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郊遊教案(精選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班音樂郊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精選15篇)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1

中班打擊樂:郊遊

活動目標:

1、複習歌曲,瞭解歌曲的結構特點,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

2、根據音樂的節奏特點,嘗試用鈴鼓、圓舞板、碰鈴演奏歌曲。

3、體驗與同伴共同演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事先會唱歌曲《郊遊》,節奏圖譜、鈴鼓、圓舞板、碰鈴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小朋友,前段時間老師教了一首《郊遊》的歌曲,你們還記得嗎?”(伴樂輕唱)

二、感知結構,嘗試用身體表現節奏型。

1、“老師用圖譜把歌詞都記下來了,看看老師用了哪些符號?”

“那請你們用好聽的聲音看着圖譜來唱一唱,然後告訴我,這首歌曲裏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伴樂齊唱)

“第一段和第幾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們稱爲A部分”

“中間部分有它們一樣嗎?”

小結:像這樣開始和結尾的節奏相同,中間不同的結構叫ABA結構。(出示ABA)

2、“如果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看到小腳你想到什麼動作?看到小手呢?誰來試一試。”(引導幼兒看圖譜,集體分部練習)“除了用跺腳、拍手還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呢?”(拍腿拍肩,集體嘗試)

3、分析B段:“B段我們看到了什麼?這兒不是小腳小手,而是白雲、陽光、青山綠水,可以用什麼動作呢?”(幼兒做,集體練習)

4、集體完整練習,分部練習。“現在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看指揮伴樂做動作)

三、討論配器,並演奏。

1、“小朋友真能幹,連小樂器們都忍不住想來玩一玩啦,看一看,都來了誰?” 認識鈴鼓,碰鈴,圓舞板。

“我們幫它們分一下工,走的部分用什麼樂器?爲什麼?拉手的地方呢?” “B段優美的部分適合用什麼來演奏呢?”

2、嘗試用樂器演奏一遍。

3、交換樂器。

四、結束。

“今天我們又學了一個新本領,會用樂器來演奏歌曲了,像這樣用樂器來演奏的活動叫打擊樂。鈴鼓、碰鈴、圓舞板都是打擊樂器,在我們三樓的音樂室裏,還有許多的打擊樂器呢,等下我們一起去用別的樂器來試着演奏《郊遊》好嗎?”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2

一、說設計意圖:

歌曲《郊遊》曲調流暢、輕快從容,來源於幼兒生活。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帶幼兒進入郊遊的情境中,再現了幼兒生活中外出遊玩的生活經歷。在活動中感受郊外美麗的景色幫助幼兒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二、說活動準備:

爲更好的完成本次的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準備:《郊遊》的課件,帶暗示性圖片的歌曲圖譜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爸爸媽媽一起外出遊玩的生活經驗。

三、說活動目標:

首先來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闡述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歌曲,感受歌曲ABA結構特點。

2、能力目標:在圖譜的幫助下記憶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3、情感目標:演唱歌曲感受郊遊時的輕鬆愉快。

經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我將目標一欣賞歌曲,感受歌曲ABA結構特點設定成難點目標,因爲幼兒在發現ABA的時候相對比較困難,需要教師較長時間的引導;將目標二在圖譜的幫助下記憶歌詞內容,學唱歌曲設定爲重點目標,因爲本節課是一節歌唱活動,對幼兒記憶歌詞和演唱歌曲要求較高。

先來說一說教法。

1、課件演示法:爲了最大限度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更直觀的讓幼兒瞭解歌曲內容,在活動的開始環節出示幼兒郊遊的圖片,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並形象的記憶歌曲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2、圖譜演示法:中班幼兒的思維能力依然是以直觀思維爲主,通過將歌曲裏面的內容用暗示性圖譜的表現出來,幫助幼兒更加形象直觀的記住歌詞,掌握歌曲旋律和節奏。

下面說一說學法

1、情境體驗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的”,在活動中通過播放郊遊的圖片的,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的情境中,感知理解歌曲內容。

2、動作表演法:在幼兒表現歌曲時通過一系列的啓發式提問讓幼兒用聲音、動作以及表情來大膽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表現郊遊的快樂之情,使音樂內容更具體化、形象化。

四、說活動流程:

我是這樣設計活動過程的

第一大環節:出示《郊遊》的圖片,直接切入主題,吸引幼兒注意力。首先,談話切入主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前段時間我們也組織去了植物園郊遊,那麼你在遊玩時的心情怎麼樣?”營造出幼兒在郊遊時開心的情緒。然後進入主題: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做《郊遊》。

