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詞的基本知識。

2、瞭解柳永及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3、鑑賞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4、反覆誦讀,背誦這首詞。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2、賞讀名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麼,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課題)

二、走進宋詞

詞的有關知識

1、詞的起源:興起於隋唐,盛行於宋,並在宋代發展到高峯。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所以又稱“長短句”、“詩餘”、“曲子詞”、“歌詞”等。

2、詞牌和標題: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詞的標題是詞的主要內容的集中體現。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可分爲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爲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闋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爲豪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等)

三、作者簡介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爲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

四、寫作背景

《望海潮》這首詞是柳永年輕時的作品,他從家鄉福建崇安前往開封應試,路過杭州,拜謁世交前輩兩浙轉運使孫何,於是寫此詞投贈他。這首詞裏,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寫景多於投贈之意。

五、欣賞杭州西湖傳統景觀(幻燈片展示)

平湖秋月 蘇堤春曉 曲苑風荷 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雷峯夕照 南屏晚鐘

三潭印月

六、朗讀欣賞(flash動畫)

七、內容分析

思考: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

環境美麗、經濟繁榮、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圖景。

(總括錢塘繁華)

(居民區繁華)

(錢塘湖雄偉壯麗)

(人民富有)

(總括湖山之美)

(民衆悠閒的生活)

(錢塘長官休閒生活)

(歌頌地方官政績)

1、從地理位置上看

2、從歷史傳統上看

3、從自然景觀上看

4、從市井面貌上看

5、從百姓生活上看

描寫錢塘的繁華,展現國泰民安風貌,藉以歌頌地方長官政績顯著。

八、手法探究

⑴思考:這首詞在寫景上有什麼特點,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點染”藝術鑑賞

“點染”是詩詞的一種藝術手法。

“點”:抽象的評點(總寫)

“染”:具體的描述(分述)

二者緊密相連,表達共同的意境。

天淨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點

⑵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點”,哪些是“染”,具體描述了錢塘一派怎樣的景象?

東南形勝 自然風光之美

三吳都會 都市繁華之美 染

錢塘自古繁華 民生安樂之美

⑶除了點染,這首詞在寫景上還有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工於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

鋪敘:又叫“鋪排”,多見於古體詩中,它運用疊句的手法,使句式反覆、對稱而又富於變化,在詩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氣氛的作用。

(樂府民歌《陌上桑》、《木蘭辭》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九、名句賞讀

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運用聯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圖畫將它描繪出來?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幾句被稱爲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鑑賞的?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這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祕空靈的色彩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憶江南》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

十、《望海潮》歌曲欣賞(flash動畫)

十一、小結本詞

1.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詞的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歎、讚美與豔羨之情。

2.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十二、課堂練習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詞後練習。

夢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

思考:這首詞是如何使用點染手法的?

答:頭三句刻畫場景,描繪女主人公的動作與神態,第四句再以斜暉、江水加一層渲染,最後才點出“腸斷”二字,濃化了全詞要表現的思念之情。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點染等藝術手法

三、教學課時

45分鐘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上課前老師想問問大家,有那些同學去過杭州呀?沒去過的也沒關係,老師給大家放映幾張圖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麗景象。這是現在的杭州景象,那麼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柳永留給我們的一幅“文字畫”來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美景。

2、師:請大家結合課文註釋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並且找出這首詞是圍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生:“形勝”,“繁華”

師:全篇緊扣“形勝”和“繁華”做文章,兩條線索有分有合,交叉進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着老師走進這首詞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來寫杭州的“形勝”與“繁華”的。

師: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詞的上闕,“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歷史悠久着筆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爲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接下來幾句,便從各個方面來描寫杭州的“形勝”和“繁華”。

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一句寫出了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緻,及都市戶口的繁庶。這是對杭州“繁華”的描繪,接下來一句作者筆鋒一轉對杭州的自然景色的進行描繪。“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裏作者的視線由市內轉到郊外,在這裏請大家注意這兩個字——“繞”、“卷”字,自古以爲人們評價這首詞時都認爲這兩個字用的相當準確。一個“繞”字讓我們看到了錢塘江岸古樹成行,呈現出一種迤邐之態,遠遠望去這些樹木與雲天相接,更顯得美麗別緻了。“霜雪”比喻浪花,在這裏作者用了一個“卷”字既寫出了波濤洶涌、浪花飛濺的逼真情態,也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作者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後,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誇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

板書:繞、卷

師:這首詞的上闕分別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這些角度對杭州這個地方進行了描繪,展示了自然風光圖和都市繁華圖,讓讀者從宏觀上對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領略。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詞的下闋,看看這位大詞人是怎樣運用他的生花妙筆來進行描繪的。生誦讀文本。

師:上闕就杭州城各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和刻畫,再現了杭州的繁華氣象,那麼下闕圍繞着什麼來寫?

