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教案大全

  篇一: 教案詩三首

教學要求

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教案大全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詩中詞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三首古詩,能默寫一、三首古詩。

3、培養學生理解古詩的能力和觀察、大膽想象的能力。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每個詞的含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藉助圖片啓發想象,反覆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古詩。這三首想象獨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第一首《獨坐敬山亭》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敬山亭,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呢?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

(1) 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 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3)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1) 齊讀全詩。

(2) 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

盡:沒有了。完了。孤雲:孤單的雲。閒:休閒,休息。

厭:滿足。

詩句的意思:後兩句意思怎麼說才通順呢?

一羣羣的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山亭和我互相看着,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全詩描寫了孤山淒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情感,自己練讀這首詩。

2、齊讀全詩。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說說爲什麼喜歡它?

2、交流。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摘抄在摘抄本上。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作者孟浩然。要求我們和學上一首詩一樣,藉助註釋,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詩內容,並在議論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學古詩。

1、範讀全詩。

2、指名讀全詩。

3、指導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 根據課文註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 詩句沒有註釋的還可以理解。

(3) 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4) 提出疑難。

三、整理彙報自學情況。

1、結合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因爲作者此時身在異鄉,不免會引起一種思鄉之愁。

野曠: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圖片。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於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麼的近。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想之情油然而生。夜幕降臨,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麼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絲慰籍。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些什麼呢。

四、指導朗讀。

1、理解這首詩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要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2、指導停頓,表達情感。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過了兩首古詩。哪位同學會背了?今天我們學習第三首古詩。(板書課題:舟夜書所見)。

二、解題,簡介作者。

1、解釋提問。

舟:船。舟夜:夜間在船上。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詩題的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從題目你能想到詩句的內容嗎?

2、作者簡介:清代詩人慎行。浙江海寧人。

三、佈置自學任務。

1、朗讀兩遍,讀準字音。

2、逐句讀。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結合看圖想象詩句意思。

3、同桌相互講講對詩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讀,教師顛簸,掌握全詩內容。

1、指名朗讀。

2、出示詩句,引導學生試着講解字詞句的意思。

五、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朗讀詩句,出示圖片。

2、這首詩的前兩行寫了什麼樣的景色?後兩行寫了什麼景色?(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漁燈閃爍着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後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影出“散作滿天星”的情景。)

3、啓發想象。

(1) 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這沒有月亮的晚上,詩人做在船上看到一隻小漁船,那盞漁燈閃爍着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多麼美妙啊!這時,一陣微風吹來,風兒簇擁着波浪,燈火在浪中聚集、盪漾、散開,一點光亮變成許多光亮,就像許多閃爍的星星,多麼神奇啊!

(2) 朗讀全詩。

4、教師小結

詩人觀察仔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來,我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我們也要象詩人那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

六、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17 古詩三首

獨坐敬山亭

鳥飛盡

雲獨閒 孤獨寂寞

山相對

宿建德江

日暮 愁

野曠 天低 孤獨寂寞、思念家鄉

月近人

舟夜書所見

漁燈——一點螢 美妙

風簇浪——滿和星 神奇

  篇二:教案火燒雲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火燒雲及火燒雲顏色、形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2.學習仔細觀察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繼續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2.瞭解火燒雲顏色、形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用具

投影片、錄音帶、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瞭解課文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按照一定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預習生字詞情況。

1. 填寫生字表。

2.讀準字音,注意生字的寫法。

“盈,”是後鼻音,讀作y0ng,不讀y9ng;

“茄”讀作“qi6”,不讀ji1;

“揉”字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忽視;

“廟”是“廣”字頭,撇要大,必須包住“由”,這叫半包圍結構。

3.啓發發言,討論詞義,檢驗的能力。同學們可以互相補充解釋詞語。

火燒雲: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各色雲霞。

紫檀:常綠喬木,木質堅硬,帶紅色,可做貴重的傢俱或美術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顏色。

高壽:長壽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滿臉笑容的意思。盈,充滿。

鎮靜:情緒穩定或平靜。

威武:本課指力量強大的樣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白色或粉紅色,花白色帶紫色條紋。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樣的顏色。

