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精選6篇)

《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種子發芽的條件,嘗試做種子發芽的觀察記錄。

2、培養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的種子(黃豆、綠豆、花生、蒜頭、南瓜籽),幼兒自帶的各種容器,幼兒觀察記錄本。

活動一播種種子

【活動過程】

1、認識種手和種子麟酌各和條件。

(1)教師出示各種不同的種子,讓幼兒識別並說出不同種子的名稱。

(2)教師引導幼兒回顧以往的經驗,說出種子發芽的條件。

教師提問:你見過種子發芽嗎?你覺得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條件呢?

2、選擇種植條件進行種植。

(1)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選擇希望種植的種子。

(2)幼兒將自己選擇的種子依據自己認爲應有的種植條件,種在不同的容器內。

有的孩子選擇把種子種在水裏,有的孩子選擇種在土壤裏。有的孩子把種好的種子放在陽光能曬到的地方,有的孩子將其放在陰暗角落裏。

活動二做觀察記錄

【活動過程】

爲了方便孩子們記錄,我們爲每個孩子製作了一個觀察記錄本。孩子們像小科學家一樣,每天都在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種子發芽的情況,並隨時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他們還讓老師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寫在觀察圖邊上。

1、幼兒每天觀察兩次種子,並進行必要的輔助管理(換水、澆水)。

2、引導幼兒根據觀察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記錄(繪畫)。幫助幼兒用文字進行輔助記錄。

教師提問舉例:

(1)你把種好的種子放在了什麼地方呢?

(2)爲什麼把它種在水(土壤)裏呢?

(3)今天你觀察到了什麼?

活動三實驗總結

【活動過程】

1、引導比較、嘗試分析

引導幼兒比較同一品種的種子在相同的種植條件下發芽情況的異同,並讓幼兒嘗試分析其中的原因。

教師小結:同一品種的種子在相同的種植條件下,也會有所不同,這是由種子本身的差異及後天的管理造成的。

(1)比較種子在土壤(不澆水)和水中發芽情況的異同。

教師小結:水是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2)比較種子在有空氣的條件和無空氣的條件下發芽情況的異同。

教師小結:空氣是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3)重點比較陽光下和陰暗角落裏種子的發芽情況。

教師小結:陽光不是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2、實驗總結:空氣、水分是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而陽光則不是。

【活動延伸】

1、發動幼兒收集種子,並將所收集的種子分類用透明袋裝好,投放在實驗角,大家一起辨別,增長有關種子的知識,並討論不同種子的由來。

2、可將幼兒收集的一些種子(西瓜籽、黑豆等),投放在美工區,讓幼兒用種子來進行創意貼畫。

3、選擇幾種不同的較大的種子,分類投放在計算區,讓幼兒嘗試按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排放種子,或者用種子來做分類遊戲。(教師可變換不同的要求,如按形狀、按能否食用等。)

4 大班種子發芽教案,種子發芽是植物生長的最開始的過程,每一種植物最開始都是從種子中長出來的,很多幼兒對於這種現象會感到很奇特,可以讓幼兒自己體會一下種子發芽的全過程。

《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生活中收集種子,感知了解種子和果實的關係,體驗種子的多樣性

2、通過爲種子觀察、分類,培養幼兒的觀察統計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夠有條理地講述自己的發現和和想法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4、通過觀看課件與視頻,感受自然的生動有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一)、各種各樣的種子的收集、種植與觀察

(二)、在生活中討論種子的來歷,生長的位置,種子的差別

活動過程:

觀察和自由談論收集的種子

1、從什麼果實裏收集的種子?

2、種子的不同樣子?

誰知道種子是什麼樣子的?

結合幼兒帶來的種子一起觀察與討論

1、幼兒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經驗

2、教師總結幼兒的想法:尤其是談到的傳播方式,重複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注意大家的不同認識。

例如:香蕉種子、菠蘿種子是怎樣的。最大的種子是什麼?

播放種子的相關課件:種子的樣子和成熟後傳播的方法

向中心型、發散型、無序型

1、討論:剛纔看到了哪些種子?

2、他們分別長在植物的什麼地方?

小結;種子的傳播方式,種子的多樣性,成熟後是怎樣傳播的?

