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讓奧數迴歸正常是好事

2017年,中國的奧數界發生了兩件“大事兒”:在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中國隊不敵美國隊,後者時隔21年後再度奪冠;2015年起,大學聯考取消奧賽加分,此前,奧賽獲獎者的大學聯考保送資格已被取消。

淺談讓奧數迴歸正常是好事

但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國隊領隊、主教練,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熊斌認爲,失冠其實不算事兒。自2011年以來,美國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始終位列前三,表現出不俗實力。本次比賽,中美之間的差距也僅有4分,“理論上講,第一第二幾乎沒差別”。

比賽的勝敗只是一時的,而大學聯考取消奧賽加分則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在熊斌和其他奧數教練眼中,奧賽沒有了大學聯考的“附加值”,將有助於這項只適合極少數人的活動迴歸正常。一些跡象也表明,不論保送和加分存在與否,真正感興趣的孩子都會留下來,奧數學習開始趨於理性。

部分學校“奧賽熱”有所降溫

2014年,大學聯考保送生政策調整,只有進入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的學生才具有保送資格。5個競賽學科的保送人數從獲省級一等獎的四五千人次,一下子降至進入國家集訓隊的260人。如今又取消了奧賽加分項目,熊斌認爲,學奧數的人可能會因此減少,但真正有數學天賦的同學會繼續學下去。

事實上,大學聯考保送生政策改革後,一些學校就已經開始從制度上給奧賽“降溫”。本屆奧賽金牌得主俞辰捷發現,自己就讀的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競賽政策就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以前允許一人蔘加多門競賽,但現在通過將幾門競賽輔導的時間調整在一起,限制每人最多隻能選兩門競賽科目。

華東師大二附中的高二學生周毅皓也發現,學校對競賽生的管理比之前嚴了,“以前搞競賽的同學集訓,老師比較容易就批准停課,現在要看成績好不好再說。”

學校這樣做,無非是不想讓學生在競賽方面耗費太多精力。據華東師大二附中數學特級教師、俞辰捷的指導老師唐立華介紹,除了少數高一、高二就已經在競賽中獨佔鰲頭的學生,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更強調的是學好基礎學科和全面發展。

不過,也有些學校,奧賽尚未出現“降溫”的跡象。“奧賽報名依然很火爆”,江蘇揚州中學教務處主任王祥富說,雖然學生不再有通過競賽保送名校的機會,但在大學的自主招生中,擁有學科特長仍然是一項優勢。此外,也有些學生覺得高中的課程比較簡單,想在學科競賽中有所拓展。與追逐獎項相比,更多人還是享受學習的過程。

讓奧數鎖定更合適的學習人羣

在熊斌看來,大學聯考取消奧賽加分無疑會降低奧數學習的熱度,但讓奧數少一些功利性、迴歸正常化,也是一件好事。“就像學音樂等其他特長,即使沒有保送和加分,也有人會去練的”。

唐立華持有同樣的看法,認爲政策的變化有助於讓奧數鎖定更合適的學習人羣。“取消加分的本意就是不希望太多人搞競賽,而是讓學有餘力、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做這個。”俞辰捷也發現,儘管的確會有人爲了升學等功利性目的學習奧數,但真正在奧數圈子裏的還是感興趣和有實力的人,“奧數本來就不是爲大多數人準備的。”

加分取消後,奧數乃至數學學習仍存在一些遺留問題。比如,作爲一種選拔方式,奧數仍廣泛存在於各類小升中、初升高招生和大學的自主招生中,學習熱度是否會真正下降仍是一個問號。

對此,熊斌認爲,根源在於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稀缺,以致學校在招生時總會制定一些選拔標準。而數學特長與體育、寫作等方面的特長一樣,能反映出學生某方面的成績和能力,因而成爲招生選拔標準之一。

不僅中國如此,在國外大學的招生中,具有數學特長的學生同樣更受名校青睞。“像美國一些好的大學,包括麻省理工、哈佛、普林斯頓等,奧賽得金牌的學生申請起來比較容易。”熊斌說。

另一個問題是,既然適合學習奧數的人只佔極少數,那麼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開展怎樣的數學學習可以提升思維能力?熊斌認爲,應該因人而異,在適合自己的前提下學習。“有些同學本身可能天賦沒那麼高,走不了那麼遠,但是非常喜歡,也可以多去學;還有部分同學,沒天賦也沒興趣,就不要去做難題,可適當做一些提升。”

對於中國的數學教育,熊斌認爲目前在打基礎方面已經做得很好,正在推進的新課改,在培養創造性方面已經有改進。他在觀摩數學公開課時,發現一些老師一改以往“把知識硬塞給學生”的做法,而是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組織團隊討論,還鼓勵學生自發查找資料並得出相應的結論,“在基礎和創造性之間尋找一箇中間地帶。”

在普通數學課和奧數之間,也有學校開放“中間地帶”供學生選擇。如華東師大二附中每週五下午的.校本課程中,就包含一些代數、幾何等方面的數學專項提升課程。與普通課程相比,這些課程內容更深、難度更大。“通常30個選修名額都會報滿,有時候還會增加5個名額,畢竟還是有比較多對數學有興趣的孩子。”唐立華說。

沒有興趣和能力,奧數是學不下去的

事實上,走上奧數競賽道路的學生,大多也是出於興趣,並具備一定的天賦。

回顧自己學習奧數的經歷,俞辰捷認爲完全是興趣使然。最初學奧數時,父母對他沒有多高的期待。“他們覺得人總有適合和不適合的事情,這個不適合就換一樣,反正人生路那麼長,還有時間去後悔。”而興趣和能力,是俞辰捷眼中堅持學習奧數的兩大關鍵因素,“光有興趣不行,有成績纔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華育中學九年級學生張逸博的奧數學習之路,也是憑興趣開掘出來的。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提醒張逸博的母親鄧女士,孩子在數學方面有天賦。學習摺紙時,很多孩子往往搞不清紙應該往哪個方向折,張逸博卻能注意到摺紙的左右正反,“方位感和空間感都很強。”

國小四年級,學校的老師問張逸博要不要去奧數班,他沒問父母就直接答應了下來。後來進入同樣以奧賽著稱的華育中學,也是張逸博自己的選擇。

周毅皓的母親認爲,其實家長[微博]的心態普遍比較理性。“大家公認的一點是,孩子苦讀是沒有用的,還是要有一定的天賦。他們班大部分孩子也都是喜歡數學、物理,然後再去搞競賽。”

在這些學生和家長看來,奧數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獎項和成績。

“現在學習很大程度上不是爲了出成績,而是爲了培養性格。”在周毅皓看來,學習奧數已經鍛鍊了他的自學能力和耐心、自律的品性。

兒子憑藉數學特長進入好的國中和高中,在鄧女士看來屬於“意外的收穫”,更令她感到欣喜的是兒子從奧數學習中找到了自信。

此外,走在競賽路上的學生,在其他方面也同樣表現不俗。周毅皓說班裏搞競賽的學生,綜合成績多在年級前50%。

熊斌指導奧賽國家隊的時候也發現,現在奧數優秀的大部分學生都屬於綜合發展型,“偏科的情況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