金燦燦:形容像黃金一樣發亮的顏色,鮮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詞義。

(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對的(√)。

(2)出示以下各字,請同學口頭組詞。

檀——紫檀色 檀香 檀樹 紫檀

豬——小白豬 肥豬 野豬 豬圈

壽——高壽 長壽 壽麪 壽辰

模——一模一樣 模範 模型

恍——恍恍惚惚 恍然大梧

霞——霞光 紅霞 霞光萬道 彩霞

廟——孔廟 廟會 廟門 神廟

燒——燒火 燒水 火燒雲

威——威武 威風 國威 威嚴

蹲——蹲下 蹲坐 蹲着 半蹲

(3)區別字形,辨析詞義,然後組詞。

形相近、音相同的漢字有很多,必須正確區分,把握字義。

教師指導學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區別字形、辨析字義是掌握這些字的好方法。最後通過組詞加以驗證,會使學生記憶牢固。

須(必須) 跪(跪下) 偏(偏遠)

需(需要) 脆(乾脆) 遍(遍佈)

低(低頭) 根(樹根) 伸(伸展)

底(到底) 跟(緊跟) 申(申請)

(二)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按一定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這篇課文講的是日落時的火燒雲,主要講了火燒雲的顏色、形狀及變化。)

2.指導學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讀全文是正確劃分段落的基礎,然後理清文章的脈絡,弄懂自然段間的關係。

分段之前教師指導學生討論,“日落時的火燒雲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課文的哪部分講到了這一點?”

(課文的第3、4、5、6自然段講的是火燒雲的樣子。)

第1自然段講的是火燒雲嗎?

(不是火燒雲,是火燒雲到來之前的霞光。)

最後一個自然段還在講火燒雲嗎?

(這個自然段講火燒雲不見了,看不清了。)

現在請同學們考慮本文自然段之間的關係,應該按什麼順序分段。

(這篇課文是按照火燒雲到來前、出現時、消退後的順序來寫的,因此應該分爲三段。)

教師板書“三段”,學生討論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這一段沒有直接寫火燒雲,而是通過寫霞光照射下人和動物顯出各種美麗的顏色,從側面描寫絢麗多彩的火燒雲的,並告訴我們這是晚上太陽要落山時的火燒雲,也就是說火燒雲就要來了。因此,這段的段意應該是:寫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這一段主要是先寫了火燒雲的顏色,又寫了火燒雲的形態,以及它們的各種變化。因此這段段意應該是:具體寫火燒雲的顏色、形狀的變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這一段寫到火燒雲越來越恍惚,變化極快,幾乎看不清楚了,說明火燒雲就要消失了。因此,這段段意應該是:火燒雲退去時的景象。

通過這樣的分析,請同學說出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鞏固對本文結構的認識。

(這篇課文是按照火燒雲的到來、出現、退去的順序寫的。)

(三)請同學熟讀課文,爲進一步理解火燒雲的變化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火燒雲及火燒雲顏色、形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二)學習仔細觀察、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誦課文,注意積累好詞好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仔細觀察,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用具

(一)幻燈機,錄音機,小黑板。

(二)火燒雲幻燈片。

(三)有條件可以播放火燒雲的錄像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瞭解學生對火燒雲的認識。

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齊讀課題,並以課題爲題。請同學討論,以達到了解學生對火燒雲認識程度的目的。

什麼叫“火燒雲”?你見過火燒雲嗎?你見過的火燒雲是什麼樣子?當時心情怎樣?

(火燒雲是日落或日出時天空出現的紅色雲霞,色彩非常美麗。)

2.明確結構,抓住特點。

已故作家蕭紅通過仔細觀察對火燒雲做了生動的描繪,語言精練準確,使人讀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麼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火燒雲”的呢?

(課文是按照火燒雲到來前、出現時、消退後的順序寫的。)

板書:到來前 出現時 消退後

請同學們聽配樂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燒雲的什麼特點來寫的?哪一段主要寫了這一特點?

