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教學總結和反思

《賽龍舟》一文短小精悍,作者用凝練的文字描寫了龍舟競賽熱烈壯闊的場面。這是學生是第一次學習場面描寫的文章,而且北方的孩子對賽龍舟這一活動沒有任何感性認識,教學時如果不能引着學生在文字中走幾個來回,學生也就表面熱熱鬧鬧而已,怎樣才能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象走進語言文字的深處,讓那生動的競賽場面立體、直觀呢?

《賽龍舟》教學總結和反思

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在教學預設時緊緊圍繞三維目標,對文本進行了補白和再創造,最後呈現出一份精神盛宴與學生共享,學生身在其中,身受感染。

能使教學達到這樣的效果,我想還得益於這樣幾點:

1、優美實用的教學語言

我認爲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精彩巧妙的設計,而教學語言恰是這精彩之中的重要元素。本節課中,我力求每處語言都能簡而精,同時又富有啓發性。

2、創設情景,以讀代講

小孩子學習喜歡生動形象,把枯燥的語言文字變成會跳動的音符,就需要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創設情景的辦法非常有效。本節課,我多出處巧妙不留痕跡的創設了情景。如在談話導入部分中我簡要介紹了端午節,調動了學生對端午節的喜愛,把賽龍舟這一活動置於這樣一個有着厚重的歷史淵源的節日背景之中,爲後邊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着民族精神的教育作了鋪墊。在學生滿腔熱情時,老師就像賽場上的發令員一樣,乾脆利落的把學生帶入了情境。“對,就是龍舟比賽!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親臨比賽現場,觀看激動人心的龍舟比賽。”

又如品讀第一段時,我這樣引導學生:“在沿江路河堤上,你們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卻把學生當成小觀衆了。當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了這一段後,我又這樣評價:你聲情並茂的朗讀把我們帶到了觀看比賽的現場。你聽你聽,隱隱聽到了遠處一片鑼鼓聲,龍舟——龍舟——!小觀衆們,你們此時的心情如何,你們興奮得在做什麼?

這樣的導語、評價、引讀,這樣的談話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他已不再是局外人,師生都在龍舟賽場上,像這樣的設計還有多處。回顧本課,正因爲成功的創設了情景,巧妙的引讀,適當的點撥講解,才使學生和文本渾然相融。

3、精心預設,精彩生成

預設是課堂成功的保障,有好的預設纔能有好的生成,才能使課堂教學靈動。

本節課中有幾處生成把握的較好。一處是學習第一段時,我創設情景:你們在沿江路堤上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一學生回答:”我在沿江路上看到了那些人山人海,非常熱鬧。”我當時很驚訝,他如此快的進入了情境,於是就及時鼓勵他是個聰明的孩子,這麼快進入了情境,來到了賽場。

還有在學習結尾段時,體會龍舟競賽的.意義時,一個在班級學習很困難的學生舉手了,我馬上讓他來回答。雖然他說得並不完整,但我卻摸着他的頭給予了肯定:在你身上就有龍舟競賽奮勇向前、力爭上游的精神。我想這個孩子一定得到了鼓勵。

還有在發現板書寫錯了一個字時,我沒有悄悄地把字放過去,而是等同學們把課文都讀完了對同學說,老師在黑板上寫錯了一個字,誰發現了?一個同學舉手,表揚他細心的同時鼓勵他大膽發言,當回老師,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環節,卻表現出教師的以生爲本的理念。

還有師生暢談自己當觀衆加油助威的經歷時,也閃爍着生成的光彩。

當然一節課40分鐘,老師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說是緊張的腦力勞動,也會有許多的遺憾。如學生說龍舟過來時,會高興的往江面上扔鞭炮時,我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鼓勵,只是輕描淡寫、無關痛癢的說:你把課文預習得很充分。現在想來,這個孩子的領悟能力多強,他把這篇文章融會貫通了。還有在學習完二、三段時,作者從四個方面描寫了龍舟競賽熱鬧壯闊的場面,我讓學生完整的讀一讀這兩段,用動情地朗讀再現當時的情景。學生很有熱情,讀完後紛紛舉手要讀課文,而我當時考慮二、三段作爲重點段,筆墨已很重了,於是急着往下走,忽視了學生們的感受。這也正是我與大師之間的差距,心中裝得只是小目標,還沒做到真正尊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