第二大環節:通過播放《郊遊》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並掌握歌曲內容,並初步演唱歌曲。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完成

1、在幼兒觀察課件後,提出以下問題:“你聽到了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歌曲內容。

2、逐步出示歌曲完整的圖譜,幼兒通過試視聽結合法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歌曲內容。

我會讓幼兒用歌曲裏的話來說一說白雲、陽光都是什麼樣子的。

3、接下來我給孩子們示範演唱歌曲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試着唱一唱,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4、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完整唱歌曲

5、通過變換演唱的方式對歌詞有更深的印象;分男女生演唱感受歌曲ABA的結構特點。

6、加上動作讓幼兒感受郊遊的愉快。

五、說活動反思:

本節課過程基本走下來了,目標一、目標二基本達成,在目標三的達成度上有些欠缺,輕鬆愉快沒有體現出來,一節課的氣氛有些緊繃,這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出示圖譜的時候,我有些較真,我希望孩子能通過聽歌曲完整的將圖譜填完整,但是幼兒的表現往往不像期望的,我在這裏可以更加靈活一點,可以自己講圖譜補充完整,不用浪費過多的時間。在整體演唱次數上我覺得可以再多一或者兩遍會更好;另外在青山綠水一片錦繡節拍處唱的時候我有些刻意,沒有加以修飾,導致幼兒都跟我一樣有些刻意,以後會更加註意。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譜,按圖譜有控制地演奏。

2、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

3、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樂曲圖譜、鈴鼓、雙響筒、圓舞板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

1、引導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

師:“剛纔這歌曲叫什麼名字?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結構的歌曲嗎?什麼是ABA?(前面和後面的樂曲是一樣的結構)現在我們請個小朋友說說A段做了什麼動作?怎麼做的?

師哼唱,請一個幼兒示範。

二、引導幼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

1、觀看A段圖譜:我們先看A段,上面有什麼?(腳印、手)表示什麼?(可以踏腳和拍手)你怎麼用這些動作表現節奏?(請一幼兒示範)全體幼兒學習A段的節奏型。

2、分析B段節奏型:這是什麼符號?(出示波浪線)可以怎麼表現?(搖或晃的動作)請一幼兒示範。

3、引導幼兒發現結束句不同的地方。

師:後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樣的,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請小朋友來示範一下可以怎麼做?(全班幼兒練習一次)

4、視情況而定:哼唱,幼兒做動作一次或跟着音樂做動作一次。

三、啓發幼兒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

1、啓發幼兒說說樂器特點。

師:“瞧,我請來了三種樂器(出示鈴鼓、雙響筒、圓舞板),你們說說,它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的特點?”(鈴鼓:可以拍、搖、晃。比較抒情;雙響筒:高低音,像腳步;圓舞板:聲音短促)

2、爲樂曲配器。

師:“你們覺得A段適合用什麼樂器呢?A段適合用雙響筒;(貼上雙響筒的圖標)B段的比較抒情,適合用什麼樂器?(鈴鼓)最後的部分我們要讓歌曲更熱鬧些,可以怎麼做?(用上全部的樂器)

四、幼兒嘗試用樂器演奏

1、師哼唱,讓幼兒學習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請出小樂器,我們試試用樂器演奏一遍吧。請認真看圖譜,注意什麼時候要輪到哪種樂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連貫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樂,看圖譜完整地演奏1—2遍。

師:“我覺得小朋友可以聽音樂來演奏了,我們來試試吧。”

4、幼兒看指揮演奏1—2遍、

師:“小朋友真棒,現在我有個更難的,請小朋友不看圖譜,眼睛看着老師的指揮,把樂曲演奏一遍,可以嗎?”

五、結束活動

師:“請小朋友帶好自己的小樂器,不發出聲音,到教室輕輕地放好小樂器吧。”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是一個歌唱活動。《郊遊》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ABA結構,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活潑歡快,中間第二段比較柔和,唱了郊遊的風景。活動開始我以談話導入,引導幼兒說說郊遊地的風景,根據幼兒的回答我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了下來,從而引出第二段歌詞。接着我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詞。歌詞理解後,讓幼兒通過聽教師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後再用鋼琴伴奏,一句句學習歌唱。等唱了兩到三遍後請幼兒編動作,邊表演邊唱,這樣比較能幫助幼兒記住歌詞。雖然大多數幼兒能大概將歌曲唱出來,但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覺得興趣缺缺;而且後面邊表演邊唱,孩子們會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輕,應該在幼兒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再加動作比較好。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聯想、認知,掌握音符一家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時值,並能念出音符的節奏名稱。

2.模仿音符一家人有節奏的腳步,進一步鞏固對音符時值的認識。

活動準備:

1.音符卡片一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音樂cd《音符一家人》。

3.人手一個鈴鼓。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教師依次出示音符卡片,請幼兒辨認。

2.聽音樂cd《音符一家人》做動作。

(二)新授《音符一家人去郊遊》

1.音符一家人去郊遊了,你們猜猜,他們中間誰的腳步最慢?爲什麼?