生:西湖

師:那作者筆下的西湖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師:“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三秋、十里”,分別從時間和空間着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PPT展示圖片)

師:西湖如此之美,那我們來看看,在這樣的美景中都生活着什麼人呀?

師,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師:是不是說就是白天吹着優雅的笛聲,晚上唱着採菱歌呢?

生:不是

師:那是什麼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聲和歌聲。

師:詞人爲什麼這樣寫?

生:互文手法

師:非常好,這就是互文手法,我們來看看互文的定義。(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師:互文呢有十來種分類,而我們主要學習的就是單句互文和對句互文兩種。複習回顧了互文的定義呢,現在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遇到過的互文實例。

師:單句互文就是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

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後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例如:(PPT展示實例)

注:師生互動討論,最後教師總結明確如下: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我們應理解爲:煙霧籠罩着寒水也籠罩着沙;月光籠罩着沙也籠罩着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着寒水,月光籠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麼也講不通意思。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爲: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理解爲“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對句互文。

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

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裏含有出(上)句已經出現的詞,出(上)句裏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現行教材裏的:(PPT展示過程同上)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衣裳。”這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後凱旋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2)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兩句亦爲互文,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雲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雲鬢帖花黃”。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鬥戰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歸來。”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惑,爲什麼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只有這樣理解詩句才顯合理。

師:現在我們回到我們的詞句上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寫了哪些人?他們的生活情態又如何呢?

生:釣叟蓮娃,他們的生活情態是“嬉嬉”

師:很好,“嬉嬉”二字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遊樂畫卷。可以看出他們生活安逸,自得其樂呀。

我們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寫了什麼人,他們又是怎樣的生活情態?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漢樂府《陌上桑》說:“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後世文學因此用“千騎”來代指一個地方長官的隨從規格。這裏的“千騎擁高牙”呢,我們就可以理解爲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孫何。

生:孫何一樣的達官顯貴,情態是: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沉醉於這一切美好之中。

師:我們看到了兩類人了,生活如此安樂美好,那見證這一切的又是誰呢?

生:詞人

師:對,這裏除了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還有一個隱含其中的人,就是此人自己。那詞人的情緒怎麼?

生:羨慕,讚美

師:好,現在我們來小結一下詞的下闕

詞人一共寫了三種人並描繪了他們的生活情態,作者這樣寫有何深層目的?

生:這是一首以拜謁爲目的創作的詞,這樣寫突出社會安定祥和。

板書:自得其樂、沉醉、欣羨

師:那我們再看最後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這句的作用又是什麼?

生:是爲了表明他的創作目的和住旨。

師:理解很到位,接下來我們中介一下全詞,詞從人物景物入手給我們展示了三幅圖景,大家一起來告訴我是哪三幅圖呀?

生: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師:那大家說這些圖美吧。作者爲什麼把這首詞寫得這麼美,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的“點染”藝術手法的運用。那什麼是點染呢?(PPT展示:點染是傳統國畫中的技法名稱,中鋒點景物,側峯層層渲染,纔有立體感.移動到詩歌上,“點”是正面點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體細緻的描繪鋪寫,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爲豐富,意味更爲濃郁,而不至於使詩歌過於單調、枯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點染在我們學過的古詩詞總是怎樣運用的?(PPT展示並明確)

(1)

《長亭送別》

碧雲天

黃花地

西風緊染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點

師:看完了實例,我們來看看點染在本詞中的運用。

詞總起一筆點出:形勝與繁華,又在接下來的描寫中以三副圖景染之,所以呀,我們看《望海潮》中點染的運用如下:

點染

東南形勝自然風光之美

三吳都會民生安樂之美

錢塘自古繁華都市繁華之美

師: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請大家下去預習下一首詞《雨霖鈴》仔細品味一下我們這位大詞人的不同風格,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討論。

郭曉陽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學習方法:

