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學如何抓到落實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一

國小數學教學如何抓到落實

1.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

國小數學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數學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我們都知道數學的邏輯性、抽象性是非常強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布置一些數學練習,能夠讓學生通過具體的題目來了解數學知識點的運用,學生也能夠從數學練習中判斷出這節課學習的重點,這樣學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國小數學教學中的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不是隨便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而是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定練習題目,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比較好的訓練效果,教師的練習應該有基礎練習和提升練習,基礎練習就是爲了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升練習可以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提升,綜合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2.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

教師在制定練習的時候需要跟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定,教師發現學生對哪一塊的知識掌握的不夠好,或者是學生可能不知道這類知識在題目中的運用是怎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況來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這樣的練習能夠幫助教師節省很多的課堂時間,也能夠取得比較好的練習效果。教師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還要注意找出一些經典的題型,一道經典的題型中可能蘊含有多個數學知識,學生能夠通過這些題型的練習來提高自己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教師設計的練習題目不需要太多,但是需要符合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不能總給學生布置一些高難度的練習,這樣會降低學生做練習的熱情,教師也不能夠總是給學生布置一些很簡單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對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沒有幫助的。

3.精選練習題

教師選擇的練習題可以是和以往的知識聯繫比較緊的,這樣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以往學習的知識,也能夠對這節課的教學進行課前引導,教師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可以將練習題進行多種變式,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出一些細節判斷題,幫助學生糾正他們的思想觀念,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有多種解法的數學題目,這樣能夠擴展學生的思維。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二

一、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數學教學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國小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以學生從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爲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瞭解和學過的數學知識相聯繫,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活動理解教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結構。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依託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組織教學。比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出示一個常見的生活情境:中秋節到了,李奶奶家的孫子小軍、小明、小兵都來了。李奶奶拿出一個又大又圓的月餅,對孫子們說:“孩子們,奶奶給你們分月餅了。老大小軍,奶奶分這塊月餅的1/3給你,老二小明,奶奶分這塊月餅的2/6給你,老三小兵,奶奶分這塊月餅的3/9給你,你們認爲公平嗎?小軍和小明都大嚷不公平,只有小兵認爲公平:因爲他最小,理應分到最多。然後提問:同學們,你認爲李奶奶給三個孫子這樣分月餅公平嗎?說說你的理由。學生被熟悉的生活情景牽引,快速進入學習探究之中,並從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引導學生經歷體驗知識體系構建過程

重視知識體系的構建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點。在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學生需要將新知識與原有知識連接、融合,形成更加豐富的知識貯備。因此,國小數學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經歷、體驗知識的構建過程。比如,在學習“正負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去觀察、瞭解正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其不同含義:存摺上分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存入和取出的款數;溫度計上分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0°以上和以下的溫度。然後引導學生實現對正負數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國小數學學習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生活經驗上的提煉和“再創造”,這個過程讓學生直接體驗和感悟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

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核心。教師要徹底改變“國小生不會自主學習”的陳舊理念,敢於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獲取數學信息,並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繫,對學習內容進行理解、質疑和探究。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三

一、國小數學課堂問題設置要生活化

教育學家喬納森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中對情境是這樣描述的:“情境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照物,幫助學習者將要探索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繫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知識。”情境是聯繫生活現實與數學邏輯之間的重要橋樑,是將凝固的課程知識轉化爲鮮活的生命形態的重要載體。直觀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並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特別是在國小階段,學生形象思維佔優勢,教師更應該注重創設情境。有價值的數學情境是指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很好地服務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挑戰性的情境。

它不僅僅指生活情景,孩子的認知起點、思考性的問題、故事、遊戲、操作活動、探究活動、課堂上的即時生成等都可以是有價值的教學情景。情境的創設要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現實生活中、從課堂教學的即時生成中提煉創設適合學生探索、思考,易於激發興趣、活躍思維的情境。如,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估算,要求學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學需多少時間,以免遲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遊要帶多少錢才能回來,等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所在,又可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應用意識。

二、國小數學課堂內容要生活化

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因爲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數學課堂。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教學時千萬不要把自己和學生都死死捆綁在教科書裏,讓學生死記那些枯燥的概念和公式。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帶着問題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從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煉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讓數學爲實際生活服務,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如: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整百、整千數的速算,可以讓學生根據買東西的生活經驗自己發現和理解算法。

教師可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媽媽到商店買球鞋,身上有123元,每雙球鞋99元,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其中有的借鑑買東西時“付整找零”的經驗得出付出100元,再用23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抽象出123-100+1的算式。又如:在講完統計的知識後,我佈置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分小組調查我班同學家中擁有的電器情況,並填寫統計表,自制統計圖,做好後,分析一下發現了什麼。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很高,並且大部分小組統計的數字都是準確的。他們還從這次統計中積累了經驗,如有個小組給每個同學發了一個小紙條,讓他們寫上自己家中所有的電器,這樣就比一個個地問方便快捷得多。最後學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現在我們的家庭生活都好了,擁有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不足爲奇,很多家庭已經有電腦、數碼相機、攝像機了,而且有的家庭同種電器的擁有數量還不止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