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彙編五篇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彙編五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仔細觀察,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

2、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對自己的觀察和發現做好記錄。

3、有積極的探索興趣,有大膽發言的慾望。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份水,一份醋、一份油,備用的水、醋、油。

2、筷子若干

3、記錄板、記錄紙(帶標記的)、黃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一杯水,一杯醋。

老師:老師這邊有兩個杯子,一杯是水,另外一杯裏是什麼呢?誰來猜一猜?

幼兒:是醋!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知道是醋了,那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我是聞出來的。

老師:你們真棒,小鼻子真靈,一下子就聞出來了,這杯子裏就是平時我們吃的醋。

2、老師:那如果把醋倒在水裏,會怎樣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猜想並表述。(幼兒:水會變成醋的顏色。)(老師:水和醋融在一起了)

3、幼兒操作並觀察:醋倒入水中發生了什麼?

老師:那究竟是不是和小朋友猜想的一樣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和醋,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下,把醋倒在水裏,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不過要記住在倒醋的時候要嘴對嘴慢慢的倒(老師示範),不要把杯子弄倒了。倒好了,你可以用筷子攪一攪,再觀察。

4、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

老師:請你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我發現。。。

出示老師的記錄現象示意圖:小朋友把醋倒在水裏,這樣你們還能分清哪邊是水哪邊是醋嗎?(不能)原來醋和水融在一起了。

二、第二次猜想。

1、出示油杯:老師這邊還有一點油,那如果把油倒在水裏,又會怎樣呢?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大膽地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再進行自由猜想的表述,

老師:老師先讓你們的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那怎麼記錄呢?老師來說一說。

出示記錄紙:看看紙上有什麼?(?眼睛 兩杯水)

老師:那你們覺得應該把猜想記錄在哪裏呢?爲什麼?(記錄在?的下面)

老師:請你們把凳子下的記錄紙和筆拿出來,黃顏色的蠟筆就代表油。好,開始記錄吧。

老師:先把記錄好的紙放在腿的前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猜想的?

幼兒拿好自己的記錄紙上來表述。

幼兒第二次操作,仔細觀察,並將觀察到的現象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

老師:那是不是這樣呢?等會兒老師還要讓你們自己去試一下,看看跟你的猜想是不是一樣。在做實驗時,也要把油輕輕的'倒在水裏,然後用筷子攪一攪,最後蹲下身子觀察,觀察到的現象才準確。觀察時要等幾分鐘再觀察,等到水面不動了,你才能回來把你看到的記在眼睛的下面。

老師:我們要怎麼觀察?幼兒說一遍,老師補充一下。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

老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記錄的結果跟後面的老師說一說,也可以貼到前面黑板上和其他的小朋友說一說。

讓幼兒把帶有標記的記錄紙貼在展示板上,讓幾個幼兒上來講一講。

老師: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我看到油在水的上面。

老師:那你剛纔猜想的是什麼呢?哦,原來猜想的不一定就是對的。

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再來試一試,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實驗驗證

小結:我們把油倒在水裏,不論用筷子怎麼攪,最後都是油浮在水的上面。它們分成了兩層,說明油是不溶於水的。

三、延伸問題。

老師:今天我們發現油是浮在水面上的,那能不能讓油和水也溶在一起呢?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來探討,好不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爲什麼"。有一次小朋友在擦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就問我"老師,我洗完臉以後,手上,臉上本來有水,爲什麼我用毛巾一擦,水就沒了呢?"針對生活中常見的吸水現象,我們設計了本節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教師引導幼兒操作實驗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吸水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並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培養幼兒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操作結果的能力。

執教人:蔣娜

活動名稱:科學活動《吸水》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瞭解哪些物體能吸水,並能比較其吸水特點。

2、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一次性餐盒,水,衛生紙,海綿,布塊,粉筆,塑料紙,積木,硬幣,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小魔術)

師:小朋友們下午好,歡迎來到我們的 ā á ǎ à實驗室,在開始做試驗前,老是要先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我們一起來看,會有什麼奇蹟發生?(教師操作:將白色宣紙折成一個正方形,四個角分別依次蘸入不同顏色的水中)。

師:老師是怎麼做的?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幼:我看到老師將白紙站如不同顏色的水中,之後白紙變成了彩色的紙。

師:這說明了什麼?

