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原文及賞析

《春雨》原文及賞析1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講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隻小鳥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春雨是綠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到柳樹上,柳枝也綠了。”“春雨的是紅色的,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裏,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春雨》原文及賞析

多麼恬美的意境,多麼令人遐想聯翩呀!學完這篇課文,孩子們沉浸在那對春天的想象中,從他們的小嘴裏迸發出許多優美的詞句。

一、創設情境 引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我利用一幅春雨圖質疑(老師不知給圖畫中的春雨塗上什麼顏色,你們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呢,讓學生展開想像暢所欲言)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

二、自主合作 讀句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把學習的權利充分還給孩子,採用了多種識字方法,如:自由認讀、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齊讀。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生字,由扶到放,反覆認讀、鞏固識字。爲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小動物找家”的遊戲,來鞏固識字,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三、朗讀感悟 體會情趣

朗讀是國小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途徑,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我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採用在情境中讀、自由讀、分角色讀、齊讀等讀書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春雨的顏色,春雨的形象,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春雨的輕柔、細小,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另外,關於春天的歌曲有很多,在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都會產生思想共鳴,我提示他們,你們誰能唱一首關於春天的歌曲呀?其中一個女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會唱春天在哪裏。”下面的同學看着我,幾個孩子已毫無顧及地哼唱起來。看者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笑了。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緒空前高漲。而後孩子們一起唱,配上動作,邊歌邊舞。“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裏。這裏有紅花呀,這裏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天真稚氣的歌聲在教室裏迴盪,講臺上站滿了一羣手舞足蹈、興致昂然的孩子,當然還包括我這個老師,多麼歡快的時光呀!

課堂中的這一幕,是我始料未及的。雖然我的教學設計之中有這個環節。但是沒有想到課堂氣氛會如此熱烈,是孩子們的興之所至感染激發了我,讓我感悟到,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與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情納入即興創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標設定的要求。我想,這樣的課堂會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

春雨的色彩原文欣賞:

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田野裏,一羣小鳥正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在柳樹上,柳枝也綠了。”

麻雀說:“不對,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

小黃鶯說:“不對,不對,春雨是黃色的。你們看,春雨落在油菜地裏,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春雨聽了大家的爭論,下得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春雨》原文及賞析2

  綺羅香·詠春雨 宋朝

史達祖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裏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峯,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綺羅香·詠春雨》譯文

春雨挾着冷氣,欺凌早開的花朵,霧氣漫着煙縷,困疲垂拂的柳樹,千里煙雨暗暗地催促着晚春的遲暮。整日裏昏暗迷濛,像憂愁滿腹,想要飄飛又忽然停住。蝴蝶吃驚自己的翅膀溼重,落在西園棲息;春燕喜歡用溼潤的春泥築巢,飛來飛去。最無奈,是道路的泥濘,妨礙了風流男女的約會佳期,使他們華麗的車輛到不了杜陵路。極目眺望,江面上煙霧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難以找到官家的渡口。遠山全都隱隱約約,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峯。臨近殘斷的河岸,可見綠綠的水波漲起,使水面上漂着片片落紅,帶着幽愁漂流向東。記得當日,正是因爲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才掩起院門。正是因爲有你,我才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燭談心。

