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 氧化還原反應 教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 氧化還原反應 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化學 氧化還原反應 教案

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理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學生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意識;

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及世界能源儲備和開發;

通過佈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繫。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在,開發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藉此培養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與保護環境的關係。

教學 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一章第三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可以講是高中化學理論聯繫實際的開篇,它起着連接初高中化學的紐帶作用。本節 教學 介紹的理論主要用於聯繫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繫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學習爲主。 教師 是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爲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教師 不能用化學課件代替化學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象最具說服力。 教學 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佈置研究學習和自學內容。

教學 設計方案

課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教學 重點: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教學 難點: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教學 過程

[引入新課] 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北京猿人遺址中發現用火後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已非常久遠。

[ 板書 ]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過渡] 化學反應中能量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

①操作方法;

②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③總結實驗結論;

④寫出化學方程式。

(1)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化學反應方程式:2Al+6HCl=2AlCl 3 +3H 2 ↑

(2)混合攪拌後,玻璃片和小燒杯粘在一起,說明該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使水溫降低結成冰。化學反應方程式:Ba(OH) 2 8H 2 O+2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

[結論]

放熱反應:化學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 CH 4 (g)+2O 2 (g) CO 2 (g)+2H 2 O(l)

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 C(s)+H 2 O(g) CO(g)+H 2 (g)

[討論] 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

結論:現代人利用化學反應主要是

①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

②利用化學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 板書 ]二、燃料燃燒的條件和環境保護

[學生分組討論]

(1)燃料充分燃燒條件?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點?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

①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

①浪費資源;

②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改變燃料的狀態。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①能引起溫室效應;

②會造成化石燃料蘊藏量的枯竭;

③煤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導致酸雨;

④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

[ 板書 ]三、現代能源結構和新能源展望

[討論] 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製品燃燒所產生的。

[講述]現代能源結構。

1999年我國化石燃料和水電能源的消耗結構:

能源

石油

天然氣

水電

比例

76.2%

16.6%

2.1%

5.1%

[講述]我國化石燃料與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對比。

石油儲量/1×10 10 t

天然氣儲量/1×10 10 m 3

煤炭/1×10 10 t

北美

5.6

8.4

262.9

西歐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蘇聯

8.3

42.5

241.0

中東

54

24.2

0

中國

2.4

0.8

99.0

[討論]我國能源結構的缺點和新能源展望(環保、防止能源危機)。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

[結論]得出以下結構。

[閱讀]能源與人類進步。

請學生閱讀教材22——23頁。

[本節課的總結和評價]——根據實際完成的情況和 教學 效果而定。

[尾聲]《太陽能》05 / 34

教學 手段:

設計思想: 教師 應從課堂的知識傳輸者和灌輸者,變爲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

板書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