2.誰來學學爺爺走路?(個別幼兒學走路)

3.爺爺走路呀可真慢,走一步要用幾拍呢?(教師邊走邊數拍子)

4.爺爺走路還會發出聲音呢!聽tu 2 3 4。(出示圖譜,幼兒跟教師做肢體動作)

5.誰的腳步最快呢?(幼兒聯想)師:因爲音符寶寶的個子最小,腿也最短,所以他要加快他的腳步才能趕上其他人噢!

6.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寶寶走路的腳步聲。(教師演示一遍)

7.(出示圖譜)幼兒集體練習音符寶寶的節奏titi titi titi titi 。師:爸爸工作一直很忙,從沒有時間逛公園,所以今天他是在公園裏邊走邊看。(教師演示)

8.請幾個爸爸和孩子一起上來走走。

9.(出示圖譜)幼兒集體學習音符爸爸的節奏tu 2 tu 2。師:媽媽穿着高跟鞋也走來了,(教師演示)

10.女孩子一起來學學媽媽走路。

11.(出示圖譜)幼兒集體學習音符媽媽的節奏ta ta ta ta。

師:(出示課件)原來音符一家走路的方式好發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真好聽,老師就把它編成了一首《走路歌》。

(三)學習兒歌《走路歌》

1.教師念前一句,幼兒看圖譜,說出音符的時值。

2.分角色演示音符一家。(用動作)

4.結合音樂運用肢體動作複習《走路歌》。

(四)結合樂器鞏固樂曲

1.鈴鼓可以怎麼玩?(根據幼兒的回答直接引入節奏型)

2.結合cd幼兒用鈴鼓給樂曲伴奏。

3.轉身給家長表演一遍。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與朋友結伴表演的快樂;

2、能創編跳躍、連貫的動作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的

內容;

3、初步學唱歌曲,知道ABA的結構類型,並學習用“跳躍地”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郊遊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CD音樂《郊遊》。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複習歌曲《小紅花》。

指導語:(教師彈湊歌曲前湊)這是什麼歌曲?在最後一句我們應怎麼唱?(前面跳躍,後面連貫)

用跳躍、連貫的聲音唱《小紅花》。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郊遊時的美好前景。

提問:你們郊遊過嗎?去了哪裏?玩了些什麼?

3.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講述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裏小朋友郊遊時快樂嗎?他們是怎麼郊遊的?看見了什麼?

4.幼兒學唱歌曲

二、教師再次範唱歌曲,啓發幼兒發現ABA的結構。

提問:你們發現歌曲裏有相同的地方嗎?

三、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進一步理解熟悉歌詞。

提問:這首歌裏唱到白雲怎樣?陽光怎樣?青山、綠水怎麼樣?

四、教師引導幼兒討論,發現並運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問:你們發現中間部分和前後重複的地方有什麼不同?你們唱什麼歌的時候也運用了這兩種方式?

五、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到“地方郊遊”,帶領幼兒完整學唱1~2一遍。

六、鼓勵幼兒聽音樂結伴邊表演邊歌唱。附歌曲: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郊遊》

教學目標

1、瞭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形式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

2、能根據歌曲內容表演動作,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萌發用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教學準備已會唱歌曲、歌曲樂譜、樂器(鈴鼓、碰鈴、雙響筒等)。教學重點與難點了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能用樂器進行歌曲演奏。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索操作法;樂器輔助教學。活動過程: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一、引導幼兒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和情緒。

1、齊唱歌曲,要求唱得整齊、動聽。

師:上次老師請小朋友學了《郊遊》這首歌,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2、感知歌曲的aba結構。

師: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小段?

總結:這首歌裏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可以叫做aba形式。

3、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第一、三段和第二段的情緒區別。

提問: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節奏怎麼樣?感覺怎麼樣?

師:第二段的節奏和第一、三段有什麼不一樣?