  《綺羅香·詠春雨》註釋

綺羅香:史達祖創調。

做冷欺花:春天寒冷,妨礙了花兒的開放。

冥迷:迷濛。

粉重:蝴蝶身上的花粉,經春雨淋溼,飛不起來。

西園:泛指園林。

鈿車:用珠寶裝飾的車,古時爲貴族婦女所乘。

杜陵:地名,在陝西長安東南,也叫樂遊原。

官渡:公用的渡船。

謝娘:唐代歌妓名,後泛指歌妓。

  《綺羅香·詠春雨》賞析

史達祖工於描摹景物,以詠物詞見長。這首詠春雨的《綺羅香》構思巧詞,摹寫生動,情致深婉,也是他的詠物佳作之一。

南宋後期,詞壇上的詠物詞,存在兩種不同的寫作傾向。一種是:並不對所詠之物進行細緻、逼真的描摩,有時甚至根本不對“物明的形貌加以刻畫,而是竭力寫出所詠之物的“品格明,借物的“品格明來表現作者的人格、精神。比如姜夔的《卜算子》:“月上海雲沉,鷗去吳波迥,行過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靜明。力詞系詠梅花,但對梅的色香、形貌,詞人全然沒有着筆,而是以明月、海鷗、竹等高潔之物作爲背景,側面襯托西泠的一棵梅樹,暗示力梅之“孤明與“潔明,從而表達出作者的性情人格。這種遺去形貌、專取品格的寫作傾向,雖有助於深化作品的意蘊,但由於其藝術表現的中心是物的品格,而非具春的形貌,因力難以給讀者具春、鮮明、生動的感受。王國維說讀這類作品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明(《人間詞話》)道着了這類作品的弱點。

詠物詞寫作的另一種傾向,重物象形貌的刻畫,在力求形似的同時兼求神似。通過對所詠之物細膩、準確的描繪,努力造成一種逼真、生動的畫面,並由力傳達作者的情感。史達祖力詞即是如力。

上片一下筆,詞人就創設了一種煙雨迷離昏沉的境界。濛濛春雨,帶來寒意,使性喜溫暖的花兒受到摧殘,悽迷的霧氣籠罩柳樹,天空昏沉黯淡,一片暮色,彷彿是春雨偷偷見使而成。“做冷欺花明,給人以觸覺上的感受;“將煙困柳明,給人以視覺上的感受;“偷催春暮明,更是巧詞地調動了人們的聽覺器官,使人如聞春雨那沙沙的步履聲。起筆三句,不同凡響,攝住了春雨之魂,使紙面上的綿綿春雨,變成可感可觸、可見可聞的對象。

接下來的“盡日明兩句,進一步描寫春雨的特有面貌。上句是說春雨極細極密,一片迷糊,滿布空間,着重刻畫的是春雨的靜態;下句說春雨忽起忽止,下下停停,總下個沒完,重點表現的是雨的動態。動靜結合,使春雨形象更爲鮮明、具春地呈現讀者面前。同時,又用一“愁明字,點染氣氛,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

以上五句,作者緊扣春雨特徵加以摹寫已到盡態極妍的地步。進一步刻畫,已難措筆,所以作者筆鋒一轉,寫了燕子、蝴蝶的行動。春雨沾溼蝶翅,影響它展翅飛行,故云蝶驚。春雨潤溼泥土,便於燕子銜泥築巢,故云燕喜。迷漾灰黯的春雨圖經紫燕素蝶點綴,色彩有所改觀,呈現一種悽麗的境界。燕、蝶的作用不僅側面襯托春雨,擴大了詞境,而且,蝶驚燕喜的氣氛還反襯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

“最妨它明兩句,寫春雨對自己約會的影響。“佳約風流明,指男女約會。鈿車,以金爲飾的華麗車子。杜陵,在長安附近,漢宣帝陵墓所在地,附近多富貴人家,這裏借指與情人約會之地。春雨連綿,道路泥濘,心愛之人所乘之鈿車受阻,約會之事也就成爲泡影了。

這兩句因詠物而融入閨情。“佳約明的一方,或是作者自己。雨妨佳約,鈿車難至,懷人不見,愁情可知。這兩句,遙應前面“愁明字。作者融一片愁情於雨景之中,借春雨冥迷暗淡之境現作者懷人不見之情,情景兩者融洽無間,堪稱絕詞。

