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好地方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常熟好地方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1、欣賞民謠"常熟好地方",感受民謠特點。

2、能在同伴和老師面前大膽交流並嘗試仿編民謠。

3、體驗民謠的藝術美,萌發愛家鄉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和幼兒共同完成"常熟好地方"調查表。

2、物質準備:"常熟好地方"視頻、歌詞音樂等;幼兒自制樂器(用舊的橡皮泥罐加工製成)人手一個;"常熟好地方"背景文字一幅。

活動過程:

一、依託經驗,初步感知。

指導語:小朋友,前幾天我們和爸爸媽媽畫了常熟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食物。現在我們來把和爸爸媽媽記錄下來的和小朋友介紹一下。

1、生生交流。

--幼兒個別介紹收集資料請個別幼兒說出常熟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食物指導語:哪裏好玩呀?爲什麼你覺得它很好玩,很好吃呀?

2、師生交流。

--教師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出示曾園 趙園 采衣堂的圖片)指導語:老師也發現了幾個好玩的地方,瞧。

3、師生小結

--共同整理經驗,形成簡單的'語句在家長的協同配合下,藉助孩子的生活經驗而展開的親子調查記錄活動以及教師的資料收集爲下面的活動打下了紮實基礎,同時師生共同收集的資料又成爲了孩子們本次學習活動的自制學具,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可以說,孩子的學具來源於生活,來源於他們和家長的經驗,再加上活動中的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環節,這些都有效調動了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充分體現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理念之一:主動建構。

二、整理經驗,深入理解。

1、藉助視頻,完整感知。

指導語:常熟有許多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東西,真是個好地方,老師這裏有一首好聽的兒歌,講的就是我們常熟這個好地方,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播放民謠"常熟好地方"(放視頻"常熟好地方")在孩子經驗準備的基礎上巧妙出示民謠視頻,生動形象的畫面和熟悉的常熟方言民謠一下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喚起了他們對家鄉文化的意識。

2、自制圖文,深入理解。

指導語:說說你聽到了什麼?同時請幼兒將自制圖片送到兒歌裏,幫助幼兒記憶民謠。

聽兒歌,完成圖文配對。(放無視頻民謠"常熟好地方")指導語:有的小朋友真棒把自己的圖片已送到兒歌裏,那其他小朋友想不想也來送呀?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民謠"常熟好地方",可得聽仔細了!

3、師生完整看圖念民謠。

指導語:好,我們一起來把這首兒歌完整地念一遍。

看完視頻民謠後,再將孩子前面呈現的資料鼓勵幼兒放到相應的兒歌文字上,巧妙達成了圖文並茂的民謠呈現,爲幼兒理解並記憶民謠打好了基礎。因爲是孩子收集製成的圖片,所以他們非常感興趣,學習很主動,充分表現了該活動的教育理念--即"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三、豐富經驗,大膽表現。

1、分析特點,形成概念。

指導語:這首兒歌很特別,請小朋友想想和我們平時念的兒歌有什麼不同?

民間流傳的歌謠,許多人非常喜歡。

用方言表述的。

聽起來很有節奏。

指導語:這首兒歌是用我們常熟話說的,念起來很有節奏,很好聽,是我們常熟的一首民謠。我們常熟的民謠有很多,而這一首是我們大人和孩子都喜歡的。呀,這麼好聽的民謠還沒有名字呢!我們來給這首民謠想個好聽的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