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凝幽居全詩賞析

題李凝幽居

題李凝幽居全詩賞析

作者:賈島 年代:唐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賞析

這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稱。全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好友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

首聯“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詩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寫了這一幽居的周圍環境: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近旁,亦無人家居住。淡淡兩筆,十分概括地寫了一個“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份。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傳誦的名句。“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裏。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又想用“敲”字(來替換“推”字),反覆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伸出手來做着推和敲的動作。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於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因爲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示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兩人於是並排騎着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互相捨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爲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嗎?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譟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頸聯“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是寫回歸路上所見。過橋是色彩斑斕的原野;晚風輕拂,雲腳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石”是不會“移”的,詩人用反說,別具神韻。這一切,又都籠罩着一層潔白如銀的月色,更顯出環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後兩句是說,我暫時離去,不久當重來,不負共同歸隱的約期。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後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閒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詩中的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雲根,無一不是尋常所見景物;閒居、敲門、過橋、暫去等等,無一不是尋常的行事。然而詩人偏於尋常處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語言質樸,冥契自然,而又韻味醇厚。園子已經荒蕪,唯一的一條小路,也長滿了青草,可以見出主人公對世事是何等的不縈於心,在這裏居住,當然是“幽居”了。次聯是千古名句。據說,有一天,賈島騎在驢子上,忽然想出這一聯,自以爲得意,然作“推”作“敲”,頗費躊躇,於是在驢背上苦苦思慮,還不斷用手作推敲之勢。這時,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走了過來,賈島忘了迴避,一頭撞上去,被押至韓愈面前。韓愈得知情由後,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代他思索,最後認爲“作敲字佳矣”。爲什麼敲比推好呢?因爲李凝是幽隱之士,與外界絕少交遊,作者(也就是詩中的“僧”)深知其爲人,一定在家,所以帶有自信,徑直敲門。另外,既是夜間,怎能知道 “鳥宿池邊樹”呢?想必是敲門聲驚起了宿鳥,引起譟動。如果用“推”字,這一句也就無根了。韓愈不愧是一位鑑賞力非常高明的作家,他與賈島的詩風雖不相同,但提出的意見卻是內行之言。第三聯寫天明歸去所見之景,續足題面上的“幽”字。末聯作後約之言,所謂“不負言”,應該是省略了二人夜談的內容,因此,顯得餘意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