以學生爲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

瞭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裏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麼樣的?我這裏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複習關於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覈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徵?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徵?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並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麼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

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後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誇耀----祝願早日回到京城。

驚歎、讚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着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藉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範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後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藉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後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作者爲什麼把這首詞寫得這麼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並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後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誇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誇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三、佈置作業: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並分析。

2、課後練習第一題。

附:板書設計

望海潮

柳永

景美人驚歎

杭形勝間

民樂讚美

州繁華天

官愉堂羨慕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感受詞的聲韻之美;

2.品味語言,學習意象鑑賞之法。

教學重點:

學習詩詞意象鑑賞方法。

教學難點:

品詞識人,通過意象分析把握此詞的內涵。

教學方法:

講授法、引導法、分組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粉筆、黑板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和詩歌比較導入

綠竹半含籜,新梢纔出牆。 (附上竹子圖片)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

問題:請問詩中之竹與圖片中的竹子有何別?

明確:詩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單獨的客體。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事物)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問題:請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確:煙柳畫橋,風簾翠幕,雲樹,怒濤,珠璣,羅綺

桂子,荷花,煙霞等。

二、作品鑑賞

1.讀文入情,評詞識人

“三分鑑賞七分讀”,注意讀音,把握節奏,體悟情感

都會(dū) 參差(cī) 堤沙(dī)

天塹(qiàn) 珠璣(jī) 豪奢(shē)

重湖(chóng) 菱歌(líng) 羅綺(qǐ)

疊巘(yǎn) 羌管(qiāng) 釣叟(sǒu)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字耆卿,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許。

2.內容歸納

結合註釋,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本詞的基本內容。作者筆下的杭州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明確:上闋寫杭州美麗的環境和繁榮的經濟,下闋寫杭州人民祥和安定的生活。

全篇描繪出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3.合作探究

誦讀之後,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試嘗試分析。

據說金主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讚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

4.情感把握

通過意象的解讀,你覺得這首詞中表達了柳永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此詞乃柳永前期投贈之作,對杭州繁華景象的描繪實際上是對孫何政績的肯定。

5.遷移訓練

請從意象的角度入手來分析下面這首詞。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6.小結概括

此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

三、板書設計

地理位置:形勝

歷史傳統:繁華

市場面貌:富庶“鋪敘”“點染”

自然景觀:優美

百姓生活:安定

四、課後作業

思考:

1.爲什麼柳詞風格在後來發生了變化?比如後文的《雨霖鈴》。(提示:結合柳永的生平經歷思考。)

2.試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如“月亮”,“柳”。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公開課,一直以來的觀點就是公開課不需要特殊,將日常課堂裏的“說教”去掉,那就是公開課。由於課前的高度重視,壓力頗大,一時惴惴不安。此課準備將近一個月,中間不時有老師給予專業指導,提出寶貴意見,在此表示感謝!

課程結束了,有不足,有收穫,在此記下幾點心得體會:

1、課前準備

剛剛選擇這首詞的時候很多老師給予寶貴的意見,說這首詞不容易上,因爲是柳永前期之作,不能充分反映柳詞的特點,建議我另選一首。《望海潮》確實是柳永年輕的作品,在這首詞裏能夠發現他的抱負與理想,而不是我們所瞭解的那個“整日出入於青樓歌館”的柳七。是什麼原因使得柳永後來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我覺得這個應該跟學生說清楚,選擇《望海潮》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前後的對比讓學生明確柳永變化的原因,引導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學會分析。備課時,通過上網查看柳永的生平經歷,閱讀資深人士對柳詞的評價從而獲取柳永的相關信息,以便在課堂上給學生做出分析,加深對柳永的瞭解。

2、課堂教學

導入課堂的時候運用了圖文比較法,即展示一幅圖片和一首詩,讓學生從中進行比較,從而引入意象的概念,提出鑑賞詩詞的方法。接着就進入《望海潮》,找出此詞中的意象,概括出其內容。情感可以滲透到內容中間,通過意象的分析使得學生能夠自己去慢慢體會其中意味。對於難以理解,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稍作提示。如賞析句子的時候,可以明確要求,寫景好的或者抒情好的,使學生明確要求,能夠對症下藥。課後作業的佈置方面進行鞏固意象的練習,加深意象概念,掌握意象鑑賞的方法。