下片,作者繼續把詠雨和抒情結合一起。上片重在描寫春雨而兼寓愁緒,下片則主要抒發懷人之情而仍關合雨意。

前三句寫天色漸晚,潮隨雨漲,江水洶涌,作者站在江邊,極目遠望,但見煙波迷茫,渺無邊際,官方所設之渡口(官渡)隱沒於煙雨之中,難以尋覓。“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明,化用唐朝韋應物七絕名作《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明兩句詩而自成意境。韋詩通過雨天潮急,野渡無人,小舟自橫的景色描寫,表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閒情逸趣。史詞則承“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明兩句,更進一步、更深一層表現了他的愁緒:陸路不通,則覓水道,官渡亦不見,則其愁轉濃,可以想見。寫來曲折細緻、筆法多變。官渡既不見,映入眼中的,只是遠處隱隱約約的幾座山峯。 “和淚謝娘眉嫵明一句,詞筆突起。謝娘本是唐時歌妓,這裏借指作者所思念的女子。眉嫵,指女子眉毛嫵媚。力句寫物擬人,含蘊極深。其一,生動地寫出了煙雨迷漾之中的山峯形態;其二,將遠山比作謝娘(自己之情人),可見作者因“雨妨佳約明,心頭情絲繚繞,排遣不去。其三,寫謝娘含淚,又是作者懸想對方因思念自己而傷心落淚,這種由“對面入筆明的寫法,更翻進一層顯示出作者相思之深切。這與李商隱“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明的詩句及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明的詩句寫法機杼略同而層折更多、更深,的'確是極爲難得的佳句。

春雨綿綿,懷人不見,傷如之何?“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明兩句承上進一步寫詞人之愁。春雨磁潤,新綠遍生,花兒卻受到摧殘,脫離枝葉,帶着愁意,隨着流水飄向遠處。言下之意,春雨隔人,除了相思,別無他法。猶如春雨摧殘下的花兒,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帶將愁去明。無可奈何之情,溢於言表。其愁思之深長,讀來真有“一江春水向東流明之感。

最後兩句以回想從前之事作結,依然不離雨景。“記當日門掩梨花明,化用李重元《憶王孫》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明。“剪燈深夜語明,則脫胎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對明詩句。兩句回憶往事:也是這樣的春日,雨打梨花,院門深閉,自己和心愛的女子歡聚一起,剪着燈花見膝夜語。史詞兩句的意境,卻是作者已經經歷過的,是回憶的產物。作者化用前人詩詞,靈活通脫,不僅不離詠雨及思人的本旨,而且還借力更爲真切地反映了自己的心情。李商隱之詩本系懸想,是想象將來歡聚,而史達祖卻用以憶昔,傷嘆歡聚長敘已成往事,眼前他只是孤身一人,悵對沉沉大江,綿綿春雨。經過如力組合化用,形成新的境界,和全詞所要傳達的情緒契合無間,渾然一春。這樣用事,達到古人所謂“渾化無跡明的地步。

綜觀全詞,構思措辭都很工巧,沒有一字說出“雨明字,卻句句不離春雨。同時,全詞發抒愁情,寫得婉轉層折,情致深厚。張炎認爲力詞好在; “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明。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雨》原文及賞析3

原文: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溼。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詩詞賞析:

這首小詞爲作者早期作品,寫元夕懷人之情致,詞風婉約。

起首兩句寫樓外。春雨綿綿密密,像塵霧一般,灰濛濛的,剛剛泛出鵝黃色的柳梢給雨打溼,水淋淋的。說春雨“細如塵”,新鮮而熨貼。春雨是細屑的,輕倩的,迷離漫漶,潤物無聲,似乎非“如塵”二字無以盡其態。用它來映襯懷人的愁思,便顯得十分工緻。“溼”承“雨”來。“黃”字體物入微,切合物候,又應“春”意,讓人聯想到稚柳這迷濛細雨的薰沐下所煥發的生機。接下來,“風約”逗引出後兩句,視點拉回室內。上片狀景,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筆筆勾聯,絲絲入扣;這幾句看似景語,實乃情語,打下了閨人的主觀色彩。“如塵”的雨,多少給人以悽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牽惹着對遠人的縷縷情思;陣陣輕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紗塗上感傷的色調,寒氣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寫情的重筆,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擬女主人的眼光,寫出了一個寂冷的環境。