(作者抓住了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來寫的,課文第二段主要寫了這一特點。)

(二)以讀促講,啓發想象。

1.學習第一段。

火燒雲出現之前,天空及周圍的景物是怎樣的?讀一讀,想一想。

(火燒雲出現之前,天空佈滿霞光,周圍的人和動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現出各種顏色。)

板書: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發生了變化?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

(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紅公雞”、“黑母雞”、“小白豬”、“老頭兒的鬍鬚”都在顏色上發生了不同的變化。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情具體描寫了火燒雲出現前的景物。)

火燒雲到來之前這些景物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同樣的景物爲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

提示同學把“小孩”、“大白狗”、“紅公雞”、“黑母雞”、“小白豬”、“老頭兒的鬍鬚”的顏色變化前後的情況對比着想象。

(由於霞光照在它(他)們身上,使顏色發生了變化。但是因爲底色不同,所以變化之後的顏色也不同。)

指導朗讀,體會火燒雲到來之前人們的喜悅心情。

2.學習第二段。

(1)默讀,畫出說明火燒雲出現的句子:

(“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燒雲是什麼樣子?

(火燒雲是紅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書:紅通通 像着火

(2)理解“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這句話中的“燒”是什麼意思?可以換成別的詞嗎?爲什麼?

(“燒”是燒火、着火的意思。在這句話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換“燒”,因爲“燒”既寫出了火燒雲上來時的顏色和動態,又寫出了火燒雲上來時的氣勢,而且還與後面的“着了火”相照應,更重要的是“燒”字在這裏點了題。)

(“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中的“一直”說明火燒雲的面積大,而且是運動的,“燒”字本身就給人一種跳動的感覺。)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火燒雲的動感和美麗。(第二自然段)

請同學在課文中找出一句話準確地概括火燒雲的特點。

(這個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

“極”是什麼意思?“極多”又是什麼意思?)

(“極”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極點。“極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別多、非常多。)

課文中連續出現的“一會兒”說明什麼?

(“一會兒”這樣,“一會兒”又那樣,說明火燒雲的變化不僅多而且也很快。)

板書:多 快

火燒雲變化多主要是講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請同學們根據小黑板上的問題,邊讀邊想。

出示小黑板:

①火燒雲的顏色變化有什麼特點?

②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

要求學生高度概括出顏色多,變化快。然後具體說明。

(顏色多表現爲:火燒雲不單是紅色,還包括金、紫、黃、灰、百合色等說得出名的有九種,“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可以組織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強學生對火燒雲顏色多的.認識。

(變化快表現爲:“一會兒……一會兒……”說明各種顏色交替出現,持續時間都很短,轉換頻繁而迅速。)

指導學生朗讀,注意“一會兒”,不一定讀得很快。爲背誦做準備。

板書:顏色 變化

啓發學生用合適的詞形容火燒雲的顏色特點。

(絢爛多彩、五光十色、五顏六色、色彩斑斕……)

板書:色彩斑斕

火燒雲的顏色多變化快,火燒雲的形狀怎樣呢?請一位同學改動小黑板上的問題,要求同學們用學習描寫火燒雲顏色部分的方法自學描寫火燒雲的形狀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動:

①火燒雲的形狀變化有什麼特點?

②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

(火燒雲的形狀多,變化快。作者描寫了馬、狗、獅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見了。)

板書:形狀 變化

(3)教師在同學們自學這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合上書,看幻燈片,把同學們帶入火燒雲的情景中,讓他們感受火燒雲形狀的變化。這對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好詞好句有幫助。

①出示描繪火燒雲變化各種形態的幻燈片。

教師一邊演示一邊提問:圖上畫的像什麼?