3、課後體會

由於是公開課,學生配合很默契,這是課前沒有想得的。鑑於教學目標的要求及授課時的感受,發覺自己在理論方面有所欠缺。此次公開課全稱爲“新課程背景下的展示課”,強調的是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的,而不是預想的,所以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給學生一次機會,學生會還你一個驚喜。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賞析詩歌語言之美

2、瞭解干謁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預習作業:

1、熟讀並嘗試背誦詩歌。

2、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內容,

寫下:全詞你認爲最好的一句和最難懂的一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誦讀、感知風格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詞——柳永的《望海潮》。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請同學們齊讀這首詞。

(如有字音錯誤訂正字音,如無字音錯誤,就說看來大家預習得很好,)我們誦讀古詩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詞的風格特點。老師來讀一遍,請同學們聽讀體會。

(教師範讀)

詞的上下片風格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上片意境開闊,下片清麗婉約。(如學生答不出來,提醒學生注意上下片用詞的不同。)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讀出詞的風格特點。

哪位同學願意爲大家朗誦一下這首詞?(學生讀)

聲音悅耳,情感飽滿,體現出了上下片的不同風格,爲什麼同一首詞會出現這樣不同的風格呢?隨着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將一探究竟。

二、梳理品味

昨天預習時讓同學們寫下初讀後自己不理解的句子,這是大家所寫(出示手裏的頁子),其中有一句詩句提出的最多(出示手裏的頁子),就是這一句——(ppt顯示: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大家是哪裏不理解呢?(解釋字面意思。)字面意思正如大家所說,但是內在的深層含義就需要我們再深入研讀一下了。

1、誇什麼

比如這個“誇”字,誇的是——“好景”,有哪些“好景”呢?(學生可能會拎具體的句子),這些屬自然風光,是好景色,詞中還有好景況,是那些方面呢?

(學生梳理回答,教師板書:地理位置、自然風光、都市繁華、民生安樂。)這些好景是哪個城市的?杭州。(板書)

(10分鐘)

2、怎麼誇

①昨天預習時請同學們寫出你認爲寫得最好的一句,大家的意向非常集中,超出百分之六十的同學寫的是這一句: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既然我們這麼多同學認爲這句寫得好,那麼它好在哪裏?

(引導至意象、練字,簡單說)

好在用詞恰切,好在氣勢磅礴,更好的是同學們讀出了它是“怎麼誇”杭州之景的。

②其實風格清麗婉約的句子也有一句特別好,咱們班也有同學提到: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我們來仔細品讀品讀,揣摩一下這一句詞人是怎麼“誇”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句詩。

(同桌來評價一下他的描述。如好:描述很好,點評也到位;如不好:整體語言流暢,我覺得……,會更好。)

(評價引至品味典型意象、推敲精彩詞句、展開合理想象)

“煙”字考究,寫垂柳顏色鮮嫩潤澤、姿態輕柔靈動,望之朦朧迷離、數量上成片成林;“畫”字突出杭州城的繁華與富庶;“風”修飾“簾”,與前文“煙”字照應,更具動態美,引人遐想簾後的風情;“翠”幕,顏色濃郁,與煙柳形成色彩上濃淡相宜的層次,使整幅畫面更美;(換字,珠簾羅幕。)“風簾翠幕”銜接上下句,由景而人,引出“參差十萬人家”。

③大家已經明白了柳永是怎麼“誇”的,現在請同學們品賞下片,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拿起筆,將我們心中的美景昇華成美麗的文字吧!

(3分鐘時間書寫,展示)

記得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王國維強調詞人必須具有赤子之心,要有真情,只有發自內心的東西才能感動人。其實不僅是詞人作詞,我們鑑賞詞作,也需要真情。同學們的文字,讓我感受到了品讀者的真情真意。

通過同學們的精彩重現,我們發現,《望海潮》這首詞對景物的描摹刻畫不吝筆墨,非常細緻。這也正是慢詞的特點。(ppt出示)請大家齊讀——

慢詞,就是依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與小令相比,慢詞曲調變長、字句增加、節奏放慢,音樂更加悠揚動聽,情感更爲曲折婉轉、複雜多變,景物可以鋪陳渲染、細筆工描。

(15—20分鐘)

3、誰來誇

鋪陳渲染的是都市風情,細筆工描的是杭州美景,如此情致,是柳永在誇嗎?