延伸活動:

1、實驗(種子發芽:師生共同進行)

2、種植活動(幼兒和家長共同種植)

3、討論種子的食品有哪些

《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 篇3

《植物在成長》是四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屬於“綜合過程能力訓練單元”。用一個完整的長期種植活動貫穿始終,由《種子發芽了》、《茁壯成長》和《碩果累累》三組主題探究活動組成。

本課首先帶領學生運用觀察法,小組合作進行探究認識植物的種子,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進而引導學生探究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條件,進行大膽的猜想,設計對比實驗,利用多媒體課件驗證學生的猜想。把發芽的種子種到花盆裏繼續觀察,放在課外,進行中期觀察,讓學生將課堂探究繼續進行下去。

學情分析

學生對自然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不少學生對種子的發芽有感性認識,好奇心強,大膽、好動,無意注意佔明顯優勢。本節課通過觀察、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等活動,強化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潛能。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發達而邏輯思維欠缺,在教學中應多采取觀察思考、材料分析,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並通過設計實驗方案,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單一變量去考慮,進而引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外界條件。

學習目標

1.能進行種子發芽的對比實驗;能設計簡單的二維圖表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對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2.在探究過程中能大膽猜想,養成認真細緻、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願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課下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

3.知道種子萌發需要水、空氣、營養等條件。瞭解影響種子萌發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難點

重點: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難點:設計實驗方案,學習運用對比的實驗方法探究。

評價任務

1.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

2.會設計實驗驗證植物種子萌發的條件。

教學準備

放大鏡、鑷子、大豆、玉米、花生等植物的種子;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多媒體出示春天農民伯伯播種的情景及農作物成長的情景)仔細觀察,農民伯伯種下了什麼?長出了什麼?

生:在土壤裏播下種子,種子發芽了,長出了莊稼。

師:是的,種子種在土壤子,有了合適的環境它就會發芽生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新的課題:種子發芽了(板書課題)。

(播種、種莊稼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場景,以此引入新課的學習,貼近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感受到:科學來源與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蘊含着很多科學知識。)

二、認識植物的種子

1.區分種子和果實。

師:種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多媒體出示葵花籽、花生、綠豆、大米)它們都是種子嗎?請小組討論。

學生分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果實和種子的區別。

(植物的種子呈現多樣化的狀態,尤其是果實中的瘦果和穎果極易被誤認爲是“種子”,應特別注意,不要給學生錯誤的概念。教材第24頁呈現出了四種植物“種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屬於種子的`只有花生和綠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實也不是種子,準確地說只是種子的一部分,因爲穀子的果實是穎果,其果皮與種皮完全癒合,不能分離,在碾米的過程中,種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

2.觀察植物的種子。

聚焦種子,分小組比較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並記錄下來。

三、播種希望的種子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老師精心挑選的健康完好的大豆種子。老師把它們放在講桌上,一天後能發芽嗎?三天、五天呢?一星期、一個月呢?…

生:不能。

師:爲什麼不能?還需要哪些條件?

生交流師隨機板書:可能與土壤、水、溫度、空氣、陽光有關。

師:有這些條件就行了嗎?怎樣控制這些條件才能讓種子生長的更好呢?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猜想。

師:(出示實驗提示)我們可以用控制變量法做一個對比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記得要堅持記錄觀察結果,你會怎樣設計實驗記錄表呢?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

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範例供學生參考。

(種植種子,教材上給出的只是一種實驗設計,允許學生把溫度、空氣、水分等作爲其中的一個變量進行不同的實驗設計。初春的北方天氣乍暖還寒,不是適宜的播種時節,對播下的種子要注意保溫。選用生長髮育期較短的根、莖、葉、花、果實明顯的植物,如大豆、鳳仙花、西紅柿、黃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區要因地制宜,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四、整理與交流

交流:種子是怎樣發芽的?能簡單描述一下種子發芽的經過嗎?

