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贈蕭瑀》翻譯及賞析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 《贈蕭瑀》翻譯及賞析

勇夫安知義, 智者必懷仁。

註釋:

蕭瑀:(公元574-648),蕭瑀,字時文,隋朝蕭太后之弟,其祖父是後梁宣帝蕭察。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終生爲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公元648年,蕭瑀病死,終年74歲。臨終前遺命以單衣簡樸安葬,死後被追贈爲司空、荊州都督,初諡肅,後改諡貞褊。

疾風:狂猛的大風。

疾風知勁草: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纔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語出《東觀漢記·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

板蕩:《板》、《蕩》都是《詩·大雅》中譏刺周厲王無道而導致國家敗壞、社會動亂的詩篇。後用“板蕩”指政局混亂或社會動盪。

識:辨別。

誠臣:忠臣。

勇夫:一勇之夫,指只有勇力的人。

安:怎麼。義:與下句中的“仁”互文。仁義,仁愛和正義;寬惠正直。《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孔穎達 疏:“仁是施恩及物,義是裁斷合宜。”《禮記·喪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知,人道具矣。”

智者:有智謀或智慧的人。

譯文:

在猛烈的.大風中,纔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在動盪不安的年代,才能辨別出誰是忠臣。

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 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懷有仁愛。

賞析:

李世民以本詩送給蕭瑀,述說忠臣的定義,並對蕭瑀作了肯定。

唐高祖李淵在位後期,他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爲爭奪帝位,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蕭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最後幫助他奪得帝位。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李世民對蕭瑀的高度讚美和肯定,其中也不無感激之情。這兩句詩使用了比興的手法。“疾風知勁草”是興,爲下文的立論張本。同時,這一句興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爲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風平日麗的日子裏,“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們,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堅韌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老子》雲:“國家昏亂,有忠臣。”《後漢書?王霸傳》雲:“光武(劉秀)謂霸曰:‘穎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又南朝宋詩人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雲:“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這些話都表達了同樣的的道理,或許都爲李世民所借鑑。文天祥《正氣歌》雲:“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正是由於唐太宗這麼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在詩中引用了“疾風知勁草”,才使得這句話流傳千古,成爲了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