(馬、狗、獅子。)

教師把一種形狀定格在幻燈機上,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用適當的修辭手法描述圖意,儘量按照作者描寫馬、狗、獅子的方法來說。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樣出現→什麼樣子→怎樣消失來寫的。

教師出示幻燈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燈片放在幻燈機上就完了,這樣反映不出各種形狀的變化。教師應該拿着幻燈片在幻燈機上演示。比如馬,一開始是“天空出現一匹馬”,可以把幻燈片放在幻燈機上,“那匹馬大起來了”,這時教師要擡高幻燈片,投影幕布上的“馬”就會真的變大,實際上是幻燈片離鏡頭近,圖片被放大了。緊接着“那匹馬變模糊了”。幻燈片繼續擡高、投影幕布上就會模糊一片。這樣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樣出現”——“天空出現了一匹馬”,“什麼樣子”——“馬是跪着的”,“怎樣消失”——“那匹馬變模糊了”的寫作順序。

其他的形狀都可以這樣演示,同學們記住了火燒雲的形狀,對課文的內容就有比較深刻的理解。

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樣寫火燒雲形狀的好處。

利用幻燈片出示一段話:火燒雲一會兒像馬,一會兒像狗,一會兒像獅子。真是形態萬千,變化多端。

請同學讀一遍之後,結合課文內容比較哪種寫法好。發散思維。

(書上的內容寫得生動具體,因爲不僅寫出了火燒雲的靜態,也就是像什麼,還寫出了火燒雲的動態,也就是爲什麼像。因此火燒雲的形象纔會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③指導學生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現的其他動物、人物或植物,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想象及說話能力。

如果學生在練習時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指導,或做以下提示:

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一隻小白兔,( ),過了幾秒鐘,( );

很快又來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柺杖( ),又不見了。

④啓發學生用合適的詞形容火燒雲形狀的特點。

(形態萬千、形狀各異、變化多端、千姿百態……)

板書:形態萬千

(3)小結第二段,使學生對第二段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火燒雲的顏色色彩斑斕,火燒雲的形狀形態萬千。作者細緻地觀察了火燒雲,抓住了變化極多這個特點,不僅寫出了火燒雲的靜態“像什麼”,還寫出了火燒雲的動態“怎麼像”,使人感到火燒雲不僅美麗,而且非常神奇。遺憾的是火燒雲不能像一幅畫可以長久保存。

板書:奇

3.學習第三段

請同學齊讀第三段,想一想,此時的火燒雲又具有什麼特點?

(火燒雲在迅速變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樣?

(“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隱若現,虛虛實實。因爲火燒雲變化極快,所以人們的肉眼就會有這種感覺。)

這時人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火燒雲消失時,人們非常留戀。從“揉揉眼睛”,“沉靜了一會兒”,“可是”,“偏偏不等”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請同學們帶着留戀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板書:留戀

(三)總結全文,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

1.作者是怎樣觀察火燒雲的?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板書來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通過討論完成。作者在寫火燒雲的過程中,始終抓住火燒雲的特點,從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兩個方面進行了細緻地觀察。觀察火燒雲的顏色,作者抓住了顏色多和變化快的特點;一個“極多”寫出了火燒雲的顏色不單是紅色,而是色彩斑斕;四個“一會兒”寫出了火燒雲顏色變化快,轉瞬即逝。觀察火燒雲形狀時,作者抓住了火燒雲的形狀多和變化快的特點:“一匹馬”、“一條大狗”、“一頭大獅子”形象地寫出了火燒雲的形狀多,這一點寫出了火燒雲的靜態美;“兩三秒鐘”、“正在……就”、“忽然”、“一轉眼”等詞語寫出了火燒雲形狀變化,這一點又具體地寫出了火燒雲的動態美。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作者只有通過細緻觀察才能把握得這麼準確。

2.啓發學生討論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體會。

提示學生抓住兩點:一是觀察事物要抓重點;二是觀察事物時,既觀察靜態,也要觀察動態,做到靜動結合。

(四)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篇三:教案院子裏的悄悄話

教學目標

1.瞭解樹的年輪和樹冠的形成和作用。

2.繼續培養運用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閱讀全文,瞭解樹的年輪和樹冠的形成和作用。

(二)培養學生運用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初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二)指名讓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三)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四)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1.以“年輪”爲例,“年輪”是指木本植物的主幹,由於種種原因,生長的快慢不同,在木質部的斷面顯出環形紋理,這種環形紋理叫年輪。年輪數與樹齡相當。

2.在瞭解了年輪的意思後,教師可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把講什麼叫年輪的一段課文畫下來。

3.指名讀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

“長一歲,就畫一個圓圈,再長一歲,就在原來的圈外再畫一個圈。人們把我畫的圈叫年輪。”

5.指名讀句子,說句意。

讓學生通過這兩句話,瞭解兩個意思。

(1)什麼是年輪?

