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塵埃》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塵埃》讀後感

初次看到這本書時,從書名及附有古代氣息的封面猜測可能又是本記錄着作者許多無病呻吟內容的小說。直到發現本書的副標題——百年前一個俄國外交官眼中的中國。我從來都相信中國的文化纔是最博大精深的,所以這樣富有深意的`標題被我認定一定來自於譯者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自身修養——《塵埃》

寥寥翻動幾頁,已經被這本書的紀實風格深深吸引。

本書共24章,全部出自百年前這位俄國外交官之手,據說這是一部曾在19世紀末震撼俄羅斯,並迅速在整個西方世界颳起一股“中國熱”的神奇著作。作者是位俄裔英國人,他於1872年經香港踏上中國本土。而譯者是位常年在俄羅斯工作和生活的中國人,他從古書籍收藏者手中淘來了這本書,正如本書的書名一般,《塵埃》必定經歷了時間的洗禮。

這本書如果套用現在的話,應該就是一位因工作原因而長期駐守國外的富二代高官執筆的旅遊微博,貫穿晚清時期整個中國大陸,從北至南的遊歷,從慈禧太后到市井良民的生活起居,幾乎包涵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所有方方面面,當然,這也和作者“富二代駐國外高官”的身份不可分割。作者在中國遊歷期間能夠近距離的與慈禧太后接觸就可見一斑。而作者對生活獨到的感悟及特別的觀察社會的眼光更是全書的亮點。可以說作者對當時的中國文化相當癡迷。其中有一章標題爲“風水“,還有一章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標題爲”面子“,作者對這具有晚清特色的文化與國民的性格特點的詮釋都相當客觀與深入。另外全書幾乎每一頁都有相關的附圖,讓我們能夠更清晰而真實的看到晚清時期各個階層、各個領域的情景。一張張黑白的圖片中,樸實的有些不真實的底層平民的容貌與表情,連成一個真實客觀的紀錄片。

如果你仍然對那個輝煌而又破落的朝代抱有了解他的熱情,如果你仍然對那個處於屈辱而又富有希望的年代不甚瞭解,這本書將是一本很好的“穿越旅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