個個教育教學細節,也不是滿足於現狀,更不是爲自己的失誤找理由。

在《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做一個閱讀者,爲了教育的發展,做一個閱讀者,爲了民族的崛起。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把童年還給童年;要學會感動,因爲生活在感動中是幸福的;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們教的是國小,他的方法我們未必拿來就能用,關鍵是要領會他的教育精神,教學生愛的能力、有自信心、上進心,這是孩子後續發展動力的來源。讓我們向李老師學習,一起努力來感受教育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