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喋血長平》觀後感範文

爲數不多的幾集戰國時期的紀錄片,描述的是秦國與趙國之間那場令人震撼的長平之戰,對劇中的幾個重要人物印象深刻。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四大名將廉頗,名門之後趙括,秦國國君秦昭襄王,趙國國君趙孝成王。

紀錄片《喋血長平》觀後感範文

秦國君主,秦昭襄王。印象中這個人在位時間最長,一生兢兢業業爲秦,有勇有謀。爲秦國的強大做出來不少貢獻。老年時期,聽信讒言,使得一生爲秦立下不少戰功的四名將之首白起落得個賜死的下場。這也許是歷代君王一直以來擁有的通病吧。多疑、當心功臣功高蓋主吧。

趙國君主,趙孝成王。趙惠文王之子,在位二十一年,一生也沒什麼大作爲,值得一提的是,趙國的敗落,算是他一手促成的。一生兩場戰役,一敗一勝使得趙國元氣大傷。比較自我,認定的想法人家複合他,他就覺得是對的,就去做。諮詢他人意見也是認可的人。不會想着那些元老級別的想法與看法,沒考慮過爲什麼這些人會成爲元老。從戰役的一開始就一直在做着錯誤的決定。算是個悲哀的人物吧。就說認命趙括爲將,當時的藺相如和趙括的生母勸說也沒能改變其決定,一意孤行。當時的一個環境倘若戰敗的話,是要株連九族的使得最後趙母與其達成協議,你要認命可以,他朝戰敗你不可以株連我九族。

四大名將之首白起,一生從無敗績。稱號“人屠”。他所到之處,無論平民還是降兵,一律屠殺不留活口。這場戰役中,只因韓國上黨郡十七城池的臣民不歸順秦國而選擇轉投趙國,恐其反,而盡數殺之。本打算一股做氣拿下趙國,奈何奸臣進言,君主當亦心其功高震主,下令其撤兵。回到秦國國都,和君主分析利弊,奈何君主不聽勸,導致君臣離心。趙國國君冷靜下來後,聯合諸國抗秦,而這時的秦國君主纔想着要攻下趙國,就是所謂的邀請白起掛帥,而白起在明知全無勝算的情況下,拒絕出征。結果可想而知,秦國無法取勝。秦昭襄王無奈之下親自登門請白起告病家中的白起出徵,白起不願,秦王說我會恨你。而白起的回覆是我寧願現在死,也不願做有辱君王的名將。他其實也不想讓自己一生無敗績的軍旅生涯留下遺憾。從此後他的官場之路在走向下坡路。即便是這樣,一生爲秦的名將之首最終還是抵禦不了,奸臣在君主身邊進獻讒言。落的個被君主賜死的下場。

四大名將廉頗,在明知不敵的情況下,步步退讓步步防守。哪怕君主再三的催促進攻,爲了守衛家園,還是堅持自己的決策。最終落的個臨陣換將,遠走他鄉,看着自己家園衰敗,也許還客死異鄉的下場。

名門之後趙括,父親趙奢,一戰成名。其子聰慧,熟讀兵書,但也只限於紙上談兵。被趙王啓用,認爲虎父無犬子,指派其臨陣換將。想着大展拳腳有一番作爲,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戰場的千變萬化與他紙上談兵的那一套並不一樣,最終的結局也許對於那個時期的將士而言是好的,戰死沙場。也許有人說他是缺乏實際的'戰場經驗,有機會讓他歷練,也許他也是一名大將。我個人認爲,他這是過於自負導致的結果。從趙母勸說趙國國君就可以看得出,他的認命將軍是多麼的不被看好。四十五萬大軍就因爲他的自負而付出了生命,後人對他的詬病指責也並不是全無道理。

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對於歷史上的這場戰役更瞭解了,瞭解到它的發起與最後的結局,明白爲什麼趙括紙上談兵會被世人指責。一場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對峙戰爭,因爲君主的急躁和不成熟的決定,演變爲以失敗告終,對於這些曾經在校期間曇花一現而出現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具體出自於哪裏有更深入的瞭解。有機會也會想去這些古戰場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