進行歌唱,複習歌曲。

知道歌曲分三段,理解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

第一、三段表現歡快的情緒,第二段表現優美的景色,比較柔和。通過了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形式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二、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地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師:第二段裏,我們看到了青山綠水,可以做些什麼優美的動作呢?

3、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引導幼兒組合成歌表演,並帶領幼兒進行集體表演。

用拉手晃動的動作表現走路的情景。

自編一些優美、柔和的動作。

隨老師一起進行歌表演。通過對歌曲的理解,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並進行集體歌表演。三、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歌曲伴奏。

1、出示樂器。

2、提問:什麼樂器適合演奏歡快郊遊的部分?

師:什麼樂器適合演奏音樂優美的部分?

3、出示樂譜。

4、進行分組看樂譜練習演奏。

5、引導幼兒看指揮演奏。

要求雙響筒或圓舞板要演奏得輕快,碰鈴、鈴鼓拍搖要連貫。

用雙響筒或圓舞板表示走步節奏。

用碰鈴、鈴鼓拍搖表示音樂的優美。

瞭解不同樂器的分奏情況。

練習後,看指揮隨音樂演奏。通過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萌發用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通過分樂器的歌曲演奏,使幼兒學會樂器的使用,能對打擊樂活動更感興趣。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孩子們由於受到年齡、生活經驗等方面的限制,特別是我們都是縣城周邊農村孩子多,缺乏各種必要的感性經驗,尚處於直覺形象階段的思維方式的侷限,使他們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複雜的音樂材料,對歌詞記憶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記憶。以前我總是先教幼兒跟着我按節奏念幾遍歌詞,再分句教唱,但一節課下來,還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圖形譜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容和旋律風格,同時,又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等等,讓孩子主動愉快的學習,讓孩子們的音樂活動不再枯燥,也讓我上音樂課不再單調。我選歌曲《郊遊》,是因爲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爲小朋友所喜愛,歌曲描寫了小朋友結伴去郊遊的情景“白雲春風”、“青山綠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們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遊”,清新明瞭,首尾點題。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2、掌握X X XX X這一走步節奏,並且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郊遊的遊戲化情境。

3、在音樂和遊戲的情景中,能用歡快、活潑、興奮地情緒,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遊時的輕鬆愉快。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點難點

1、難點:歌曲的三、四、五樂句。

2、重點: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動準備

錄音帶,錄音機,歌詞圖譜,節奏型卡:X X XX X。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入室律動。組織幼兒做課前手指遊戲坐好,

2、複習歌曲《茉莉花》;複習節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跟家人去郊遊過嗎?(幼兒自由回答)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師出示歌詞圖譜以講故事形式與幼兒一起回憶郊遊的快樂,並引導幼兒按照圖譜說唱歌詞。

3、放錄音帶《郊遊》,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4、教師邊指圖譜邊範唱一遍,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歌詞,熟記歌詞。

5、學唱歌曲。

(1)教師以分句教唱法並結合歌詞圖譜帶幼兒唱歌1-2遍。

(2)教師以整體教唱法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3)教師彈歌曲旋律,幼兒根據圖譜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錄音,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6、音樂遊戲:《去郊遊》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聽歌曲音樂進行開火車狀等不同動作進行遊戲,還引導幼兒去邀請其他老師一起遊戲。

三、結束部分:

1、小結。

2、出室律動,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郊遊》這首歌曲的前兩句與最後兩句要求用輕快、跳躍的聲音來唱,而中間則適合用優美、抒情的聲音來處理。教師可以通過示範講解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辨別區分不同的聲音。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對於兩種不同的歌唱方式進行講解,但很快我發現孩子們並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於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種方法:爲了讓幼兒理解並準確地把握,我設計這樣一幅圖:用一組小兔子的耳朵形狀表示“輕快、跳躍”,用一組柔和的波浪線表示“優美、抒情”,按節奏的形式出現。根據這幅畫,幼兒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幾句需要唱得活潑歡快,哪幾句需要唱得優美抒情。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教師單調的講解記憶要有趣得多,並且印象更深刻。

活動中我藉助了比較形象的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讓幼兒看着圖片演唱,根據圖孩子們正確的對兩種歌唱的方式進行演唱,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難點。教師的範唱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最後讓幼兒分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評價,讓他們明白如何接唱纔算唱得好,從而突破活動重點。

在這個音樂活動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我沒有在活動前考慮到活動方式的改變,而是在活動中及時調整,對教材的分析應更加透徹;還有就是在活動中的教師的語言應該更加精煉。我還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在活動中我爲了讓他們更熟練的唱歌,就請他們再唱一遍,而我的語言組織也不夠精練,所以孩子們就感覺不是很有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想辦法,讓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都進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讓孩子不知不覺輕鬆的遊戲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郊遊》,能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來表現歌曲。