幼:白色的'宣紙可以吸水。

二、討論:

生活中那些材料可以吸水。

師:在剛纔老師爲大家表演的小魔術中,我們發現白色的宣紙可以吸水,那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小朋友縣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幼1:衛生紙。

幼2:毛巾。

幼3:衣服。

師:小朋友都說了好幾種可以戲水的東西,今天,老師在實驗室裏也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但是,我和小朋友一樣,都不知道這些材料那些能吸水,那些不能吸水。

三、實驗操作。

1、介紹實驗材料及實驗要求。

師:小朋友先來看一下,我們的 ā á ǎ à實驗材料都都哪些呢?

幼:有衛生紙,海綿,硬幣,積木,塑料紙,粉筆,布塊。

師:在我們實驗室裏,有一些小要求,我相信,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很好的遵守要求,認真做實驗的。(1、先將記錄表取出,放在自己的右手邊一側。2、拿起每一種材料,只需往水裏蘸一下,就立即取出,放入操作筐。3、保持桌面乾淨整潔。4、每做完一種材料的實驗,就要開始記錄。邊做邊記錄。)

2、幼兒操作。

3、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操作結果。

四、教師驗證。

1、教師實驗

師:小朋友的實驗做完了,那接下來,和老師一起來驗證一下,看你們的操作結果正確嗎?(教師操作實驗,並記錄結果,與幼兒一起分享操作結果。

2、師小結:在實驗中,我們發現衛生紙,海綿,布塊,粉筆吸水,其中衛生紙的吸水速度較快,塑料紙,硬幣,積木不吸水。

五、總結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做了關於吸水的實驗,回家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做一遍這個小實驗。和他們一起觀察吸水的現象。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我發現幼兒園小班幼兒對生活中的一些聲音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聲音是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他們感興趣的一種遊戲,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於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引導幼兒在聽辨中區別、瞭解各種聲音所表示的意義。培養幼兒聽辨聲音的能力。讓幼兒從開始聽自己比較熟悉、喜歡的聲音,逐漸過渡到注意聽周圍各種聲音和別人的說話,從而幫助幼兒養成安靜、仔細傾聽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搖搖猜猜的過程中,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瞭解到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並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發展聽覺能力。

2.進一步感知物體的特性與聲音的關係,並引導幼兒在日後的生活中有探索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產生求知的慾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在活動中,孩子們跟根據自身經驗進行講述和討論,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選出教育內容,切合孩子們的回答讓幼兒知道瓶子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空瓶子、豆子、大米、布、餐巾紙等。

2.音樂《幸福拍手歌》。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1.聽聽搖搖。活動開始,教師出示一個鈴鼓,搖一搖,請幼兒聽聽這是什麼聲音,請幼兒拍鈴鼓,感受到聲音。

2.出示空瓶,聽聽有沒有聲音,然後請幼兒說說怎麼樣可以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孩子們能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回答。

基本環節

3.幼兒討論結束後,出示幾個裏面裝有東西的瓶子,請幼兒閉上眼睛聽聽,瓶子發出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然後再睜開眼睛看看裏面裝的是什麼?

4.幼兒瞭解了不同的東西所發出的聲音是不同並有了初步的經驗後,我請幼兒聽聲音猜猜裏面裝的是什麼,孩子們對猜很感興趣,都爲自己能猜對裏面的東西而興奮不已。

5.聽了能發出聲音的瓶子後,請幼兒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東西都能發出聲音?”一開始孩子們都很肯定,然後我做了一個示範,放了餐巾紙在瓶子裏,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放布沒有聲音,有的說放棉花沒有聲音。針對孩子們的回答,我請幼兒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試試,放什麼東西放入瓶中可以發出聲音,什麼東西放入瓶中不能發出聲音。

結束環節

6.音樂遊戲《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可以發出聲音的瓶子,然後跟着音樂的空拍處搖動瓶子發出聲音,遊戲幾次後結束活動。

活動策略:

科學區的重點在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注意力集中並且具有自主的自發性的猜測和探索,孩子們的好奇心是有效開展活動的重要保證,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到了示範法、談論法以及討論法,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使得課堂活動有效進行。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樹葉是多種多樣的,培養幼兒觀察樹葉的興趣;

2、引導幼兒發現樹葉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培養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

3、幫助幼兒學習按物體的特徵進行歸類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樹的落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知道樹葉是多種多樣的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現在已經是秋天了,爸爸媽媽也帶你們去尋找了秋天,請你們說說秋天裏有哪些特徵呢?

