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一物理學習孩子躲不掉的問題

高一的同學們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學習,一定感受到了物理這門學科在初高中的不同,當然這些不同都是些老生常談的內容,比如從定性到定量,從直觀到抽象等等,這些我不做贅述,只是來探討一下,面對着這樣那樣的不同,我們的同學最終體現出了兩個問題,我把它們稱之爲學習中的兩大悲劇:

談高一物理學習孩子躲不掉的問題

悲劇之一:單獨的知識都清楚,放在一起就暈菜。

悲劇之二:課上都能聽懂,做題考試慘不忍睹。

下面我會就這兩個普遍而又典型的問題做一下剖析,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先來說說悲劇一。

案例來加以說明:學生學完運動學公式,發現加上推論,公式一共有10多個,感到眼花繚亂,痛不欲生。他知道公式最終就是爲了解題的,所以只好全部背下來,並且好不容易分清楚了,哪些公式可以用來處理哪些問題。有一次學生問我這個公式,他說他能夠明白這表示的是位移之間滿足的某種關係,也知道能用來求加速度,但是困惑的是,這個式子是怎麼得來的,還有關於位移1:4:9的比例究竟是爲什麼。這位同學遇到的就是這個問題,也許他能夠明白每一個獨立的知識或者公式能夠幹什麼,但是不明白知識背後的聯繫。說白了就是,他認識一個叫張三的人是賣包子的,認識李四是賣肉的,但是他並不知道,沒有李四賣的肉,張三的包子是沒法包的。知識點之間內在的聯繫,往往被同學們在緊張而又浮躁的學習過程中忽略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同學們雖然會做題,但是對知識似懂非懂,一旦遇到複雜的問題,或者對能力要求比較高的題目,則顯得力不從心,無以爲繼了。

  那麼悲劇二又是怎麼回事呢?

還是先來說一個案例:我們在學習運動學的時候,提到的第一個公式就是位移、速度和時間的關係x=vt,從其只適用於勻速直線運動的`特殊性,推廣到一般性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導出。那麼老師在這裏會強調,平均速度這個物理量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會有他的第二形態,恰好是初速末速矢量合的一半(),這個結果非常有用,請同學們在平時解題的時候多多注意其應用。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平均速度這個公式絕對地扮演着無足輕重的角色,同學們很少會想起他,甚至面對着需要用這個公式來解決的題目時,還是一頭霧水,不知所措。比如說課堂上講過這樣一道題:一個物體做勻變速運動,初速度大小是4m/s,經過10s,速度大小變爲10m/s,問位移的可能值。同學們很少能夠想到用平均速度求解的,幾乎都是先求加速度,時間,繼而用位移公式。顯而易見,利用平均速度是更加快捷的解題方法,但大多數同學棄之不用。究其原因,不是同學們不懂知識,而是不會用知識,這就造成了理論與實際的脫節。

當然,能夠真正的做到對知識點把握無有遺漏,是需要幾個步驟的,一般情況是這樣,學校在講完知識點後,平時作業當中會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爲了學以致用,對知識加深鞏固。但是,針對知識點的出題方式千變萬化,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題目加以針對練習,同學們繁重的作業就是體現。所以,月考這種形式幾乎被所有學校採用,目的就是挑出知識點裏最重要的,挑出同學們最容易忽略的,挑出大學聯考最常考的,來磨練學生,不斷的加強同學們的應試能力。這樣,學校通過一次次月考,把同學們在學校的學習分成幾個階段,企圖讓同學們通過一次次的磨練掌握那些最重要的知識、方法和技巧。

所以,很多同學會發現月考的成績並不理想,尤其是第一次月考,簡直讓人傷透了心。

可是月考在同學們眼中是什麼樣子呢?你們可能能夠認識到月考是學校用心良苦的措施,但是你們更多的在乎成績,考的好,說明跟得上腳步,更有信心;考的不好,說明自己掉了鏈子,自信也會受打擊。而且10月的月考後不長時間還有期會考試,又是一次對同學們階段學習的重要檢驗,同學們不得不爲之捏一把冷汗啊。

綜上所述,對知識掌握最直觀也最有效的檢驗方法除了練習,就是考試。那麼學校的考試爲了什麼,一是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二是提升同學們的應試能力。說穿了,就是要彌補同學們高中伊始的那兩個悲劇理解不深,做題不會。

可是同學們的願望是想考出好成績的,而不是想考一次砸一次,所以平時學習中用到一些有十分效並且切實可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