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

1.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在匆忙的世俗生活激流衝擊下,能夠恬然深思的心靈愈加稀少。如果說尼采式的敏感哲人曾對此發出 的急切呼叫,那麼,羅素,作爲一個心理健康的哲人,我們又從他口中聽到了 的明智規勸,但願這些聲音能 今日性靈猶存的青年去尋求一種智慧的人生。

A.振聾發聵耳提面命開啓 B.振聾發聵語重心長啓迪

C.震耳欲聾耳提面命啓迪 D.震耳欲聾語重心長開啓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事故調查組要堅持“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原則,全面查清技術和管理原因,準確認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給遇難者家屬和全社會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B.《白毛女》吸收了傳統戲曲藝術的精華,採用中國民歌的曲調,民族藝術與西方藝術相結合,揭示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主題。

C.工人題材的詩歌藉助網絡平臺實現了詩歌的自我教育,可發表個人作品,可相互切磋交流,表達了自己漂泊、處處碰壁而又不放棄夢想的生存狀態。

D.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大腦中與智商有關聯的兩組特定基因簇,不但有助於未來開發更高效的神經系統疾病療法,還加深了研究人員對智商的理解。

3.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3分)

A.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B.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C.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D.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4.下列交際用語使用得體的一項是(3分)

A.吉日良辰,花好月圓,恭祝一對新人相濡以沫,白首偕老。

B.家母古稀之慶,承蒙各位親友光臨,略備薄酒,敬答厚意。

C.值此店慶,肖總忝列董事,因事不能躬臨,本人代爲致歉。

D.各位同仁,以上是我的淺知拙見,如有不當處,敬請斧正。

5.對下面一段話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作家餘華與一位餐館老闆聊天,談到讀書時,餐館老闆深有同感:“我常讓廚師去品嚐其他餐館美食來提高自己的廚藝,我發現總挑別人菜餚缺點的,沒有進步;總誇別人菜餚優點的,倒成了好廚師。”

A.要成爲優秀的廚師,更要學習別人菜餚的優點。

B.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出評價,應全面公正。

C.世間萬物缺陷難免,多吸收其優點,纔有長進。

D.讀書做菜,都要既找別人缺點,也學別人優點。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遊潭柘記

方 苞

康熙戊戌夏四月望後七日,餘將赴塞上,寓安偕劉生師向過餘。會公程可寬信宿,乃謀爲潭柘之遊,而從者難之,曰:“道局窄不利行車,窮日未可達也。”少間,雲陰合,厲風起,衆皆以爲疑。寓安曰:“車倍僦,雨淋漓,詰旦必行。”

既就途,果回遠,經砠磧,數頓撼。薄暮抵山口,而四望皆荒丘,雖餘亦幾悔茲行之勞而無得也。入山一二里,徑陡仄,下車步至寺門,而山之面勢始出,林泉清淑之氣,曠然與人心相得。時日已向暝,乃宿寺西堂。質明起,二子披衣攀躡,窮寺之幽與高;降而左,出寺循山徑東上,求潭

柘舊址。泉聲隨徑轉,林樹密蒙,如行吳、越溪山中,遇好石,輒列坐,淹留不能進。日將中,從者曰:“更遲之,事不逮矣。”餘拂衣起,二子相視悵然,計所歷于山,得三之二,去潭側二里,竟不能至也。昔莊周自述所學,謂與天地精神往來。餘困於塵勞,忽睹茲山之與吾神者善也,殆恍然於周所云者。

餘生山水之鄉,昔之日,誰爲羈紲者?乃自牽於俗,以桎梏其身心,而負此時物,悔豈可追邪?夫古之達人,巖居川觀,陸沉而不悔者,彼誠有見於功在天壤,名施罔極,終不以易吾性命之情也。況敝精神於蹇淺,而蹙蹙以終世乎?餘老矣,自顧數奇,豈敢復妄意於此?而劉生志方盛,出而當官。得自有其身者,惟寓安耳。然則繼自今,寓安尚可不覺寐哉?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而從者難之 難:責難

B.車倍僦,雨淋淳,詰旦必行 僦:租賃

C.遇好石,輒列坐,淹不能進 淹:停留

D.自顧數奇,豈敢復妄意於此 奇:命運不好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會公程可寬信宿,乃謀爲潭柘遊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

B.雖餘亦幾悔茲行之勞而無得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

C.謂與天地精神往來蜩與學鳩笑之曰 ..

