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課外閱讀教學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穫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國小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課外閱讀教學

  國小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一

國小生正處於人生的起步時期,如一株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靠老師課堂上有限的傳授外,更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採集。呂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呂老的這一觀點,充分說明了課外閱讀在形成學生語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要靠長期的大量的積累才能形成的,正如莊子所說:“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階段閱讀總量應不少於150萬字。要讓學生有大量的積累,必須讓其廣泛地閱讀,不能只滿足於課內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閱讀內容。而要讓學生在課外能廣泛地閱讀,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國小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爲學生內在的需求,成爲兒童生活中的一種人生體驗,成爲他們的一種新的自覺的生活方式。

一、國小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1.課外閱讀指導課的類型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教研室的孔凡弁、劉世茂根據各地課外閱讀的情況,將課外閱讀指導課的類型歸納爲:

(1)讀物推薦課。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的推薦和內容的介紹;可以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

(2)讀書方法指導課。引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講授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四種常用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聯想、想象能力等;教給學生運用“意羣注視法”,提高閱讀速度;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

(3)讀後敘述課。組織學生複述自己讀過的書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內容,以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敘述前提出要求,敘述後做好評定。

(4)交流評論課。這是教師指導課外閱讀的重要環節,也是兵教兵、兵學兵的重要環節。可組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穫或體會;也可組織學生對所讀書刊的內容進行專題評論或綜合評論。

(5)讀書筆記輔導課。主要向學生介紹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四種讀書筆記的寫法。

2.課外閱讀的內容

在內容的選擇上,各國小共同的做法是,力求拓寬課外讀物的層面。上海版語文教材對課外閱讀極爲重視,出版了一套與上海版語文課本相配套的課外讀物系列叢書,教師使用方便,既能鞏固課內相關知識,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它爲每冊教材都配了相應的課外閱讀課本,如《門鈴叮咚》、《別說我小》、《七色彩虹》、《月亮的家鄉》、《太陽的顏色》、《甜甜的荔枝》、《可愛的白鴿》、《星星的祕密》等,書中的兒歌、笑話、科普小品、散文、歷史知識、名家名篇,能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廈門師範第一附屬國小爲中年級學生選讀的課外書籍有,小說《寶葫蘆的祕密》、《西遊記》、《我的大學》,科幻作品《兒童科幻小說選》和淺顯的歷史讀物《上下五千年》,還有科普讀物《十萬個爲什麼》。高年級學生的讀物爲《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在人間》、《花季》等現當代作品,《科學五千年》等科普書籍,《海底歷險三十天》等科幻作品,以及歷史、地理、天文書籍,如《歷代愛國主義英傑故事》、《美麗的西雙版納》、《宇宙縱橫談》等。

南昌市珠市國小規定學生課外誦讀的古詩大多出自《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看圖讀古詩》、《兒童啓蒙古詩三百首》等古詩蒙學書籍,並從中選擇一百首琅琅上口、淺顯易懂、簡明易記的(不包括語文教材中的31首),供三至五年級學生課外誦讀。

3.課外閱讀的時間

固定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凡是課外閱讀開展得比較出色的學校都把課外閱讀列入課表,還有的國小將早自習、晚自習以及中午休息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課外書。

二、關於國小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思考:

(一)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瞭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特別是對於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繫。那麼如何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

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國小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爲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

