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通用5篇)

試卷是紙張答題,在紙張有考試組織者檢測考試者學習情況而設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試題。也可以是資格考試中用以檢驗考生有關知識能力而進行人才篩選的工具。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通用5篇)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1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爲60分鐘,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綜合能力題。

2、試卷的基本特點:

(1)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標高適度。基於目前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國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偏題、怪題。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比較適中。

(3)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瞭,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試卷成績情況

本次考試,我校七年級三個班,平均67.2分,在十二家學校聯考中居第一,較期會考試有較大進步。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1、優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複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採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增強;部分學生善於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此次判斷題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紮實。書寫不公正、不規範,錯別字多。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

(3)讀圖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如綜合分析題34題,對材料一的兩幅圖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不能由漢陽鐵廠想到洋務運動。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如34題第二問,戊戌變法起到的作用?很多學生回答的是內容,這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5)複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特別是6、8、11、13、21錯誤率高、材料題31(4),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複習過程中不紮實,沒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記硬背。

四、改進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合。

2、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3、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4、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5、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考試中學生一定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強調答案書寫的序號化。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2

今年八年級歷史測試考試試卷正是在去年基點上,穩中求變,變中求新,既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理念,又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努力探索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着有利於基礎教育爲培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係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五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探究題、讀圖題、歷史檔案題。五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45%,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其他題佔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五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範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範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繫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國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繫與影響方面着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題目超邊了。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爲指導我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

三、關於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XX八年級水平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我們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水平測試,我們作出瞭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應以“兩標”爲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覆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啓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循環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啓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校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3

20xx—20xx學年度期末統考的帷幕已落下。本試卷遵循孝感教科院的要求,以選擇題爲主。共35大題70分滿分。從題型功能上看,選擇題的優點在於題目設問明確、作答簡便、答案唯一、評分客觀,有利於在有限的時間內考查較多的知識。且本試卷題目選材廣泛,能典型地反映歷史學科的特點,既強調用材料中所蘊含的有效信息,去分析歷史現象,又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避免了以前歷史教學中一直無法迴避的死記硬背的弊端,對進一步深化中學歷史課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一、命題的指導思想及特點

(一)命題的指導思想:

本次命題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爲依據,自覺地把各項基本要求(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融入試題中去,體現考試的評價、甄別的功能。

(二)試卷的基本特點:

1、着重考查了學科主幹知識。歷史試題把教材中的內容在試題中活化、遷移和提升,往往通過引用教材以外的大量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設問角度。但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還是在構成學科基本或重要理論的主幹知識範圍內。

大體瀏覽一下,此次七至八年級試題考查的學科主幹知識有:元謀人、北京人的文化遺址;沙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禹的傳說;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高鞅變法的史實;春秋戰國時的科技文化;秦的統一;漢武帝的大一統;張騫通西域的史實;秦漢的科技文化;三國鼎立;江南經濟的開發;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國西晉南北朝的科技;虎門銷煙、鴉片戰爭、《馬關條約》、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長征;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西安事變;重慶談判;三大戰役;渡江戰役;民國以來社會生活習俗方面的變化;近代科技的成就等以上內容都是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試題重點考查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評價、綜合等方面的思維能力,要求考生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發展線索和歷史發展階段特徵,學會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在某一歷史發展階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2、凸出素質,關注情感。試題以能力測試爲主導,注重考查考生所學歷史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七年級第2題、11題,八年級第12題,即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如:八年級第16題、34題、35題等無不隱含了對考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較爲全面地考查。

3、聯繫熱點、關注生活。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考查目標之一,是引導考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和關注世界。因而,在考查歷史試題時通過啓發考生對現實的思考已是會考命題專家的思路之一。本次試題以反映社會現實和社會熱點問題的“新材料、新情境”爲載體,注重考查考生關注社會現實。例:七年級第1題、3題、6題,八年級第26、27題等都是以重大歷史事件爲載體,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關愛國家、關注世界,體現了新課改一以貫之的理念。

總的來說,此次命題難易適中,區分度適中,即考查考生的歷史基本功和歷史素養,又考查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卷面情況分析

以下是兩所中學七、八年級的抽樣分析情況:

從抽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運用知識的能力欠缺。綜合性強,注重理解判斷的題失分較多,可見,試題的區分度適中。

三、教學建議

綜上分析,我們的歷史學習要求師生能“以不變應萬變”,緊扣《課標》和《考試說明》,做到以本(課本)爲本,把握“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加強訓練,有效複習備考。具體方法如下:

1、構建知識網絡。每學完一課,要求學生對本課的所有知識點進行總結,從事件的原因、時間、主要人物、過程、結果等方面進行整理歸納,最終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構建好自己的知識網絡。

2、加強主幹知識和重點知識的學習。歷史試題越來越突出對學科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形成往往取決於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這就要求考生練好基本功,記準史實,理解歷史原因,掌握重大歷史事件產生的結果和影響。

3、縱橫對比分析,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歷史試題中都有縱向或橫向對比分析題,屬於“三維目標”的綜合考查,是有較好區分度的試題,體現試題的選拔性功能。而學生往往就在此類題上易失分。因而,複習時應引導學生多關注宏觀知識、縱向綜合、橫向聯繫。

4、關注熱點問題,國際焦點問題。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現實是過去的延續,將來是今天的延伸。歷史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以史爲鑑”,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價值觀。爲此,在學習有關歷史知識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聯繫現實問題,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5、有必要進行解題技巧的訓練。從解題原則來說,可概括爲“四項基本原則”,共十六個字,“即精析題意”、“迴歸教材”、“注重發散”、“力求完美”。從解題方法來說,可歸納爲“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即是“閱讀理解材料”,兩個基本點是“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這裏值得注意的是:讀懂是前提、獲取是關鍵、利用是目的。解題的步聚是:三個環節,即讀、找、答。

