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優秀讀後感想心得體會

天空之城是一部非常魔幻的小說,值得細讀。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天空之城讀後感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天空之城優秀讀後感想心得體會

  天空之城讀後感篇一

《天空之城》的故事改編自Jonathan 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講述的是領先地上文明數千年的天空之城Laputa一族的王族後裔希塔在逃避一個叫穆斯卡的爲奪取天空之城巨大城市的人的追捕與一個叫做帕茲的男孩子相遇並共同戰勝敵人的故事。

故事的情節不復雜,單一的主線沒有多餘的分枝。但就整部片子來講,沒有哪一處不是吸引人的。這都歸功於創造這部片子的導演宮崎駿的創造力和對細節模塊的精細處理。

其一:故事的世界觀。所謂世界觀這裏指的是構成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生活在這個世界裏的人的活動兩個方面。《天空之城》所塑造的這個世界類似乎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期的情景,蒸汽時代是這個世界的代名詞。主人公小男孩兒帕茲本身就是個鍋爐技工。修在木質軌道上機車是蒸汽機車等等。在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一個轉折點,他是人類大工業時代的開端。這一時期蒸汽機的使用是主要的標誌。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便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從西方直接吸收過來在政府的推動下全面開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自大正時代起,蒸汽機的成規模使用就成爲了日本社會跨入世界發達國家的重要標誌之一。而那個時候的日本正是快速擴張和發展的時期,面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每個人都能發自內心的投入到這個發展的行列中來。從那個時代走出來的日本人對蒸汽機乃至蒸汽時代都懷有美好的記憶和懷念,這樣一種情結被傳播給了下一代。於是在宮崎駿少年的時候,對這種發展也自然的產生一種嚮往。於是,這樣一幅充滿的十九世紀末期風格的世界就在《天空之城》中形成了。與此對應的,由於工業發展過快,環境污染,工業垃圾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困逐步的困擾了戰後新時代的日本。從奇怪的佝僂病到光化學煙霧導致失明等等問題也使得大師對工業化產生了終極得反省和深思。這樣一種情結在影片中便反映爲具有極高度不可一世的Laputa天空王國的解散和天空之城的崩壞。在遺棄的天空之城上早已沒有了人煙,但是憑藉自然力生長起來的植物以及動物們卻在這裏無憂無慮的生長着。這是導演對工業時代發展的終極思考的具現。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走向提出的一個命題,也是一個疑問。大師把這些都融合在了影片的世界觀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流給讀者以思考。片中構築的大氣磅礴的天空景象也給人一種威嚴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直面感受。無論人類的飛行船有多麼的厲害或者發達,但是在天空面前都顯的那麼渺校片中深厚的雲層所帶來一種不可抗拒的包容力暗示着這樣一種偉大的自然存在。也暗示着人類是永遠不能離開自然而存活的,就如同脫離了大地母親的天空之城……

關於人,在影片中粗分的話有兩類,好人和壞人……這是所有面向兒童的電影的普遍劃分規律。但好人和壞人的界限和程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最初的海盜團到後來成了主人公有力的幫助者和朋友。壞人中,穆斯卡纔是所有人中野心最大的人。我們還可以把所有的人分分類。一類是熱愛生活,投身於生活中去的人,而另一類人則是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的人。熱愛生活的人民如帕茲的親人以及朋友夥伴都在這個設定的世界裏積極向上的生活着,帕茲的小號晨曲可以說代表了這個社會中人們的積極面對生活的心態。另一類人則是與整個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他們妄圖統治世界,佔有世界的所有財富,奴役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們。這類人的代表就是穆斯卡。有了兩類人的對立,有了這樣一個世界大舞臺,於是簡單的故事在這裏也變得精彩了。

其二:配樂。這次又不得不說配樂。久石讓在天空之城的表現讓他達到了事業的巔峯。其中主旋律《天空の城ラピュタ》貫穿全篇自始至終縈繞在觀衆的耳邊。其恢弘博大的氣勢配上壯美的天空圖景彷彿帶人們來到了神聖的殿堂,在這個殿堂裏接受偉大自然的精神洗禮。主題歌《空から降ってきた少女》的歌詞朝氣而有穿透力。承載着一種堅毅和開拓的精神品質……我時常將兩手曲子作爲手機鈴聲,百聽不厭。有時獨自一人靜聽着曲子,彷彿飛翔於無際的天空,每每都能使人心靈抵擋,不能自已。

其三:寓意。《天空之城》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故事,音樂等等外在的東西。由表及裏,人們自然會品讀到他的內核。而恰恰是其核心所表達的東西抓住了觀衆的心。

  天空之城讀後感篇二

天空之城,多美好啊!懸浮於藍天白雲裏的國度,美麗的,和諧的,卻又是安靜的!沒有人,沒有一切不安定的因素。有的只是花兒的綻放,溪兒的潺潺,汩汩的河流啊,是否有盡頭?只有那樣無法忘懷的美麗,成就了這樣一個令人神往的天空之城!

在那樣一座城,唯一的記載只有一座安安靜靜的墳墓。千百年來,多少苔蘚爬滿了墓碑,爬滿的是多少多事的春秋。留下的只有安詳!在那裏的人也離了,是這座城市的毀滅?這座高科技極端發達的城市,不了,那麼龐大數量的機器人;那麼尖端的無法想象的高科技;能使一座城市浮起,可終究它還是滅亡了!那裏的人民離開了那裏,去了地球。那個曾經成服於他們的地方,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個好歸宿吧!雖然天空之城有再多的寶藏,有再先進的科技,最終不過是一種虛無!淡了,不會再掛在心上!不如將他們與天空之城都葬在那裏 成了墳墓。最終,不過是無人問津罷了!去尋找一方樂土,沒有戰爭,沒有掠奪,沒有統治,沒有……

看,那裏的一切都生活的是如此美好!麻雀、松鼠、蝴蝶……生活的無憂無慮!

