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範文

《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明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明並不神祕,並不遙不可及。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的《郵票齒孔的故事》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認識“齒、枚” 等13個生字。會寫“刀、仍、便”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啓發。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探究。

  教學重點

1、學習字詞,部分會寫會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探究。

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幾張白紙、別針;學生準備幾枚自己喜歡的郵票,瞭解有關郵票的知識。

  教學方法

課型:新授課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郵票,激情引趣

出示一枚郵票。同學們知道郵票的用途嗎?(用於寄信、文化交流、欣賞、記錄重大事件……

2、每一枚小小的郵票都有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要了解一個有關郵票齒孔的故事。板書: 郵票齒孔的故事。

二、認識生字,初讀課文

1、範讀,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郵票的齒孔是怎麼發明的?

2、學生自瀆:勾畫生字,讀準字音;同桌相互聽讀課文,互相評議。

3、認讀生字卡片,交流記字方法。

4、指明輪讀課文,正音。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預設師生雙邊活動:

1、小組內輪讀課文,讀後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討論解決。

2、老師提供幾張紙,讓學生撕下紙中的“郵票”。這樣撕郵票有什麼不便?

3、同桌讀課文2、3段,合作表演英國發明家阿切爾看到的情形。

4、選幾個學生上來,爲他們提供紙、別針,讓他們表演課文中情節,讓學生充分了解阿切爾敏銳地觀察能力。

5、導讀第4段,用直線勾畫寫阿切爾怎麼想的句子,用波浪線勾畫寫郵票打孔機作用的句子。

6、讀第4段,啓發想象:阿切爾會怎樣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反覆構思、畫圖、設計、製作實驗)

7、再讀課文,你認爲阿切爾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課堂小結

正因爲阿切爾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他才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纔有了郵票打孔機的發明,從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板書設計: 14、郵票齒孔的.故事

阿切爾:英國  發明家

看: 翻 找 求助 想 取 刺 拽

想:機器 打孔

做:研究 很快超出

善於觀察、思考、實踐

  第二課時

一、小結所學,交流感受

1、輕聲讀課文,思考並回答:帶齒孔的郵票是怎麼發明的?看看還有什麼不懂的,提出來,集體解疑。

2、通過讀這篇課文,我們瞭解了郵票齒孔的故事,認識了阿切爾這個偉大的發明家,你想向阿切爾學什麼呢?

3、假如阿切爾就在我們身邊,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二、指導朗讀

1、找好朋友商議這篇課文應該怎麼讀,反覆練讀。

2、指名朗讀,適時評議。

三、寫字練習

1、出示生字,學生觀察,教師重點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字(刀、仍、便)是新認的字。“刀”字放手讓學生臨寫,“仍、便”二字與“使”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寫好單立人。單立人的寫法學生已經多次接觸,應該比較熟悉,因此放手讓學生書寫。但三個帶單立人的字的右半邊應該細緻地指導一下。“仍”字右邊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二筆是撇。“便、使”右邊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別的基礎上指導寫美觀。指導的重點如下:上橫宜短,“口、曰”要扁,撇應先“豎”捺須伸展。“英”字第七筆撇上邊要出頭。“式”字的第四筆是提,不是橫,斜鉤要寫美觀。

2、師範寫,學生練寫。

3、展示學生的作業,師生共同評議。

四、作業

完成“讀讀填填”;組詞。

五、課外拓展

讀“我知道”,讓學生交流自己瞭解的有關郵票的指示,展示介紹自己收集的郵票。

板書設計:

14郵票齒孔的故事

仍、使、便、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