總之,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待於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4

考試已經落下帷幕,爲了更好地安排下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在此特對期中歷史試卷的考試情況進行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共三道題,分別爲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共計100分。就試卷難易程度來說,這張卷子難易度適中。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題爲選擇題

主要考覈的就是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基礎知識點包括這些:課本上的圖文如4題,考覈唐朝都城長安的城市平面圖;文本中每一課的具有總結性的小標題如3題,唐太宗奠定貞觀之治的兩大基石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還考查了相關的歷史典故: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與哪個有關?總的來說,選擇題的難度並不大。儘管試卷難度不大,學生的答題情況並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學生根本不重視這麼課程,作爲這麼課程的任課教師,我認爲學生出現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本人認爲,任課老師再兢兢業業,學生手頭沒有配套的練習,這都很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這們課程。因此借這個機會我想跟領導說說我的心聲:給七年級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應的資料吧。其次就是任課教師教學任務沒有落到實處即沒有適量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二答題共兩個小題

第1題,考查的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知識。知識點學生並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圖表的形式展現的,由於學生還沒有具備一定的分析圖表的能力,加之學生根本沒有識記這個知識點,因而這道題的答題情況非常的糟糕。第2小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知識。試題給出大運河的圖片,結合圖片來答題。這題考查的也是課本的基礎知識,最後一個問題屬於開放性試題,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因而這張卷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即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學生答題的情況分析,這道題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能夠難道一半分數的同學不到一半的學生。基於這樣的現實,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得調整自己的.方法。

第三題爲問答題

即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分析唐朝經濟繁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就題目來看,難度並不大,聰明的孩子能夠從試卷中找到現成的答案。值得高興的是,這道題大部分學生都動手寫了,不再給老師留空白卷子。這道題12分,我認爲這麼大的分值,就單單一個問題,這不利於七年級的學生得分,希望以後七年級的最後一題能夠分成幾個小題來分析。

關於這次測驗,學生的成績分佈主要有以下情況:

七年級三個班的歷史科目及格率均不到百分之五十,每班的優秀率均不足百分之二十。面對這樣的成績,作爲任課老師,我將採取一定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5

一、總體情況

1、試題依據:此份試題目的是考查學生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上是否達到國家國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其試卷內容要求是以課標爲標準,是階段性的水平性測試,以檢查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以《普通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相關內容的教學目標爲依據,面向絕大多數學生,按照“以考查基礎知識爲主,適度考查能力”的命題原則,努力做到既有利於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有利於促進中學歷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2、試題特點:試題分爲四個題型:第一題是選擇題,共20分,重點考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第二部分歸納列舉題,共22分,考查學生對同類知識的概括能力。第三題是材料分析題,共32分,重點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解讀信息,運用知識的能力。第四題綜合探究題,共26分,是學生能力的綜合考查,論從史出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等。試卷以課本爲基本的命題素材,立足課本,落實雙基,加強圖片,文字材料閱讀理解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注重考查考生運用基本的歷史觀念和歷史學習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對考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繫。其基礎性,開放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色明顯。

3、考試情況簡介:

第一題失分較多的題目有:第3、6、10題。

第一題失分較多的題目有:第12⑴⑵⑶、13題。

第三題和第四題是材料、讀圖等形式的題目,題目所設計的問題都不難。失分較多的題目有:第14⑴、15⑵⑶、17⑴⑵⑶題

學生主要失分的共同原因有:(1)學生閱讀能力差,理解不了問題,也審不了題。(2)學生的學習仍停留在死記硬背階段,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3)學生回答問題的書寫不夠規範,不能準確表達,需要教師作正確的引導。

優秀人數及優秀率:8.1班 17人 70.8%

8.2班15人 62.5%

及格人數及及格率:8.1班 22人 91.7%

8.2班20人 80%

二、學生答題主要存在問題及分析

選擇題:(20分):

本部分共設置10道題,注重基礎,突出主幹。重點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再認再現能力,同時也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歸納、運用能力。學生的得分情況比較理想。 但3、6、10題錯誤較多,第3題是由於學生沒有認真閱讀過長的題目,盲目作出選擇。第6題是由於學生對汽車工業出現的時間判斷不明,產生“拿不準”的心理。第10題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關係理解不紮實,沒有找到根本原因。

歸納列舉題(22分):

歸納列舉以基礎知識爲主,涉及面廣,人物、建設成就、錯誤標誌等。學生得分率比較高。反映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理想。失分的情況主要在於表述不準確。

材料分析題(32分)和綜合探究題(26分):

失分原因都在於學生對題意的理解出現偏差。

三、對今後教學的反思

根據本次考試中學生所反映出來的具體情況,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

1、繼續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吃透新課標“以學生爲本”的精神,確實轉變教學觀念和改變教學方式,紮紮實實地推進新課改後的素質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

2、重視學情研究。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目標必須要切合學生狀況等實際,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教材觀,確實做到因材施教,立足基礎,發展能力,尤其在教學內容的取捨和教學目標的把握等方面,一定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養,以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3、合理調整教學內容,科學設計課堂結構,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促進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加強對學生在學科試題的題型(選擇題、歸納列舉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的訓練和解法指導,選題、做題力求少而精,有方法有實效。

4、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落實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樹立全面育人、全面發展的整體質量觀。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注重平時的提示和啓發,日積月累,形成看書、寫字、做題要認真仔細、一步到位的好習慣。

5、關注學困生的學習,加大學困生輔導的力度,幫助他們達到及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