(2)根據年輪可以知道樹的年紀。同時學生閱讀這個自然段。

(3)要從中瞭解用年輪判斷樹齡的科學性、可靠性。

6.教師出示年輪圖片,讓學生判斷樹齡。

7.聯繫實際,理解“樹冠”一詞。在字典中“冠”是指帽子,“樹冠”即是指樹木主幹上端長滿枝葉的部分。教師可採用出示樹木的圖片,讓學生判定樹冠的方法,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

8.指南針。

“指南針”是利用可以轉動的磁針製成的測定方向的儀器。講課中,教師可直接出示教具指南針,讓學生藉助實物理解詞語。

(五)讀題,設疑,瞭解課文內容。

1.讀題設疑。

(1)文中寫的是誰和誰在說悄悄話?

(2)什麼是悄悄話?

(3)它們說的是什麼悄悄話?

這篇課文運用童話形式,通過老槐樹和小槐樹的對話,介紹科學知識。說明年輪、樹冠的形成過程及其作用。教師可藉助以上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瞭解主要內容。

①人物:老槐樹和小槐樹。

②悄悄話:原意是用很小的聲音和人講話,只讓對方聽見,而不想讓其他人知道。在這篇童話中,作者把槐樹樹冠被風吹而發出的沙沙聲當作悄悄話。這是把樹人格化了。作者採用這種擬人的寫法,可以引人入勝,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③說什麼悄悄話:

這篇課文寫的是老槐樹和小槐樹的對話,內容包括如何計算年齡和枝葉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稀疏的原因及如何記錄氣候的變化。

(六)讀題、解疑、讀懂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思考練習第1題第2小題:

樹木是怎樣靠年輪來記錄年齡、指示方向和記錄氣候的?

2.討論:樹木是怎樣靠年輪來記錄年齡的?

(1)讓學生默讀第9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2)指名讀句子。

“因爲年輪也是個準確的指南針,年輪稀疏的一面是南,年輪密集的一面是北。”

3.引申思考:年輪爲什麼會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密集呢?

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速讀下文,找有關句子,回答問題。

4.指名讀句子。

“溫暖多雨的年份,年輪就長得寬,乾旱的低溫的年份年輪就長得窄。”

5.討論: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通過讀重點句,要讓學生弄清,年輪不僅可以記錄年齡,指示方向,而且還可以記錄氣候。年輪的寬窄與氣候的冷暖有直接的關係。

6.樹冠是怎樣幫助人們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指名讀第7自然段。

讀這一段,要讓學生從中理解人們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時候,可以根據大樹樹冠枝葉的多少來辨別方向。因爲南面接觸陽光多,所以樹南面的枝葉就長得茂盛;北面接觸陰面多,接觸的陽光少,所以枝葉就比南面的少。

7.引導學生聯繫推斷枝葉的多少與年輪疏密的關係。

(1)提問:枝葉的多少與年輪有什麼關係?爲什麼?

教師通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深入思考,從中學會推理和判斷。樹木在氣候溫暖多雨的年份,接受陽光多、雨水多,所以枝葉茂盛年輪也就隨樹木生長快,長得寬。而在少雨低溫的年份枝葉自然稀疏,樹木生長慢,因而年輪也就長得密集。

(2)讓學生用因果句式,練習說話。

因爲氣候溫暖多雨,樹木_______,所以年輪就________。

因爲氣候低溫少雨,樹木________,所以年輪就________。

由於南面接觸陽光多,所以樹南面的________。由於北面接觸________________少,所以枝葉就________,這樣人們就可以根據樹葉枝葉的和________________來辨別方向。

(七)學生速讀課文:

1.思考課文是怎樣把樹木靠年輪記錄年齡、指示方向和記錄氣候這些事情講清楚的?

