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模式”是關於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實踐形成閱讀能力的教學模式。它具備一般教學模式的共性特點,又體現着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以下是“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一、我國傳統閱讀模式的演變

我國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提倡熟讀精思、虛心涵泳。由於長年以玄奧的儒家經典爲教材,加上言文不一的障礙,閱讀教學自然形成“講本位”形式上主張口耳相傳、勤學苦練,實際上是典型的學問模式”,其影響極爲深廣。建國初期,引進前蘇聯凱洛夫的:“六環節”教學過程理論和“組織教學—複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佈置家庭作業”的綜合課模式照搬照用。融入了我國一些傳統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啓發教學、文道結合、教學相長等)建立起全國統一的閱讀教學模式開了“談話分析法”之先河。但是,由於“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根本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表現在:一是沒有從心理學的層次上說明閱讀教學過程的特點,強調了教學是一種認識活動,忽視了與一般認識活動的區別,使教學模式流於抽象和空洞;二是由於它的主導地位,帶來了我國中國小閱讀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和運用中的程式化、機械化傾向,這種以講問分析爲運行機制的閱讀教學模式,基本上沿襲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三是這種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逐漸暴露出過份強調書本知識,忽視能力培養,脫離社會生活實際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等弊病;四是在對待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教學地位上,主張“教師中心”,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個性發展;五是雖然強調繼承中國傳統的優秀教學思想,但由於傳統經驗往往具有直覺性和技藝性,難以口授言傳,缺乏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基礎,所以二者的結合也流於形式。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教育理論研究者和優秀教師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深入的探討,教育教學理論不斷豐富,引進了皮亞傑的“探究—研討法”、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等“開放課堂”模式和加涅的“學習過程的信息加工”“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等“系統教學”模式,開發了“指導—自學”“引導—發現”“參與—活動”等教學模式。但是,更多的第一線教師對這些熠熠閃光的先進思想和理論或視而不見,或見而不用,或用而不當。新的課程標準,新的語文教材,強調的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培養,而不少教師“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是教學目標不明確,課時分配不合理,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過程僵化,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阻礙了課程教材改革的深入。所以,我們有必要對閱讀教學模式作進一步深入的探究。

二、優秀閱讀教學模式的產生

縱觀各類優秀的教學模式,一般都具有以下特點:(1)中介性。它是教育理論的具體化,又是教學經驗的抽象化;是理論的物化,實踐的昇華。(2)簡約性。它極精要地反映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關係,並以簡約的形式爲載體,概括最具普遍意義的教學規律。(3)操作性。它提示了教學的時態序列,設計出可以控制的比較穩定的教學程序,能指導教師正確發揮教師、學生、教材三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交互作用。與一般教學模式比較,閱讀教學模式還體現出以下兩大特點:1.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讀書看報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這種能力,主要是對新的閱讀材料的獨立理解、獨立吸收的能力。這種習慣,包括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眼、口、心、手都到的'習慣;既能精讀又能略讀的習慣。以培養閱讀的能力和習慣爲功能目標,是構建閱讀教學模式的有力抓手。2.在組織教學內容方面,突出語文學科的個性特點。課文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材,大多以基本知識爲綱編寫,每個知識點有相對的獨立性。它是以整篇文章爲綱編寫,各知識點同時包含於一篇文章之中,具有如下四個特性:(1)綜合性。語文是工具學科,又是人文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聽說讀寫,知情意行,都是互爲表裏、相輔相成的方面。(2)整體性。中國的語文閱讀教材基本屬於文選型的,每篇課文都是中心明確、情節連貫、結構嚴謹、首尾圓合的整體,而內容卻有較大差別。(3)情感性。每篇教材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觀點的外在顯現,因而語文教學應擔當起培養學生正確健康情感的任務。“文道統一”的教學原則就是針對這一特性而提出的。(4)交際性。語言具有很強的交際功能。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因而,閱讀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而且還要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注意語文學科的個性特點,綜合考慮語文能力和習慣的各要素,從整體着眼設計各教學環節,是構建閱讀教學模式的重要依據。

三、新的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

根據上述閱讀教學模式的特點,我們以爲,任何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都必須找到其理論支撐點。其一,是學生的閱讀心理學。我們必須遵循學生的閱讀心理設計閱讀教學過程。其二,是教師的教學心理學。就閱讀教學而言,其實質是教師將自己對教材的研讀過程轉化爲學生對教材的認知過程,因而,既要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既要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又要針對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控,發揮模式的優效功能。由此,我們還想到,構建或運用閱讀教學模式時,應努力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即切實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思考,求積極主動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教”不能代替“學”,“教”只能服務於“學”的教學原理,正確處理“教”與“學”的辯證關係,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程序。

2.整體性原則。即既要充分發揮每個環節的作用,又要重視環節之間的優化組合,達到整體的最佳功能。所以,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並較好地解決環節間的銜接、組合,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3.層次性原則。即對教學過程的研究要由單層次向多層次發展,改變以往那種只依據教材對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要求設計教學過程,強求各類學生齊步走的做法,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這差異,不單是知識水平的差異,還應包括能力、習慣、態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異。只有打破封閉的教學形式,從學生在過程中的認識活動、心理活動和生理活動等層次上正確處理學生之間的差異,才能保證上每一位學生真正得到發展。針對學科特點、教材特點、年段特點等,有的可以強化、延長,甚至増加;有的則需要簡化、縮短,甚至捨去。所以,我們應以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爲構建模式的主要目標,應以運動的觀點看待模式中的每一環節,因人而異,因文而異,不斷創造出適合時代需要的新的教學模式,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