D.況敝精神於蹇蹙以終世乎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餘困於塵勞,忽睹茲山之與吾神者善也,殆恍然於周所云者。(4分)

(2)乃自牽於俗,以桎梏其身心,而負此時物,悔豈可追邪?(4分)

9.作者在這次遊覽中獲得了哪些人生哲理?請簡要概括。(4分)

三、古詩詞鑑賞(11分)

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南歌子·過嚴關

張孝祥

路盡湘江水,人行瘴霧間。昏昏西北度嚴關。天外一簪初見、嶺南山。

北雁連書斷,秋霜點鬢斑。此行休問幾時還。唯擬桂林佳處、過春殘。

(1)“路盡湘江水,人行瘴霧間。昏昏西北度嚴關”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畫面?(4分)

(2)請簡要賞析“天外一簪初見、嶺南山”。(3分)

(3)詞的下片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請簡要概括。(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爾卜爾筮, 。(《詩經 衛風 氓》)

(2)吾嘗跂而望矣, 。(荀子《努學》)

(3) ,多於在庚之粟粒。(杜牧《阿房宮賦》)

(4)錦瑟無端五十弦, 。(李商隱《錦瑟》)

(5)釀泉爲酒, 。(歐陽修《醉翁亭記》)

(6) ,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7)醉裏挑燈看劍, 。(辛棄疾《破陣子》)

(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論語·雍也》)

五、現代文閱讀(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

我是嫦娥

畢飛宇

①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領悟了青衣意韻的極少。筱燕秋是個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劇《奔月》的演出,讓人們認識了一個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後她沉寂了二十年,在遠離舞臺的戲校裏教書。學生春來的出現讓筱燕秋重新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二十年後,《奔月》復排,這對師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給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氣演了四場,她不讓給春來,誰勸都沒用。可第五場,她來晚了。筱燕秋衝進化妝間的時候,春來已經上好了妝。

②春來十一歲走進戲校,從二年級到七年級一直跟在筱燕秋的身後,知道筱燕秋的人都知道,春來不僅僅只是筱燕秋的學生,簡直成了筱燕秋的女兒,春來最初學的並不是青衣,而是花旦,是筱燕秋厚着臉皮硬把她拽到自己的身邊的。青衣與花旦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當,只不過現在喜歡看戲的人少了,許多人都習慣於把戲臺上的年輕女性統統稱之爲“花旦”,春來這孩子說話的嗓音和筱燕秋並不像,可是,一開腔,春來的唱腔簡直就是另一個筱燕秋,戲校的老師們開玩笑說,春來的嗓子天生就是和筱燕秋唱對臺戲的料。

③筱燕秋和春來商量,讓她放棄花旦,改學青衣,春來不肯,商量來商量去,春來就是不肯。筱燕秋急了,筱燕秋的那句名言至今還是戲校裏的一個笑話,一個笑柄,筱燕秋一急,拉下臉來,對春來說:“你要是不肯拜我爲師,我就拜你,我拜你做我的學生,你答應不答應?”做老師的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春來還敢說什麼。

④上了妝的春來真是比天仙還要美,她是嫦娥,大幕拉開,鑼鼓響起來了,筱燕秋目送着春來走向了上場門。筱燕秋在戲校呆了二十年了,教了那麼多學生,細細排下來,卻沒有一個能唱出來的,大紅大紫就不說了,顯一下山露一下水的都沒有過,這種局面給筱燕秋帶來了十分強烈的疼痛感。一個人可以有多種痛,最大的痛叫做不甘,筱燕秋不甘。筱燕秋每天都站在鏡子面前,親眼目睹着自己一天一天老下去,親眼目睹着著名的嫦娥一天一天地死去,卻無能爲力。春來的出現讓筱燕秋看到了希望。春來是嫦娥能夠活在這個世上最充分的理由。

⑤觀衆承認了春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喝彩聲就是最好的證明。

⑥掌聲雷動時,筱燕秋想一把抓住化妝師,她想大聲告訴化妝師,告訴每一個人,“我纔是嫦娥,只有我纔是嫦娥”,但是她沒有說,她現在只會抖動嘴脣,不會說話。筱燕秋無聲地坐在化妝臺前,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她一點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她拿起青衣給自己披上,取過肉色底彩,擠在左手的掌心,均勻地一點一點往手上抹,往脖子上抹,往臉上抹??她請化妝師給她調眉,包頭,上齊眉穗,戴頭套,鎮定自若地,出奇地安靜。