(提醒學生看註釋。)(明確:孫何)

4.爲何柳永來寫

既然是孫何將來升遷至中書省後誇於同僚,爲何這首詞由柳永來寫?(板書,柳永)(再讀註釋:投贈,爲了謁見地方官孫何。)

小結:至此我們明白了這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的真正意蘊,是借祝福孫何將來加官進爵至朝廷中央向同僚誇耀他治理下的杭州盛景來誇讚孫何的治理之功。

(教師講述)相傳,柳永到杭州後,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便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於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請她在孫何的宴會上演唱。當日,孫何被吸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走了,也沒有怎麼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舉薦自己。(板書,干謁詩)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這節課一開始我們提出的問題,這首詞的上下片風格不同,其根本原因還是由詞人的寫作目的決定的。孫何是地方長官,城市的繁華富庶需大手筆烘托;西湖是杭州核心景觀,景色的秀美清麗需工筆細描。總之,目的決定了內容,內容決定了風格。

大家不必覺得尷尬,在當時的情境中,這是柳永最得心應手的武器。將自己的才華適時綻放,並沒有什麼不對。我國的文壇上,就有很多著名的干謁詩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閨意獻張水部》、《上樞密韓太尉書》)(ppt配合,顯示作者)都是文質兼美的名篇。我們只須記得詞壇中有這樣一位柳永,只須傳唱詞壇中的這樣一篇經典。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帶着理解和感情。(齊讀)

(5分鐘)

三、誦讀拓展

讀得真好,也希望同學們能多喜歡我們的詩詞經典。老師就很喜歡這首詞,此時,此地,更加地喜歡,大家知道是爲什麼嗎?老師是河南人,同學們是福建人,這首詞是出生於福建崇安的柳永,前往當時的都城河南開封的路上所做。我們今天能在這裏一起學習這首詞,真的是一種奇妙的緣分。感謝柳永給我們創造的機緣。

所以昨天在準備這節課時,我特別有感觸,依着《望海潮》的詞牌,試着爲柳永填了一首詞,與大家分享:

望海潮懷柳永

才子卿相,風流倜儻,天生詞人柳郎。漂泊天地,浮名忍棄,砥礪千古樂章。荷花盈十里,丹桂醉三秋,高歌徜徉。紫陌紅塵,恣遊狂蕩,任蒼茫。

功名半生茫茫,清酒入柔腸,愁緒滿腔。岸邊楊柳,殘月空望,遙遙再難成雙。遺賢誰邊向,得喪總淒涼,何須心傷。唯有低唱淺斟,纏綿醉飛觴。

謝謝同學們的鼓勵。時間倉促,遣詞用字粗糙,格律平仄不嚴,歡迎大家批評。

四、佈置作業

有人說,讀柳永,一讀《鶴沖天》,識得柳永傲骨肝膽;二讀《定風波》,識得柳永恣蕩真情;三讀《雨霖鈴》,識得柳永婉約纏綿;四讀《望海潮》,識得柳永大家手筆;五讀《八聲甘州》,識得柳永唐人氣象;最後讀《戚氏》,識得柳永一生淒涼。

請同學們課下誦讀柳永的這些詞作,體會不同風格柳詞的語言之美。(作業,ppt出示)

選做:

閱讀研究柳永及其詞作的有關文章。

(5分鐘)

五、板書設計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6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城市——蘭州。蘭州也被評爲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我們蘭州人爲什麼會感到如此幸福呢?

二、簡單介紹柳永在宋代詞壇做出的貢獻

1、柳永是宋代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

2、柳永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長調與小令平分秋色。

三、品讀詞作

1、 請一位學生朗讀《望海潮》 ,如有錯誤,請其他學生糾錯。目的:讀準字音。

2、 請全體學生看文中註釋默讀本詞。目的:理解詞意。

3、 老師配樂範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及節奏。

4、 請全體學生齊讀。

四、品析杭州自然風物之美

1、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明確:運用煉字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字詞來品析詞句的意境美。例如:“煙”:寫出了柳樹迷離朦朧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輕聲舒緩的讀。

2、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明確:運用煉字法,分析“繞”、“卷”用字的妙處。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音調急促提問:此句爲何與柳永婉約派詞風不盡相符?明確:由於年齡、際遇的不同。

3、“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析湖山、桂子、荷花的意象營造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驚歎、豔羨的讀。

五、品析杭州百姓生活的繁華和諧

1、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展現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華。