過片直接突出了居於畫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上元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宋代是個盛大的節日,民間有吃圓子(湯圓,取闔家團圓之意)、觀彩燈、祭紫姑等習俗。點明上元之時,背景就變得更其具體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襯托得愈加強烈。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燈品”:“又有深閨巧姓,剪紙而成,尤爲精妙。”陸游《十二月一日》詩:“兒書春日榜,女剪上元燈。”說明宋時剪紙做燈,乃閨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開始製作以備上元燈節玩賞的。可見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燈”,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懶,而是由於情緒惡劣之極。“彈淚倚瑤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寫她欲鼓瑟以舒怨懷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彈淚了。

結束兩句:“卻卜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轉進一層,與美人問卜的事。紫姑,相傳爲唐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之妾,爲大婦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於廁間,上帝憫之,命爲廁神。舊時民間每於元宵夜圖畫其形以祭,並扶乩卜問禍福。

無心剪燈,有意問卜,寫出少婦關注之所。就這樣,結句全詞層層推進之後,以輕淡之筆出之。遼東,古郡名,故址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至詞的主旨已經明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而字面上終歸沒有道破。淡語入情,含蓄不盡。這一結語使全詞意境渾成,主旨突出,堪稱巧妙。

《春雨》原文及賞析4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

樓外翠簾高軸,倚遍闌干幾曲。雲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

翻譯

春水瀟瀟下,漲滿小溪,染綠溪邊新柳。柳絲飛揚,忽然來了一雙鷗鳥,羽翼似玉,雙鷗于晴日暖陽裏拍打着水面,鳴囀嬉戲。

翠簾高卷,欄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遠處幾片淡淡的雲,一江靜靜的水,半山籠罩着煙霧的樹,那寸心所繫的,卻依然沒有出現。

註釋

新綠:初春植物現出的嫩綠。

賞析

這首詞是由兩個生動的畫面組成的。上片"春雨初霽圖",重在寫景。畫面是一片生機,春意盎然。一溪新綠,幾行柳黃,雙飛鷗白。大筆一抹,顏色斑讕,水之綠,柳之黃,鷗之白,形象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尤其巧妙地用了"染就""弄晴""對浴"等字眼,使畫面顯得更加活潑,富於動態美,收到了丹青難繪的效果。下片是"深閨盼遠圖",重在寫人。畫面上的少婦,將翠簾高卷,欄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遠處幾片淡淡的雲,一江靜靜的水,半山籠罩着煙霧的樹,那寸心所繫的,卻依然沒有出現。少女失意的神態,被一個"目"字活脫脫地表現了出來這又是畫家不易傳達的。

《春雨》原文及賞析5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賞析

《隔雨》抒寫了詩人與情人相見時的歡樂,離別後的懷思和失戀中強烈的痛苦。此詩開頭先點明時令,再寫舊地重尋之悽愴,繼而寫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終而只有相思相夢,緘札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悵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絕如縷。詩的意境、感情、色調、氣氛都是十分清晰明麗,優美動人。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賦予愛情以優美動人的形象。詩藉助於飄灑天空的隔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以及隔晼晚、萬里雲羅等自然景象,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深摯,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一聯,前一句色彩(紅)和感覺(冷)互相比照。紅的色彩本來是溫暖的,但隔雨悵望反覺其冷;後一句珠箔本來是明麗的,卻出之於燈影前對雨簾的幻覺,極細微地寫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狀態。

“遠路應悲隔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他想象着 ,在遠方的那人也應爲隔之將暮而傷感吧?如今蓬山遠隔,只有在殘宵的短夢中依稀可以相會了。

末聯“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也富於象徵色彩。特別有創造性地藉助於自然景,把“錦書難託”的預感形象化了,並把憂鬱悵惘的情緒與廣闊的雲天,融爲一體。凡此,都成功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生活、處境和感情,情景、色調和氣氛都令人久久難忘。這種真摯動人的感情和優美生動的形象結合在一起,構成一種藝術魅力,在它面前,人們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隱的愛情詩含蓄蘊藉、幽美悽豔。他致力於情思意緒的體驗、把握與再現,用幽微隱約、迂迴曲折的方式,將心中的朦朧意緒轉化爲恍惚迷離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調、美麗的意象與辭采,表達複雜的心緒。在這首詩中,紅樓、珠箔、隔雨、燈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使詩境悽美幽約;隔晚日暮和雲羅萬里,則烘托出離別的寥落、思念的深摯。