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明白本篇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老槐樹和小槐樹的對話,向讀者講授年輪與樹冠的形成和作用的。其中小槐樹的話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八)分角色朗讀課文。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小槐樹問話的句子,讀一讀。

2.想一想小槐樹是用什麼樣的語氣提問的?應該怎樣讀?

3,教師指名讓學生讀小槐樹的問話,並請同學評議。

4.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篇四:教案 女媧補天

教學要求:

1、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瞭解《女媧補天》這一神話故事。

2、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學習女媧不畏艱辛爲人類造福、無私奉獻的美好心靈。

4、通過閱讀課文,體會到古代神話故事所表現出來的美。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女媧不畏艱辛爲人類造福的美好心靈。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有指揮,他們憑藉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許多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創造出了一個個離奇的神的形象,女媧就是其中一個。(板書女媧。)傳說中的女媧長着蛇的嬸子,人的頭,她見大地上沒有人類,就用黃泥捏成小人,創造了人類,她爲了人類的生存,不顧辛勞,不怕兇險,不停地工作,爲人類造福,創造出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2) 有弄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記。準備提出。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糾正字音。課文些了一件什麼事。

2、說出使你受感動的地方。

說說你爲什麼受到感動?能把你這部分內容讀一讀嗎?

3、質疑。

四、總結。

1、學了課文,女媧的哪一點精神打動了你?(不顧艱險爲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麼人?你想說些什麼?

2、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20 女媧補天

找雨神

造了船 不畏艱險,造福人類

找五彩石冶煉補天

  篇五:教案積累運用五

一、教學目標

1、讀讀背背,記住5句名言。

2、讀懂短文內容,瞭解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想象力。

二、教具準備:插圖

三、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

1、自由讀名句,自悟,每個句子寫的什麼?是什麼意思?

2、指讀名句,討論交流每句寫什麼,談理解。

(1)人要立下高遠的志向。

(2)人要立志,才能成就事業。

(3)要做到言行一致,纔是人崇高的美德。

(4)人死不可惜,但可貴的是在歷史上留名,光照後人。

二、閱讀短文

1、出示閱讀提示

(1)讀短文了,把短文的語句讀通順,讀流利。

(2)思考:天和地傳說中是怎麼樣創造出來的?盤古死後,他的身體都變成了什麼?讀了短文,你受到了什麼教育?(學生自讀)

2、檢查自學情況。(反饋)

(1)指讀短文,說說短文說了一件什麼事情。

(盤古開闢了天地,他獨自支撐天和地,最後累死了。)

(2)思考2題(學生回答,師生評議)

(受到的教育:學習盤古無私奉獻的精神。)

3、總結,擴展。

(1)說說從這個故事聯想到哪些人,哪些事?

(2)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很喜歡古詩,我們從中獲取了很多知識,今天,我們開一個古詩朗誦會,在瞭解古詩內容的同時,從中領略古詩的韻律美。

二、明確要求

自讀“要求”,交流。明確:

1、朗讀自己選定的詩歌,讀出詩人應表達的感情。

2、評一評,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

三、組內朗讀交流,互相評議。

四、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在班上交流

五、評一評: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

第三課時(習作)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練習看圖想象寫故事。首先我們來看本次作文向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二、瞭解作文要求

1、自讀課本“習作”的要求內容。想想:本次作文向我們提出了幾點要求?

2、集體交流

(1)觀察一、三副圖畫,想想圖畫之間有什麼聯繫?

(2)想象第二副圖畫內容該是什麼?把三幅圖畫連起來,編一個故事。

(3)按順序寫下來,語句要通順,不要寫錯別字。

三、指導“說作文”

1、學生按作文要求,自己觀察,想象。

2、交流

(1)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四、寫作成文

把剛纔說的內容寫下來,注意修改和補充,使之符合作文要求。

五、作業

把作文改好抄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