2、嘗試創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和旋律特點,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3、在遊戲情景中學唱歌曲,並從中體驗到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歌曲《郊遊》,能用跳躍和連貫兩種不同的聲音來表現歌曲。

難點:嘗試創編出歌曲內容忽然旋律特點,並能再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郊遊的生活經驗。

2、材料準備:閱讀材料《郊遊》,音樂,郊遊圖片一張,白雲,太陽,水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練聲 利用歌曲《郊遊》的前八個小杰進行練聲

2、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並理解歌曲。

教師完整地範唱歌曲《郊遊》,引導幼兒帶着教師的問題來欣賞。

提問: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麼郊遊的?他們在郊遊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樣的風景?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熟悉歌詞,適當的引導幼兒朗讀幾次。

3、幼兒學唱歌曲,感受和探索出歌曲的結構。

提問:現在請小朋友再聽老師唱一次這首歌,注意聽歌曲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通過交流的方式,引導幼兒對比歌曲中前後兩段的演唱風格有什麼不同?

4、創設遊戲情景,教師當導遊,帶領幼兒完整地學唱歌曲。

提問:在歌曲前後重複的部分你做了什麼動作?能再和你的同伴一起做嗎?

教師鼓勵幼兒創編出不同的白雲飄的動作,同時,引導幼兒小結。

教師給予幼兒一段較長的音樂旋律,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角色。

活動反思

教師在帶領幼兒幼兒學唱歌曲的時候以遊戲情境的方式來開展,可以根據地域不同,引導幼兒熟悉郊遊場所。教師可以採用隨音樂朗誦歌詞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如歌班上幼兒有識圖譜的經驗,本活動也可以用圖譜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比如歌曲前後兩句可以根據歌詞內容畫上手拉手,中間留四個空白,這樣,幼兒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自主性。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歌曲ABA結構,理解歌詞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2.能用“歡快跳躍”和“抒情連貫”兩種歌唱方式來表現歌曲的不同內容。

3.願意參與活動,感受郊遊活動、同伴之間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ABA結構,感知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難點:學習用跳躍、連貫的歌聲演唱歌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受音樂旋律。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天氣怎麼樣?在這樣的春天裏,老師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郊遊。”

“今天老師帶來的歌曲,唱的就是郊遊的事情,小朋友們來聽聽歌曲裏都唱了些什麼?”

二、理解歌曲內容,感知歌曲的結構和性質。

1.(播放歌曲),幼兒聽音樂,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你們聽到了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⒉小朋友們是怎麼去郊遊的?你們去郊遊看到了些什麼呢?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你們知道什麼叫錦繡?(錦繡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節奏圖譜,爲第二段歌曲做鋪墊。

4.教師示範歌曲,幼兒試唱。

“小朋友們,你喜歡歌曲裏的哪一句?你能試着唱一唱嗎?”

“小朋友們一起來唱一唱。”

5.“老師很喜歡這一句,我也想唱一唱,你們也來唱一唱!”

6.“你們有那一句沒有聽清楚?哪一句唱起來有困難?

三、大家一起去郊遊

⒈教師帶頭以邀請遊戲的形式,連續邀請幼兒手拉手地邊唱邊表演。

⒉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個小朋友拉好手,然後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唱完一遍後,趕緊再邀請一名幼兒,手拉手邊唱邊走。不斷反覆演唱這段歌詞,知道所有幼兒均被邀請到。

四、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邊唱邊出場,讓幼兒在音樂區繼續大膽創編動作。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樂曲的ABA′結構,並學習用“跳躍”和“連貫”兩種方式來表現歌曲。

2.感受歌曲表現出的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結伴表演的快樂。

3.創編表示“跳躍”和“連貫”的動作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的內容。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郊遊的經驗。

課件準備:《郊遊》歌曲音頻及圖片;《郊遊》歌曲伴奏音頻;《郊遊》歌曲圖譜。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鼓勵幼兒回憶郊遊時的場景並分享

小朋友,你們郊遊過嗎?

去過哪些地方呢?玩了些什麼?

二、播放歌曲及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歌詞內容

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麼去郊遊的?

他們看見了哪些風景?

三、播放歌曲及圖譜,引導幼兒感受ABA結構

你們發現歌曲裏有唱的相同的地方嗎?