2.推薦圖書要加深教師對書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機動

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教師不光要熟知圖書內容,更要加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書時纔會遊刃有餘。當然教師絕不能忽視推薦方式的機動性,據其要求和內容而言:A、推薦方式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推薦和內容的介紹。例如,我在給五年級學生上課外閱讀的時候,就給他們講《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故事內容。課後,同學們爭先恐後的看這些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方式的機動性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C、教師在推薦過程中,應用必要的指導和技巧。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們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師在他們這個年齡時是如何學習的。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利用時機和學生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爲學生樹立學生的榜樣。美國全國閱讀方法研究協會某一校長,就曾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進行教學實驗: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裏,把自己喜愛的.書推薦給學生。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學校的學生早已行動起來,從圖書館中找到這些書並借出,勁頭十足地讀起來。這位校長給學生強烈而絕對肯定的啓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這一實例就能說明教師的指導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組織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穫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能讓低年級學生參加高年級的這些讀書活動,不光使低所級學生感受到閱讀中能學到很多知識,增加生活樂趣,而且高段學生也完全起到了“標兵”作用。比如:我給六年級學生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並且讓三年級小朋友來觀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衆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朗誦會、故事會、文藝演出之類的大型活動,在一個學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導學生開展經常性的課外閱讀活動上。教育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指導他們認真閱讀《少年報》,學着閱讀《教師報》,並組織他們出牆報,在黑板報上刊出“時事新聞”專欄。

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與熱情。

(二)進行閱讀指導,注重學習的實效性

當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興趣,就必須重視學生讀書的有效性。

1.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課外閱讀的關係

當前,在學生中存在兩種情況:A、一些學生只注重課堂學習,課外不看書或極少看書和報刊。B、完全沉湎於課外書中,不重視課內學習。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例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導學生讀《安徒生童話》,學了《王獻之練字》就可指導學生看《中國古代勤學故事》叢書,教了《驚弓之鳥》,就推薦《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教了《少年閏土》,就推薦魯迅《故鄉》。從課內精讀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得到複習、補充,加深認識和實際運用;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獲得的廣泛知識,又爲搞好課堂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踐證明,把課堂教學同課外閱讀活動結合起來,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極爲重要的有效方法。

2.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

課外閱讀範圍很廣,形式多樣,內容不同,有的壞書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教育他們要有選擇的讀書,不光要多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這樣的課外閱讀指導,要求是明確的,方法是生動活潑的。把聽說讀寫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導學生通過多讀多練,把知識轉化爲技能。當然,並不是每本課外閱讀書都是這樣詳細指導的,因爲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僅要求每次閱讀一定的質量,培養認真讀書的習慣,還要求學生儘量多讀些,開拓眼界。

3.讓學生花費一定時間進行閱讀

古人云:“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纔有助於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無盡的樂趣和快樂。著名文學詩人郁達夫年青時每天在閱覽室就要看五個小時以上的書,爲他在以後的文學創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三)注重指導學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

這裏所說的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是指:國小生在課外能主動地,有選擇地去進行閱讀,並在閱讀過程中,對信息加以鑑別,以促進自己語文素養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的一種自覺的行爲習慣。

在國小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指導學生形成並保持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使學生在多次的反覆、強化中逐步把課外閱讀當成自己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從而自覺地、主動地去進行閱讀。在形成和保持國小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讓學生學會選擇。這裏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讀物。目前,市場上各種國小生讀物琳琅滿目,但不是都適合國小生去閱讀,教師需要指導孩子去選擇那些積極的思想健康的讀物來閱讀,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或推薦優秀的少兒讀物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家長的指導,使其配合老師,教會孩子選擇讀物。另一方面,還要教學生在有益的讀物中學會選擇自己有用的信息。儘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內容、觀點未必都適合自己,因此,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有選擇地吸收有益於自己的信息,以促進自己的健康發展。

第二,在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給學生以適當的“強制”。葉聖陶先生曾說:“養成良好習慣必須實踐。換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裏知道怎樣怎樣,未必就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去做,纔可以養成好習慣”。由此可見,學生知道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具備了一定的鑑別和選擇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閱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所謂“強制”,在這裏是指給學生規定相應的課外閱讀任務,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這種“強制”,在國小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過適當來自於教師或家長的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閱讀態度、方法去閱讀。這樣,天長日久,習慣成自然,從而達到自動化的程序,以至於某一天沒有進行有益的課外閱讀,沒有獲取到新的信息,倒覺得彆扭、不舒服。

