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課文《峽江寺飛泉亭記》教案設計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而清代大才子袁枚兼具“仁”“智”兩者眼光,獨獨喜愛觀賞瀑布。瀑布既有山之險峻雄奇,又有水之飄逸飛動。今天我們將隨着袁枚的腳步登臨峽江飛泉亭,在“水聲”“聲”“鬆聲”“鳥聲”“吟詠之聲”中觀賞瀑布。

九年級上冊課文《峽江寺飛泉亭記》教案設計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倉山居士,浙江錢塘人。曾任江寧知縣。32歲辭官歸隱,遍歷奇山異水。在江寧小倉山築隨園。他繼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學思想,主張詩文創作不要抄襲古人,貴在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知人論世

閱讀上述簡介和文後資料,說說你對袁枚的印象,或發現、啓示

甲生:袁枚活了81歲,32歲就辭官歸隱。他是一個無意於功名利祿的人。

乙生:袁枚的“號”很有意思。你看,“簡齋”,與劉禹錫的“陋室”不是具有同樣的含義嗎?“隨園老人”,一個“隨”,多麼率真自然。

我的`發現:

文化聚焦

A、著名亭閣點擊:滄浪亭

B、著名瀑布:廬山瀑布、

C、觀瀑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文本疏通勾畫圈點

語言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炙,偃,瀹,籟,蓊,几席,參錯。自我補充:

2、詞語積累

A、通假字,而遊者皆暴日中

B、古今同義

例句,詞,意義,造句

其體不適,不適,不舒服,老師,我身體不適,請假一天。

C、關鍵實詞、古今異義

決舍,箕踞

凝結,參錯並奏

張霞,合同而化

不圖,無徵不信

危崖,妙無一人

D、詞類活用

飛瀑雷震,名詞作狀語,像雷一樣,來索餘序,無徵不信

E、熟語積累

傾蓋交(傾蓋之交,生死之交,刎頸之交,……之交==……的朋友)

鼎足立(一般說“鼎足而立”。鼎有三足,後用“鼎足而立”形容三方勢均力敵。)

以人之逸,待水之勞。(本爲成語“以逸待勞”,作者拆開來用。你也拆開試試。)

一至於斯(竟至於此。)

3、句子(課後第二題)

勾畫圈點

示例:惟粵東峽山,高不過裏許,而磴級紆曲,古鬆張霞,驕陽不炙。過石橋,有三奇樹,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結爲一。凡樹皆根合而枝分,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

這一段,明寫峽山的奇特,實際寫遊峽山舒服,暗示不必像在觀賞其它瀑布那樣遭受日曬之苦

質疑問難

我的疑難:

互動課堂體驗對話

質疑交流

示例:

我的交流:

語言體味(課後第一題)

1、把自己難以離開峽江寺,說成是飛泉亭造成的,責怪它。似怒實嗔,似嗔實愛。別有情趣,顯得十分親密。

我的體味:

個性表達

本文語言十分有味,也就是有情趣。請任選一個話題,寫一個句子,要說得有情趣。

示例:蒲松齡家境本是小康,戰亂加上家中食指日多,也就漸趨困窘了。

(不說“人口增多”,而說“食指日多”,詼諧幽默,生動表現了蒲松齡的樂觀。)

我的情趣語言:

比較發現

我選擇的角度:

我的發現:

交流所得:

請在老師指導下,或同桌合作完成。

重點語句積累

內容概述

寫作特點

名題分享

閱讀下邊一段文言文,然後答題。(共4小題,計8分)

宜都記(節選)

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裏,山水紆曲,兩岸高山重嶂,(1)非日中夜半不見曦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2)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鬆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餘來踐躋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矣……

1、根據畫線(1)句,寫出一個所學文言課文中與其意思相同的名句。(2分)

2、根據畫線(2)句,寫出一個你所聯想到的古詩名句。(2分)。

3、解釋文中加點的“書記”和相關鏈接中加點的“疏”。(2分)

①書記:②疏:

4、根據原文行文思路,請你判斷,“始信耳聞之不如親矣”之後文章將會寫些什麼內容。你不妨試補寫出兩句。白話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夾雜亦可。(2分)

附答案:

1、(2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錯1字扣1分,最多扣2分。)

2、(2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錯1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2分)①書記:資料(書上)記載;②疏:分條說明的文字。

4、(2分)(無“標準答案”。只要所寫的內容是描繪三峽美景或圍繞“耳聞之不如親矣”展開議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