2、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明確:運用互文見義的手法營造出歡樂祥和的意境。通過“嬉嬉”一詞瞭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熱鬧、祥和,輕快地讀。

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陶醉滿足的讀

六、小結:

詞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們細緻入微的描繪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風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諧,融情入景,表達了詩人對杭州的喜愛與讚美。

七、遷移應用:

品讀了柳永筆下杭州的三美,請學生們觀看有關蘭州的幻燈片,用美的眼光、智慧、優美的文筆描繪出我們腳下這片熱土的美麗之處,表達對它的熱愛與眷戀。然後與同學們分享寫作的內容。

八、佈置作業:

1、 背誦默寫《望海潮》;

2、蒐集有關杭州美景的詩詞。

板書設計:自然風物 壯美清嘉

百姓生活 繁華富庶

官民同樂 政治清明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瞭解作者。

⑵ 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⑶ 學習詩中點染、鋪敘的表現手法。

2、過程與方法:

⑴ 反覆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

⑵ 感悟詞的意境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 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

⑵ 正確評價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重點】

1、名句欣賞。

2、這首詞的寫景特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學習本詞中點染和鋪敘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反覆誦讀,感悟體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麼,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

二、朗讀詩歌

1、初讀課文:

要求: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結合註釋讀準詞意。

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 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 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 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 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峯。清嘉,秀麗。

⑸ 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爲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 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2、齊讀課文:

誦讀指導:

⑴ 感情飽滿,適度誇張,鏗鏘有力。

⑵ 上闋寫形勝之地和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要讀出一種氣勢來。

⑶ 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三、整體感知

1、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

杭州是太平盛世裏富庶而又美麗的繁華大都市。在那裏,人們生活安定和美,一切顯得極爲和諧。

2、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

⑴ 從地理位置上看。

⑵ 從歷史傳統上看。

⑶ 從自然景觀上看。

⑷ 從市井面貌上看。

⑸ 從百姓生活上看。

⑹ 錢塘長官生活看。

3、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

驚歎讚美豔羨。

四、問題探究

問題探究1:

杭州在詩人的筆下有美麗的景色和繁榮的經濟,還有人們安樂的生活,一切顯得很詩情畫意。然而作者是怎樣做到具體細微地描寫的呢?請結合詞的上闕和下闕具體的內容加以分析。

具體分析詞:

1、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着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着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衆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爲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裏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着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着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2、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裏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峯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着眼;“十里”,從空間着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遊人去遊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遊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遊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對官員的祝願。

問題探究2:

找出詞中你最欣賞的句子並加以品析。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幾句被稱爲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鑑賞的?

五、詩歌藝術手法分析

討論:點染手法。

[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本詞點染一。

點染二

本詞的又一特色:善於鋪敘

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對錢塘潮和西湖的描寫,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體形象。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六、拓展延伸

展示部分同學填詞習作,大家共同交流。

七、小結

這首詞着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藉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八、作業:

背誦這首詞。

【板書設計】

望海潮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從地理位置上看

2、從歷史傳統上看

3、從自然景觀上看 驚歎讚美豔羨

4、從市井面貌上看

5、從百姓生活上看

6、錢塘長官生活看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8

文本分析

《望海潮》這首詞從寫作目的上來看,格調並不高,有吹噓政績,粉飾昇平之嫌。但它是宋詞中較早的全面描繪都市生活的作品。同時它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杭州繁榮、壯麗的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教學目標

1、誦讀全詞,疏通詞意

2、把握意象的特點,揣摩其組合方式,體會獨特的意境。(重點)

3、思辨閱讀,體味本詞風格。(難點)

學習過程

導入

創作背景故事導入

《望海潮》這首詞是柳永年輕時的作品,他一直不得志,便到處飄泊,尋找晉升的途徑,希望得到他人的引薦。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從家鄉前往開封應試,途經杭州,得知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但因身份懸殊,他一介布衣,無法見到。於是柳永寫了《望海潮》這首詞,請當地著名的歌女在孫何宴會上唱。後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覆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便說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走了,並沒怎麼提拔他。由此看來,這首詞是一首干謁(投贈)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爲自己舉薦。

感知

一、整體感知,疏通詞意

1、解題

明確:“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制的,大概取意於杭州是觀潮勝地。

2、初讀,讀準字音和節奏。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3、再讀,結合註釋通詞意。

要求用散文化語言描繪全詞意思。

4、默讀,思考本詞描繪了何地何景?哪兩個詞語最能體現該地的特徵?上下兩闕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杭州,自然環境之優美、城市經濟之繁榮、黎民百姓之安居樂業。“形勝”指地理形勢重要、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地方。“繁華”是指人口衆多,商鋪林立,羅綺珠璣盡顯奢靡。.