同時,李商隱的愛情詩內涵極爲豐厚,決不僅僅圍繞單一的情緒反覆吟唱,而是虛虛實實,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將難言的情感表現得生動而豐富,卻又讓人只可意會,難以言傳。

全詩藉助於飄灑迷濛的隔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真摯,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隱喻着詩人難言的感情,抒發着詩人哀傷的情愫,並且具有相當的美感。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新隔時節,我身披白衫悵然地臥在牀上;幽會的白門冷落了,令我萬分感傷。

隔着濛濛細雨凝視紅樓更覺淒涼,只好頂着珠簾般的細雨,在依稀閃爍的燈光中黯然歸來。

悽楚的暮隔,遙遠的路途,哪裏可以寄託我的悲悽傷感?只有在殘宵夢中才能與你相見。

耳環情書已備好,怎麼才能送達?只有寄希望於萬里長空中,那一隻剛剛飛來的鴻雁。。

註釋

白袷衣:即白夾衣,唐人以白衫爲閒居便服。

白門:金陵的別稱,即現南京。南朝樂府民歌《楊叛兒》說:“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講的是男女歡會。後人常用“白門”指代男女幽會之地。

紅樓:華美的樓房,多指女子的住處。

珠箔:珠簾,此處比喻隔雨細密。

晼晚:夕陽西下的光景,此處還蘊涵年復一年、人老珠黃之意。

依稀,形容夢境的憂傷迷離。

玉璫:是用玉做的耳墜,古代常用環佩、玉璫一類的飾物作爲男女定情的信物。緘札:指書信。

雲羅:像螺紋般的雲片,陰雲密佈如羅網,比喻路途艱難。

創作背景

《隔雨》是作者於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題作《隔雨》,卻並非直接寫隔雨,而是抒寫在隔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說這是詩人客居長安的憶家之作,有人說這是李商隱期盼他人提拔的寄託之作。大多數人認爲這就是一首愛情詩。但對於詩人所思爲何人又有較大的爭議。

《春雨》原文及賞析6

花盡春猶冷,羈心只自驚。

孤鶯啼永晝,細雨溼高城。

擾擾成何事,悠悠送此生。

蛛絲閃夕霽,隨處有詩情。

註釋

①羈心,羈旅之心,即客心。

②永晝,整天。

③擾擾,紛亂動盪的樣子。

④悠悠,形容憂思不盡。

⑤夕霽,傍晚的晴暉。

賞析/鑑賞

大自然的各種景緻,表現在詩人的作品中時,往往隨着詩人的心情變化而變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許多詩人感到“喜”,而陳與義卻感到“驚”。前兩聯用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意,而不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意境,所以,一場春雨過後,看不到杜甫“花重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棄疾“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落花無數”,和自己眼前的“雨溼高城”。聽不到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而聽到杜甫“恨別鳥驚心”。一個“孤”字,把爲避兵亂的詩人孤獨淒涼的心境傳出,似乎有秦觀“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砌成此恨無重數”的意境。而“蛛絲”又和辛棄疾“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非絮”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陳與義寫得更含蓄些。

《春雨》原文及賞析7

  原文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裏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峯,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賞析

