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紀錄片成長的祕密觀後感

《成長的祕密》是中國第一部長期跟蹤記錄兒童生活的故事紀錄片,這是一部關於兒童的生活戲劇——發生在真實環境裏的真實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紀錄片成長的祕密觀後感,僅供參考。

故事紀錄片成長的祕密觀後感
  紀錄片成長的祕密觀後感篇一

《成長的祕密》是央視記錄頻道播出的一套真實記錄幼兒園孩子生活的故事記錄片,把一個個深層次的心理髮展現象和一些孩子的成長經驗帶給觀衆。看完該片之後我不禁深深的被其感動,並引起層層反思。

再看《錫坤闖世界》這一集中,看着畫面中的錫坤,我的眼前便浮現出另一個小男孩的身影,他與影片中的錫坤有着那麼多的相似之處,一樣的可愛英俊,一樣的調皮愛闖禍,就連闖的禍都是一樣的。他叫洋洋。

在一段時間裏她像錫坤那樣特別愛扔玩具,往往是嘩啦一下子把整筐的玩具全部倒在地上,我們幾位老師看到這種情況便會很生氣的立即阻止他,接着就是對他嚴厲的批評,然後令他把玩具撿起。但是他會很不情願的撿玩具,會很抗拒,總要叫好幾遍,很嚴厲的批評之後,他纔會慢慢的把玩具撿起。我試過很多方式,但效果都不明顯。當洋洋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而不往筐裏撿時,我盡力控制着我的情緒,讓他和我比賽向投球一樣把玩具投入筐裏,這樣可算是讓他把玩具撿進筐中,但仍不能制止他扔玩具的行爲。有一次洋洋又扔玩具還不撿,我氣壞了,把其他的孩子全部領出了教室,留下洋洋和另外一位老師,並告訴他不撿完玩具就不能走了,這一招還挺管用,洋洋快速的把玩具撿了起來,但還是不能讓他停止亂扔玩具。也不能他每回摔玩具時,都把其他孩子領出去呀。

而影片中大李老師又是怎樣做的呢?她在孩子去午睡的時間裏,讓錫坤留下一段時間,當錫坤想仍撒玩具的時候給他一個默許的眼神,讓錫坤把玩具撒得滿地都是,讓錫坤盡情的`享受玩具落在地上發出的聲音所帶給錫坤的這種遊戲的快樂,並在旁邊真心的和錫坤一塊玩,這裏只有錫坤一個人,這樣既不會讓其他孩子跟着學,又可以讓錫坤玩個痛快,錫坤和大李快樂的玩着,那份快樂連我都覺得羨慕。錫坤玩夠了,大李幫他一起把玩具收起放好,這時的錫坤則是心甘情願的收玩具了。

在故事的最後大李老師指出孩子進行空間的認識,完成空間建構的時候,因爲成人們將一切東西都放置的那樣整齊,展示不出孩子的建構的這方面的能力,所以孩子要把秩序打亂,然後在再把東西放起,來展示自己的能力,成人們正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孩子學會秩序的歸位。

我很遺憾在洋洋出像這種行爲時我沒能看到這部紀錄片,沒能給洋洋正確的引導,而有時竟採取一些強迫恐嚇的手段,我當時也確實認爲洋洋的這種行爲問題很嚴重,哪裏知道這其實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段小小插曲。雖然沒能用正確的方法使洋洋的行爲得到改善,洋洋現在長大了一些,也不會經常把玩具往地上扔了,越來越乖,也越來越可愛了。

生活中本身就會有很多遺憾,教育中也一樣,但遺憾會讓人記憶深刻,也許遺憾與失敗本身就比成功更能發人深思,讓人不能忘懷吧!