是哪幾句唱的一樣?請你唱一唱

四、交流並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提高音樂表現力

1.鼓勵幼兒創編A、A′段動作,教師整理、提煉幼兒所編動作。

2.鼓勵幼兒創編B段動作,教師整理、提煉幼兒所編動作。

3.播放音頻,引導幼兒完整表演歌曲。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11

教育目標:

1. 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2. 激發幼兒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掌握X X XX X這一節奏,並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

3. 學習正確使用樂器節奏,在音樂和遊戲的情景中,感受到郊遊的輕鬆愉快。

教學準備:

1. 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節奏展示板、水果貼畫、樂器(雙響筒、響板、沙棰)。

2. 經驗準備:談話活動(瞭解春天的變化)。

活動過程:

導入:播放音樂《郊遊》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並表現郊遊的情境。

一.1.談話活動:教師與幼兒談論春天郊遊引出歌曲《郊遊》。

教師:小朋友門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小朋友們都穿着乾淨漂亮的衣服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一個一個看起來真精神。剛纔老師看到院子裏的小樹、小草也都穿上了嫩綠的新衣,看起來也很精神,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有哪個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啊?

2.春天到了天氣越來越暖和,小樹、小草也都換上了嫩綠的新裝,小朋友門可以在野外放風箏郊遊,提到郊遊老師今天給小朋友門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這首歌曲啊是和郊遊有關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二.欣賞歌曲《郊遊》讓幼兒體驗歌曲歡快情緒,感知歌曲節奏。

1.歌曲我們聽完了,小朋友們覺得好聽嗎?歌曲很好聽老師這裏呀!可就有問題了,剛纔有沒有發現歌曲中有哪寫部分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帶着老師的問題再來聽一遍歌曲。

2.小朋友們發現歌曲一開始比較歡快中間部分比較優美最後一部分又變的歡快了對不對?小朋友們真聰明!

三.引導幼兒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1.剛纔我們欣賞了歌曲,這麼動聽的歌曲如果我們給它加上動作是不是就更優美了?現在我們就跟着音樂來給歌曲加上優美的動作,前奏我們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時候我們可以雙手掐腰左右腳原地踏步,象這樣(老師演示)當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時候我們可以雙手拍腿(同樣老師演示),當唱到中間比較優美的地方是我們想象一下白雲在藍天下漂啊漂啊多麼美啊(老師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輕輕的擺動)。

2.現在我們跟着音樂加上我們剛學的動作來表演一下。

四.出示節奏展示板,認識節奏並讓幼兒正確的打節奏。

1.剛纔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來!我們一起來鼓勵鼓勵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來呢!我們再來用樂器給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來看老師這裏,(出示節奏展示板)有沒有哪個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啊?這是節奏象(認識小節線)這樣的符號X我們讀“噠”XX象這樣兩個挨着下面畫橫線的我們讀“噠噠”要連起來讀,象這樣X—的我們要把“噠”拉長,下面來跟老師一起一邊拍手一邊練習一遍。

2.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剛纔我們打的前面兩小節節奏是一樣的然而後面的就不一樣了爲了區分開來我們就用紅紅的小蘋果來表示,後面的就用黃黃的梨來表示,(重複的地方讓幼兒粘貼)接下來的這幾小節和前面的都不一樣我們就用綠綠的小西瓜表示。

五.認識樂器並讓幼兒討論配器方案,爲歌曲伴奏。

1.認識樂器,並教幼兒使用樂器。

2.剛纔我們貼蘋果的地方我們用雙響筒伴奏,貼梨的地方用響板來伴奏,貼西瓜的地方用沙棰來伴奏。並分別用樂器來打節奏。

六.遊戲:《小小音樂會》

教師扮演指揮家,幼兒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給歌曲伴奏。

活動結束:

跟隨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郊遊離活動室。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的特點,理解音樂的主題。

2、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體驗隨樂表演的樂趣。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日月潭風景區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音樂CD、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以去郊遊引入,帶領幼兒隨音樂律動進場,初步感受音樂旋律。

二、欣賞音樂。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歡快的旋律特點。

2、教師結合動作,引導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主題。

3、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的結構。

4、分段欣賞音樂。

(1)請幼兒看圖譜說說:哪些音樂像是表現小朋友繞樹林拐彎,哪些音樂像是表現小朋友擦汗,哪些音樂像是表現快到了景點,小朋友很高興?