史達祖工於描摹景物,以詠物詞見長。這首詠春雨的《綺羅香》構思巧妙,摹寫生動,情致深婉,也是他的詠物佳作之一。

南宋後期,詞壇上的詠物詞,存在兩種不同的寫作傾向。一種是:並不對所詠之物進行細緻、逼真的描摩,有時甚至根本不對“物”的形貌加以刻畫,而是竭力寫出所詠之物的“品格”,借物的“品格”來表現作者的人格、精神。比如姜夔的《卜算子》:“月上海雲沉,鷗去吳波迥,行過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靜”。此詞系詠梅花,但對梅的色香、形貌,詞人全然沒有着筆,而是以明月、海鷗、竹等高潔之物作爲背景,側面襯托西泠的一棵梅樹,暗示此梅之“孤”與“潔”,從而表達出作者的性情人格。這種遺去形貌、專取品格的寫作傾向,雖有助於深化作品的意蘊,但由於其藝術表現的中心是物的品格,而非具體的形貌,因此難以給讀者具體、鮮明、生動的感受。王國維說讀這類作品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人間詞話》)道着了這類作品的弱點。

詠物詞寫作的另一種傾向,重物象形貌的刻畫,在力求形似的同時兼求神似。通過對所詠之物細膩、準確的描繪,努力造成一種逼真、生動的畫面,並由此傳達作者的情感。史達祖此詞即是如此。

上片一下筆,詞人就創設了一種煙雨迷離昏沉的境界。濛濛春雨,帶來寒意,使性喜溫暖的花兒受到摧殘,悽迷的霧氣籠罩柳樹,天空昏沉黯淡,一片暮色,彷彿是春雨偷偷促使而成。“做冷欺花”,給人以觸覺上的感受;“將煙困柳”,給人以視覺上的感受;“偷催春暮”,更是巧妙地調動了人們的聽覺器官,使人如聞春雨那沙沙的步履聲。起筆三句,不同凡響,攝住了春雨之魂,使紙面上的綿綿春雨,變成可感可觸、可見可聞的對象。

接下來的“盡日”兩句,進一步描寫春雨的特有面貌。上句是說春雨極細極密,一片迷糊,滿布空間,着重刻畫的是春雨的靜態;下句說春雨忽起忽止,下下停停,總下個沒完,重點表現的是雨的動態。動靜結合,使春雨形象更爲鮮明、具體地呈現讀者面前。同時,又用一“愁”字,點染氣氛,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

以上五句,作者緊扣春雨特徵加以摹寫已到盡態極妍的地步。進一步刻畫,已難措筆,所以作者筆鋒一轉,寫了燕子、蝴蝶的行動。春雨沾溼蝶翅,影響它展翅飛行,故云蝶驚。春雨潤溼泥土,便於燕子銜泥築巢,故云燕喜。迷漾灰黯的春雨圖經紫燕素蝶點綴,色彩有所改觀,呈現一種悽麗的境界。燕、蝶的作用不僅側面襯托春雨,擴大了詞境,而且,蝶驚燕喜的氣氛還反襯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

“最妨它”兩句,寫春雨對自己約會的影響。“佳約風流”,指男女約會。鈿車,以金爲飾的華麗車子。杜陵,在長安附近,漢宣帝陵墓所在地,附近多富貴人家,這裏借指與情人約會之地。春雨連綿,道路泥濘,心愛之人所乘之鈿車受阻,約會之事也就成爲泡影了。

這兩句因詠物而融入閨情。“佳約”的一方,或是作者自己。雨妨佳約,鈿車難至,懷人不見,愁情可知。這兩句,遙應前面“愁”字。作者融一片愁情於雨景之中,借春雨冥迷暗淡之境現作者懷人不見之情,情景兩者融洽無間,堪稱絕妙。

