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知青歲月》觀後感範文

由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知青網合拍的紀錄片《知青歲月》,昨天在北京四惠附近的國粹苑首播。這是一部全國知青口述歷史的紀錄片。歷50年歲月,講述年過花甲的知青沉澱記憶後的真人真事。由知青本人親口講述那些難以忘懷的人生經歷,再現當年那激情豪壯的歲月,也是深重苦難又艱辛掙扎的青春歲月。沒有任何改編加工和演技,但真實的重錘,聲聲擊打觀衆心扉,感人至深。放聲大笑,感動落淚,鼓掌悲嘆,知青觀衆的情感投入,心神傾注,與屏幕上的講述人聲情交匯了。

紀錄片《知青歲月》觀後感範文

這次紀錄片《知青歲月》首播的是《賀蘭山下的記憶》,65年下到寧夏的北京知青集體口述,在賀蘭山下農建13師難忘的人生歷程。傳媒大學的郭老師是總編導,北京知青網的千秋園是這次知青聚會的主持人。

片頭曲是一代知青們都喜歡都唱過的《邊疆處處賽江南》。這支美妙婉轉的歌曲,承載了知青們太多的豪情,太多的苦難艱辛,太多難忘的記憶!歌聲一起,我的思緒就回到了那一眼望不盡頭的北大荒,面對一根直通到山腳下的壟,邊鋤玉米地,我們邊唱的就是這支歌。

屏幕上的知青在口述,臺下的知青記憶閘門就打開了!浸潤着悲與歡,浮現着血和淚。賀蘭山下,騰格里大沙漠邊就是我們的家。剛到幾天,沙塵暴襲來,面對面幾米看不見人,昏天黑地,女生們夜裏用紗巾包住臉,睡着又讓沙子嗆醒,抖抖紗巾,一捧土!被子上身上臉上全黃的!第二天每個知青乾的活就是都拿一個臉盆,到麥田裏捧沙土,把沙土埋住的麥苗露出來。

最讓人感動的是屏幕上一個叫潘永儀的知青,講當年主動參與挖大溝的勞動競賽:“那天早上,我提着10個饅頭,一大桶水,就上陣了。到地就全脫了,只穿一條短褲叉,挖一米五深溝,有人丈量,大太陽底下,汗不停流着,鐵鍬不停,中午餓了,吃了5個饅頭,不歇,接着挖,要創紀錄。最後那天我一人挖了32方土!”

他還講了如何教幾個同伴一起跳下火車,追趕連隊汽車的趣事,也令人捧腹。還有一個講割麥子的知青:“我割不快,就想鐮刀一定要快!頭天晚上提前磨了5把鋒利的'鐮刀,就用草繩子繫住腰,後背插上鋒利的5把鐮刀,一溜,閃閃的,第二天大貓腰割麥子,用鈍了一把,一扔,再從後背抄一把,接着割!”

當年全國一千多萬知青,兵團工資全國幾乎一樣,無非24元,25元,28元上下。我想,當年這些吃苦拼命的事,如今似乎聽着很新奇,其實很多,正如林縣人民在巍巍太行山的石頭上,硬是鑿出來一條盤山的紅旗渠!全縣幾萬農民,每天就是一斤糧食一斤半菜,自帶工具,實際就是義務勞動啊!沒有當年不計報酬的幾億人的奉獻,哪有共和國的工業化現代化的原始積累!

昨天整看了一上午一下午,很真實很全貌很震撼很簡潔很值得。比某些耗資上億的爛片子有意思。

參加這次知青口述歷史的,有當年北京各個中學畢業生,僅僅記下了幾個學校:三十中,二十七中,四十一中,十中,二十三中,五十六中,國子監中學及鋼院附中等,當年來到賀蘭山下戰天鬥地的是大批國中生也有高中生,還有個別大學生知青。最小的才13歲,妹妹參加兵團時才未滿15週歲,還帶着紅領巾呢!

約200名北京老知青在5月29號歡聚一堂。聚會間知青網代表,天津知青網代表,重慶知青網代表,廊坊知青網代表等上臺接受了北京知青網贈送的大鐘表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