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與作文讀後感

有一次假期,把作文帶回家改,回校後發現居然少帶回幾本,於是打電話給我爸讓他幫我找找讓人捎來。到下一次假期回家,我爸就跟我談開了,問我作文改過後有沒有叮囑學生看評語改錯字、有沒有進行作文批改後的二次指導。我糊弄着說“寫作文跟學語文一樣需要悟性,悟性好了不需要教也能當大師,悟性不好再怎麼教不還是不會?再說我又不是沒努力,作文教學穿插多媒體,寫法一目明瞭,他們還寫不好,能怨我嗎?”然後又舉例說我的習作和朗誦從來就沒靠誰指導過,還不是有了興趣然後全是自悟的。爲此,我爸把我大大地批評了一通,說什麼作文改得再細評語寫得再多再好,不進行二次指導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做人與作文讀後感

後來因爲要學習《論作文教學 金字塔架構》,就把文章下載了下來跟爸共同探討了一下。可借鑑之處太多,現總結幾點自認爲重要的信息:

一、觀察是基礎: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要讓孩子們平時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攝取身邊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導學生現場觀察,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文中指導學生觀察這一點,除“看”以外,又分別列舉了用耳聽、用鼻聞、用口嘗、用手摸等方法。)

二、真情實感:很多老師在批改作文時經常發現學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內容空泛。《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所以,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只有生活充實,纔會表達、抒發出真實、深厚的情感來。(要解決說假話、空話、套話的問題,必須讓學生明白爲什麼寫作文。作文不是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不是爲作文而作文;而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三、培養興趣(兒童化、情趣化、動態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我們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作文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全身心地參與到交流展示中,樂於展示,樂於表達,逐漸愛上寫作文。

(兒童化,強調:要學會理解童心,在“”字上做文章;要善於點亮童言,在“”字上琢美文。情趣化:趣味話題激趣;創設情境激趣;拓展思路激趣;人格化激趣;活現畫面激趣。動態化:動眼看,動耳聽,動嗅覺、味覺、觸覺等感知事物。動腦積極地思考。再配合師生間、生生間在課堂展示上的互動。作文教學應該走進社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體驗並對作文產生興趣,才能獲取大量鮮活的寫作素材,也才能寫出生動的文章來。)

四、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積累,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得法,寫作是用法;閱讀是育情,寫作是抒情;閱讀是明理,寫作是表理。崔巒先生在合肥教師交流會上說過:“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繫,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可見,“讀寫結合”是語文能力訓練的必由之路。

五、以習作見人性:文中指出:教學生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是作文教學義不容辭的義務。我們經常說“字由心生”、“以文見人”,由此可知作文教學的育人功能是顯而易見的。

六、感言:對照總結的以上幾點,我開始着手於培養習作興趣及閱讀能力。我讓我的兩個班級每晚小結課選派代表閱讀一篇題材不限的文章,並根據文章內容提幾個簡單的問題讓聽衆來回答,這樣既檢查了他們是否認真在聽,還對他們進行了閱讀能力的訓練。我也決定在以後的習作中進行體驗式教學,讓孩子們真正懂得什麼是真正的作文以及作文與做人的內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