⑦筱燕秋並沒有說什麼,只是拉開了門,往門外走去。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戲裝走進了風雪,她來到了劇場的大門口,站在了路燈下面,她看了大雪中的馬路一眼,自己給自己數起了板眼。她開始了唱,她唱的依舊是二簧慢板轉原板、轉流水、轉高腔。

⑧雪花在飛舞,戲場門口,人越來越多,車越來越擠,但沒有一點聲音。筱燕秋旁若無人,邊舞邊唱。她要給天唱,給地唱,給她心中的觀衆唱。筱燕秋的告別演出轟轟烈烈地結束了。

(選自畢飛宇,《青衣》,有刪改,標題爲選者所擬)

12.請簡要說明第一段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4分)

13.文中兩處畫線的句子分別表現了筱燕秋什麼樣的性格特徵?請簡要分析。(6分)

14.請簡要概括第六段中筱燕秋在化妝室裏內心活動變化過程。(4分)

15.插敘是本文的寫作特色,請探究作者這樣的行文安排的`用意。(6分)

六、現代文閱讀(二)(18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題。

想象西藏

沈衛榮

西藏在地理上的偏僻和文化上的獨特,讓外界產生無盡的想象與嚮往,使得“想象西藏”這一

文化現象經久不衰,愈演愈烈。

近些年來,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歌流行全中國,業已成爲大量知識人和小資階層最喜愛的心靈雞湯和怡情補品。西藏則已成爲人們殷切向往之地,成爲淨治衆生煩惱,療養精神創作的聖地,在這人間最後一塊淨土,人們可寄託日益脆弱的心靈和所有的願望。藏傳佛教之上師,不管是活佛,還是喇嘛,都變成了成就非凡的心靈科學家,是人們爭相皈依的精神導師。可見“想象西藏”於當今的中國即是一種非常流行和非常時尚的事情,也反映了中國當今社會和文化的一些熱切的訴求。

在西方世界,對西藏和西藏文化的熱望和追捧之風氣,遠早於今日之中國內地,十八世紀中期,對西方世界而言西藏還近乎“只是一個謠言”,對其知之甚少。然而在緊接着的工業化世紀中,西藏卻漸漸地演變成一個維多利亞浪漫主義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它差不多就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最後一個聖地,集中了以往所有人類曾經經歷過的傳統的聖地所擁有的神祕、力量和曖昧。但隨着交通日益便利和數據化時代的到來,今天的西藏與外界的距離不再遙不可及,出入西藏也已不再是一種不可完成的使命,西藏發生的一切每天都可傳遍全世界,西方學術界對“想象西藏”這一現象也有所警覺,他們以權威的姿態開始解構和清算由西方傳教士、啓蒙思想家、殖民侵略者、神智主義者、遁世主義小說家、嬉皮士和藏學家們聯手創造出來的“神話西藏”,明確指出這個“神話西藏”是西方人自己的設計和幻想,與西藏的歷史和實際無關,西藏並不如今天的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樣從來都是一個和平、慈悲、智慧的人間淨土。

西方在“西藏神話”形成過程中的轉化,揭示西方出現的每一個西藏形象在某個時代的各種表述都是無意識作用下的創造,這種想象行爲中的創造,則被理解爲真實,而真實又將被重複不斷地修正,每一代作家均藉助他們對西藏的設計和想象將無意識化爲有意識,表露他們自己的各種最熱切的關注、未遂的心願,以及恐懼和希望等等。

西藏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無疑還將繼續是人們最願意傾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的“異域”,不管是被神話化的還是被妖魔化的“西藏形象”,它們都不過是人類於不同時期“想象西藏”的階段性作品,它們與西藏的歷史和現實常常缺乏必要的聯繫,反映的只是想象者自身所處的社會和文化面貌以及他們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說“旅行並不發現世界,而更是構建了世界”。

16.第二段中,“想象西藏”反映了中國當今社會和文化的哪些熱切的訴求?(6分)

17.第三段中,西方世界對西藏認識有何變化?請簡要說明。(6分)

18.請結合文章,闡釋文末畫線句子的內涵。(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凡是過去,皆爲序章。(選自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意爲過去的種種,皆可爲現今作指引。) 那些記不住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複過去。(選自桑塔亞那《生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