也許這纔是天空之城存在的意義!

那些搬遷到地球的統治者並未告訴自己後代關於天空之城的太多太多,寧願把它當作一種過往,成了記憶,不再提起。那樣纔不會有爭奪,有找尋,有戰爭!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後代快樂的生活在這片美麗的樂土!就像當初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園一樣,放棄了自己的所有!而他們卻更清楚,那些都是罪惡的根源。所以他們更得到了他們不曾有過的一切,什麼纔是真正的天空之城!

不是要真正懸浮於天空,一種美麗的虛無!它應該是在心中,在我們所有的語言與行爲之中。因爲我們心中有天空之城,不在乎是否身在其中......

動畫的最後,在毀滅的`咒語下,天空之城成了一棵無比龐大的樹,靜靜的飄着,繼續養育着那裏的無數的生靈....天空之城或許是我們的起源吧!就像那棵樹,即便它有着那樣科技發達的過去.......

天空之城,在我們的心中!何必去尋找呢?

  天空之城讀後感篇三

聽得多了,看得多了,卻越發無法淡忘宮崎駿電影帶來的點點滴滴小小感動,《天空之城》觀後感。看完《天空之城》之後,這是我首先冒出的念頭。其實直到今晚看電影前一刻,我腦海中還在編排着週末行程,完全沒把電影放在心頭。當時那時只是了卻那麼個心願,微不足道卻又固執萬分的心願,想要了解宮崎駿的電影,僅此而已。

兩個小時後的此刻,我坐在屏幕前,心中卻是感慨萬分。首先是畫質,《天空之城》是宮崎駿1986年的作品,距今已有近二十年。我因爲看原版看到一半,有一小段字幕組偷懶沒有翻譯,所以我強迫症發展惡劣的我又去看了復刻版本。的確,復刻版畫風華麗,精緻很多,但即使如此,我在看完復刻版之後,又再看了一小段原版,更加堅定了我的判斷。原版的畫風清清淡淡,有一股清麗的水彩畫感。但更能切合《天空之城》的風格,也更自然舒暢。

其次是聲優,看慣了日本動漫的我,對聲優一向很嚴格。就比如咱們天朝的絕大部分動畫,一聽就讓我起雞皮疙瘩,有強烈的違和感。這點身爲日本作品《天空之城》,其中各位聲優的配合恰到好處,雖不至驚豔,但也沒有失望。

然後說到音樂,久石讓在這部作品中讓他的才華得到了相當大的發揮,甚至可以說沒有他的音樂,電影本身會因此而減少魅力。一曲《君をのせて》,就足以讓人鼓掌叫好。說實在我當初在挑選電影的時候,選中《天空之城》作爲每週電影計劃中的第一步,《君をのせて》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所以很推薦這首曲子,大家可以好好聽聽看。

最後言歸正傳,回到電影主題上來,主題的重要性就在於可以說如果主題不精彩,前面的一切都是空談。但宮崎駿的電影出彩就出彩在這裏,他沒有像一些雜牌小導演一樣,胡編亂造,完全讓人不知所謂,天空之城,在諸多書中都有介紹,《格列佛遊記》是他的創作藍本,《我的大地父親》,《夏末》《海鳴之丘》中也有他的創作來源,就連聖經中都有對天空之城的描述,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查。電影講述了拉普達王族在離開天空之城700餘年後,分爲兩支分支,在穆斯卡的陰謀之下,兩支王族分支相繼回到天空之城,殘暴的穆斯卡想要奪取城池,征服世界,而希達和巴斯粉碎了他的陰謀,讓天空之城重新成爲歷史的故事。全篇情節精湛,沒有絲毫累贅感,這就是大師的精彩之處。

現在我們來想想幾個問題,首先爲什麼在拉普達王族在天空之城生活得好好的情況下,突然離開了和平祥和的平靜生活,回到相對原始很多的地上世界來呢(這在城上看得出來,天空之城在希達到達之時,還是鳥語花香,沒有任何被破壞的跡象,從財寶都鎖在倉庫裏也可以看出城內也沒有被打劫),希達說過了,拉普達王族在過慣了天上生活之後才發現,他們的一切都源於自然,所以他們重歸自然,這看起來是種退步,實則是進步,他們更貼近了自然,更懂得與自然相融合。這就讓我想起了古希臘的一個神話,有一個巨人,他是大地的兒子。大地母親賜予他無窮的力量,沒有誰能夠戰勝他。但有一次,他的對手將他誘到空中去決鬥,雙腳離開了大地的巨人無法再從母親那裏獲得力量,最終戰敗被殺。離開了大地母親的懷抱,即便是神勇無比的巨人也會變得不堪一擊。拉普達一樣也是這樣他們源於自然,最終也將融入自然。

其實,還有很多想講的沒有說,但如果再寫下去,整篇文章肯定會爛尾,所以我打算見好就收。最後我想說,宮崎駿作爲電影界的曠世奇才,名不虛傳。

最後的最後,感謝程挪挪的大力推薦,塗悉悉,同桌的大力褒獎,小聲建議。自然,還要感謝宮崎駿,爲我們奉上這麼一部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