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語用價值及其翻譯方法的論文

摘 要:詞彙層面上的歧義是廣告英語中一種較爲常見的現象。從同音異義詞、一詞多義詞(同形異義詞)、詞類轉化和英、美英語用法不同引起的歧義等方面對詞彙層面上歧義構成以及其語用價值進行了探討;在考慮詞彙歧義的多重含義及廣告英語翻譯的目的基礎上,從契合譯法、拆譯法、套譯法、變通譯法和補償譯法等方面對廣告英語詞彙歧義的翻譯作了進一步的分析。

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語用價值及其翻譯方法的論文

關鍵詞廣告英語;詞彙歧義; 價值; 翻譯

“廣告”一詞的含義,並不是從開始就一成不變的。在英文中“廣告”一詞是“advertising”。這個英文單詞又來源於拉丁文的“advertete”一詞,意思是“喚起大衆對某種事物的注意,並誘導於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種手段”。1932年,美國專業廣告雜誌《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公開向社會徵求廣告的定義,得票最多的人選定義是:“由廣告主支付費用,通過印刷、書寫、口述或圖畫等,公開表現有關個人、商品、勞務或運動等信息,用以達到影響並促進銷售、使用、投票或贊同的目的。”[1]。

廣告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傳播產品消息,廣告還是我們的經濟系統和社會文化的一種主要的交流工具。[2]廣告作爲社會或者經濟中的一種機制,其主要功能有:(1)廣告能爲顧客做了什麼。一個成功的廣告必須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2)廣告能爲商業做了什麼。廣告可以使新產品就以足夠快的速度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從而有效地彌補廠商在研究、開發、生產以及分銷這種產品時的成本。(3)廣告能爲社會做了什麼。廣告除了在銷售商品和服務方面的作用,它還在經濟上支撐着一個多元化的、獨立的新聞系統,這個系統被政府或者其他特殊的利益團體所控制。[2] 因此,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擴大對外交流,外國的商品不斷涌入中國。外國的廠商對其產品的宣傳,以引起中國消費者的密切關注。由於中外語言存在着差異,因而就有必要對廣告英語的翻譯進行研究。本文將闡述和研究有關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存在的形式及其語用價值以及如何翻譯等問題。

  一 廣告英語中詞彙層面上的歧義存在的形式

“歧義(ambiguity)”在英語中的釋義是:“An ambiguous sentence is usually of doubtful meaning because it can be interpreted in more than one way or many other ways.”即:歧義是結構上遵循語法規則,語義上符合邏輯常理的語句,其深層卻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釋義。嚴格說來,歧義並不是修辭手段,而是一種在語言使用中所產生的語義理解分歧現象。[3]我們知道,歧義是自然語言中普遍存在的語言現象,從其類型上看,歧義可以分爲詞彙層面上的歧義、句法層面上的歧義和語用層面上的歧義。而詞彙層面上的歧義又可以分爲四類:第一類是同音異義詞;第二類是一詞多義詞(或同形異義詞);第三類是詞類轉化而引起的歧義;最後一類是英、美英語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義。

1 同音異義詞

同音異義詞指的是兩個發音相同,拼寫不同,所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的詞。如:

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An Telephone Advertisement)

這條廣告可謂用心良苦,它利用good-bye與good-buy的同音異義,吸引顧客注意,推銷產品。又如:關於ins的一則食品廣告:With so many carrot, I’ll be a real gem。“有這麼多的克拉(胡蘿蔔),我是顆真寶石(發糕)。”此廣告中的“carrot”和carat同音異義,此處假借其義。Muffin是Betty Croker食品公司的產品之一,是帶胡蘿蔔味的發糕,該廣告是宣傳其用料實在,份量充足,營養豐富。

2 一詞多義詞(或同形異義詞)

一詞多義在英語中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除了少數專業術語之外,大多數英語詞彙都有幾種意義,有的甚至多達到十種以上的意義。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經過語境的過濾,通常只有唯一的意義被保留下來了,其他的意義被排除在外,但是卻有些特殊的情形。如英國勞埃德銀行所做的戶外路牌廣告:

Money doesn’t grow on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LIoyd Bank

這則廣告裏的branch是一詞兩義:字面意義,即樹枝,而另一深層含義指銀行的各個分行。這樣我們就能領會該廣告的真正含義是:只要顧客把錢存到勞埃德銀行,他們的錢就會不斷地增加。

3 詞類轉化而引起的歧義

在廣告中有時利用詞語的詞彙意義與臨時的轉義引起的`歧義以達到廣告目的:即要吸引廣大羣衆的注意力。而使用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短語便加大瞭解碼難度,延長了解碼時間,增添了解碼樂趣,其商業效應自然不言而喻。[4],如:

Give your family a treat with Beefy-the tenderest,juiciest steak that ever got inside a e chunks of prime meat in rich,rich gravy to give you satisfaction every time.