(2)引導幼兒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郊遊時繞着樹林走、擦汗、快到景點很高興、擺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現音樂。

1、引導幼兒嘗試聽音樂完整表演一遍。

2、引導幼兒從空間層次上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最後的造型。

3、用自己設計的造型再次聽音樂完整表演。

四、拍照結束,幼兒聽音樂去下一個景點郊遊。

活動反思:

從今天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上來看,我覺得今天的活動基本能夠達成目標,從第一次的傾聽音樂,孩子們就能夠愉快的聽着音樂擺動,到後來用肢體表現時,也能用輕鬆的動作表現音樂,並且幼兒能夠根據旗幟進行分組,能協調好用一種方式來開展遊戲,遊戲是幼兒也表現的十分愉悅。

在傾聽理解音樂的環節上,孩子們能區分出音樂的不同特點,有些孩子說出前面的音樂是過草地,但在爬山時,有孩子提到了樹林,這可能與出示的圖片有關係,讓孩子聯想到了樹林,老師在選擇圖片的時候,可能可以再考慮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圖譜時,幼兒很容易辨別出草地和爬山的音樂的不同,但是在說出理由的時候,可能老師比較急切一點,還可以多一點空間留給幼兒,讓他們說說爲什麼這是草地,這是爬山,而老師沒等孩子說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來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說出來了。

創編過草地動作時,孩子們發揮自主性,編的動作較爲豐富,並能符合過草地輕快、活潑的旋律,爬山的動作也能根據重重的、一步一步的節奏和感覺來創編。

整個遊戲環節,孩子們在導遊阿姨帶他們去旅遊的這種情景中,玩的還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後的時候,孩子們可能有些興奮過頭,對於音樂的傾聽也關注的少了點。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13

活動名稱:

打擊樂:郊遊

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的性質與結構,學習用鈴鼓、小鈴、圓舞板演奏歌曲。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集中注意看指揮,演奏時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1、在日常活動中已熟悉歌曲“郊遊”,幼兒人手一件打擊樂器。

2、幼兒座位排列成雙馬蹄形。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小樹葉》,師生隨着音樂表演唱。

二、複習歌曲“郊遊”,進一步感知歌曲的結構和性質。

(1)“這首歌曲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第一、三段歌曲聽起來怎麼樣?

(2)第二段歌曲聽起來怎麼樣?

三、根據歌詞內容做動作。

四、討論配器方案,爲歌曲伴奏。

(1)看教師指揮,隨樂徒手練習樂器模仿動作。

(2)幼兒分聲部隨樂徒手練習樂器模仿動作。

五、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在準備活動中,我準備了節奏譜,在活動中,我先讓孩子學會歌曲,然後在看節奏譜,看看節奏是怎麼樣的,讓孩子看節奏譜拍手。最後我讓孩子邊唱歌邊看節奏譜邊拍手。下一次活動再配上小樂器。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剛開始孩子們並沒有積極的投入,歌聲也不是很優美,這時我出示了節奏譜,孩子們一下子精神起來了,看着節奏譜自己拍起來了,雖然孩子節奏快慢還看不懂,但孩子能看懂什麼時候該拍手,什麼時候該搖手。(鈴鼓揮動)後來經過我講解後,孩子們很快的就掌握了節奏,並且把歌聲也帶動起來,聲音很優美,都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去了。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14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學習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能夠用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演奏歌曲。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唱歌曲《郊遊》。

2、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三、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的情緒。

(1)這首歌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第一、第三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2)第二段音樂怎麼樣?

2、創編動作。

(1)在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片畫面進行講述後,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3)老師根據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並進行集體練習。

3、討論配器方案,爲歌曲伴奏。

(1)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優美部分?

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麼樂器?

(2)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大家歡快地去郊遊的部分?

提示幼兒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

(3)請幼兒看老師指揮做現用樂器的模仿動作,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4)請幼兒和小夥伴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中班音樂郊遊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1、聆聽《嘀哩嘀哩》

2、學唱歌曲《郊遊》

3、用打擊樂器碰鐘和自制的打擊樂器沙錘爲歌曲伴奏。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聆聽,《嘀哩嘀哩》,演唱《郊遊》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能用廢舊物品自制沙錘等無固定音高的簡易打擊樂器,並能隨着音樂情緒,分別用碰鐘和自制的沙錘爲歌曲伴奏。

3、學生通過感受歌曲節拍,按節奏讀歌詞,分別用自制沙錘和碰鐘爲歌曲不同情緒的樂句伴奏等音樂活動,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學會歌曲。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誰能說說一年中有幾個季節?

(生)4個。

(師)他們是:(生)春、夏、秋、冬。

(師)我們來欣賞一首歌曲《嘀哩嘀哩》,請你聽一聽歌曲中唱的是哪個季節?歌中都唱到了什麼內容?