上闕寫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和市井風貌;下闕寫西湖山水風物之美,人文風貌之佳。

品意境

二、品讀鑑賞,小組合學

PPT展示:

意境中既包含着詩人筆下描繪出的不同景物組成的具體圖景或環境氛圍,也包含着詩人寄託在這圖景或氛圍中的思想與情感。意境可以看成是由多個意象連綴而成的完整畫面。將不同意象進行組合搭配,構成渾然統一的意境,從而表達具體的思想情感。

我是鑑賞者,小組合學交流:

全詞中你最喜歡那幾句,闡述喜歡的理由並推薦給同學。

要求:

賞析你喜歡的句子中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這些意象有何特點?共同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再有感情地誦讀。

總結:柳永在《望海潮》中,有意選取了多個表現繁華富庶的意象相互連綴,共同營造了“東南形勝”“自古繁華”的杭州美景。全詞開篇先以“形勝”“繁華”兩詞奠定全詞意境基調,並點出杭州“三吳都會”的重要地理意義。

上闕從多個角度鋪敘杭州的城市風光與自然風景:首先,作者着眼於市容,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等細微景物,突出江南水鄉的秀美雅緻,又以“參差十萬人家”的全景,呈現出杭州城人口衆多、鱗次櫛比的繁榮景象;其次,“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一大句從城內轉向郊外,借蜿蜒的堤岸、如雲的堤樹,以及寬闊的江面、翻涌澎湃的錢塘江潮,描繪杭州美麗雄奇的自然風光;最後,視角再轉回鬧市,描繪杭州街市上琳琅滿目的珠璣羅綺以及競相奢華的市民風氣,體現出都市富庶的生活風貌。

下闕,柳永將描繪重點轉向西湖風光,同樣是包舉自然景觀和人事風情:重湖、疊巘寫西湖周邊山水相依、重疊錯落的整體風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秋季和夏季,展現出不同季節的西湖美景;“羌管弄晴”直至“吟賞煙霞”,則從官、民兩個角度寫杭州人的遊樂生活,不論吹笛的漁人、採菱的少女,還是儀仗出巡、飲酒作樂的達官貴人,都能盡享西湖美票、自得其樂。詞的最後一句收束全篇,爲整個鋪排做了總結。可以看出,柳永此詞所取意象,或爲城市風情,或爲郊外景物,或爲樂庶生活,從多個角度濃墨重彩地描繪杭州繁榮、壯麗的景色。

析手法

三、品析技法

PPT展示:

點染,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富有層次、和諧統一的圖畫。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的評點或總說,“染”即具體描寫或分說,二者緊密相連,表現作者的情志。

1、試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

明確:

(1)上片中“東南”三句是點,接着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

(2)下片中“重湖疊巘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吟賞煙霞”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描繪。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2、有人認爲全詞的“點”在最後兩句,思考一下爲什麼這麼說?

明確:

(1)這兩句顯現了投贈之意,雖是祝願之辭,但“好景”已籠括了繁華美景、生活祥和之意。

(2)一“誇”字則點出讚美、歌頌之情,既讚美景又歌頌治理有方,不用“異日”再“圖”,詞人已將好景圖描繪出來了,尤其是百姓富庶、官民和樂的場景,那是統治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善思辨

四、思辨閱讀

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我們曾學過他的《雨霖鈴》。但他的《望海潮》全無婉約之風,給人以壯美之感,爲什麼?

思考點:

(1)選景之壯偉、場面之宏闊。“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2)數詞的使用開闊了意象。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數詞運用,均帶有誇飾語氣,可以說具有豪放詞的氣概。

啓示:不要定式思維,具體作品具體分析。

入情讀

五、深讀體悟,再次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作業

六、佈置作業

從《望海潮》的語言、構思、意象、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角度,寫一則不少於400字的文學短評,分享自己閱讀欣賞獲得的審美體驗。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9

一、詩詞導入

江南勝景自古叫人魂牽夢繞,素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詩詞?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麼叫真正的美,什麼叫脫俗的美。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作者簡介

先由學生介紹,然後教師出示課件補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爲人放蕩不羈,但才情卓異。最後,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樂章集》。

2、寫作背景

先由學生介紹,然後教師出示課件補充:宋真宗鹹平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並使其在青樓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三、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這首詞,思考這首詞上片寫了什麼?下片寫了什麼?