  紀錄片成長的祕密觀後感篇二

看《窗外的小豆豆》時,很羨慕那個能在電車上上課、能在四處玩耍的巴學園,時隔多年,沒想到在紀錄片《成長的祕密》裏,那個巴學園竟然復活了,孩子們生活豐富多彩,身心自由發展,小豆豆當年經歷的一幕,正在北京一家幼兒園裏上演。影片真實地記錄了幼兒園小朋友們的一舉一動,他們天真大膽地想法,充滿童趣的話語還有每天點滴的變化,都會帶你回到童年,走進兒童世界,分享他們成長的喜怒哀樂。看完三集,我突然明白,原來孩子的教育並不複雜,成龍也好,成鳳也好,不過是大人的美好祝願罷了,其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方式很簡單:順其自然。我們來看看《成長的祕密》裏告訴我們的祕密。

一、營造寬鬆的環境。巴學園的外觀就給人這種感覺。木柵欄圍成的大院,有花有草,有沙坑,有帳篷,還有各種體育設施及各類兒童玩具,因此,走進巴學園,感覺就像走到了戶外,走進了兒童樂園。睡覺房很獨特,沒有一張牀,被褥沿四面牆鋪開,大家一個挨一個地睡在地板上,有點野外宿營的味道。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這裏的老師對孩子的管理很寬鬆。老師沒有規定入園時間,也沒有規定活動內容,入園後你可以自己選擇玩伴,選擇遊戲方式,一切全按照孩子們的興趣組織。一個叫南德的男孩幾乎天天遲到,而一個叫辰辰的女孩就喜歡這個南德,每天辰辰早早入園,她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院子裏等南德,有時一等就是一兩個小時,即使到了早餐時間,大家都進去吃飯了,她仍然執拗地守在外面,此時,老師沒有一句批評,稍稍勸說後,發覺無效,老師就陪着女孩耐心等待,還同她親熱地聊天。南德終於出現了,迎接他的不是呵斥,不是罰站,而是辰辰的歡呼,老師的擁抱。這樣,對兩孩子來說,新的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再如,當老師給喜歡聽故事的小朋友講故事時,池亦洋不喜歡,他可以在地板上懶洋洋地打滾,也可以走出去幹他男孩子喜歡乾的挖陷阱。老師看在眼裏,不會訓斥,也不會制止,更不會日後排斥。

二、玩耍、遊戲中學習。現在的孩子,幼兒園裏學識字、學拼音、學算術,課餘培訓班裏學學琴學舞、學繪畫,爲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小小年紀就忙得不亦樂乎。這種情景在巴學園看不到,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在忙着過家家,搭帳篷,挖泥坑,葬死兔,升國旗,踢足球等等。當然,孩子若喜歡錶演、看書,老師也會在閱覽室裏指導他們看、講、扮演角色等。有人說,孩子的靈氣來自於身心的互動和知情的互動,而輕鬆自在的遊戲正好體現了這兩個原則,它給了孩子豐富均衡的營養,在這種營養滋潤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縱使沒有多大靈氣,我想,也不會成爲問題孩子。

三、不過多幹涉孩子間的糾紛。與人相處,矛盾難免,孩子也不例外。遇上孩子們吵架或者打架,無論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常要苦口婆心地教導一番,甚至訓斥恐嚇懲罰。巴學園的老師從不過多幹涉孩子的事情,只是引導他們宣泄情緒。兩個女孩一起玩耍,一女孩的話語惹怒了另一女孩,她連聲高喊:“我要大發雷霆!大發雷霆!”老師走了過來,彎腰輕聲問:“你爲什麼要大發雷霆?”女孩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她···她們···總是···欺負我。”“說說看,你怎麼大發雷霆?老師能不能幫助你?”女孩想了一會兒,她說她的大發雷霆就是要把這事報告給天上的雷公,讓他來把女孩捉去,用雷轟,用鞭抽。老師就按照她說的,扮演雷公,抱起欺負她的女孩演示了一番,逗得兩個小女孩咯咯地笑了。你看,一場糾紛,在老師的引導下,竟成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一次戶外活動,池亦洋一不小心,下巴咳撞痛了佳佳,佳佳伸手打池亦洋,池亦洋迅速溜了,吃了虧的佳佳不依不饒,哭着一路追攆,老師走過來拉住佳佳,說:“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你看,這裏有棵樹,你就把它當作池亦洋,狠狠地踢幾腳吧。”佳佳倔強地扭過頭,乾脆地說:“不。”“那拉住老師的手,跑起來,追趕他們,好不好?”佳佳願意了,跟老師跑着跑着,這小傢伙感覺在比賽,剛纔的怒氣拋之腦後。