下片,作者繼續把詠雨和抒情結合一起。上片重在描寫春雨而兼寓愁緒,下片則主要抒發懷人之情而仍關合雨意。

前三句寫天色漸晚,潮隨雨漲,江水洶涌,作者站在江邊,極目遠望,但見煙波迷茫,渺無邊際,官方所設之渡口(官渡)隱沒於煙雨之中,難以尋覓。“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化用唐朝韋應物七絕名作《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兩句詩而自成意境。韋詩通過雨天潮急,野渡無人,小舟自橫的景色描寫,表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閒情逸趣。史詞則承“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兩句,更進一步、更深一層表現了他的愁緒:陸路不通,則覓水道,官渡亦不見,則其愁轉濃,可以想見。寫來曲折細緻、筆法多變。官渡既不見,映入眼中的,只是遠處隱隱約約的幾座山峯。 “和淚謝娘眉嫵”一句,妙筆突起。謝娘本是唐時歌妓,這裏借指作者所思念的女子。眉嫵,指女子眉毛嫵媚。此句寫物擬人,含蘊極深。其一,生動地寫出了煙雨迷漾之中的山峯形態;其二,將遠山比作謝娘(自己之情人),可見作者因“雨妨佳約”,心頭情絲繚繞,排遣不去。其三,寫謝娘含淚,又是作者懸想對方因思念自己而傷心落淚,這種由“對面入筆”的寫法,更翻進一層顯示出作者相思之深切。這與李商隱“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詩句及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的詩句寫法機杼略同而層折更多、更深,的確是極爲難得的佳句。

春雨綿綿,懷人不見,傷如之何?“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兩句承上進一步寫詞人之愁。春雨磁潤,新綠遍生,花兒卻受到摧殘,脫離枝葉,帶着愁意,隨着流水飄向遠處。言下之意,春雨隔人,除了相思,別無他法。猶如春雨摧殘下的花兒,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帶將愁去”。無可奈何之情,溢於言表。其愁思之深長,讀來真有“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感。

最後兩句以回想從前之事作結,依然不離雨景。“記當日門掩梨花”,化用李重元《憶王孫》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剪燈深夜語”,則脫胎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對”詩句。兩句回憶往事:也是這樣的春日,雨打梨花,院門深閉,自己和心愛的女子歡聚一起,剪着燈花促膝夜語。史詞兩句的意境,卻是作者已經經歷過的,是回憶的產物。作者化用前人詩詞,靈活通脫,不僅不離詠雨及思人的本旨,而且還藉此更爲真切地反映了自己的心情。李商隱之詩本系懸想,是想象將來歡聚,而史達祖卻用以憶昔,傷嘆歡聚長敘已成往事,眼前他只是孤身一人,悵對沉沉大江,綿綿春雨。經過如此組合化用,形成新的境界,和全詞所要傳達的情緒契合無間,渾然一體。這樣用事,達到古人所謂“渾化無跡”的地步。

綜觀全詞,構思措辭都很工巧,沒有一字說出“雨”字,卻句句不離春雨。同時,全詞發抒愁情,寫得婉轉層折,情致深厚。張炎認爲此詞好在; “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雨》原文及賞析8

《臨安春雨初霽》原文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臨安春雨初霽》賞析

“小樓”一聯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着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裏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爲這兩句細緻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豔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於刻畫春光,而是與前後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着這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晁君誠“小雨愔愔人不寐,臥聽贏馬乾殘芻”,是以臥聽馬吃草的聲音來刻畫作者徹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陸游這裏寫得更爲含蓄深蘊,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鬱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爲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這明豔的春光中,詩人在做什麼呢?於是有了五六兩句。“矮紙”就是短紙、小紙,“草”就是草書。陸游擅長行草,從現存的陸游手跡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風韻瀟灑。這一句實是暗用了張芝的典故。據說張芝擅草書,但平時都寫楷字,人問其故,回答說,“匆匆不暇草書”,意即寫草書太花時間,所以沒功夫寫。陸游客居京華,閒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爲是小雨初霽,所以說“晴窗”,“細乳”即是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鑑別茶的等級,這裏就是品茶的意思。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閒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後,正藏着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爲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願,而嚴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於是再也捺不住心頭的怨憤,寫下了結尾兩句。

陸機的《爲顧彥先贈婦》詩中雲:“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爲緇”,不僅指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爲其所化的意思。陸游這裏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莫起風塵嘆”,是因爲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詩人之願。因京中閒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躬耕。“猶及清明可到家”實爲激楚之言。偌大一個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詩人有所作爲,悲憤之情見於言外。

《臨安春雨初霽》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漢族。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爲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爲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