上片: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生活和平,富足安樂,景色優美,安定和諧,國泰民安,官民同樂等。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歎、讚美與豔羨之情。

四、具體探究

1、作者在詞中給我們描繪了哪些圖景?請爲這幾幅圖景命名。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後小組討論。

明確: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2、找出你喜歡的詞句並進行賞析。(進行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意象、煉字、手法、意境等方面進行賞析)

示例: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描繪畫面:鬱鬱蔥蔥的樹木環繞着整個江堤,洶涌的江濤發怒似的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壯闊的錢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着北方敵人的進犯。

賞析意象、字詞:該句意象鮮明,“雲樹”以雲來修飾樹,既表現了樹的濃密又與前文“煙柳”呼應,增添了一份清新朦朧之美。一“繞”字表現了綠樹成行,長堤迤邐的情態。“怒濤”中波濤懷怒意奔涌而來表現其澎湃洶涌之態,一“卷”字,極富形象性和動感,再現了錢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飛濺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現了波濤的顏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塹”暗指錢塘江,以“無涯”表現其雄偉壯闊,使詞的意境變得雄渾壯闊。

五、拓展延伸

相傳,金主完顏亮讀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詞,對其中關於杭州盛景的描繪大爲讚歎,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決定。並在出兵前賦詩言志,極具慷慨豪邁:“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峯!”課件出示:你認爲本詞描寫的哪幅畫面激起了金主完顏亮對南宋的覬覦之心,請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

六、課堂小結

這首詞上闋極力讚美杭州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闋極力描寫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景象,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風光和人民安定歡樂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後,所顯現的繁榮太平景象,藉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七、佈置作業

請課下閱讀白居易的《憶江南》,對比賞析與本詞在寫景方面的異同。

《望海潮》語文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比較賞析兩首詞的意象,體會獨特的意境。

2.明確城市榮衰興敗折射歷史的興亡悲情和詞人的愛國情懷。

3.培養學生對詩意的探尋,培養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比較賞析兩首詞的意象,體會獨特的意境。

【教學方法】

講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盛景自古讓人魂牽夢繞,尤其是素有美譽的杭州和揚州。

有很多描寫杭州的詩詞: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題臨安邸》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也有很多描寫揚州的詩詞: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二首》(其一)

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蘇軾《江城子》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殷芸《《殷芸小說·吳蜀人》》

這節課我們就共同走進柳永筆下的杭州和姜夔筆下的揚州。

二、自主學習成果展示(學生白板展示,師生共同探討)

兩首詞意象選取不同,組合方式不同,表現手法、所呈現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截然不同,請結合詩歌語句,並分析比較。

三、合作探究

(一)這兩首詞意境特點、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

(二)爲何一百年前的富庶會變成一百年後的蕭條?

明確:“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導致北宋滅亡是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和紙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

《望海潮》《揚州慢》,一歡歌一悲吟,你更喜歡哪種情感表達?說明理由。

明確:

(一)歷史的真實:繁華和災難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花開花落,城市、國家就是在這樣的起起伏伏中向前發展的。

(二)文學的審美表達:謳歌盛世和反映災難都是文學家的責任。

五、鞏固提升

城市不會泄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跡。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城市是我們望得見的山、看得見的水、看得見的記憶,請結合今天的學習,寫一段你的“城市記憶”。(100字左右)

學生寫作事例:

六、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學習了兩首詞、兩個人、兩座城,以及同學們筆下的城,是記憶疊加的書寫,更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呼吸的印證。馮驥才先生在《城市爲什麼需要記憶》中說“城市和人一樣,也有記憶。一代代人創造了它之後紛紛離去,卻把記憶留在了城市中。”我們應當慶幸自己生於中國,我們有古老和年輕的城市,同學們高中努力學習,可以考西安交大,去古老的城市西安;可以考上海復旦,去年輕的城市上海。然後請你們和古人一樣,用文字,用文化記憶來書寫城市,這樣,城市的精神就能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