“Beefy”:Beef (鮮嫩多汁的牛排罐頭),這是廣告中有意錯誤拼寫單詞。“give you satisfaction”有兩層意思:You will be pleased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meat./You will be physically satisfied by eating the meat.“give you satisfaction”是有歧義的,其目的就是爲了更好地吸引讀者或聽衆的注意力,迫使他們去觀看、購買,以至達到商業目的。

4 英、美英語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義

英國人和美國人所用英語基本上是一致的。不過,在發音、拼寫、某些詞語和習慣用法方面有些不同。就詞語來看,由於某些詞語的涵義和用法上存在着差異,因此歧義會產生。如:

NO GAS TODAY。

這句話是一個告示牌,而美國人和英國人對此句所表達的意思理解是不同的,主要是因爲:對美國人來說“gas”(=gasoline) 通常指“汽油”,但也可以指“煤氣”。在美國,如果加油站暫時沒有汽油供應,就拿出這個告示牌表明“今天沒有汽油供應。”而對英國人來說,“gas”通常指“煤氣”,而“汽油”稱爲“petrol” (或“petroleum”)。所以英國人理解告示牌的意思爲“今天沒有煤氣供應”。

  二 廣告英語中詞彙層面上的歧義的語用價值

一般情況下,我們應當儘可能避免歧義的出現,以免影響內容的表達。然而,由於歧義的特殊性(在同一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解釋或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解釋),它又可以作爲一種很好的修辭手段,經過巧妙的運用,實現絕妙的表達效果。[5]

1 趣味性

在廣告英語中如果恰當地使用具有歧義的詞彙,能夠增添其趣味和吸引力,達到妙趣橫生的幽默效果,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Seven days without 7-up make one weak。

這是爲一種暢銷全美的飲料“7-up”的廣告詞,中國市場上稱之爲“七喜”。“7days”對應“7-up”,而“7days”正是一週。句中“weak”與week爲同音異義關係。而“one”既可以作不定代詞解釋,表示“任何一個人”,又是一個數詞,表示“一週”。該廣告語給消費者傳遞了這樣的信息:一天不喝“七喜”,身體就會變虛;每天一支“七喜”,才能充滿生氣。讀來妙趣橫生,讓人回味,體現了詞彙歧義在廣告用語中的所表達的修辭效果。

2 誘惑性

廣告語言中的誘惑性在許多成功廣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好的廣告詞具有強大的誘惑力,它能引人聯想,刺激購物慾望,以此達到推銷產品或服務的目的。同時,由於廣告費用的昂貴,廣告主選用廣告詞時不得不字斟句酌,惜墨如金,以求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歧義是一種語言形式,有兩種或多種的理解,這也正是它倍受廣告主青睞的原因。一方面,它具有“一字千金”的巨大優越性,滿足了現代社會人們追求高效、快捷的需求,同時更使廣告主收到了經濟、省時省力之效果;另一方面,含歧義的語言使廣告一明一暗,一真一假,既引人注目,又使人產生聯想,從而增加了廣告語言的解碼難度,延長了解碼時間,從而達到了廣告的宣傳目的。[6]如: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這是一句旅行社爲招攬遊客之廣告語:父母們應帶上子女去海邊度假,因爲那裏有新鮮的空氣和明媚的陽光。句中用了兩組同音異形異義詞“sun/son”,“air/heir”(繼承人)。該廣告語構思精妙,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相當高的語言藝術,因爲它能喚起父母對子女的關愛。計劃旅遊的人似乎聽到了這樣的召喚:我們這兒(海邊)有充足的光照和新鮮的空氣,這對於你們事業和財富的繼承者-兒子的健康大有好處。這樣的廣告詞豈能不讓遊客爲之心動?