第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在國小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不允許有一次違反,不允許學生有一次後退。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須嚴格要求,毫不放鬆。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爲主,特別留心去發現學生中由於好的課外閱讀行爲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爲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進而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養。

  國小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二

閱讀是一個人個體生命的擴展,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國小生語文課外閱讀應該關注學生內部動力的生成,形成課外閱讀場。同時,以學生爲主體,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提供適合其閱讀的讀物,讓國小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促進孩子語文素養的提高。

一、利用文中的插圖作爲拓展點。

課文中的插圖大都是課文中重點的段落內容和課文中心的體現,學生能從中直接通過觀察理解課文中心的素材。所以抓住教材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利用課外閱讀所積累的知識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是學生課內外知識有機融合的方法之一。在進行《走,我們去植樹》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利用恰當的語氣讀好課題,並通過討論理解少先隊員去植樹時的高興心情,然後引導學生觀看插圖,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少先隊員此時的心情非常高興。要求學生用完整的語句從不同的角度(人物的動作、神態、姿勢等)去說,一兩句、三五句,只要能做到內容具體就行了。這樣,既了給學生一個把課外知識在課內釋放的機會,同時也讓學生一下子就體會到了少先隊員們爲自己能爲綠化家鄉,美化祖國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而無比高興的內心世界。

二、利用文中的標點符號作爲拓展點。

一篇精美的課文總是由文字和不同的標點符號組成,恰當的標點符號往往能恰如其分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抓住標點符號把學生課外知識引進課堂,不僅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使課堂教學緊緊地圍繞重難點進行。在進行《走,我們去植樹》一文時課文第二節中有一個省略號。爲了運用這個省略號把學生的課外知識釋放出來,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訓練句式:在荒灘上植樹可以 。在公路邊植樹可以 。在溝渠上植樹可以 。在山坡上植樹可以 。在 上(邊)植樹可以 。學生按這樣的句式說話,既說出了要表達的語言,又明白了植樹的好處,而這正是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

三、利用課後設計的訓練習題作爲拓展點。

在蘇教版現行教材中每一課後編者都設計了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大都是需要學生進行課外調查、訪問或親自動手翻閱資料纔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做課前的知識準備工作,然後到課堂中來進行知識彙報。這些知識大都是對課文中心的進一步提升,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走,我們去植樹》的課後讓學生按樹的名稱、外形、作用的順序向同學們介紹一種樹木。學生通過翻閱資料向同學介紹了十幾種樹木,有的樹木名字連老師都沒有聽說過。

四、利用仿說作爲拓展點。

仿寫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仿說則是學生運用課內所學的表達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達具體的有效途徑。因爲它降低了學生說話的難度,讓他們在說話時有了參照物,能夠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學生對這種說話方式興趣極大。教材中的《燕子》一文的第一節對燕子外形的描寫不僅內容具體、詞語優美,而且句式簡練,是學生說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動物外形的最好參照物。在教學時,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明白作者不僅由整體到局部寫出了燕子的外形,而且寫出了各部分的特點,我們在描寫自己熟悉的動物外形時也應做到這一點。學生頓覺眼前一亮,有話可說。學生把熟悉的家禽、家畜說得非常生動形象。

五、抓住關鍵詞語作爲拓展點。

一篇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有的起到提綱挈領點明中心的作用;有的起到承上啓下的紐帶作用;有的則是一條主線貫穿全文。我們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閱讀教學。例如:在《公儀休拒收禮物》一文教學中,公儀休一次拒絕就讓送禮人無可奈何,這就給了我們的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於是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爲了讓公儀休能收下禮物,請大家爲管家再想想辦法。那麼公儀休又會想什麼辦法拒絕呢?”學生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於是我把學生分成了管家智囊團和公儀休智囊團,分組討論,派代表到課堂前面表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認識到了送禮人的虛僞,也體會到公儀休的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