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讀後感

  《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讀後感1

暑假期間,認真閱讀了《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對這個團結、進取、溫馨的三口之家由衷地感到佩服,其中的某些理念和具體方法很值得我們老師和家長借鑑。

在這本書裏,沒有談論太多關於孩子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問題。書中強調家長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激發孩子的內動力上。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國中生,家長能夠跟孩子很好地相處,是非常重要的陪伴。因此,本書較多着墨在如何理解青春期孩子並跟他們有效溝通。作爲一個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有得心應手的時候,也有手足無措的時候。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通過閱讀和思考,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得到了一些啓示。

國中三年,是孩子長大成人的關鍵時期,是孩子走向社會的過渡期。孩子上了國中,家長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習成績以外的東西:讓孩子不僅學習優良,還能在生活中以誠待友、孝親感恩、自信自立、後勁十足。本書中幾乎涵蓋了作者培養女兒的整個過程,好多道理非常淺顯易懂卻發人深思。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從小、從細微處着手。貌似隨意的一些習慣,卻造就了孩子興趣,並奠定了某些學科成績優秀的基礎。譬如作者在孩子年幼時將一些書籍散落在沙發上、地板上,看似凌亂,但孩子卻是時時刻刻有書可讀,日積月累,培養了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國中三年,對孩子是一種磨鍊,對家長也是一個考驗。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問題頻出,這個階段的親子矛盾也總是不斷升級。關心孩子的需求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停留在膚淺的層次。父母不能只在物質上關愛自己的孩子,不僅僅是衣食住行處處細心呵護。即使有些父母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僅僅是看看電影、打打球,很難去細心觀察到孩子的內心真正需求。在孩子年齡增長,能力提高的情況下,我們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有的索性放任不管了。孩子國中三年的成長如何,關鍵要看家長如何做。

《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的作者是一位睿智的家長,她爲女兒精心設計,讓她全面發展,在國中三年綜合成績一路上升。作者動腦筋,想辦法,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挖掘到孩子樂於參加的家庭活動,收穫了濃濃的親情和孩子的感恩之情。書中的經驗對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啓發。

做爲家長和老師,我們應該學會反思,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加快自身的成長,從而幫助孩子和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

  《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讀後感2

劉老師對孩子的用心讓我非常的感動,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冷靜處理讓我非常的佩服。

我家小孩平時非常的愛看書,閱讀能力比較強,對語文、數學等課程學習非常自覺,對英語學習非常的勉強。她在班級裏的好朋友都是聽老師話的孩子,我建議她廣交朋友,調皮同學也要結交,她老是拒絕。

看《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學習篇中小升中、給孩子一雙求知的翅膀、英語小達人是怎麼樣煉成的給我的鑑戒意義非常的大;青春篇中的所有文章我正好學習一下,以後可以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

生活用品篇中有一篇文章是“有一種愛叫作放手”讓我感觸很深,學校離我家走路需要20分鐘,過三條街與一個紅綠燈。我們與小孩約好了,等她四年級時,上下學讓她自己走,不用家長送。可是等我們要實施的那一天,一個朋友打電話給我,說千萬不要讓小孩自己走。因爲有學校門口發生了一件事:有人故意在學校門口撞到小孩,然後飛快的抱着小孩說去醫院,被認識的人制止了。然後我家小孩說我們家長不讓她自己上下學,說家長說話不算數。說我們家長不放手。

看過這本書後,小孩立馬有樣學樣,她馬上制定家規。我的不良習慣以及她爸與她的不良習慣都改,好習慣要延續,而且設了三個信箱,有意見或要求寫出來投入當事人的信箱中並貼上來信標記。

  《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讀後感3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幸運地在家長幫這個平臺上,讀到《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這本書,使我的內心暖暖地,感受到了強大的正能量。

這本書中的一個章節——愛孩子,需要調整頻道,其中的一段話讓我感悟很深。

愛孩子,這幾乎是所有父母都在做的事情,然而怎麼愛孩子才能感受到,怎麼做孩子才肯接受,則是我們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當我們所想和所做正好是孩子需要的,那麼,孩子的生命能夠得到滋養,親子關係會良性發展,家長再實施的教育孩子纔會聽從;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爲就是孩子不需要的,帶來的也許就是親子關係的衝突,如果親子關係很糟糕的話,便談不上教育了。所以,當我們和孩子有衝突的時候,作爲家長,是我們作出讓步還是要孩子作出讓步,怎麼作出讓步,真的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怎樣才能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呢?作爲家長,我們應該做到:

理智對待失敗

剛上七年級時,第一次期會考試,歷史考了79分,雖然當時我也很失望,甚至有些生氣。但我告誡自己:一定不要爆發!因爲我知道,他心裏肯定也很難過,這時候,我如果再發脾氣,他會更沮喪,對問題的解決不起一點作用。於是,我和孩子一起坐在學習桌前,拿出卷子認真分析起來,哪些分是因馬虎失去的,哪些確實是因爲不會。作爲家長,要關心孩子的成績,但面對一時的失敗,一定不要比孩子還恐慌着急,因爲家長的焦慮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情緒。

尊重孩子

比如說尊重他的興趣和愛好,尊重他的朋友,尊重他的處事方法等。孩子喜歡打籃球,每個星期休息時總有同學約他打半天籃球,雖然孩子是在沒有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出去活動,但我從來沒有要求必須先寫完作業再去玩,因爲孩子們都或多或少的報着課外班,大家能湊在一起活動很不容易,所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在一起玩一玩,不僅能放鬆心情,還可以鍛鍊身體。在課外班的問題上,尊重孩子的'意願,如果孩子覺得需要去補補,我們會盡量找到適合他的老師。如果孩子堅決不報班,雖然我們家長內心強烈地想讓去培訓班,但我們會把其中的利害關係和孩子講清楚,讓孩子做選擇。

我們家長還有許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在認真讀完《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這本書後,反思自己的對與錯,慢慢改進,與孩子共同成長,爲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培養一個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而努力!

  《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讀後感4

作者本人從小立志,爲改善生存條件而努力讀書,最終夢想成真。自己本身是學霸,憑藉真功夫一步步來到北京求學謀職。由於從小家裏兄妹多,負擔重,父母兩老每年養一頭牛供她讀書。這位曾經叛逆的小女兒讓兩老臨走也沒能沾上一點光,內心是有愧疚,肩上是有擔當的。當過中學老師的她,用善良、勤奮和謙卑,培養出優秀的女兒,更爲中國廣大家庭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而貢獻力量。讓我在欣賞她作品的同時,也被她細膩豐富的個人情感與付出而感動。

如果把每一個孩子比作種子,那麼它的成長一定離不開生根發芽的土壤,而這片土壤就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耳濡目染。雖說作者出生成長環境的物質條件有限,但她的精神世界肯定是受到父輩的深遠影響:她從小內心堅定,目標明確,學習刻苦,無疑這些成長經歷等她當媽媽後都複製影響到她的孩子。加上她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得到她先生一如繼往的支持。在家庭教育方面精神力量絕對勝過物質條件,而靠夫妻同心創造出的物質基礎也會踏實,因爲後勁足而源源不絕。

書中更多是點滴生活的記錄,用愛與陪伴堆砌的回憶。學習方面提到:培養好奇心,讓孩子想學;激發成就感,讓孩子愛學;保持好心情,讓孩子願意學。最瞭解孩子的就是父母,如何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這無疑是考驗父母心思氣力的技術活。

  《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讀後感5

我印象最深的幾處細節是在平時相處的生活裏:有一次關於接送孩子上下學,還有一次在“愛要這樣說出口”的無效管教中。彷彿在這面鏡子中看到我們自己,作爲家長我們習慣性要求孩子,太容易將自己高高在上而強加於孩子,無意中用家長作風傷害到他們而不自知。此時他們內心的無助和脆弱只會比我們更強烈,可僅僅只是因爲他們是孩子,我們是家長。我們第一次做父母,卻並沒有特權。他們的問題只是我們如何應對和解決的問題,他們最終只會因爲我們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書中的媽媽是位智慧媽媽,源於她本身的專業支持,和她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可想而知她的女兒是何其幸運,女兒的優秀自然是水到渠成。換作你我並不能做到,所以更多時候我們不能要求孩子一定做到。“當我們覺察到過去管教孩子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或者對孩子無效時,就一定要換一種方式。”

我記得李玫瑾教授說過,社會最終需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一定是有愛,有擔當,樂於奉獻和有合作精神的人。這樣的人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也更適合帶領一個團隊。當我們面對處於青春獨立期的孩子,他們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生命體,他們也是我們在世上唯一的愛與延續。我們能陪伴的時間並不多,我們能做的也極其有限。和他們做朋友,多聽聽他們的心聲,給他們想要的愛吧。讓他們帶着滿滿的愛和回憶,走上屬於他們自己的路:去體會,去感動,去付出,去收穫。去欣賞屬於他們一路的風景吧,或許這將是我們父母要做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