3 語言藝術性

一句好的廣告語必須既是文學,又是藝術。在廣告中要在傳達商品信息的同時傾注對讀者的感情或激發讀者與商品或服務有關的美好情感,以達到心理的溝通,使讀者產生對所推銷的產品與服務的神往,從而產生強烈的購買、消費慾望。[7]爲了使消費者聽到或讀到廣告後能產生購買產品的慾望,廣告必須善用文字與意象,能使語言言簡意賅,引人入勝。詞彙積極歧義能產生這種效果,因而被廣泛地應用到廣告文體之中。如:Coca Cola的一則飲料廣告: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在這則廣告中,can可以被看作是裝各種飲料啤酒的易拉罐,亦可被理解爲省略的從句中的情態動詞。若爲前者,此句爲: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can refreshes you).這個“can”借代罐裝飲料。若爲後者,此句則爲: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drinks)can (refreshes you). 這個“can”爲情態動詞。這則廣告富於文字情趣、詼諧機智,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 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一些翻譯方法

廣告是一種具有特定目標的商業活動,它受到營銷戰略、商業規律、商業法規和文化障礙的制約。廣告作爲一種特殊的文體,其用詞特點表現在廣告中使用具有模糊性的詞語,以增強吸引力,並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來激起消費者的購買力。廣告翻譯是一種語言轉換,也是一種商業性行爲,其目的在於追求市場效益和商業利潤,盡最大可能爭取消費者,投消費者之所好,供消費者之所需,打動他們,促成其購買行動。這是廣告的唯一目的,也是廣告翻譯的唯一目的。[8]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Peter Newmark,)在他的《翻譯方法》(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書中,根據文本不同的內容、文體和功能,把文本分爲三種文本類型:信息文本、表達文本、呼喚性文本(vocative text)。[9] 廣告被列入呼喚性文本,其文本特點主要表現爲它在內容和形式上的超語言效果。因此,在進行廣告翻譯時爲達到同樣的效果,譯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文的內容和形式以完成跨文化交際。[8]廣告語言是一種精煉、含蓄、富有表現力和鼓動性的語言,而歧義具有雙重意義的表達,在語言結構和表達上存在着難以逾越的可譯性障礙。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翻譯應根據廣告的內容和特點,選用適當的漢語表達方式,既要充分照顧到原文的語體風格,又要儘量傳達出原文的信息;採用恰當的翻譯方法,儘可能減少歧義的詞語在翻譯中信息量的流失,以增強廣告語體特徵。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翻譯通常採用以下的幾種方法:

1 契合譯法

契合譯法是指在譯語找到與原文相對應或基本對應的歧義語。契合譯法的基礎是雙語耦合。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巨大差異,雙語耦合的情況比較少,但還是存在。[10]契合譯法在雙語偶合的基礎上,兼顧了廣告歧義語的形式和內容,是廣告雙歧義翻譯的最高境界。如:

Easier dusting by a str-e-etch.

在這則廣告中,“stretch”一詞除了作爲除塵布的品牌名稱"拉長"外,其拼寫還被別出心裁地拉長,傳達出該詞的本意“延伸”。讓人很容易感到除塵布能延長人手臂的功能,真切而形象地渲染了“拉拉拉長,除塵力強”的功效。譯文中“拉”字的重複再現了原文中“stretch”一詞被拉長的效果,形成感覺上的延伸。[11]

2 拆譯法

如果把歧義語的雙層意義完整地表述於譯文中,除了在雙語偶合的情況下,採用契合譯法外,也可以採取變通手法,將歧義語義剝開,拆成兩層來表達。如: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這則推銷加拿大威士忌酒廣告也是妙用了“spirit”一詞的雙重含義:既指“精神”,又可指“烈性酒”,構成一詞多義。翻譯時使用拆開的方法:別具風味的加拿大酒,獨特的加拿大民族精神。又如:

Ask for more(再來一支菸,還要吸摩爾。)

在這則摩爾(More)牌香菸的廣告中,“more”一詞是多義。“more”是一個副詞,表示“更加、更多、又、再”的意思。同時它大寫後就成了這種香菸的品牌。再如:

Trust US,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相信我們吧。歷經5000多隻耳朵的檢驗,有着5000多年的經驗。) 這是一則助聽器宣傳廣告,從字面看,它說明了該產品已經受了衆多消費者的考驗,但同時“ears”又是“years”的諧音詞,因此它還暗示了該產品具有悠久的歷史。[10]

3 套譯法

由於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的交流,英語語言、文化在漢語中的傳播,逐漸形成了某些固定模式或習慣表達方式。在英漢翻譯時,套用這些固定模式或習慣表達方式就是套譯法。[10]套譯法的長處在於它能傳遞廣告原文的文化內涵,同時又基本能保證原文簡潔、凝鍊的語言特徵。如:

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這則廣告實際是一條英語成語,意思是“結局好,全都好”。但廣告製作者把它用於香菸廣告中,“ends”就具有了雙重意義:動詞“結束”和名詞“香菸蒂”。這句香菸廣告詞可以套用原來成語的翻譯模式,譯成“菸蒂好,煙就好”。又如:

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這是《泰晤士報》爲自己做廣告時用的一句妙語,它源於奧斯汀的一部傳世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報社援引該書名作廣告,以標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 這則廣告可譯爲:“對於您的偏見,我們沒有傲慢”。對於知道《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的人來說,這種譯法的內涵便不言自明瞭。[11]

4 變通譯法

由於文化的差異,英漢語言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在翻譯時要依照譯語習慣,根據不同的上下文進行不同變通。由於原文中有些語言特色如歧義,要想在譯文中充分體現,難度極大。因此,譯者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廣告的全篇入手,整體把握並進行適當的變通和調整。如一則淨水器廣告:

It changed our well water to wonderful water.

可以看出,這則廣告使用了頭韻。如果譯成“變井水爲美妙的水”,雖然意思出來了,但卻埋沒了原作者的創意。而如果將它譯爲“變井水爲純淨水”,則與原文更加神似,因爲“井水”與“淨水”諧音。[12]

5 補償譯法

大多數的廣告雙關語都能通過側重譯法譯出。但是,有時雙關語的一層意義譯出後,另外一層意義也很重要,卻無法同時譯出,這時,可採用一些補償手段加以彌補。對於廣告來說,這些補償手段主要指承載廣告的媒體,如電視的圖像、廣播的聲音及報紙的版式設計等。[11]如:

CUTTY SARK

SCOTS WHISKY

Some people wear trendy clothes to attack rs drive flashy cars.A glass of Cutty Sark won’t turn any if you insist on creating a can always ask the bartender for one of them.

Scots Whisky

Uncommonly Smooth[13]

這則威士忌酒類廣告中,廣告製作人運用了三個歧義詞:“turn one’s head”既可表示“使某人頭腦發熱;飄飄然”又可理解爲“(喝酒)上頭”;“create a stir”意爲“引起轟動”又表示“引人注意和自我享受,陶醉一番”;“smooth”既指“(酒)醇和的、溫和的”又有“平平安安,和諧,順利”之意,還表示“絕妙的,吸引人的”。廣告中多重歧義的運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酒能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躍然而出。譯文采用了補償法:卡特思蘇格蘭威士忌有些人穿着豔麗時裝引人注目,有些人駕着漂亮新車惹人羨慕。卡特思酒絕不上頭,不會讓你飄飄然。但君想盡顯風流,還是卡特思酒。蘇格蘭威士忌,非凡的享受。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詞彙歧義是廣告英語中的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如果恰當地使用它,不僅能使廣告語言簡練、豐富、詼諧,而且還能使廣告引人注意,便於記憶。但是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翻譯問題還值得進一步地研究。這裏只是討論了廣告英語翻譯的目的以及關於詞彙歧義翻譯的幾種常用的方法,在實踐中還要真正地做到譯文和原文最大限度地等值,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只使用某一種或兩種方法,必須從具體情況出發,辨證地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來傳達原文的意義,從而達到產品廣告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 丁俊傑廣告學導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

[2] (美)萊恩,拉塞爾著,朱學寶,翟豔玲譯廣告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3] 倪景亞英語歧義現象與英語雙關語[J]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 (5)

[4] 何玉敏英語中歧義現象的妙用[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3)

[5] 韓仲謙.歧義在語言中的積極運用[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 (4)

[6] 黎清羣.論歧義的語用價值[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1)

[7] 朱詩花.廣告語言的詩化:意境與修辭[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8] 張景華.廣告翻譯的目的論[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3)

[9] Newmark,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10] 劉榮徵.淺談廣告英語中雙關語、杜撰詞、仿擬、明喻和暗喻的翻譯[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4)

[11] 孟琳,詹晶輝英語廣告中雙關語的運用技巧及翻譯[J]中國翻譯,2001 (5)

[12] 朱光.廣告英語的修辭特點和翻譯方法[J]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3 (1)

[13] 鍾馥蘭.廣告英語中的修辭格與翻譯[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