(生)認真聆聽,回答問題。

(師)(出示歌詞)好,讓我們伴着春天的腳步,隨着音樂,一起來唱一唱,跳一跳。(邊唱邊律動)

二、寓教於樂

(師)同學們,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祖國海峽的對岸有一個地方叫地方(出示地圖),它也是我們祖國母親的孩子,是我們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裏有着優美的自然風光,讓人無限嚮往,同學們,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介紹地方風土人情)

(師)春天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每年春季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同學們去春遊,同學們你們願意去嗎?

(生)願意。

(師)在地方地區生活的小朋友們,他們每年春季也會去郊遊,你們聽他們已經唱着歌出發了。(錄音範唱)

(師)同學們誰來說說這首歌曲的速度,是稍慢些還是稍快些?

(生)稍快些。

(師)對,是中速稍快。

(師)小朋友的心情怎麼樣?

(生)自由回答。

(師)我們學過2/4拍和3/4拍,誰來表示一下。(強調強弱規律)

(師)我們現在就走在了去郊遊的路上,請同學們隨着歌曲走一走,自己感覺以下,歌曲是幾拍子的?

(生)隨歌曲走,自己感受節拍。

(師)好,我們打開書第四頁,一起來唱唱這首《郊遊》。請同學們先自由讀歌詞,想一想,地方小朋友在郊遊的時候都看到了什麼?然後結合着書中的圖,討論一下,他們和我們郊遊的時候有什麼不同?

(生)學生討論後回答。

(師)請同學們拿出我們用廢舊易拉罐自制的打擊樂器沙錘,聽它發出的是長音還是短音?

(生)短音。

(師)好,我們來敲一敲兩拍子的節奏。(強調強弱和整齊)

(師)好,請同學們邊用手中的自制沙錘敲兩拍子的節拍,邊按節奏讀出歌詞,老師要看看誰的協調性最強,讀的最準確。(出示歌詞)(強調“繡”的四拍,請同學聽老師讀,自己在心中感受拍數)

(生)按要求邊敲邊讀。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準確,想不想聽老師來唱一唱?好,這首歌分三個樂句,請你聽聽有哪兩個樂句是想同的?

(生)1、3樂句相同。

(師)好,我們隨着老師的琴慢速試着來唱一唱。(生)演唱。

(師)我們看第二樂句,你們聽哪個字有跳躍的感覺?(生)悠、柔。

(師)再聽老師來唱一遍,請你來模仿。(生)唱一唱。

(師)“錦繡”的“繡”字唱幾拍?(生)4拍。

(師)我們要把它唱滿。(生)練習。

(師)好,我們完整的來演唱一遍。(生)隨琴完整演唱。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一、三樂句和第二樂句的情緒有什麼不同呢?(生)一、三樂句歡快,第二樂句抒情,優美些。

(師)好,請同學們隨着音樂伴奏再來演唱一遍。注意要唱出每一句不同的感覺。

三、創造表現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打擊樂器?(生)碰鐘。

(師)聽,碰鐘發出的聲音是長音還是短音?(生)長音。

(師)那剛纔我們敲的自制沙錘發出的是(短音)。

(師)好,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一下,你覺得碰鐘適合爲歌曲的第幾樂句伴奏?自制的沙錘適合爲歌曲的第幾樂句伴奏?(生)討論

(師)好,我們分別來敲一敲,碰鐘是長音,我們是一拍一敲,還是兩拍一敲?(生)兩拍。

(師)我們和着音樂一起來敲敲。

(師)請幾個同學到前面來演奏。(配音樂)。

(師)自制沙錘我們在讀歌詞的時候已經敲過了,是一拍敲一次,咱們來合合音樂吧。(配音樂敲一次)

(師)好,我們用兩種打擊樂器合奏一下,誰願意來敲碰鐘(請幾個同學)其他同學來敲自制的沙錘。(配樂合奏)

四、完美結課

(師)請同學們起立,春天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讓我們手拉手,聽着音樂,唱着歌,一起走出教室,去擁抱大自然吧!

(生)聽音樂,邊表演,邊演唱,走出教室。

課後反思:

《郊遊》是一首地方童謠。2/4拍,五聲宮調式。有帶再現的三部分構成。歌曲的旋律多以同音重複、動機重複的手法在一個八度之內形成,節奏緊湊,附點八分音符的出現,使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動力。歌詞樸素、單純,敘述了孩子們手牽着手去郊遊,觀賞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美麗景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