四、適當懲罰。順其自然不是聽之任之,巴學園也有相應的約束,那就是誰做錯了,就要接受懲罰,懲罰方式很特別,脫鞋,爬上高臺,一個人坐在反思椅上,獨自呆上四分鐘,然後再下來參加小朋友們的活動。池亦洋在足球比賽中,以手拍球,被老師判爲犯規,他不服,和老師理論,老師跟他解釋,他氣呼呼地扔下球,拒絕比賽,說老師不懂足球。爲了讓他懂得足球規則,也爲了殺殺他的傲氣,老師讓他到反思角反思,池亦洋再次拒絕,老師蹲下來做工作,池亦洋最後服從。懲罰方式孩子們都能接受,更爲關鍵的是,小小的懲罰讓他們明白了一些原則性的東西,平時就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爲,而不是爲所欲爲。

《成長的祕密》讓教育理論變得生動淺顯,祕密不再成爲祕密,真是一部難得的紀錄片。

  紀錄片成長的祕密觀後感篇三

暑假期間,接到幼兒園通知,看成長的祕密,也許平日的我都是消息閉塞的,其實內心十分渴望能有這樣類型的案例記錄片,然我更深一層次的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價值觀,得到這樣的建議,我非常認真地觀看了系列片,被巴學園裏孩子的天真爛漫所感動着,屏幕中,頻繁出現老師去垃圾箱找東西的情景然我十分感動,看見老師陪着辰辰在教室外面等夥伴的細節,讓我體會到心裏的那份絲絲溫暖情懷。

正如馮教授說的:作爲一個幼教工作者,第一任務就是要了解兒童、理解兒童。之前我也只認爲我比較瞭解孩子,也比較尊重他們,但看完這部片子,我真的有些慚愧。從片子中老師們的行爲看,我認爲他們是真的把孩子們作爲一個有智慧、有思想、懂道理的人,一個平等的對話的對象來對待的。比如辰辰在等南德這件事,開始我在想大李老師爲什麼不引導辰辰去交往別的朋友呢?但後來我發現他在遵循着一個原則:尊重孩子,讓他們擁有充分的自由,把孩子放在了教育的絕對的主體的位置,老師只是發揮着觀察、協助幼兒自我發展的作用。再如,辰辰在大雪天等南德時,也許處於愛護孩子的角度,我會把她抱進教室,而大李老師既表現出關心愛護,如把自己的圍巾取下給孩子圍上,更表現出理解和尊重,陪着她等。

片中,李躍兒說過一句話,孩子道德的建立,可以有很長的時間去完成,但是,孩子空間知覺的建立,就這短暫的一段時間,非常寶貴,聽了這些話,我非常震驚,結合自己平時的實踐,我們是難以忍受孩子穿別人的鞋子到處亂跑,難以接受孩子將整個貨架弄倒,難以接受別的孩子在吃飯,而允許孩子在一旁自顧自地玩耍,更不會陪孩子睡覺,讓孩子在自己的臉上“探索”,大李老師對錫坤事件的處理,更讓我震撼。對於錫坤這個小傢伙所做的一切,我想不管在家還是幼兒園,都不會允許他這樣做的,可大李老師做到了。試想我在工作中的一聲聲大聲地呵斥,扼殺了多少孩子們的探索慾望,佩服大李老師同時,不免有些慚愧。

老師所給予孩子的並非一個“愛”字就可以詮釋,則需要老師的教育機智,和提供適時的幫助。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的交流纔是當今教育的最終目的。

片子裏有太多我學習的東西,有太多感觸、感慨。忽然找不出合適語言來形容,有心靈的震憾,有情感的昇華。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父母和老師都會說是愛孩子的。但是怎樣的愛才是恰到好處?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探究的一個話題,也是現代教育理論時常爭論的話題。而這部片子讓我們看到了亮點,再愛也要有權利,再愛也要有規則。

真心希望我們的孩子都生活在巴學園,是在和老師平等關係自由發展中長大,迴歸自然,那時候的生活就是教育。正如校車上那句意味深長的話“孩子是腳,教育是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