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一面》教學設計

《一面》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同學們體會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感激與熱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一面》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六年級上冊《一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面孔、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

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情感與思想】

體會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拓展與延伸】

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蒐集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如《給顏黎民的一封信》等。

  【重、難點突破】

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是篇課文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我們有一面之緣的人真可謂是千千萬萬,可是能夠留給我們深刻印象的卻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沒有。然而,一位普通工人與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卻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至在四年後,魯迅先生逝世之際,他還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那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板書: 一面

  二、初讀課文,思考:這“一面”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課堂提示:先講這個問題是爲了下面把全部精力用來學習課文重點部分上。估計學生基本都能夠找出相關的句子——“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但對於句子的理解應該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採用討論的方法加以解決,教師只是做適當的點撥。

影響:“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爲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昇華。“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注:這裏的“魯迅先生”其實是指他在遭受了舊社會的千萬種打擊之後仍然堅強地與舊社會做鬥爭的精神,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爲是魯迅本人。這一點可以從倒數第二自然段中加以印證。所以,就勢對該自然段加以學習。

  三、重點學習第一部分。

1.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

提示學生:既然是“一面”,我們就要利用以前學過的寫人的'方法對這“一面”進行學習。我們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引導學生討論——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來分析人物。

下面我們就用所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珍貴的“一面”吧!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衆的深切關懷;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麼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先生那“黃裏帶白的臉”,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衆永遠站在一起的!

2、重點分析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魯迅先生的外貌有什麼特點,看看你能夠從中感悟到些什麼?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結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加以理解)

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激活想象,感悟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要善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的含義。如,“精神抖擻地直豎着”和“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寥寥幾筆,既是魯迅外貌的特徵,又顯出了剛毅堅強的性格。

出示課文重點句子理解:

①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着的撫摩似的。

“父親”,我們最親近的人;“我”,一個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公交車售票員,被人歧視。然而此刻魯迅先生卻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②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裏亂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沒有蹦出來。

一個是崇拜魯迅的文學青年,一個是關心、熱愛文學青年的魯迅,心有靈犀,一見如故。“我”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結結巴巴”,顯示出“我”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養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四、談談作者的寫作目的

課堂提示:問題相對較簡單,可以由學生交流解決,但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結合前兩篇課文加以理解。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五、有感情地自讀課文,體會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感激與熱愛。

課堂提示:採用個性朗讀的方式,讀出學生對魯迅先生的情感。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