(這是對種植種子過程的交流。重點應放在“種子是怎樣發芽的”上,並學會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其變化過程。)

五、課外作業

課下繼續觀察發芽的種子,把它的生長情況和你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教學反思

《種子發芽了》用1課時完成,這僅在課堂上做是辦不到的,必須利用課餘時間。爲此,建議:

1.課堂上重點認識種子,講授種植過程。種植種子留給學生在課餘時間完成。在時間允許時,可以在課堂上做一個演示。

2.及早種植。在上一個單元的教學時,佈置課外活動:種植種子,並講清楚種植種子的步驟。

《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 篇4

認知目標:

1.能進行種子發芽的對比實驗;能設計簡單的二維圖表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過程中能大膽猜想,養成認真細緻、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願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

3.知道種子萌發需要水、空氣、營養等條件。瞭解影響種子萌發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標:

記錄種子發芽及生長過程,仔細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並對這一過程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用水浸泡一天以後的植物種子、放大鏡、刀片、鑷子、瓷盤、紗布等。觀察現象,做好觀察記錄。

讓學生自己確定要準備的材料。相關的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包括三個活動:

活動一: 認識種子的結構

1、提出問題:種子什麼會發芽?它有哪些結構特點?

2、組織學生觀察、討論、運用工具進行研究。

在觀察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也可以在教室裏利用音像資料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猜想。提出問題:“春天來了,種子落在土壤裏開始發芽,說明什麼?”只是對探究方向的一種提示。組織活動是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啓發學生積極動腦,通過觀察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大膽猜想,並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

3、畫出種子的結構,猜測種子哪一部分能發芽?

活動二:依據猜想制定實驗方案。

1、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猜想提出問題: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辦?

2、引導學生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種子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發芽?

3、定研究計劃,展開探究。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三:實驗驗證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究,設計對比實驗,觀察現象,並分析種子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2、指導學生掌握切割的方法,並提醒學生使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

3、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組織全班交流,從而充分展示學生的不同認識,讓學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認識。

自由活動:

評價時,從“我對研究活動的興趣”“我提出的研究問題”“我的觀察、實驗”三方面的內容反思自己的表現,正確的進行自我評價,並講出評價的理由。

拓展活動:

記錄種子發芽及生長過程,仔細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並對這一過程進行記錄。

《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種子發芽實驗,啓發學生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2、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學習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言條件;

3、瞭解設計實驗、制訂實驗計劃的步驟和內容,能按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重點:

能設計種子發芽的實驗。

教學難點:

會提出種子發芽實驗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教學準備:

設計實驗用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引導學生閱讀P1上的文字。

2、談話引入。

師:“上學期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還記得種鳳仙花嗎?科學研究通常通過實驗進行,首先要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現在我們先來研究哪些條件影響綠豆種子發芽,好嗎?”

二、探究內容: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

1) 讓學生說說綠豆種子怎樣才能發芽。

2) 歸納學生所說的綠豆種子發芽的條件。(板書:要澆水,要種到土裏,要有合適的溫度。)

3) 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可能會有什麼結果?說說可以改變什麼條件?(板書:少澆一點水行不行呢?不種在土裏行不行呢?讓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溫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裏能不能發芽呢?)

2、討論怎樣用實驗證明

讓學生通過下面五方面進行討論:

1) 你想研究什麼問題,你打算怎樣做?

2) 你猜想做的結果會是怎樣?

3) 像你那樣做是改變了什麼條件?

4) 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 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知道?

3、確定研究的問題,並寫出實驗計劃。

1) 小組討論準備選擇什麼問題進行研究。

2) 對學生選擇的課題進行調整和平衡,使每個項目都有學生進行研究。

3)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舉例和表格,弄清內容要求,然後着手寫實驗計劃。

三、全課總結。

四、課後拓展。

查找有關種子發芽的資料。

《種子的發芽》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用普通話,完整地表述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3、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獨立動手、獨立觀察、獨立組織語言、在互動的過程中,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增大口語交際的空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2、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教學準備:本單元開始讓學生自己動手種種子。

教 學 過 程

創設交際情境:

師:同學們你種的種子怎麼樣了?拿出來吧讓大家看一看,說一說你種的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口語交際過程:

看到同學們自己種的種子你們有什麼問題嗎?想知道什麼?以小組爲單位互相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充分交流,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們一起活動。

把話題引向全班範圍讓學生把自己種種子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跟同學和老師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