引導幼兒說說秋天天氣的特徵,說說孩子看到的秋天。

2、教師出示各種樹葉: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這些樹葉,請說說它們都有什麼樣的顏色、什麼形狀、它們又像什麼呢?它們爲什麼會變顏色呢?請幼兒說一說。

二、引導幼兒發現樹葉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愛護樹木的情感

1、教師:小朋友,在夏天的時候如果站在太陽下面你們會覺得怎麼樣呢?(太陽曬得很熱)但如果你再到有許多樹葉的樹下面站一站又會有怎麼樣的'感覺呢?

教師小結:樹葉可以遮陰,會讓我們覺得涼快,很舒服。

2、教師:小朋友,如果樹上沒有了樹葉會怎麼樣呢?

小結:樹葉有美化環境,清潔空氣的作用。

3、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樹嗎?爲什麼呢?

小結:樹是小鳥的家,樹能給人們遮太陽,夏天走在有樹的人行道上,感到很涼快;樹還能使我們的環境更漂亮,使空氣新鮮;樹的好處真多,我們都喜歡樹,我們都要愛護樹木。

三、玩“我幫樹葉找媽媽”的遊戲,幫助幼兒學習按物體的明顯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你們說說小樹葉是長在哪裏的?它的媽媽是誰呢?(小樹葉長在樹上,大樹就是它的媽媽。)

2、教師:瞧,蘇老師這裏有好多的小樹葉,它們都被風吹下來了,找不到媽媽了,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它們找到媽媽嗎?

請幼兒把樹葉送到媽媽身邊,再和小樹葉說句悄悄話。

3、教師:小朋友,你們是怎麼樣幫助小樹葉找到媽媽的呢?(手上的葉子和樹上的葉子對比,形狀相同的就是同一種樹的樹葉了。)

4、教師:小朋友,小樹葉非常感謝你們幫它們找到了媽媽,你們幫助了它們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四、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大班科學:

有趣的鞋子

活動目標:

1、瞭解鞋子的名稱、特徵、材料及穿着者。

2、知道要穿合適的鞋子。

3、激發幼兒進一步了特殊鞋子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鞋子的圖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的圖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激趣

聽說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歡猜謎了,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

猜猜是什麼?(鞋子)

二、幼兒觀察自己的`鞋子,認識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麼鞋子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認識運動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從鞋子的名稱、材料、款式等來介紹,幼兒認識童鞋)

小結:我們小朋友穿的這種鞋叫童鞋。

三、參觀鞋展認識男鞋和女鞋。

1、參觀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開業,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看看那裏有些什麼樣的鞋子。

(小朋友參觀鞋城,認識更多的鞋子。)

參觀後提問: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雙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麼材料做的?什麼季節穿的?是誰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來到了鞋城,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分別貼出明明、妹妹、媽媽、爸爸的頭像)他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他挑鞋子,你們能挑好嗎?

(幼兒把鞋子圖片放到相應的人身邊)

請幼兒說說自己給誰挑選了鞋,挑選了什麼鞋,並說說爲什麼送給他?

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麼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麼鞋?

小結:媽媽穿的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這些鞋叫男鞋。

四、遊戲穿爸爸、媽媽的鞋

小朋友們你們穿過爸爸、媽媽的鞋嗎?今天我們就來穿這大人的鞋做遊戲,做什麼遊戲呢?

(幼兒換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體驗穿大鞋的感覺。)

你們剛纔玩遊戲的時候和平時有什麼不同,穿大鞋是什麼感覺?

小結:我們穿大鞋會覺得不舒服,我們應該穿自己的合適的舒服的童鞋。

五、認識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課件,你們見過裏面的鞋子嗎?是在那裏見過的,誰穿的?

認識釘鞋、溜冰鞋、潛水鞋、芭蕾鞋等。

活動延伸:

繼續去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瞭解更多關於鞋子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